氘代甲醇做碳普溶剂峰:思维运行的时空法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1:21:24
王存兴 于 2010/9/6 10:19:0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思维运行的时空法则

 

 

注意力的单向性特征

 

把精力集中在一个对象或者一个问题上,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的效率,但是,我们也同时为这种精力的集中付出代价:就是我们对其他事物的忽视。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集中精力于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就会暂时忘记其他事物。那些有过热恋经历的人,对此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同样,那些经历过战争、格斗、集中精力思考研究的人,也会有同样的体会。在这种状态之下,对于当事人而言,除了对象以外,世界似乎不存在了。这种对外在事物的屏蔽,一般是短时的。

 

但是,对于虔诚的宗教信徒和一些具有特殊信念的人,这种屏蔽具有长期的特征。他们的思维往往表现出偏执性,具有排斥其他信念的特征。这就严重影响了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全面的认识。而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也往往存在一些心理认知上的明显差异

 

从这些日常经验事实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深层的心理问题:人的思维似乎存在一种类似电脑的串行运行特征。这是人的心灵具有片面性的生理基础。

 

现代心理实验表明,正常人的神经反应时间一般为为0.15秒-0.4秒,平均为0.3秒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对单一刺激的最短有效反应时间大约为0.3秒。

 

有些人的反应速度更快一些,目前有证据可查的是刘翔在第12届室内田径世锦赛[2008年西班牙瓦伦西亚]上创造的最快反应速度:0.105秒的奇迹。有些动物反应速度可能更快,如苍蝇等,但是,无论他们的反应速度多快,都存在一个时间区间。他们在这个区间内,注意力的指向都似乎是单一目标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时间区间中,似乎不可能关注其他的事物,或者说,我们注意力在这个时间区间中,对目标以外的事物是完全屏蔽的。

 

[附:人的反应时:[ms]

1、 触觉:117——182

2、 听觉:120——182

3、 视觉:150——225

4、 冷觉:150——230

5、 温觉:180——240

6、 嗅觉:210——390

7、 痛觉:400——1000

8、 味觉:308——1082]

 

根据大量的事实,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合理的推测:我们的注意力存在着一个稳定的运行特点——注意力的单向性法则。这个法则的简单表述是:

 

“在任何一个固定时间和空间之内,我们的注意力只能关注一个单一的目标。我们可以把这个原则称为:“大脑时空法则”。

 

这是一种猜想,但是,大量的感觉的事实,基本能证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至少不会存在太大的错误。

 

这个猜想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就是利用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进行验证。其具体方法为:首先单独利用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仪器,测出一个人的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然后同时打开两个仪器,对人进行同时测定。如果人们的注意力是单向性的,在他关注视觉刺激的时候,必然忽视听觉刺激。反之亦同。这样根据测试者对刺激反映的“忽视”数据,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测试可以通过两个方案进行,其一为以测试者最短的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为单位,连续同时给与两个系统的刺激,然后,分析它反应纪录,如果测试者的反应结果是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反应时间断的,而间断时间等于被被关注的刺激时间,就证明测试者的注意力是单向性的。第二方案为,在间隔很长的时间中,同时给测试者视觉和听觉刺激,如果他的反应都是单项选择的,就证明注意力是具有单向性的。

 

 

 

感觉系统的外向性特征:

 

人类和动物的信息获取,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完成的。而这些主要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外向性。也就是说,他们只收集自我之外的信息,而不能收集内在的信息。只有听觉有点特殊,能够收集到我们体内的心跳信息。其余的基本全是外向性的。

 

感觉器官的这种外向性特征,不会是进化的一种偶然,因为从利害的角度分析,这种结构应该是最有利模式。因为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资源、安全因素、行为目标都是外在的,因此,外在的信息对我们至关重要。所以,这种结构是最优化的模式。如果说这种最优化的选择出现在一部分动物身上,其中还有偶然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模式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无一例外,而且代代如此。因此,偶然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种感觉器官的外向性结构,给我们带来的利益是不言而喻的。他能够使我们在获取资源、适应环境、躲避危险、甚至探索创造上获取最高效率。而内部的行为,如消化、心跳、血液流动、肌肉、骨骼的运动,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本能模式进行控制和运行,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我们的精力。使我们外部的行为更加高效。

 

但是,这种结构也存在一些不足,就是我们对自身内部的行为信息知之甚少,但是,他不影响我们的正常的生存。事实上,我们只要通过内部特有的感知功能,能够获取内在的必要信息就完全可以了。例如,饥饿、干渴、困乏、疲劳等。

 

感觉器官的这种结构模式,使我们的理性形成了第一个局限,就是我们对自我内部的信息的先天性屏蔽。这种先天性的信息屏蔽,虽然在动物时代对我们正常的生存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在今天,他却影响了我们对自身的认识,甚至成为一种自我认识上的严重障碍。

 

 

大脑思维的并行模式可能是一种假象

 

通常状态下,我们感觉到我们可以同时关注外界的多个事物,甚至可以同时思考几个问题,其实,这可能是一种错觉。

 

我们通常情形下感觉到的这种“并行思考”现象[同时思考、关注几个事物]。这种感觉可能是类似我们对电脑的错觉。我们通常认为电脑可以同时搜索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但事实上,它们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之中,只能搜索一个问题。由于它们的快速分时运行,我们无法感知。于是形成了并行的错觉。我们的大脑的运行也可能是这样一种分时模式。

 

例如,当我们在思考一个主要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经常的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或者经常的为某个突然出现的念头打断,这个时间可能很短。但是,他们都是在主要问题思考的中断下进行的,不过我们一般不会觉察。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思考一个主要问题的时候,经常性的抽出几秒、几分钟思考其他问题,由于我们对每个单个问题的思维时间较短,这样我们就会产生一个感觉:似乎我们可以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而主要问题的思考关注并没有中断。事实上,我们主要的思考过程完全被中断,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

 

 

大脑的先天性屏蔽特征;

 

大脑思维分时运行特征,使我们产生了一个先天性的、必然的、固定的、无法克服的思维屏蔽特征。从原则上而言,我们在最小关注时间的思维区间中,我们的大脑思考对象以外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屏蔽的。也就是我们除了关注的对象以外,我们对任何其他事物关注都是被屏蔽的,或者说,都是绝对不会引起我们注意的,它们此时此刻,都在我们的思维之外。这个问题和我们对电脑的感觉是一致的。尽管电脑是严格的按照分时方式运行的,但是我们通常认为电脑可以同时作多个工作和连续处理问题。

 

如果我们单一关注一个事物的时间很长,我们就会清晰的感觉到大脑中这种屏蔽特征的存在,例如,当我们在森林旅行,遇到一个老虎,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完全吸引,而且我们的注意力会停留很长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在老虎没有离开之前,我们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转移,在这个时间区间中,我们会感到我们对外界事物关注的全部屏蔽。除了老虎之外,世界的一切好像都不存在。山川河流、名利恩怨在此刻全部消失。这是一个典型的注意力屏蔽例证。

 

类似的例证还有格斗、战争、做爱、极度兴奋和极度恐惧,所谓得意忘形,就是一个很好的表述。

 

大脑思维的这种特性,是心灵屏蔽和心灵控制的先天性基础。既然存在这个普遍的基础,因此,只有巧妙的使用一列控制手段,就会形成对个体心灵的屏蔽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