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水可以喝吗:民间绝学智库:《易经》答疑百问(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8:25:31
71、什么叫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答: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乃是对《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即“四象”为春、夏、秋,冬,也叫生化流程,便于人们能作定性认知的另一种诠释。也就是说,它是春夏秋冬在不同语境的环境下,另一同义表述的代名词。这就好比今天的父母呼儿用小名,外人称呼只宜用大名一样,其语境虽然不同,但显然有礼与义的情感之分,可透露人的身份信息不同一样。而指代对象却是一码事。这一点,是中华文化跟其他文化完全不同之处,故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在《易》理认知上十分重要。因为,这是各种道德由来以“四象”论证的知识基础,敝人将在本问后面引伸具体的议论,帮您举一反三,让您读懂《易经》,理解《易经》,而不是停留在“辞面”上转圈圈,不能用其透视历史与现实。其中春天为少阳、夏天为老阳。顾名思义,少阳就是初升的阳气、阳光,年轻向上,象征进取。老阳就是成熟而旺盛的阳气、阳光,象征物极必反,必然变化。所以春天是阳气初升,万物复苏,生气盎然,阳光明媚,不冷不热的季节。到了老阳的夏天,则万物欣欣向荣,热气腾腾,热火朝天。阳光酷热难当,势必朝阴转化。这些就是阴阳分老分少的不同生化流程。所谓生化流程,就是万物生生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自然的道理本身。
请各位看官一定记住:中华文化之所以优秀,就因为它是认知自然“生生”之“道”的文化,否定人为破坏生生之道而毁生。而认知自然生生之道的文化,其教化人的作用,则是让人知道“生生”的阴阳演化秩序和道理,从而知敬畏,孝养育,知感恩,讲顺从,进而天人合一。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让人明白性命的由来,生存的道理,生活的道理。于是,为人才有道,社会才有道,国家才有道,政治才有道。所以说,是中华文化能教会你我该怎么为人,你我才知道顺乎自然,找准人生的定位,生存在道义之中。其他文化帮不上这个忙。其实,这些道理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生之道。此道为一种伦常的秩序和过程,也可叫时间和空间的亿万年往复不变,从不乱套。孔子把这叫“天地定位,万物育焉”。
于是,是此种道统教化(今天已然丢失),你我就自觉而自然的知道了做父母的要慈爱,做子女的要孝顺。这是人性所禀赋到的自然天性。于是,你我又进而自觉的知道了,做丈夫的要疼爱妻子,做妻子的要顺从丈夫。这是人性所禀赋到的自然情感。于是,你我就更多的知道了,当领导的要严于律已,当下属的要忠诚办事。这是人性所禀赋到的自然诚实与厚道,就跟大地坤母承载万事万物的诚实与厚道一样。
此三者,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同于禽兽──是以有文化的道统“三纲”。
这“三纲”是与自然“生生”之“道”,即“四象”的流转,是完全协“和”的,同拍的,乃人的天然“自性”。亦即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天然原理。如此举一反三透视中华文化,便知道统的生生原理为何物。孔子把这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叫认天地“生生”之“道”,知生命流程的所以然,然后能各自自觉找准顺应自然的人生道义定位。这就是孔子诲人时之所以强调,我们的为人要“名正言顺”的道理。
什么叫“名正言顺”?即有为父之名,必有为父之慈。“父”与“慈”名实相符,“道”与“义”德理相符,这就叫“正名”,这就叫“名正言顺”。万事万理依此类推。否则,就如手拖跑高速公路一样,名实不符,道义不顺(交通混乱)。原来,这些道德的文化内容,全是来自于阐述自然的生化秩序,文化的道统原理,体用关系。这样,咱们才算真正明白了,孔子为什么始终坚持“吾道一以贯之”。
此“一以贯之”之“道”,不是其他,而正是“生生”之道。以己之生,助人之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所谓天性之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便是所谓地性之忠,故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于是,人与人之间就情深义厚了,社会就大同和谐了。这就是阴阳依秩演化的生生道统。这就是中华文化。这就是孔孟之道。这就是全世界的洋人今天都在热衷研究的孔子智慧。原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有道无道,“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自然生化原理,都是从《易》理──论生命的流程这么得出来的。故一切文化的内容,政治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以能不能利人“生生”,利物“生生”为有道无道的检验尺度。
可今天,咱们把“道”玩丢了,把祖宗关于“生生之谓《易》”的“生生”之“道统”玩丢了,把为人的“道义”不叫道义叫“责任”,所以责任就失去了道体,即失去了道义的天然文化依据之所在。失去了人性本善的天然依据之所在。因此,责任便没有“道”根可栽。因此,没有道义的责任,就只能去找钱权做奴仆。因为,唯有替钱权做奴仆,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唯物主义”。而真真正正的唯物主义,除了物质第一,物性第一,物欲第一,存在第一,实在第一,是不承认情感和精神是物的主宰的,是不承认人可以明心见性的,即不承认人可以将心比心,不承认心性是普世的,人性都是一样的,不承认凡人都喜善厌恶,爱生恶死。因为这是“唯心主义”的心性学,没有利益的党性原则,阶级观念。因为这是只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知林妹妹不能爱焦大,因为阶级不同,不懂丛林规则只有强强联姻(联手)或弱肉强食。
显然,这才是典型邪教,禽兽不如。所以,今天怎么强调为人的责任,也只能以钱权为凭据。因此,人们笑贫不笑娼,所以不能限制人们不要脸,不造毒奶,不贩毒,不做人口贩子,不坑蒙拐骗……。可见,丢失了中华文化的道统灵魂,人性焉得不坏?
而所谓少阴,是指阳极而反,阴气初升,阳气由极热而转凉,变为秋天,重新变的不热不冷。这就是少阴。我们知道,万物都是由性熟开花而结果,由结果而衰老。少阴就是阴气没有发展到成熟极限,是年轻的阴柔之气,花蕾之气。而老阴则是万物成熟之气。此成熟之气的“器”道表现则为硕果,为万物之果而被储存于仓。故此也叫冬眠冬藏。象征大地寒风凛冽,冰封雪地,预示物极必反,阳必息阴。
72、什么是变卦法?
答:变卦法是术士算卦的重要依据。算卦是各种算命之术的祖爷爷。四柱运算更是这祖爷爷教乖后的小玄孙。历史的文化传承就是这么层关系。严格意义上讲,中华文化前三代无不由圣人下传(系王官学),“韦编三编”整理成“道统”“有教无类”传到民间始自孔子,诸子百家无不都是孔圣人的徒子徒孙。谁说算命就不是儒学而始自道家?算命是靠《易传》所诠释的术数知识去完成的。而术数知识又是道统文化的基础,所以我们讲祖宗文化时,不能离开文化之所以成其为文化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说咱们在讲“形而上者谓之道”时,离不开“形而下者为之器”的知识进路。那么,“变卦法”就是这个知识进路的产物。它并不是《易经》经文,而不过是求卦算卦的技巧方法而已。
算卦和算命不同,它不能用每个人出生时所禀赋的自然之气排四柱计算,只能用每个人揲蓍成卦时的运气中所碰卦理数据而获得,所得卦的卦体卦象卦爻辞,便是求卦者所能得到的全部命理信息的天机内容。在实践上,古人发现占筮时求卦,求占者只依据六十四卦中一卦的内容往往是不够的。因为一卦卦爻辞的内容有限,不能应付所有占问的事情。于是就出现了“变卦。“变卦”是根据占筮者所求之卦,把该卦成卦的爻数记清楚,然后,除了查阅组成该卦的信息之外,再把组成该卦的老阴6的成爻变成阳爻,老阳9的成爻变成阴爻,于是,原有的该成卦可作占断用,变卦也可作占断用。有时甚至不用筮者所求成卦,只以变卦论,甚至只以所求本卦的变爻论。具体原理在后问中回答。总之,有了“变卦”,就多了一卦的卦爻辞,这样就能应付所占问之事的复杂情况了
73、怎么求变卦?。
答:求变卦的方法绝不能人为杜撰,只能依卦爻的变化原理而定。所谓的卦爻变化原理,实指求卦者以蓍草成卦的每爻蓍数,把成爻的蓍数为6的(老阴爻“――”)变成阳爻“──”,或把成爻蓍数为9的(老阳爻“──”)变成阴爻“――”。而不能变的是成爻蓍数为8的少阴爻,或成爻蓍数为7的少阳爻。所以,所求卦中的少阳少阴爻照样不变。于是,在命主所求卦外,就多出一个可断占之卦。
我们知道起卦时用的蓍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根,然后抽出一根“挂一以象三”才大道,再把四十八根分扒开来数,这叫“分而为二以象两”仪,即阴阳(这都是孔子《易传》上教诲的具体排卦方法(第17问已有详细解答)。
这样,经“挂一”而又分开后的四十八根蓍草,把每边以四根为一组的整数用手扒分,这叫“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于是扒分的结果以四整除,左边余三根著草,右边必余一根不能成整数,左边余二右余二,左边余一右余三。倘使左右都能用四分,那么两边余下的这个四,作为能够被划为整数的最后整数也算余,亦即左余为四右亦四。因为这叫“归奇于扐以象闰”年和闰月。即所求得余数蓍草,便是闰年闰月的多余象征。把这个多余蓍草放置左手食指与无名指间,这叫“归扐”(这是一个重要概念,请记住,后文中还可能经常提到)。从而再把两边整数后的蓍草合拢来,再分再数,再余再“挂扐”,照葫芦画瓢。不但如此,而且还要照葫芦画第三次瓢。这便叫“四营而成(一)易”爻。
然而,又是怎么知道求成这一爻的呢?原来是把三次分出余数后的蓍草,看它还剩多少?把总数数一数,然后以总数除四,得六与八为阴爻,其中六为老阴,八为少阴。得七与九为阳爻,其中九为老阳,七为少阳。这就是排卦中的少阴爻老阴爻和少阳爻老阳爻,通过“揲蓍”得来的成卦依据。其中“挂扐”只是“过揲法”的成卦步骤被提到,事实上,“挂扐”的余数也有同样的天理依据,下面分别叙述。总之,所有这依据是象征生化流程自然《易》理的,故与天机相符。由此可见,“变卦”其实就是通过起卦时,跟命主所求的本卦一起得出来的。
所以,“变卦法”是在占筮中以“过揲法”求得“本卦”可变之爻求出的,因此,占问事情的吉凶,往往可取可变之爻的爻象、卦辞爻辞论事,或者取“本卦”所变“之卦”论事。据说比“本卦”占断更准确。
如前所述,除此之外,历史的术数家们还有一种以“挂扐法”,即以挂扐数为据求变爻变卦的方法,与上法成卦的原理一样,求变爻略有不同,方法相当复杂,现也一并介绍如下。
通过上述“揲蓍”成卦法我们己经知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所求每爻必是“四营而成(一)易”爻得出来的数,由数所代表的阴阳老少爻,或七或八或九或六。既然如此,“挂扐法”是再把这六爻成卦的总数加拢来,我们假定每爻的成数都是最大的九,那么六爻成卦的和数并没超过五十四。然而,“大衍之数”,即天地之数的总和却为五十五(1、3、5、7、9为天数,2、4、6、8、10为地数,相加总和55),这样,便可用(天地大衍之数)五十五减去任何一卦六爻成卦的和数。这个减去的余数为几,相对应的卦爻爻数便是变爻。但这有个问题,每卦只有六爻,如果余数超过六后怎么对应呢?好办,那就用余数自初爻往上数,数到上爻,如果余数还没有数尽,再从上爻往下数,数到初爻,再自初爻往上数,如此折回来数,直到把余数数尽时为止,所停止的那个爻,就是应变之爻。例如:
六爻都是六,六爻和数是6×6=36,五十五减去三十六,余十九。用十九自初爻往上数,数到上爻,再从上爻往下数,正好在上爻把十九这个数数尽,上爻就是应变之爻。又如:
六爻都是七,其和数是7×6=42,五十五减去四十二,余数十三。依照上述方法,可求到应变之爻为初爻。但上文已说,九,六为可变之爻,七、八为不变之爻,如果“本卦”六爻都是七或八,这个卦就是不变之卦。不变之卦,主要以“本卦”卦辞来判断吉凶,不必求应变之爻。
如果“本卦”六爻都是为九或六,这个卦是全变之卦。全变之卦的六爻若都是九,就用《乾卦》的“用九”爻辞断占吉凶;若都是六,就用坤卦的“用六”爻辞断占吉凶;若既有九,又有六,这也是全变之卦,就九变为六,六变为九,从而得之卦(另一卦),并用“之卦”卦辞占断吉凶,而不必求应变之爻。
除上述情况外,凡九、六、七、八混杂的卦,都需要依照上述求变爻的方法求出变爻。应当变的爻若是九,就变为六,即阳爻“──”变为阴爻“――”;若是六,就变为九,即阴爻“――”变为阳爻“──”。变后就用“本卦”变爻的爻辞占断吉凶,其他各爻都不必考虑。应当变的爻若是七或八,则不再变。在此情况下,确定占断吉凶的卦爻辞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六爻都是七或八,这是不变之卦,不需求其应变之爻,直接以“本卦”来判断。
二、一爻是九或六,又有下列情况:
1、如果这一爻正好是应变之爻,那么是九就变为六,是六就变为九,从而得到“之卦”。主要以“本卦”应变之爻的爻辞来占断吉凶。
2、如果这一爻不是应变之爻,虽然卦象中有九或六,但并不在应变之爻的爻位上,这样主要以“本卦”卦辞占断吉凶。
三、两爻是九或六,确定占断吉凶的卦爻辞,其方法与一爻是九或六基本相同。
四、三爻是九或六,有如下两种情况:
1、如果一爻是应变之爻,是九变为六,是六则变为九,从而得“之卦”。这种情况
主要以“本卦”应变之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
2、如果三爻都不是应变之爻,就变三爻的九为六,六为九,从而得出“之卦”。这种
情况主要把“本卦”和“之卦”的卦辞综合起来去占断吉凶。
五、四爻是九或六,有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一爻为应变之爻,是九变为六,是六则变为九,从而得出“之卦”。这种情况
主要以“本卦”应变之爻的爻辞占断吉凶。
2、如果其四爻都不是应变之爻,则变四爻的九为六,六为九,从而得“之卦”。主要
以“之卦”的卦辞占断吉凶,这是因为可变之爻多于不变之爻。
六、五爻是九或六,其方法与四爻是九或六这两种情况相同。
总之,不变之卦,就用“本卦”卦辞去占断;全变之卦,则要用“之卦”卦辞去占断(乾坤二卦除外)。此外,如果应变之爻与可变之爻相等,就用“本卦”应变之爻的爻辞去占断;应变之爻与可变之爻的数目不相等,可变之爻少于不变之爻,就用“本卦”卦辞去占断;可变之爻多于不变之爻,就要用“之卦”卦辞去占断;可变之爻等于不变之爻,那么,就用“本卦”与“之卦”卦辞去综合占断。
附:过揲法与挂扐法对照表
过 揲 法
挂          扐         法
爻性
策数
揲数
三演挂扐数
和数
总策数减挂扐数
差数
奇 偶
爻性
老阳
36
9
5—4—4
13
49—13
36
奇奇奇
老阳
老阴
24
6
9—8—8
25
49—25
34
偶偶偶
老阴
少阳
28
7
5—8—8
9—8—4
21
49—21
28
奇偶偶
少阳
少阴
32
8
5—8—4
9—4—4
17
49—17
32
奇奇偶
少阴
备注:所谓过揲法与挂扐法,其实是起卦时同步进行的,两者互为表里,前面已经讲的很清楚,55根象征自然总天数的蓍草,先抽6根象征天地人三才大道的八卦六爻而不用,这一开始便进入“挂扐”程序。再用49根求卦,起卦时“挂”一根放在左手无名指间,只用48根,这就是“挂扐”的名称来历。然后进入“过揲”步骤“四营而成(一)易”爻。而“过揲”每营一次的蓍草余数,不是四根就是八根。于是,把这余数再次“挂扐”于左手无名指间,最后是经三次“挂扐”后,看还有多少蓍草,再用总余数除四。而所得结果,便是“过揲”的结论数。这数分别为六、七、八、九,从而确定阴阳老少之爻。反过来说,相对应的“挂扐”蓍草,除起卦时先抽出一根,而每一“揲营”后的余数只有两种,不是四、就是八。而表中“三演挂扐数”栏中第一演不是五就是九,是因起卦时先抽出一根放在一起。有意思的是天理无论你以哪种方法逆推顺排,结果毫无二致。附:挂扐法求应变之爻方法表
大衍
之数
减号
六爻和数




数法及其所止


初爻
二爻
三爻
四爻
五爻
六爻
55     -       54    =   1
1

55     -       53    =   2
1
2

55     -       52    =   3
1
2
3

55     -       51    =   4
1
2
3
4

55     -       50    =   5
1
2
3
4
5

55     —       49    =   6
1
2
3
4
5
6

55     -       48    =   7
1
2
3
4
5
6
7

55     -       47    =   8
1
2
3
4
5
8
6
7

55     -       46    =   9
1
2
3
4
9
5
8
6
7

55     -       45    =  10
1
2
3
10
4
9
5
8
6

55     -       44    =  11
1
2
11
3
10
4
9
5
8
6
7

55     -       43    =  12
1
12
2
11
3
10
4
9
5
8
6
7

55     -       42    =  13
1
12
13
2
11
3
10
4
9
5
8
6
7

55     -       41    =  14
1
12
13
2
11
14
3
10
4
9
5
8
6
7

55     -       40    =  15
1
12
13
2
11
14
3
10
15
4
9
5
8
6
7

55     -       39    =  16
1
12
13
2
11
14
3
10
15
4
9
16
5
8
6
7

55     -       38    =  17
1
12
13
2
11
14
3
10
15
4
9
16
5
8
17
6
7

55     -       37    =  18
1
12
13
2
11
14
3
10
15
4
9
16
5
8
17
6
7
18

55     -       36    =  19
1
12
13
2
11
14
3
10
15
4
9
16
5
8
17
6
7
18
19

74、有没有不用蓍草求卦的简单办法?.
答:有,而且很多。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知道,我远古祖先把卜筮看的很神圣,国家不遇重大的政事、军事、人事、外交、建都、祭祀等大事活动的疑难抉择,一般不使用占筮来协助决断。而且还有专门管理卜筮活动的官员,即以史、巫、祝,卜为官名的衙门官隶。春秋战国以后,物欲横流,列国兼并,礼崩乐坏,文化毁损空前。是孔子为了不使只由王道继承,而传承了万年的道统文脉湮灭中断,才“韦编三绝”,把它有教无类,传播到民间。严格意义上讲,当年那些在朝廷主管史、巫、卜、祝专门文化的有司官员,也是祖辈以此为业,包括留有五千言《道德经》于世的史官老子,他们也都只为王官服务,王道服务。所以一旦礼崩乐坏,他们就不被重视,只能流落侯国,或者隐遁山林了。因此,后继乏人,随之湮没。另一原因则是以此为生计的人,总把这当成“知识产权”,拒为己有,宁可带进棺材,也不外传他人。比如今天我们读的《黄帝内经》,就不是先秦的读本,有人说这是后儒作品的伪托,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流落民间的巫医世家,其独门所有的传抄本。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状况。所以,只到天生孔子以后,才把道统文化整理成“人”所“需”要的道德“儒”学,使之成为天下公器,方有其后无一不是他徒子徒孙的诸子百家,形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最纯正的道德之所以弥茫,也是从此肇始。
在远古,人们用蓍草通过三演十八变才能求得一卦,而在占卜之前还要沐浴,斋戒,清心,寡欲,焚香,叩拜等,做一系列庄严肃穆,敬天法祖,感恩上苍赋予生命的礼仪。此种恭敬庄重之心,自天子以至庶人无不如此。但这绝不是什么封建迷信,乃是对天地人三才大道的敬畏,对生生的道秩与人命的尊敬,比今天子虚乌有的所谓“人权”“民主”要人权和民主亿万倍,真实亿万倍。这一点,一定要通过启蒙说清道理,让人人明白,使之成为今天祖宗文化修复的正常观念。这样,人才有救,人性才有救。因为远古祖先的大同时代,人与人之间事实就是如此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不允许任何的人为亵渎。
而人类真正的道统时代,是在三代以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的大同文明时期。孔子对其极其向往。今天把这个漫长的文明时代称之谓“原始社会”,可这个原始社会的定义却被搞反了,即原始的文明才是真正的人的文明,绝非动物世界的原始社会,也非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更非没有道德伦常的丛林社会。只有社会进入物欲化后,人类才从文明向野蛮退化,与丛林禽兽为伍。于是,早期的、天然的人性便逐渐被难以填满的物欲沟壑所阻隔、所障蔽,人类无为而治的时代从此终结。代之而起的是人为的教育时代,道统教育时期,这便是所谓的封建社会。而人类是进入封建社会之后,才开始有有道和无道的护道之争,改朝换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沿此恶性循环演进,乃至发展到满清对人性的奴役奴化,以致于才有“五四”,“文革”的归咎,历史的“愤青”要捣毁自己文化的胡说八道。
咱们不能因为物欲横流造成今灾,即长期“窝里斗”,引狼入室,八年抗战,四年内战,造成亿万白骨填沟壑,洋奴们卖国求荣,致使人性全盘西化,道德崩溃而污蔑祖宗文化有问题。而我所知道的,社会从世俗到功利化,已然不是一朝两朝的事了,只是人们不喜欢任何礼义过程的繁文缛节,包括谈情说爱,始自全盘西化的当代。连占筮排卦也更是如此。于是,后人便化繁为简,直接以抛掷硬币的方法去求卦。这是一种非常简易成卦法。当然,最早始自朱熹。
掷币法就是用三枚币值相同的硬币,将有币值的一面作为正面,另一面作为反面。然后双手捧着三枚硬币摇晃数次,再抛放到桌子上或较硬的地面上,这样就会出现四种图案组合的可能。即三个正面,三个反面,二个正面一个反面或一个正面二个反面。这四种图案组合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抛掷前应预先确定如下规则:
(正)(正)(正)(三个正面)为老阳,画“──×”
(反)(反)(反)(三个反面)为老阴,画“――×”
(正)(正)(反)(二正一反)为少阳,画“──”
(正)(反)(反)(二反一正)为少阴,画“――”
每抛掷一次,便出现一个爻画,这样依次从下往上画,抛掷六次就构成一个卦象。卦象上带“×”的爻画就是可变之爻。一卦演成之后,可以根据下面的卦序表,去查找该卦的卦名和卦辞。如果一卦之中出现一个或多个变爻,那就应根据前面讲到的“变卦法”或“变占法”的原则去占断吉凶祸福。
下附《卦序表》,可供查阅。此卦序表是根据通行的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的。在查找时,根据卦象和箭号所指,先查到上卦,再查到下卦,其交叉点即为新卦之名和该卦的序号。
后来又有不用硬币,而用三枚棋子(一面是白色,另一面是黑色),以白色为阳,以黑色为阴,投掷六次,也能得到同样的卦序。
再则,也有用卵石抛掷的。以卵石抛掷问卦。这种方法比“掷币法稍为繁琐,但与“过揲法”和“挂扐法”相比,亦简便多了。
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寻找一块大小适中,扁平而圆滑的鹅卵石。一面用漆(或墨)标上两点,表示2;另一面标上3点,表示3.。先双手捧住,然后让它自由地落在地面上,这样就能出现一面的数字是2还是3了。如果每爻投掷三次,就可能出现以下四种数字的组合:2,2,2;──2,2,3;──2,3,3;──3,3,3.。根据每一种组合,确定如下规则:
2+2+2=6,为老阴,画“――×”
2+2+3=7,为少阳,画“──”
3+3+3=9,为老阳,画“──×”
2+3+3=8,为少阴,画“――”
如此投掷三次,就可出现一个爻画,而投掷十八次,就构成了一个卦象。其爻画的画法依然是自下而上,带“×” 的6或9,依然表示可变之爻。
卦象出现之后,就可以根据卦序表查对出该卦的卦名,然后再根据变卦或变爻的规则去阅读卦辞和爻辞,从而可得出所问事情的吉凶祸福来。
此外,世俗的算命先生只为“忽悠”钱财,常用的抽签法更简单。这种方法是将六十四卦的卦名直接写在竹签上,盛放在竹筒里,摇晃数次,然后让问卦人随意抽出一根。而占卜者就根据卦名结合卦辞,爻辞去解占释卦,这种方法就叫“抽签打卦”。
75、以爻象判断吉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大凡占卜问卦,无非是为断定所问事项的吉凶。而判断吉凶的依据,乃是对所求之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进行象事状物的正确解读。解读绝不能信口雌黄,只能以生化流程所展现出来的道统为依据,举一反三。也就是以社会的伦常秩序为据,然后根据卦象、卦辞和爻辞判断一卦的吉凶。
《易经》判断吉凶有个总原则,把爻象当人看待,这是研《易》,读《易》和解《易》必须搞清楚的。把爻象当人看待就是看它具备了哪些人的德性,是否遵守做人的道义,就像做父母的要慈,做子女的要孝一样的符合道秩(这是最恰当和最形象的比方)。于是,吉凶就隐藏在这种道秩之中。
首先观察每一爻象的好坏,就看它在全卦卦象中所占的位值合不合礼?合礼则吉,无礼则凶。因为,礼者,理也。合礼就是讲道理。讲道理做人的人,就是合生生之道的人。合生生之道的人叫“有道”“得道”,没有人不欢迎,没有人不喜欢。故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不是讲的中华文化的道统本根。这就是所谓《易》理的爻位说。
具体说来,共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当位说
每卦有六爻,但爻要各当其位才好。而爻位又有奇偶之分:初,三,五为奇,属阳位;二,四,上为偶,属阴位。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凡阳爻居于阳位,阴爻居于阴位,则为“当位”,亦称“得位”、“得正”;反之,凡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则为“不当位”,或称“失位”、“失正”。象征于人事来说,就是不合礼义,不讲道理,德不配位。亦即阴阳错位,犹老婆阳刚,她要丈夫温柔,逆反人性,不出问题才怪?如今天很多家庭,经常离婚。断卦者无需观听对象是谁,就看他(她)所求卦象若何?只要依《易》而思,如此解卦,而求卦者则一定会说:您是神仙,您我毫不相识,竟已然知晓我家的现实。这就是《易经》能够占筮的神奇。累试不爽,其实,对断卦者来说,一点也不神秘,各种天机就在道统中。
凡当位之爻,又象征事物的正常发展,亦即人性的变化,要遵循正道,符合规律;而不当位之爻,则总体象征事物的发展背逆正道,违反生化的规律。如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当位则吉,不当位当然就凶。而占卜解卦者,就是以此来判断吉凶。
但是,爻象的当位与否,也并非判断吉凶的绝对标准,《易》理非常注重内外条件,即环境的“变易”。因为,在各卦各爻所处的复杂条件和诸多因素影响下,有时“当位”之爻却有转向“不当位”的可能,犹当官有了贪污腐败的条件,往往亦能丢官杀头一样。反之,“不当位”之爻也有转向“当位”的可能。这要看爻象是不是处在可变环境中。所以,一部《易经》,“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系辞。上传》)所谓“尚”者,守道尚德之谓也。故所有的爻辞常有提醒“当位”者守正防凶之语,亦多有勉励“不当位”者趋正求吉之嘱。
二、应位说
应者,相应、感应之谓也。
所谓的“应位”,是指凡六十四卦的下卦三爻,能与上卦三爻异性相吸,皆能两两交相感应,亦即初爻与四爻感应,二爻与五爻感应,三爻与上爻感应。这种两两交相感应之爻,《易》理称之为“应爻”。
“应位”说就这样把上下卦的爻象分“有应”与“无应”两种:凡阳爻与阴爻,才能相互感应,如初爻为阳,而四爻为阴,二爻为阴,五爻为阳,则为“有应”;反之,凡阳爻遇阳爻,或阴爻遇阴爻,这叫同性相斥,如初爻为阳,而四爻也为阳,或者二爻为阴,五爻也为阴,则为“无应”。在一般的情况下,“有应”为阴阳感应(亦称合璧),当然是一种吉象。而“无应”则是两性相斥,“相对斗争”者必凶。所以,丛林文化的“相对立而发展”是毒害我子孙,颠覆我中华文化的胡说八道。没有误人子弟的“相对统一”一说,只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道统天理认知。(《中庸》)
爻位之间的这种交感对应关系,象征着事物的阴阳和谐,“应位说”体显的正是中华文化的至高哲理“中庸之道”。
三、中位说
凡六爻卦的爻象所居位次,《易》理有道秩的严格讲究,第二爻在下卦中心,第五爻在上卦中位,称之为中,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不偏。
凡阳爻居于中位,象征刚中之德,凡阴爻居于中位,象征柔中之德。
在一般情况下,即使爻不当位,但如果居二爻,五爻之位即中位,仍然是吉利的。
若阴爻居于二位即中位,阴位;阳爻居于五位即中位,阳位,则既中且正,称为中正,这在《易经》中尤具“至善”美德的象征。
中与正相比,中德又优于正德,因为《易经》崇尚中和之道,中庸之道,“允执厥中”。
四,承乘说
此说所论,是一卦中相邻两爻的之间的关系:在下之爻为承,在上之爻为乘。承者,承接也。乘者,乘凌也,欺压也。
如果上爻为阳,下爻为阴,则为阴承阳,阳乘阴,此种关系为顺;反之,如果上爻为阴,下爻为阳,则为阳承阴,阴乘阳,此种关系为逆。顺则吉,逆则不吉。
《易经》注重揭示道秩伦常,体悟阴爻上承阳爻的自然意义,因其象征卑微顺承尊高,柔弱者顺承刚强者。此谓阴阳和顺。但此时爻义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大体是以阴阳当位之爻相承为吉,不当位相承为凶。《易经》以阴爻乘阳爻为“乘刚”,这是一种违背自然秩序即道德伦常的现象,它象征弱者乘凌强者,小人欺侮君子,爻义多不吉善;但阳爻居于阴爻之上,则不言乘,因为这是天道常理。
由此可见,所谓承乘之说,表述的也是《易经》阳生阴养,重生轻死的自然道统观念。
五,往来说
持此说者认为,凡卦中各爻之间可以上下往来,但又特定有指,即从下到上为往,从上到下为来。然后,以此道秩是否相符,从而判断吉凶,主要看往来的自然之道是不是如此。如以随卦为例,震下兑上,从卦象整体看,下卦为震,为刚为动,上卦为兑,是柔是悦,如此上下往来,刚柔相济,便有随和之义,随卦的本意就是如此,凡占卜求得此卦,当然为吉。
六 比位说
持此说者诠《易》时,把《易经》的诸爻逐一相连,将并列者谓之比,如初爻与二爻比,二爻与三爻比,三爻与四爻比,四爻与五爻比,五爻与上爻比。然后通过爻位的互比关联,象征事物处在相邻环境时的作用与反作用,往往由于其他因素的交互配合而影响爻义的吉凶。
七、趋时说
时者,时机也,时间也。
持此说诠《易》者认为,一卦卦爻辞的吉凶取向,会随卦爻象所处时机的不同而变化,当适时之时才会吉,不适之时才会凶。
八、据位说
持此说诠《易》者认为,在一个重卦中,如果一个阳爻位居阴爻之上,那么这一阳爻对于其下的阴爻的关系为据,如升卦,其第二爻为阳爻,初爻为阴爻,二者的关系就是九二爻据初六爻,简称“二据初”。
总之,凡占断卦象,必须心系四象演变的天道整体,然后综合阐述各种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从而判断求卦主体的顺逆情况,以此说明吉凶。所以说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体悟自然的时空整体,否定片面的科分世界,这跟西洋文化的科学进路完全不同。一个是注重归纳性的综合,一个是强调解剖性的分析。注重归纳的文化,善于体察多种因素,不执于一端。强调科学分析的文化,只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讲综合者,关心各种生存因素;强调分析者,只会盲目自利。而道统的原理则是,关心其他生存因素者生,因为得道多助,只会盲目自利者亡,因为失道寡助。
因此,术数断卦,也必须以中华文化的道统为据,无道不得生搬卦辞爻辞,硬套卦理。而只有善于体察所占事物的各种自然道理,如卦辞,爻辞,卦象,爻象,方位,易数,五行等等的关联,这种关联察知得越多,所占事物在《易》的宇宙图式中的坐标点就越清晰,越明确,占断就会越准确。
76、什么是纳甲?怎么纳甲?
答:纳甲是在卦中装纳天干五行,以此匡定卦气坐标,此法为纳甲,是取天干的头一个甲字为题。因此简称纳甲。
既然纳甲,首先需要配五行,一是卦配,二是爻配,其道理各异。这样匡定卦气的目的,黄帝演易时,可把天文地理的基本原理表述的更明确。我们知道,天干地支是黄帝命大桡观星测斗发明的。所谓观星测斗,今天咱们已然全盘西化的语境把这叫科学,叫天体物理,叫力学研究。可见中华文化的力学研究在黄帝时代就遥遥领先世界,根本不是历史的“愤青”们胡诌的中华文化中没有科学,只是不用科学作表达,因为它没道统二字准确。而黄帝主要是想用此发现,来让人熟知“卦”与“爻”的阴阳五行性质,以应对四象变化的生化流程属性,以便人的生活顺应。所以,他在原始八卦的基础上,对八卦进行上下重叠。重叠以后,八经卦就变成了八纯卦。再把八纯卦分八宫,每宫有八卦,于是,八八六十四卦,可无限衍生万事万物万理。而其卦象的时空指代次序,也可用五行之气严谨的区分。为了把道理说清,我们还是先从纳甲的道统原理说起。
那么,怎么在卦中纳甲呢?将天干纳入八卦的方法是:先将天干纳于五方:东方甲乙,南方丙丁,西方庚辛,北方壬癸,中央(或者说上下)戊己。这已囊括整个宇宙时空。
再把月亮的晦、朔、盈、亏与八卦之象进行对应性的确定,于是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
为什么要如此纳甲呢?这是不可人为杜撰的,因为观星所得:每月初三黄昏,新月出现在西方的庚位,新月的形象和一阳初生的卦象,就是原始震卦的表述由来,故将“庚”纳于震卦。
初八日,月为上弦,黄昏时出现在南方的丁位,此时月的形象上虚下实,阳象增加,与二阳一阴的兑卦卦象对应,故将“丁”纳于兑卦。
十五日为“望”,黄昏时,圆月出现在东方的甲位,此时月亮盈满,阳象最盛,其形象与三阳爻的乾象相应;又因月为太阴,“壬”为水之精,故将“甲”“壬”纳于乾卦。
十七日开始亏缺,阴象始生,平旦时分月落于西方的辛位。此时月亮稍亏的形象与一阴始生的巽卦卦象一致;故将“辛”纳于巽卦。
二十三日为下弦,半圆形的月亮在平旦时消失在南方的丙位(俗谚所谓二十二三,月落正端)。此时月的形象上实下虚,与艮卦卦象一致,故将“丙”纳于艮卦。
三十日为晦,月亮不出,阴象盛极,可认为是黄昏时即消失在东方的乙位。此时月全亏,和三阴的坤卦正好相匹;又因“癸”为阴之精,故将“乙”、“癸”纳于坤卦。
离为日,坎为月,日月居中,中央为戊己,戊为阳干,己为阴干,坎为中阳,故以“戊纳于坎卦;离为中阴,故以“己”纳于离卦。
从以上纳甲的自然原理可以看出,黄帝命他的老师大桡建甲子,其对《易》的继承发展,这完全是以自然的天文演化为据。讲的依然是生化流程的道统秩序。
另外,五行与方位的对应关系则是:木主东方,火主南方,金主西方,水主北方,土主中央。将五行天干与方位相配合即为:
东方甲乙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南方丙丁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西方庚辛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北方壬癸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中央戊己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由此可见,因为纳甲,八卦就可具体按其属性而分,分为阳四宫和阴四宫。其中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
而十天干,本身就有阴阳之分,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于是,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正好是阳卦纳阳干,阴卦纳阴干。列表如下:








甲 壬
乙 癸














但是,仅将十天干纳入八卦之中,并不能就此进行占筮,还必须给八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都纳入地支,天干也不例外,我们将在后问分解。而且在后来的纳甲占筮中,地支比天干更重要,明清时甚至只用地支,不用天干。
77、纳支是什么?怎么纳支?
答:所谓“纳支”,就是将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其阴阳不同的顺逆次序,隔位将其纳入卦中各爻。这便是纳支(十二地支的顺逆次序与方位可参看下图整体卦象的纳支)
前面我们已经明确讲过,大家已然了解,地支的发明,是可直接对时间的变化进行指代的,其发现的依据是律吕飞灰,二十四节气的生化流程,旺相休囚。其中十二支的指代对月
份来说是定月不变的,对时辰来说是定时不变的。也就是说从三阳开泰(卦)的正月起建寅,从零辰(晨)前后两小时起为子时,是众所周知,亿万年不变的。
而所谓按顺时和逆时的次序,隔位相配在阴阳两宫六十四卦中把地支配入各爻,跟上图的时空纳支又有不同。从上图纳支我们可以看出,时间的月份和空间的方位,在卦象上进行纳支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怎么以不变应万变来测定每一求卦人事的具体信息呢?那就要对每一卦的不同爻画进行具体定位了,因为每一人事在同样的时间段,所求的具体卦象会千差万别,这样才能知道这千差万别的求卦人,所求卦象的哪一爻代表哪一时空段。这就叫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初爻是卯,隔位而配,二爻就是巳或丑,初爻是申,二爻就是戌或午,其余类推。
但因八卦分阴分阳,故八纯卦六爻纳入地支的方法,阴阳各不相同。阳四宫各卦按顺时针方向隔位相配,而阴四宫各卦,则按逆时针方向隔位相配。如阳四宫纯乾卦,初爻地支为子,按顺时针方向隔位依次相配应是:二爻为寅,三爻为辰,四爻为午,五爻为申,上爻为戌。而阴四宫的纯坤卦初爻为末,按逆时针方向隔位相配应是:二爻为巳,三爻为卯,四爻为丑,五爻为亥,上爻为酉。
而阳四宫中,其他三纯卦的初爻地支分别是:坎卦初爻为寅。艮卦初爻为辰。震卦初爻为子。
在阴四宫中,坤以外其他三纯卦的初爻分别则是:巽卦初爻为丑。离卦初爻为卯。兑卦初爻为巳。
这样八纯卦的六爻纳支,我们就可以用下面的图示表述出来:
为了便于查对,现将八卦六爻配地支列表如下:
分 宫
卦   序
初    爻
二    爻
三    爻
四    爻
五    爻
上    爻




























































上面是十二地支纳入八卦六爻的情况,而天干纳入八卦六爻则比较简单,我们放在后问详细回答。
78、卦爻纳甲是如何细化的?
答:前面我们在谈纳甲时,已经回答了整体卦象的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但没有进一步阐明六十四卦每爻的具体纳甲是什么?因为这要把纳支讲完后,靠干支合在一起才有变化区分,所以,只能回头再细说每爻纳甲的基本道理,这样,整体理解就好明确多了。我们知道,天干共有十个,它是专门用来测定阳光阳气周期变化的。故天干表述的是乾道五运的道统原理。关于什么是五运,前面已经解释的很细,仓颉造这个“乾”字时,就把道理形象的寓于字中,即“十日干气”为“乾”。
但十干对应八卦,如果把一卦配一干,以此确定卦理的阴阳五行,显然干多卦少,多出两干。于是,就将八纯卦的乾坤两卦,因其纯阴纯阳,把它上下拆分,即把乾卦的内卦三爻全部纳甲,外卦三爻全部纳壬,再把坤卦的内卦三爻全部纳乙,外卦三爻全部纳癸,这仍然是阳纳阳,阴纳阴。于是,天干与八卦就对应了。
而震、巽、坎、离、艮、兑──六卦的六爻所纳天干是相同的,如震卦六爻都纳庚、巽卦六爻都纳辛等。但这并不等于说,八纯卦以外的五十六卦,都以各卦所居宫次类推。而恰好相反,事实上将乾坤两卦拆卸开来,把它以上下区分,即内外区分,就等于是用原始的三爻八经卦来回答五运六气基本的原理,而且以其经卦的上下类推。也就是说,必须承认儿子是老子养的,不是像今天的──丛林文化的人文教化,儿子是爹,爹是孙子,爹亲娘亲,不如党亲,因为党就是利。而道统确定,明明是“君子不党”,也知道为人不能“结党营私”,且又自己打自己嘴巴,骗人“立党为公”,不能自圆其说,自然的道统秩序被彻底颠覆。
由此可见,这样,八纯卦的六爻,是如何纳入天干的,也就十分明确了。现列表如下:
分 宫
卦   序
初    爻
二    爻
三    爻
四    爻
五    爻
上    爻



甲子
甲寅
甲辰
壬午
壬申
壬戌

戊寅
戊辰
戊午
戊申
戊戌
戊子

丙辰
丙午
丙申
丙戌
丙子
丙寅

庚子
庚寅
庚辰
庚午
庚申
庚戌



辛丑
辛亥
辛酉
辛未
辛巳
辛卯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己巳

乙未
乙巳
乙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丁巳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从上表看,八卦中纳入天干非常简单,除了乾坤两卦《乾》内卦三爻纳甲,外卦三爻纳壬,《坤》内卦三爻纳乙,外卦三爻纳癸外,其余六子卦,按卦性的阴阳,通卦纳干到底。如《坎》卦通卦纳“戊”。但支在卦中的变化是各不相同和。因此,只有天干地支合起来,才能对时空变化的生化信息定性定位,从而准确测定。
关于八卦的纳甲,前人曾总结有一首纳甲歌,歌词是:
乾金甲子外壬午,坎水戊寅外戊申。
艮土丙辰外丙戌,震木庚子庚午临。
巽木辛丑并辛未,离火巳卯巳酉寻。
坤土乙末加癸丑,兑金丁巳丁亥凭。
这首歌的内容,指出了八纯卦初爻和四爻的干支,还可以用下列图式标图:
五行
卦名
上下
五行
卦名
上下
五行
卦名
上下
五行
卦名
上下


壬午


戊申


丙戌


庚午
甲子
戊寅
丙辰
庚子


辛未


己酉


癸丑


丁亥
辛丑
己卯
乙未
丁巳
(注:上图“卦名”栏中应放卦画图象,因电脑操作不熟,请谅解。“上下”栏,指每卦的内卦初爻、外卦第四爻)。
至此,八纯卦的纳甲已经解决,而其余五十六卦的纳甲,也是依据八纯卦的纳甲道理进行,子承父志。即其余五十六卦也都是用三爻画的八经卦构成,术语统称为重卦(重叠之卦),每一重卦内卦三爻的干支,必须与相应纯卦的内卦三爻干支完全相同,此重卦外卦三爻的干支,亦必须与相应纯卦外卦完全相同。也就是内卦对内卦,外卦对外卦。例如《天地否》卦的内卦为坤,外卦为乾,而纯《坤》卦的内卦三爻的干支依次为:乙末,乙巳,乙卯;纯《乾》卦外卦三爻的干支依次为:壬午,壬申,壬戌,则《否》卦外卦三爻的干支也是壬午,壬申,壬戌。这样《否》卦从初爻至上爻的干支就是乙末,乙巳,乙卯,壬午,壬申,壬戌。
再如《雷火丰》,内卦为离,外卦为震。而纯《离》卦内卦三爻的干支依次为:己卯,己丑,己亥,则《丰》卦的内卦既然为《离》,那么,《丰》卦内卦的三爻干支也只能是己卯,己丑,己亥;而纯《震》卦外卦三爻的干支为:庚午,庚申,庚戌,则《丰》卦外卦三爻的干支也只能是庚午,庚辰,庚戌。这样,《丰》卦从初爻至上爻的干支就是:己卯,己丑,己亥,庚午,庚申,庚戌。《否》卦和《丰》卦的纳甲卦图如下:
依照上述法则,其他五十四卦无需再作举例,每卦各爻的干支瞬时间可一一比照推出。
79、八卦中的“六亲”十神如何指代?
答:所谓“六亲”,命理学也称“十神”,也叫“六神”。就是“父母”、“兄弟”、“子孙”、“妻财”、“官鬼”。前面我们已经在“关于地支是怎么指代人命的”第59问中有所回答。所谓“亲”的意思,是指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直接社会关系,其实主体外只有五亲,加上自己便为六亲。这样讲六亲,大凡各位看官一听便懂。可靠术数算命算卦为生的方士,他们却不干,于是故弄玄虚,搞个非业内求生者,而不外传的所谓“十神”唬弄百姓。当然,这“十神”至今也成为传统文化必须传承的组成部分。十神便是正印、偏印(父母),比肩、劫财(兄弟),食神、伤官(子孙),正财、偏财(妻财),正官、偏官(官鬼)。其中“偏印”为枭神恶煞,又简称为“枭”,“偏官”为凶神七杀,又简称为“杀”。这都是哪里跟哪里?敝人开始学这些词汇的时候,也深感头疼。可明白和习惯后就好了。您还别说,要真正学懂传统文化,少了这层理解,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国学教授,国学专家。换一句说,没有这层理解的所谓教授专家,大凡在讲国学时,也总是只会以丛林文化肢解祖宗文化,依然全是在唬弄百姓,毁灭道统。
而在卦理上要掌握定“六亲”的方法,必先熟悉五行生克原理,八卦的五行属性,六十四卦的分宫及其属性。当然,这些,前面我们已经详细答复。而“六亲”是以一卦所在宫的五行和每爻所纳地支的五行来定的。该卦所在宫的五行为“我”,各爻所纳地支的五行为“亲”。看“我”和“亲”之间的关系,就可确定每爻的具体“六亲”是什么。而定“六亲”的道统原理则是: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比我者为兄弟。现举卦例如下:
通过上面的《否》《丰》两卦,我们先查《否》卦居乾宫,其五行属金,所以,给《否》卦定“六亲”时,“我”为金。然后看各爻地支的五行属性。《否》卦初爻地支为未,未属土,土生金,生我者为父母,其初爻“六亲”便定为父母。其二爻地支为巳,巳属火,火克金,克我者为官鬼,其二爻定为官鬼。其三爻地支为卯,卯属木,金克木,我克者为妻财,其三爻定为“妻财”。其四爻地支为午,午属火,火克金,克我者为官鬼,其四爻定“六亲”为“官鬼”。其五爻地支为申,申属金,金与我比肩相帮,故比我者为“兄弟”。其上爻地支为戌,戌属土,土生金,生我者为父母,故生我者为“父母”。
再查《丰》卦居坎宫,坎宫五行属水,所以《丰》卦的“六亲”就只能以“我”为水。然后再看《丰》卦各爻地支的五行属性,《丰》卦的初爻地支为卯,卯属木,水生木,我生者为子孙,故《丰》卦初爻定“六亲”为“子孙”。其二爻地支为丑,丑属土,土克水,克我者为官鬼,故其二爻定“六亲”为“官鬼”。其三爻地支为亥,亥属水,水与水比肩相帮,故其三爻定“六亲”为“兄弟”。其四爻地支为午,午属火,水克火,我克者为妻财,故其四爻定“六亲”为“妻财”。其五爻为申,申属金,金生水,生我者为父母,故其四爻定“六亲”为“父母”。其上爻地支为戌,戌属土,土克水,克我者为官鬼,故其上爻定“六亲”为“官鬼”。
这里只举两卦为例进行说明,其余六十二卦,各卦的“六亲”依此类推。而对八宫中各卦的“六亲”指代,前人总结出一首《六亲歌》的口诀,现转录于下:
乾兑金兄土父传,木财鬼火水子然。坎宫水兄火为财,土鬼金父木子来。
坤艮土兄火为父,木鬼水财金子路。离宫火兄水为鬼,土子木父金财助。
震巽木兄水父母,金鬼火子财是土。
以上口诀,我们只要把前两句解释一下,后面就不解自明了。第一句是说《乾》《兑》两卦五行属“金”,故而,求得《乾》卦或者《兑》卦的“我”这个命主,便也跟着是金,所以,以“金”为“兄”,以生金之“土”为“父”。第二句的意思是说,能被我这个“金”砍伐的树“木”,对我这个“金”来说便是有用之“财”,“火”能烧化“我”这个“金”子,“火”对我这个“金”来说便是“鬼”,我这个“金”子化后便成水,所以“水”便是我这“金”子所生之“子”。后文依此类推。
关于“六亲”间的生克关系,先儒作过如此归纳:
“子动生财,不宜父摆,兄动克财,子动能解。财动生鬼,切忌兄摆,子动克鬼,财动能消。父动生兄,忌财相克,鬼动克兄,父动能泄。鬼动生父,忌子交重,财动克父,鬼动能中。兄动生子,忌鬼摇扬,父动克子,兄动无妨。子兴克鬼,父动无妨,若然兄动,鬼必遭伤。财兴克父,兄动无忧,若然子动,父命难留。父兴克子,财动无事,若是鬼兴,其子必死。鬼兴克兄,子动可救,财若交重,兄弟不久。兄兴克财,鬼兴无碍,若是父兴,财遭克害”。
这里面所讲的“动”、“交”、“重”,显然都是变动的意思。而变动又从哪里去求得呢?那就要牢记成卦时的“动爻”即“变爻”,前面的答疑讲的很详细。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卦中纳甲纳支的作用,是可把生命流程的时空进行定位,帮你找准十神六亲的生克信息。前面的答疑中,我们已经讲清了爻在卦中对“时辰”不变的定性指代,这里又讲清了爻在卦中对“十神”“六亲”的定性指代。于是,各种生命信息的坐标就非常清楚了。
这就是道统文化的神奇与奥秘,但你却没法以科学作解释。因为它比科学的鼠目寸光高万倍。科学的牛顿力学,只在有限的局部时空是真理,没法套住粒子无限的相互湮灭,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也回答不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以,咱们全盘西化,迷信丛林文化,抵毁祖宗文化,才是既不肖,又愚蠢。殊不知任何丛林文化都不是自己的身体,而只能穿在身上当衣服。衣服是什么?衣服是护身的工具。仅此而已。
因此胡锦涛说“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就是说只有认祖归宗,才能受到亲情的认可,从而整合人心人性,凝聚全体炎黄后裔子孙的共同力量,中华复兴才有望,他的话是对的。因为只有共同的意识形态不丢,共同的文化灵魂尚在,才是真正优秀的民族。文化消亡才是真亡国,造成文化亡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魔鬼,比秦始皇坏万倍,历史迟早会作清算。
为直观“六亲”间的生克关系,可用下图示意:
关于“十神”即“六亲”间的生克关系,可以说无论是四柱运算,还是八卦占筮,无论是风水堪舆,还是中医治病都要经常用到。前面我们已经提过,“十神”也称“六神”,即也有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作指代的,这里的“六神”便是时空的“六合”,亦即东、西、南、北、上、下。可见,只是“六亲”的表述词汇各有不同,而五运六气的演化道理,万物的道统生化流程及其各种自然秩序的对应,则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十神六亲的生克道理,学国学应当熟知和牢记。
80、爻象的位次贵贱是如何象事状物的?
答,爻象的位次贵贱不是人为而定,乃是生生之道──道统秩序的自然描述。所以在象事状物,事理指代上有明确的归类。这对术士们断卦说事很重要。关于爻象成卦位次贵贱的基本原理,我们已在第33问“怎么理解‘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的答疑中作了详细的解释,这里不另赘述。但是,各种具体象事状物的归类,在六爻位次上的指代,该问并没详细涉足。然则,人们求卦问卦的事总是千差万别,术士们回答以何为据呢?当然只能以爻象为据,爻秩为据,爻象的变动为据,爻象的五行生克为据。这就是道统文化生化流程的基本原理。因此,历史的断卦便对事物的指代,作了各种分类的详细规定。见下表:
八卦爻秩象事状物指代表


上爻
五爻
四爻
三爻
二爻
初爻
天时

雨、日
雷、虹
风、霞
电、露
云、雾
豪宅
祖宗
父人
母门
兄弟
妻妾
小口
国事
太庙
天子
公侯
大夫
士子
庶民
鬼神
天神
社司
土地
家先
出命
井神
求谋
国事
官事
人事
家事
身事
心事
疾病
头脑
心肝

体骨
皮肉
五脏
六畜






出行
店舍
道路
车马
行李
伴侣
己身
买卖
地头
店舍
中途
侣伴
己身
行货
蚕桑






田禾



人力


行人
地头
道路




产育
公婆
稳婆
夫身
看生
胎胞
产妇
斗殴
官司
刀枪
挺杖
拳头
骂詈
口舌
词讼
圣驾
部台
监司

州县
耆保
盗贼
外省
外府
外县
街市
邻里
家贼
逃亡
外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爻秩的象事状物,已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今天的时代来说,只有语境的变化区别,没有象事状物的不同。不是说你自己作贱自己,染一头黄发就是洋人了。也不是说你不承认君王,国家主席就不是君王了。同样的道理,今天的“飞弹”就是祖宗文化讲的“刀枪”,今天的“宝马”“奔弛”就是祖宗文化讲的“车马”。所以,敝人常常自我奚落,咱们这些当代“愤青”,老是紧跟历史的“愤青”,崇洋媚外,总是外面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文字语言也用洋词作匡正,视自己的文字文化为拉圾,为腐朽,视听的喜怒均以洋化为乐,愚昧的都成了庄子笔下的“朝三暮四”之“猴”。这都是怎么了?
因此,本《答疑》文的布道推出,答疑是次,更不是要告诉您怎么算卦算命,只因为这是知识,而知识并不等于文化,但知识是构成文化的基础。所以这些知识是建筑中华文化这座宏伟大厦的钢筋水泥,黄沙木石和砖瓦,讲道统不能逾越。看不清这些构建,就认不清中华文化。所以,本术数基础知识的回答,我承认有可能让您学会算命算卦,或者成为风水先生,但这绝非本《答疑》的本意和目的。子曰“君子不器”,所以,本《答疑》的目的重在启蒙,重在修复中华文化的道统。这样方能让人明白,为什么做人要:没有道理的话不说,“非礼勿言”,没有道理的事不认,“非礼勿视”,没有道理的法律通不过,“非礼勿听”,没有道理的事不做,“非礼勿动”。于是,社会就和谐了,被人为丢失的道德灵魂,就重新归附到每一华夏子孙的心灵中来了。所以子曰“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