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灭火器化学方程式:健康是一种习惯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50:18

健康是一种习惯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3-28 来源: 广州日报

  5

  罗显荣 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冬、春季节

  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缺血引起的,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或持续性痉挛,使管腔发生急性阻塞而形成的。

  冬春季节,当寒潮来临气温突变时,人体为了保温,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会增加。寒冷还会引发焦虑,影响睡眠,使体内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物质升高。这些因素均能诱发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患者在冬春季节,要预防心肌梗死。

  (1)注意气象预报,随着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居室内的温度最好保持在15℃以上。外出应戴口罩,防止寒冷空气刺激,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2)每餐不可过饱,以防诱发心绞痛。

  (3)戒烟,防止降低细胞携氧能力及减少心肌氧供给量。

  (4)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

  (5)出现下列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患者出现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乏,胸闷胀痛,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时间延长,出现心律失常等。

  夏天要预防卒中

  夏天气温在32℃以上,特别是相对湿度在70%~80%时,人体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当气温达到35℃时,一些高血压病人常常汗流如雨,致使血液循环量需要比平时高5倍才能达到散热的目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使老年人或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急骤升高,从而有可能诱发出血性卒中。若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致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高,加之动脉粥样硬化,就会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甚至猝死。预防措施为:

  (1)要静心度夏,遇事戒躁忌怒,安心调养,怡然自得。

  (2)要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不在烈日下久待,少去闷热的公共场所,早晚多散步。

  (3)要多饮水,每日补充2000ml以上的水,以温淡盐开水或茶水为主,兼食瓜果和新鲜蔬菜。

  (4)要少食多餐,切忌过饮过腻,以防胃肠道消化食物时与大脑争血,增加脑缺血性卒中的机会。

  (5)要提高防治卒中的意识,凡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者,应坚持服药,一旦出现心慌气短、头昏眼花、手足不灵、走路不稳、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危重病。得了这种病,患者及其家属都会紧张不安。其实这种心情对病人非常不利,它可引起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加重心脏负担,还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

  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用各种办法使病人安静,尽可能避免打扰。如果许多人围着患者,惊慌失措地问长问短,甚至哭泣不止,不仅干扰病人休息,还会加重紧张气氛。

  1.心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心肌梗死急性期应当使心脏的工作负荷尽可能减少,一般心肌从梗塞坏死到形成纤维化的瘢痕大约需要两周,所以以往的常规是要求病人卧床休息两周左右。但是有些病人因卧床而全身酸痛,躺着大便不习惯,而等到两周后患者又逐渐习惯了卧床,起床又成了大问题。有的人稍稍坐起便头昏、眼花、心慌,站起来更是头重脚轻疲软无力,特别是老年人长期卧床易致肺部淤血,排痰困难,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全身血液循环不良还会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因此,目前国外主张绝对卧床1~2天,国内认为应绝对卧床3~5天。对大便干燥者可给予通便剂以减轻排便困难,对少数卧床大便十分困难的患者可以在心电监护下在床边坐马桶椅大便,3天内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坐起,逐渐增加活动量。

  2.心梗后应适时恢复活动

  发生心肌梗死后,有的病人对各种活动都很担心,也有的病人则认为既已出院就无须再注意什么了,患者常常不知何时开始活动及如何选择活动量,要知道自己对某些活动是否能够胜任,最简单的办法是进行自我检测,即在活动前数脉搏及呼吸次数,活动完毕后立即再数一次。活动后脉搏比活动前增加应不超过10~20次/分,呼吸增加不超过10次/分,自觉舒适,有轻度疲劳感,食欲及睡眠良好,说明患者可以从事该项活动。

  反之,如出现各种形式的心绞痛,明显心悸、气短及大量出汗,恶心,眩晕及难以形容的疲劳感则为活动过度。一般认为,适当的活动可以从发病后1~2个月开始,但应循序渐进,以免活动量过大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