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黑葡萄大便会发黑吗:山西省文物及博物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7:52:14
细数我们的珍宝——山西十大文物保护工程可圈可点
2008年06月14日 10:04
 
 

 

 

 
 
 
“10年看深圳,100年看上海,1000年看北京,3000年看陕西,5000年看山西”。只要一提山西文物之丰富,人们脱口而出的就是这句流传多年的经典话。虽有点夸张,但地上地下蕴藏的丰富文物资源足以让每一个山西人引以自豪。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我省再次吹响保护文化遗产的集结号。
昨日,省文物局向社会通报了目前备受社会瞩目的十大文物保护工程的现状及进展情况。
五台山申遗明年有结果
五台山申遗是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我省又一次全面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自2004年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特别是省文物局2006年正式参与推动文化遗产方面工作以来,按照省政府五台山申遗工作领导组的工作部署,已完成了申遗文本中20个寺庙的现状评估、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重新划定,批复了文物建筑修缮整治设计方案,目前文物建筑修缮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今年8月,世遗专家将对五台山申遗进行实地考察,能否申报成功,将在明年的世界文化遗产日得出结果。
平遥投巨资加固古城墙
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的平遥古城,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遗成功十年来,平遥古城已成为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经历多年风雨剥蚀,见证了历代变迁,2004年以来,平遥古城墙曾发生过三次墙体局部坍塌或滑落,保护古城的呼声越来越急促,为此,国家和我省共下拨700万元专款用于平遥古城墙保护,省文物局和平遥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对坍塌部位城墙进行全面无损伤实地勘测,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城墙修缮方案进行现场论证,并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设计方案对坍塌部位的城墙进行了修缮。
2004年以来,平遥古城墙共抢险加固了252处,其中大型抢险维修26处,小型抢险226处,下东门城楼修复和东南、西南角楼修复两项工程已启动实施,东南角楼墙身修复和西南角楼基础砌筑已完成,目前,平遥古城的整体保护工作进展顺利。
云冈石窟防水保护纵深发展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主要包括窟顶渗水防治、洞窟凝结水治理、窟檐设施构筑三部分。2002年,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多次召开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作会议,2007年,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云冈石窟顶部铺设膨润土防水毯的工作思路,当年8月完成了窟顶现场试验设计、监测系统设计和顶部补充勘测说明的上报。2008年年初,在北京召开了保护性窟檐概念设计研究会,4月,窟顶试验区局部考古勘测工作基本结束。
目前,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推进。
佛光寺修缮工程引人瞩目
位于五台县豆村镇的佛光寺今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十大工程之一。
佛光寺东大殿历经1100余年未进行过落架维修,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原汁原味的唐代建筑遗存。
让人扼腕的是,近年来,佛光寺东大殿出现了外槽后檐北三间和北山面东两间6根柱子下沉,屋顶明显沉陷等状况,其修缮保护工程为世人所关注。
目前,佛光寺正在对文物本体保护修缮,主要包括建筑物基础加固、砌体维修、构架修整、屋面翻修止漏以及壁画、彩绘、彩塑等附属文物的科技保护;对历史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历史院落环境景观维修,寺院墙体、植物保护,院落排水系统修复,寺周山坡、边坝修复,水土流失防治,地基湿陷处理;同时还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主要包括交通、电力、给水排水等设施。
经预算,佛光寺总体保护专项资金约需5000万元。我省将使用这笔资金全面做好佛光寺的保护工作。
应县木塔全面修缮指日可待
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体量最为高大、时代最为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式塔,是人类建筑史上唯一现存的高层木结构建筑典范。
上世纪90年代初,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启动。目前,应县木塔的整体保护维修方案已确定,下一步将对应县木塔进行一次整体养护维修,给木塔卸荷,同时建立科学监测系统。今年已开展了木塔残损变形、地震、环境等监测工作。随着各项监测研究和修缮方案的科学制定,应县木塔的全面修缮保护指日可待。
保护南部早期建筑
山西南部早期建筑是指长治、晋城、运城、临汾4个市所辖的49个县、市(区)内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在全国226处保存有元代以前木构建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我省南部有105处,占到46.5%。此外,这一区域还保存有200余座不是国保单位的元代以前木构建筑。这些元代以前木构建筑不仅数量为全国之冠,而且时代连续,种类齐全,布局完整,附属文物丰富多彩,不少是国内罕见的珍品和孤例。
国家文物局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投入4亿元巨资,集中力量对这一区域保存有元代以前木构建筑的105处国保单位进行专项整体保护,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史上的空前壮举和伟大战略决策,必将对我省乃至全国的文物建筑保护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解决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我省成立了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专家组。目前,105处工程项目已编制完成了54处修缮设计方案,其中39处得到批复,完成了20处总体保护规划,还确定了平顺九天圣母庙等第一批试点项目,并通过招标择定了施工单位,近日即可开工。
保护大型遗址
我省比较著名的大型遗址遗存有芮城西侯度遗址、襄汾陶寺遗址、曲沃曲村——天马遗址、侯马晋国遗址、太原晋阳古城遗址、大同平城遗址等。
但是,千百年来自然力的破坏、当今快速发展的城乡建设,使许多本已十分脆弱的大型遗址及其环境风貌受到严重威胁。不少文物专家建议,将遗址保护、历史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开辟成遗址公园,给人们提供一个感受历史文化的休闲场所,既可保护遗址,又可造福民众。
近日,我省决定在曲沃曲村——天马遗址现场建设博物馆。日前,晋阳古城遗址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百大遗址展示项目”,被联合国经济开发署列为“太原市的城市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项目”。
省文物局吹响“寻古集结号”
2007年4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旨在准确掌握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不可移动文物的实际变化情况。此次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着重加强对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近现代优秀建筑、当代遗产等以往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文化遗产种类的普查工作。
为此,省文物局开展了“寻古集结号——山西文物新发现大搜索”活动。据介绍,我省万荣县被当作文物普查试点,目前,整个普查工作最关键的第二阶段即田野实地调查阶段已全面铺开。随着全省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文物“重见天日”,我省的文物资源数量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开展长城资源调查
我省境内历代长城总长约3500余公里,分布于9个市40余个县(市、区),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约2000公里,其中作为当时拱卫都城北京重要屏障的明长城,现存遗迹约1300公里,是我国长城遗存较多的省份之一。
我省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于2007年4月中旬完成培训,5月中旬全面铺开田野调查。目前,我省境内的明长城墙体调查基本结束,正在进行烽火台等单体建筑和附属设施的扫尾调查,预计6月底全部结束,9月底完成调查资料的管理、汇总与建档、长度量测、长城基础数据与专题要素数据生产和上报。2009年4月,启动其他时代长城资源的田野调查,2010年12月底,完成其他时代长城资源调查。
目前,我省境内有名的长城关隘如娘子关、雁门关、杀虎口、广武城等,已经或正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得到合理利用。据悉,朔州市和山阴县政府正在筹资对旧广武一带长城、汗墓群等重要文化遗存进行整合,开辟文化旅游区,使长城资源在得到充分保护的同时,发挥独特的作用。
建成山西博物院
进入新世纪,省委、省政府把博物馆事业发展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方面,予以高度重视。文博系统博物馆的基建投资额从上世纪80年代的800万元增加到新世纪以来的6.5亿元。
我省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设施——山西博物院,于2005年9月26日正式建成开放;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于2005年8月15日竣工;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山西省艺术博物馆挂牌成立;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晋城博物馆已建设使用;朔州市博物馆、阳泉市博物馆、太原市博物馆、运城黄河文化博物馆、运城市民俗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县级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
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总数由2000年的不到百所发展到2007年年底的147所;其中文博系统博物馆93座,行业博物馆23座,民营博物馆31座。
目前,我省列入首批免费开放的山西博物院、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和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6馆,已于2008年3月28日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其他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基地,也将于2009年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施,也将极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