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口诀:二战中的日本空军太愚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3:20:20

  最新美国《空军》杂志全面解析二战期间日本军方在使用空中力量过程中犯下了一系列愚蠢错误,其犯错数量更是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形象地说,日本空军犯下的愚蠢错误就像是一个洋葱,一个错误外面又包裹着另一个错误。他们所做的蠢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取得太平洋战场的最终胜利。日本空军当年在使用所谓的“银色子弹”空军力量时犯下的错误仍对当今时代的各国空军有着一定的警醒作用。

  军方领导人双眼被蒙蔽

  日本军方作出了两项决定,考虑到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前的作战意图,这两项决定非常易于理解,但事实最终证明它们都是巨大的战略失误。第一个重大战略失误就是根据在最初空战中取得的胜利得出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结论:日本军方领导人深信日本能够最终征服中国,理由是本国战斗机在空中拥有绝对优势,而陆基轰炸机则可以长途飞行轰炸毫无防御能力的中国城市。

  第二个重大失误就是在1941年下半年进行豪赌,赌日本海军空中力量能够对美国海军和空军展开令人震惊的攻击并使其遭受毁灭性打击,进而迫使美国巨人永久性地退出二战战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军方领导人仅仅因为自己拥有一批杰出的新型飞机便得出这一错误的结论。这些新型飞机投入使用促使他们相信,大日本帝国海军空中力量已经达到所能达到的巅峰。

  类似这样的战略失误最终让灾难降临在日本头上。实际上,明治宪法早在1889年就已经埋下灾难的种子。这部宪法先是将陆军,而后又将海军置于与平民政府同等地位,三者均向天皇报告。20世纪,势力不断膨胀的军方逼迫平民政府对其冒险主义做法投赞成票。对本国军事实力的过分骄傲自满蒙蔽了军方领导人的双眼,以至于他们根本不去了解潜在对手的真正实力。

 

  入侵中国注定要遭失败

  日本军方领导人的这份自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1904年至1905年日俄海战中击败俄国这一辉煌战绩。这场胜利加快了日本从一个被内部纷争困扰的孤立岛国转变成国际竞技场上的一个主要选手。这种质的转变依靠的是从欧洲引入的军事技术以及军事学说。当时的欧洲为日本陆海军三军提供现代武器以及现代作战理念。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能够从外来资源中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养分,并通过改良满足自身需要,进而生产和制造出本土版本。他们的工程师才能出众,仅利用从1911年到1936年这短短20多年时间就让日本飞机制造业发生质的变化——从只能制造普通双翼飞机到打造世界一流飞机。

  尽管日本军事实力快速增长可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面对英美在商业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传统统治地位,日本领导人还是觉得自身受到威胁。对外国石油的依赖让他们感到痛恨和恐惧,如果没有外来石油,他们的海军便要丧失“生命之血”。为了强化本国的工业基础,日本于1931年入侵中国并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对更多资源的渴望诱使日本领导人出现一个最大的战略失误,即1937年正式点燃与中国之间的战火。这种冒险在最初的时候取得成功,基于这些战果,日本领导人最终得出一系列注定它们要走向失败的结论。

 

  陆军和海军不停“窝里斗”

  在亚洲取得的初步胜利也同样让日本军方领导人意识不到,本国陆军空中力量和海军空中力量之间的竞争将带来多大危害。二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一系列荒谬而滑稽的事情浮出水面,其中包括拒绝共享飞机研制过程中的相关技术信息,以及陆军雷达站拒绝向海军雷达站提供有关美军即将采取的空袭行动的信息。这种窝里斗开始于帝国大本营并且存在于每一个层面,直到战争进行到最后一天才宣告结束。各军种之间的激烈争论与各自领导人对军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关并且愈演愈烈。

  大日本帝国陆军航空队(以下简称IJAAF)先师从法国空军,后又受纳粹德国空军影响,主要执行间接支援地面部队的任务。在英国空军的影响下,IJAAF又表现出更具战略性的一面。作为对海军传统的一种继承,IJAAF的战机装有远程机关炮和鱼雷,进而获得一种优势。通过发展强大的陆基空军以减少对航空母舰的依赖,IJAAF成为一支打破常规的部队。

  与其它飞机相比,IJNAF在中国战场执行的攻击任务更多。在中国,合适的攻击目标往往位于数英里之外。IJNAF在中国建造了基地,远程轰炸机从基地起飞后向内陆展开轰炸。凭借执行大量攻击任务,尤其是那些被日本军部大肆宣扬的所谓重大战果,IJNAF在争夺预算较量中的地位得以巩固。

  与当时的其它海军一样,日本海军也主要由负责重型火炮战舰的海军上将控制。他们相信曾经在日俄海战具有决定性的对马岛战役中取得胜利的日本海军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最终在日本海域击败美国海军并赢得胜利。

  一些受更灵活的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影响的海军领导人,看到了日本海军航空队在中国战场的出色表现,并要求将远程作战飞机打造成日本军队之剑的“剑尖”。IJNAF相信,借助于远程空中打击力量,日本便可以通过征服东南亚获得其最急需的自然资源——石油。

 

  初期战绩导致盲目自信

  日本航空工程师努力让IJNAF战胜所面临的挑战,试图在较大载弹量、火力装备、装甲、燃料、以及满足速度、高度和飞行距离所需结构强度之间实现一种平衡。他们奉命设计能够满足日本军事哲学一种新原则的战机,即未来所有战争都要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日本军队需要做的就是射击和轰炸。

  为了做到这一点,日本空军需要让自己的战机拥有更快的速度以及更远的飞行距离。轰炸机需要拥有巨大载弹量,战斗机则需具有超强机动能力。工程师最终实现了这些目标,但为此也作出一系列妥协——他们设计的飞机没有装甲、自封闭油箱或者缺少结构的整体性。

  整个1938年,日军在中国的经历似乎验证了这种设计原理的合理性。尽管遭到中国空军的坚决抗击,但凭借几乎已经确立的空中优势,日本空军得以随意轰炸关键目标。三菱G3M双发动机陆基轰炸机以及三菱A5M战斗机(后来被分别称之为“内尔”和“克劳德”)等杰出战机的参战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想法。凭借残忍地轰炸中国城市,IJNAF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执行任务时,最多会有90架飞机参与,飞行距离超过数百英里。

  日本飞机取得不俗战绩的主要原因在于机组人员训练有素,很多人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此外,他们的作战任务也获得同样训练有素的地面部队支持。优秀的战机和出色的机组人员“双剑合璧”所能带来的结果影响日本军方对攻击美国所需飞机类型和数量所持想法。

  虽然中国空军装备和训练水平差也是促成日本空军取得不俗战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日本军方领导人显然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相信只需投入少量由优秀飞行员驾驶的一流战机便可赢得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胜利。从这一刻起,日军在战机选择、生产数量以及飞行员训练标准方面便发生相应变化,最终为日本空军在二战中走向失败铺平了道路。

  日本军方领导人认为,每年生产大约5000架用于执行进攻任务的飞机便已足够。在本国海域击败美国这一想法也同样蒙蔽了日本军部的双眼,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单靠飞机是远远不够的,空军基地、机组人员以及维护人员也同样重要。

  日本飞行员同样由“武士道”式的残酷训练产生,其残酷程度超过人们想象。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日本王牌飞行员酒井三郎讲述了IJNAF飞行员训练中需要遵守的苛刻纪律。他指出,共有超过1500人申请参加他所在的飞行员训练课程,最后被选中的只有70人,能够毕业的更是少到只有25人。

 

  太狂妄不把美国放眼里

  纳粹德国在1940年取得的胜利削弱了欧洲对东南亚殖民地的控制力。截至1941年秋季,日本在自然资源缺乏以及美国对进口实施制裁的双重压力下,决定侵略他们垂涎已久的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缘因素变得越发重要。日本抓住英国遭到德国飞机和潜艇猛攻这个机会,进一步削弱英国在太平洋的反应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德国似乎已表现出立即入侵苏联的迹象,这大大降低了日军最为担忧的事情——苏联进攻其伪满洲傀儡政权发生的可能性。

  日本空军之所以蠢事不断究其根源在于糟糕透顶的“帝国大本营”。事实证明,所谓的大本营不过是由一群智商低下、思想狭隘并且无法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家伙构成。日军虽然暂时使中国军队的抗击失效,但其自身也遭受了巨大损失。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日本领导层并未因中国战场的僵局而受影响,固执地决定将美国、英国、荷兰以及澳大利亚加入自己的敌人名单之列。凭借总计2625架飞机、大约6000名飞行员并且其中有大约900人属于“专家级”这样的实力,日本愿意与强悍的对手展开厮杀。他们希望依靠这种一种空中力量——以后来的战争标准来看显然微不足道——攫取一场决定性胜利,将士气受挫的美国“请”到议和的谈判桌前。一旦如愿以偿,日本便可控制“大东亚共荣圈”的资源。

  凭借空军士兵出色的作战能力以及敢于冒险的精神,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在接下来的6个月,日本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直至所谓的“胜利病”腐蚀日本高层的思想。

  日本空军无法叫板美国

  美国人并未按计划作出反应,他们的反应虽然缓慢但却冷酷无情,美国军工业的反应更是以很多日本领导人做梦都无法想到的方式。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日本飞机制造数量缓慢增长,从1941年的大约5000架增至1944年的2.8万架多一点。1941年至1945年,日本的飞机总产量达到6.6万架左右,相比之下,美国同期产量却高达30万架以上。

  此外,美国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新型飞机并且大批量生产,日本则被迫依靠对战争开始后所用机身进行改进这种方式。日本在飞机产量方面的有限增长永远无法与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数量增长以及培训质量相匹配。其结果是,日本飞行员的作战能力在1942年之后显著下降。战争期间,日本培训出大约6.1万名飞行员,其中有近一半是在1944年。由于事故频发,因此丧命的日本飞行员数量高达4万人。

  同样重要的是,日本军方让有经验的飞行员始终处于作战状态,而不是要求他们训练出大批出色飞行员作为候补。由于燃料短缺,飞行员培训计划的品质大打折扣,一旦专家级飞行员在战斗中阵亡,便永远无法找到能力与之相当的飞行员加以补充。

  相比之下,美国飞行员培训计划却通过将作战飞行员“请”上教练位置不断升级。从1943年开始,由老兵一手调教出来的美国飞行员参加了大量作战任务。正式投身战场前,他们的飞行时间达到数百小时,其中很多人驾驶作战飞机接受培训。二战后期,日本飞行员培训时间已呈戏剧性减少趋势。在飞行时间还不足100小时并且只有少数人驾驶作战飞机训练情况下,他们的飞行员便要投入战场。

  此外,空军基地建造以及后勤补给也呈类似趋势。美国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快速建造新基地,而后为基地提供充足的零件和人员。类似这样的做法显然超出了日本军方计划范畴,其结果是,日本空军基地普遍陷入建造质量低下,装备较差,供水、医药、食物缺乏的窘境。

  日本军方领导人在二战期间对阵美国时获得的惨痛教训是,质量也是确立空中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在数量方面打折扣,尤其是在面临战争拖长情况下采取这种做法也同样是一个天大的错误。类似地,由出色战斗机和轰炸机构成的所谓空中力量“银色子弹”最终也要靠同样出色的飞行员才能发挥作用。在战争这个充满变数的领域,可能并不存在任何能够准确预测未来敌人真正实力的方式。

  日本空军的“银色子弹”

  截至1940年,日本已经生产出一些在很多性能参数方面赶超外国的作战飞机,其中包括三菱A6M零式战斗机、三菱G4M轰炸机、爱知D3A 俯冲式轰炸机以及中岛B5N鱼雷轰炸机,后来分别被称之为“齐克”、“贝蒂”、“瓦尔”以及“凯特”。

  三菱A6M零式战斗机多年来一直跻身全球最优秀舰载战斗机之列。其时速达到345英里(约合每小时555公里),装有两门20毫米口径加农炮和两挺机关枪,同时拥有极高的机动能力,在不挂外部油箱情况下飞行距离超过1000英里(约合1609公里)。

  1940年首次参战之后,三菱A6M恒星般的出色表现促使日本军方的观念发生巨大转变。从此,三菱A6M不再是用于执行防空任务的海军战斗机,而是成为一种远距离攻击性武器。它们所要执行的任务随之扩大,其中包括摧毁敌方防空力量,低空扫射敌方战舰以遏制其防空火力。三菱A6M被称之为日本空军力量中的“银色子弹”。一流性能和一流飞行员这种“黄金组合”试图让使用相对较少飞机击败敌方空军成为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