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分解:阅读教学应重视整体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3:04:30

阅读教学应重视整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都强化了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这是体现新《课标》精神的。命题者把一篇文章或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且围绕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来设计试题。考生具备了整体阅读的意识,方有可能答好每道题。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要想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课程标准》所编选的基本篇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每一册、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目标都只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教师应该统览整个教材体系,明确本册、本课在母系统中的具体目标和地位,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如何实现整体阅读,不是单纯的学法问题。首先应是语文教师的观念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整体意识、整体观念,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处理上应始终抓住整体。在关键的几个环节要把握好:第一、起始阶段要抓住整体。文本的开头是“龙头”,起导向作用。一篇新课文学生总有一种新异感,要充分利用这种新异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不要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人手,一下子沉入对局部文字的分析之中。比如教学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一文,教师可以抓住结尾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关键句来设问: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外祖母的爱心?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集体交流,明确:外祖母“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她微笑的时候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悦光芒”等正面描写以及“我”的心理感受等侧面描写,都体现出外祖母对我的爱。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一下教材,便会流利地答出,既把握了部分(段落)又顾及了整体(全篇)。第二、要理清文本的整体思路。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就拿魏巍的《我的老师》来说吧,题目写我的老师,课文开头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一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接着,文章列举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对蔡老师依恋的两件小事:默默地看老师写字:放假前与老师难分难舍,暑假中感到时间漫长,甚至梦中寻找蔡老师。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与开头相呼应。文章的结构与感情的发展基本一致。弄清了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做到高屋建瓴。这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意打下了基础。第三、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整体训练。对于字、词、句、语、修、逻等的教学。也要求执教者用整体的观念,把这些零碎的知识尽量地与语境结合,与整体相连。切忌孤立地、纯知识地、记忆性地分析。下面仅就《七根火柴》一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整体观教学谈谈笔者的做法。文中有这样一些描写无名战士的语句:①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②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③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这些语言看似平凡,但我们不能从字里行间单独去考查。教学中一定要挖掘内在的含义。①中“微弱、低沉”这两个词准确地说明了无名战士生命处于垂危时刻,给人的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②句中一个“挤”字则可看出无名战士的艰难吃力,难怪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这些简短的词句都表明了无名战士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③句中通过枯燥平淡的数字“一、二、三、四”,把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之情和献出时的慎重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一方面表现了对无名战士的无比敬佩之情,一方面表现了无名战士留下的不仅仅是七根火柴,而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简单的几个数字,可称得一字千钧。就是那数字后的省略号也留给我们无限广阔的思考天地,发人深思,撩人联想,使我们感到字里行间无不凝结着无名战士极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单从词义、句义理解,无论如何也无法咀嚼其中的深刻含义。第四、分析局部应不忘整体。我们强调整体阅读,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而是强调局部分析要为理解整体服务。优秀的文章有许多细节是作者的传神之笔,分析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只从微观上研究细节,就很容易将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因此,分析细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细节、突出整体。我们并不反对课堂提问。我们反对的只是一堂课中过多过细地提问。过多过细,或散乱无序,或冲淡湮没主旨,都影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少而精,扣住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吃透文章内涵,领会文章精神意图。由此观之,教学中我们唯有从全局出发,把每个知识点放在“全盘”中去分析考查,着眼整体精讲巧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抓联系、抓特色的思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