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质玉米淀粉百科:语文测试题 文化散文的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5:56:56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模样/模子     翘尾巴/翘首以待     牵强/强词夺理

B.应允/应变     独角戏/勾心斗角     奢靡/所向披靡

C.殷红/殷实     血淋淋/呕心沥血     碑帖/俯首帖耳

D.累及/连累     梁山泊/淡泊明志     屏障/敛声屏气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的情节虽然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从三个结构入手,就可以揭示它的文化含义。

B.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梅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到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C.希拉克宣布放弃参加下任总统选举,这意味着他即将告别纵横捭阖40余年的政治舞台,也标志着法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很多国家的实践,民族传统在受到冲击以后都经历了改造和恢复的过程,最终与现代社会并存。

B.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地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D.在王守仁之前,朱熹是孔孟以来的另一位儒学大师,他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们言谈文雅有序,举止从容淡定,活得自在,快乐本色自然。

②因此,安详显示着一种成熟,一种智慧。修为练达的人,经历了风雨坎坷之后,为人处世有了万事随缘的感悟,不再如少年那般张狂,也不像青年那么浮躁,更不容易大喜大悲

③面对生死得失进退取舍持恒守泰,理性地总结成败荣辱是非得失,作出明智选择。

④人们喜欢用怡然、笃定、包容、 恬淡、清明、平和等词汇来形容安详。

⑤的确一个人假如拥有安详平静的气质,表明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洞悉人生的真相,明了自然法则及运动规律,深谙事物的因果缘由和内在联系。

A、②①③④⑤      B、④⑤②①③      C、③⑤②①④      D、④⑤①③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 而 不 骄 骄 而 能 降 降 而 不 憾 憾 而 能 者 鲜 矣 且 夫 贱 妨贵 少 陵 长远 间 亲 新 间 旧 小 加 大 淫 破 义 所 谓 六 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公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腊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腊,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选自《春秋左传》

注释:①娣:妹妹。戴妫:随历妫出嫁的妹妹。②石碏(que):卫国大夫。③王,指周王,当时各诸侯国形式上从属于周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陵长               陵,同“凌”,欺凌

B.桓公立,乃老         告老退休

C.而请涖于卫           涖,前往

D.何以得觐             觐,君主接见臣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所以速祸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①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

C、①公子州吁,嬖人之子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

D、①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②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7.以下各组句子,不是一步步造成后来州吁与石厚被杀的悲剧命运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①宠而好兵,公弗禁  ②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③庄姜恶之      ④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时,臣弑君、子杀父、妻害夫,都是大逆不道的“大不义”。石碏认为洲吁与他的儿子石厚犯了弑君之罪,故设计使二人前往陈国为国除害。

B.石碏奉劝卫庄公,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绝不能加速祸害的到来。但卫庄公没有听从,导致他最后被州吁所杀。

C.石碏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在陈国,大义灭亲,杀了石厚。

D.文中所说的六义是指: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划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原文】:夫 宠 而 不 骄 骄 而 能 降 降 而 不 憾 憾 而 能 昣者 鲜 矣 且 夫 贱 妨贵 少 陵 长远 间 亲 新 间 旧 小 加 大 淫 破 义 所 谓 六 逆 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原文】: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

②【原文】:君子曰:“石腊,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6分)

(1)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苏东坡《赤壁赋》)

(2)     ,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             。(李白《蜀道难》)

(4)           ,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5小题。

文化散文的关键

①新时期散文出现“文化散文”之谓,这种观念是从余秋雨的散文出现以后才明确起来的。而台湾地区作家柏杨、李敖他们的写法虽不像余秋雨散文那么文气典雅,但从取材、意旨、内涵、观念等都非常“文化”来看,他们的散文与杂文其实都是很地道的“文化散文”。

②文化散文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如((大唐蒲东》一共描述了蒲州文化的好几个方面:与唐朝一起辉煌的蒲州古城,唐代经典传奇《莺莺传》的诞生地普救寺,晚唐衰落的象征王官谷等等。这些是蒲州文化甚至于大唐文化的物质性代表。

③文化散文的“文化”,决不仅仅在取材方面走了“文化旅程”,写了浸润着文化韵味的寺庙楼阁秋水长天,或文化名人的风流诗文轶事趣闻;其灵魂应当是作者显示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如何。这里面,就有保守与变革、陈腐与新生、愚昧与智慧、小器与大气的差异。作家们写作《河东文化丛书》是明确地从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意识来表现描写对象的。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鲜明的文化态度,那就是作家们不光深情地热爱河东文化,而且能够以学者的眼光来审视河东文化,将河东文化的内涵准确地阐述出来,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④《大唐蒲东》写蒲州古城时,将它定位成李唐王朝起跑与终点的战略中间站,讲述了李渊和李世民与蒲州古城的解不开、割不断的情感,阐发了蒲州古城在战略上对于李唐王朝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蒲州文化在整个大唐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因此,也才有了之后不断出现的国家顶尖级别的文化景观,古城的价值也就在这种解剖与开掘中显现出来了。这些无不说明文化散文能够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挖掘现象的本质。

⑤作为一部文化散文,在行文风格、叙述语言、描写手段、文史知识的运用等多方面,都富于文化韵味。虽然这些都是属于技术性层面,但是,却是整部作品成功的不可忽缺的环节。

⑥总的来说,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

⑦但文化散文的灵魂是什么呢?“文化散文”固然与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如何。秦砖汉瓦固然易于扬起文化的古老烟尘,唐朝的风、宋代的雨固然易于激发人们的文化情怀,但审美主体若没有深层的文化意识、深刻的文化思考、透彻的文化理解和阔大的文化视野,以投注和激活安睡的“文化”,以连接和穿透古今的“文化”,那读者还真不如到历史博物馆去看看发绿的器物生锈的历史。比如建国以来,我们写文化历史、文化陈迹的作品也不少,反映现实文化景观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如杨朔的抒情散文和秦牧的知识散文,但为什么感觉不到“文化”的较突出的存在?谈起“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反思,不少作家作品是值得推崇的。比如,被称为“人生大书”的巴金的《随想录》五卷,就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它们虽未被称为“文化散文”,但其文化反思还是比较深刻。而《丑陋的中国人》《传统下的独白》,更是以极为强烈的文化意识来集中反思和解剖中国传统文化。或许由于它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激愤批判,往往就被认为只是社会杂文。这其实是片面看法。事实上,它们既是社会杂文,同时也是文化意味很浓的“文化杂文”,或者说就是现实性和批判性突出的“文化散文”。

⑧八十年代中期,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引起争论时,公刘发表了《丑陋的风波》一文,其间有些看法是令人深思的。公刘以此来批评我们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只是一味盲目乐观、一味歌功颂德的肤浅散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以为,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重古典主义而缺乏现代精神,多传统文人情怀而少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多少也与这种文化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制约有关。李敖的文化杂文,我们总觉有点“危言耸听”,但又不能不佩服其深刻。这种“危言”,行文还是比较稳重的余秋雨大约难以写出。我决不是赞成大家都来“危言耸听”,但我们是不是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了呢?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巴金的文化散文《随想录》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其文化反思比较深刻。

B.文化散文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

C.在作者看来,余秋雨的散文只具有技术层面的“文化”,他不可能写出真正的“文化散文”。

D.一篇文章的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决定了它能否成为“文化散文”。

E.文化散文中是否表现出现代精神与批评意识与作家所处现实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

13.下列能作为论据证明“我们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的一项是【】(3分)

A.李敖的文化杂文。                   B.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C.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         D.公刘《丑陋的风波》。

l4.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请根据文本概括文化散文的涵义。(3分)

15.本文第③段和第⑦段都谈到了“文化观念”问题,这是重复吗?为什么?(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早上,躺在床上两眼直勾勾地瞅着那雪白的墙,忽然间觉得这位朝夕相处的朋友身上竟也有许多传奇与内涵。

世上本没有墙,由于人类不安全感的增长,才有了墙。墙的出现肯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否则有巢氏也就不会那样受人敬重。在墙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只能住那并不十分安全的山洞,要么就干脆露宿野外,连睡觉都睡不安稳,这样的生活是何等艰难,文明的发展势必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但是,有了墙,尤其是墙立体起来构成房屋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人类可以放心休息,风、霜、雨、雪、虫豸、野兽……一概不管。有了好的休息,也就有了更充足的精力,文明的进程也便得到了极大地推动。因为只有人的生命得到保证,他才有工夫做别的什么事情。在半坡,在河姆渡,都有了墙,而因为有了墙,分分割割,一个简单的社会便形成了。

墙的初衷是简单的,就是保护,给人一种安全和温馨。实用是第一位的,不需太在乎形象。但是,许多东西都不是这么简单,人刚得到墙的庇护,就开始忙着为它打扮。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多久,这种装扮就不是给墙了,而是变相地装扮墙的主人。装饰并不是为了墙,人类从一开始就很自我中心,只可惜大多数个体没有成为中心的资本,于是就只能装饰给别人看。正如时人的化妆打扮,是给自己看的吗?好像大多不是。但大家很热衷。在很多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做什么是为了什么或为了谁,然而却又总表现得理所当然。

于是,墙有了颜色,有了图案,有了种种形状,有了……似乎还不错,是一个很好的美术分支。只可惜,在历史的车轮下,再好的墙也终究要被碾碎,像阿房宫,像圆明园,像……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人类很奇怪,总是辛辛苦苦地追寻,得到后又不知珍惜。常常呕心沥血创造了美,却又简简单单地把它亲手打碎。

或许会有不朽,颐和园、紫禁城不是还好好的吗?但是谁也说不清它们到底是否真能不朽。明天无法预知,而且当它们朽了的时候,我们自己恐怕也已经先朽了。而连我们自己都朽了,它们朽不朽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

将特长发挥到极致是件美事,但个性的过分膨胀又往往适得其反。许多人许多事都是毁在自己的特长与个性上,墙同样有这样的悲剧。墙的最大作用是保护,但当它的保护作用被无限强化后,便成了一种隔离与时淡时浓的恐怖。中世纪的古堡,封建岁月的城墙,几乎个个坚不可摧,但也正因为这坚固的保护,使许多事物不能及时地被时代更新。于是,一场,又一场,流血冲突,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直到火炮诞生,它才在毁灭中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解脱。

这是个悲剧。人之间的纷争总是牵连无辜,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无辜的结局总比罪魁更惨。

墙,建了毁,毁了建,似乎总有些进步,但人类在更多情况下总在机械地重复,做了许多无用功。许多新的创造只起一时之用,不多久就成了祸害,而且常常祸害得让人莫名其妙搞不懂。墙本来是保护人类免受伤害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墙却几乎成了人与人之间戳不破的隔膜,跨不过的鸿沟。一面面墙把世界分割得七零八落,把一个个灵魂孤立起来,把一切精神联系都割裂了,而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于是,种种社会病、心理病都出现了,因为我们的种族内部失去了沟通。

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

物质是实在的,精神却不然。因此,许多精神范畴的东西常常要到物质中寻找载体。于是,有了象征,墙也是。我说不清这是好是坏。有了象征的墙平添了许多色彩,而不带象征的墙更少了无数的忧患……

走在大街上,花花绿绿处处墙,可我总觉得冷冰冰的。内心里,我总是怀念昔日的土坯墙,很粗糙,但很实在,很有人情味,是可以亲眼看着它在人的手中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的。墙上或许有剪纸,而不是什么乌七八糟的明星。这才是我的墙,是一面真实的、生活中的墙。                                         

(选自《散文百家》)

1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

(2)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

17.文章说“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结合全文看,“墙的悲哀”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

18.文章通过墙的变迁,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忠告?(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绿色追逐

我们常说生命是绿色的,而对于生命的追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绿色的追逐,这种追逐本身也彰显出绿色是一种生机勃勃斗志昂扬的颜色。

动物的追逐中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那就是长途跋涉夸父追日的精神。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这口气与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何等的不同。由此可见,陶渊明是懂得夸父的,夸父是不需要一个外在的理由,追日本身是他的目的。夸父精神,首先是对目标的心无旁鹜,在卡拉哈里沙漠和东非平原上,我们找到了这样的矢志不渝。干旱的卡拉哈里沙漠,象群发起了寻找水源的跋涉。这里曾经拥有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马家迪加底湖,如今却只剩一片烈日下的盐和沙子,但那一脉淡水保留了下来,像卡拉哈里沙漠的一块宝石,一旦有降雨,沙漠的某一角,总会再现昔日琥珀般的辉煌。

旱季过后的第一场降雨即将来临的时候,远方飘来的新鲜空气的味道,引起了沙漠上寻找宝石的迁徙。躁动从象群开始,水牛、斑马、跳羚都加入进来,迁移的队伍越来越大。它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向沙漠深处走,那里会有新的草场。

东非草原上聚集了近150万头的角马,为了寻找更好的草场,它们现在必须向南迁徙。它们将途经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跋涉800多千米。角马必须在5月之前抵达塞伦盖提大草原。5月旱季开始之后,塞伦盖提的沃野也会变成荒原,它们将转向西北方向寻找新的草场。角马中的很多已经不止一次参加过这种长途跋涉,对于那些新生命来说,这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一路有太多的岔路口,生还是死甚至由不得自己。“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山海经》上寥寥片语,对夸父这一路的艰辛只字未提,我们只能靠想象来真补这一空白,山路漫漫,夸父磨破了脚,又结了茧。猛兽窥伺,夸父流了血又结了疤,太阳还在前头,脚步不能停下,这就是夸父精神——不畏艰难,执著、坚韧。

角马的一路颇为凶险,从出发的那天起,鬣狗就一路潜伏在角马群左右,伺机而动。它们是小角马最大的威胁,在草木丛生道路狭窄的地方,行进的速度不得不放慢,碧草环绕的池塘对角马而言简直是伊甸园。然而悲剧发生了,天堂顿时变成地狱。一些小飞虫也来落井下石,飞虫顺着角马的鼻孔飞到他们的脑腔中,大脑受损的角马只能曝尸荒野。角马准备通过狮子的领地,每次他们都会给狮子留下丰厚的礼物。混乱,一片混乱。混乱给角马群带来很大的损失。小角马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和它们的妈妈走散。失去母乳的哺育,新生不久的小角马会脱水,再难支撑着走下去,这是它第一次上路,也是最后一次。

有死就有生,如果这一路只有悲伤,即便伟大,那也只是个无趣的过程,追逐也失去了它的意义。追逐中一定是有快乐的,这快乐在死亡的衬托下,显得高贵。现在是2月,是角马繁殖的季节。一头小角马出生之后,5分钟内就能学会走路了。再过2个星期,它们就能和妈妈跑得一样快了。这新生命不但令它们的父母雀跃,也给这片将要告别的土地平添了一股生机。

角马走到了格鲁麦提河边,要达到目的地,它们必须穿过这条河流,这河流见证了角马家族千百年的跋涉,见证者还有格鲁麦提的主人尼罗河鳄鱼。鳄鱼早已知道这是角马群的必经之地,它们盘踞在塔利,等待上门的美餐。角马群犹豫了,沉默了。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爆发。角马选择了后者,一只角马向河对岸冲了过去,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整个角马群。乘着这胜利,角马群一路高歌,想必夸父也是快乐的吧。“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追到太阳要落下的地方,似乎还分不出胜负。遥想一路急奔的夸父,该是怎样的血脉沸腾。他低了头,继续奔跑,丝毫没有畏惧下一刻他可能被太阳灼伤,又或许他渴望那样的燃烧。追逐本来就是这样,生和死,地狱和乐土,就这样手牵手地交错在一起,追逐原本就这样痛并快乐着。

经历了一年多的跋涉,角马群的面前也只剩下最后一条河。越过这条河它们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对岸的青草了。它们争先恐后地跳下了河,又相互践踏着往岸上爬,其中有些角马恐怕永远也爬不上岸了。

伤痕累累的尸体铺满了河床,被活下来的角马遗弃在那里。但那些幸运的、强壮的,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角马的乐园。它们将在这时稍作停留,然后继续重复着祖先走了千百年的道路。夸父追日,太阳西行,它们都一样执著,然后追逐多一个注脚——永无休止的跋涉。                      

(节选自CCTV科教文行动之《绿色的追逐》)

19.角马在迁徙过程中经历那些具体的凶险威胁?(4分)

20.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提到夸父追日故事?(5分)

21.结合本文的内容及自己的认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标题定为“绿色追逐”?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分别概括中国人民银行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几种做法及其原因。(6分)

为把钱用到刀刃上,保证实体经济不受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中国政府另辟蹊径,采取新的高效率资金循环方式。这种方式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当前流动性恐慌的阶段,为银行体系释放出更多可供操作的资金,还充分考虑到中小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以及他们服务的客户——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受危机冲击的程度较大,需要资金的迫切感较大,所以,才有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的下降;同时,对大型商业银行作较低幅度的调整,除了考虑到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外,也考虑到他们的放贷能力强,可能引起将来更大的通胀风险。

做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月6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可行性的意见征求”的公告在教育界和舆论界引发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民众纷纷从社会竞争环境、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升学(高考)制度及学生学业负担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还有媒体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教师群体中,大学教师大多支持“取消文理分科”,高中老师则大多反对;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高中生反对取消分科。

中央台“实话实说”栏目也针对这一社会热点,特别制作了一期以“文理分不分”为话题的节目。请你以节目嘉宾的身份,从一名高中学生的角度,谈谈自己对“取消文理分科”这一问题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阐述合理,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60个字。)

24、作文

请以“在途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yān  yīn;xiě  xuè  tiè tiē(A mú ;qiào  qiáo;qiǎng  B yīng  yìng ; jiǎo ;  mímǐ D lěi ;pō  bó ;píng  bǐng)

2.C(A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B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不合语境。D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不合语境)

3、D

4、C

5.D.觐,诸侯朝见天子

6.D.把。。。作为;认为。A.。。。的原因。B。恐怕。。。吧。C。表判断。

7.C.庄姜厌恶州吁并不是造成州吁被杀的原因。

8.B.被州吁所杀的是卫桓公,而不是卫庄公。

9.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段的句子断句。(4分)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昣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错两处扣一分,直至扣完以止。)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使君位安定的方法。

(安,1分,句式,倒装句式,1分,大意,1分。)

②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恶,1分,其,1分。大意,1分。)

10.参考答案:(1)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1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分。答对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点即可得这1分)。

(评分标准:联系诗句内容具体说明艺术手法,1分,答“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得1分。答“拟人、比喻”,也得1分。但只答“拟人”或只答“比喻”,不得分。不联系诗句内容,不得分。   作用分析共2分,其中,写出山的连绵1分,人物情感1分,人物情感答对一点即可。)

(2)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1分)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1分)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1分)

(评分标准:观点1分;分析2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1分)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1分)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1分)

(评分标准:观点1分;分析3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1.(1)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2)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3)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4)折戟沉沙铁未销。。。东风不与周郎便。

12.B、E(A.原文:巴金的《随想录》五卷,就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它们虽未被称为“文化散文”,但其文化反思还是比较深刻。C.原文: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重古典主义而缺乏现代精神,多传统文人情怀而少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注意“最初的”,“大约难以写出”等字眼。D.原文:“文化散文”固然与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如何。)

13.C

14.①取材上的文化性。②文化意识强烈。⑧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④写作形式富有文化韵味。(每个要点1分,写三点4分。)

15.不重复。(1分)第三段阐述的是文化散文的其中一个内涵:文化散文应显示作者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2分)第七段扣题,证明为什么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是文化散文的关键。(2分)

 

16.答:(1)我们在对待诸如墙能否不朽之类的问题时,总是目光短浅,无法拨开迷雾,正确地审视自己。(2分)(2)人类在进行着不同的创造,但却未能很好地利用,一旦超越了应有的界限,创造将成为人类进步的障碍。(2分)

17.答:(1)在很自我中心的人类手中,墙庇护的作用被弱化,化成了人类装扮自我的工具。(2)墙再好,终究难逃被历史车轮碾碎的悲剧。(3)墙的保护作用被无限强化,阻碍了新生事物的产生。(4)墙本来是一种新的创造,但结果却孤立了人类的灵魂,割裂了人类种族内部的沟通。(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给满分)

18.答:(1)我们应该明确追求的方向,懂得创造,更应该懂得珍惜。(2)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自身的特长与个性,掌握好发挥和展示的度,避免适得其反。(3)我们应该学会与人交流,不因外在客观的因素而封闭自我的心灵世界。(4)我们应该以真实的实在的生活为目标,摒弃装扮的虚假的方式。(每点2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

 

 

19.(4分)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
⑴沙漠干旱的威胁⑵来自鬣狗、狮子、鳄鱼等强大肉食类动物的威胁⑶来自无法防备的小飞虫的威胁⑷来自渡河时相互践踏的威胁。(每答出一点给1分,如果把“鬣狗、狮子、鳄鱼”分3点答写,3点当1点给分,说明没有整合好信息)
20.(5分)对文本的某些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D
⑴作者采用的是类比手法,用夸父追日的精神来类比角马在跋涉中对目标心无旁鹜、不畏艰难,执著、坚韧等精神。(2分,类比手法1分,精神1分,关于“精神”的具体内容,符合文意即可)⑵这是科普作品不同于一般科技说明文的语言特色(1分)引用夸父追日的故事,准确地表达出角马在长途跋涉中的艰辛以及执著精神,通俗易懂,形象生动。(2分)

21.(6分)探讨文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力层级:F
⑴“绿色的追逐”是指动物在迁徙、追逐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一种生机勃勃的昂扬斗志。
⑵“绿色”是生命之源,而动物的迁徙、追逐是为了物种的生存、延续,所以是“绿色的追逐”⑶“绿色”象征希望,文中角马在跋涉中永不言弃的精神是绿色的精神。⑷“绿色的追逐”采用的是移就修辞,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注意,读来引人入胜。(内涵占4分,前3点任意两点得4分。作用2分。只要意思对即可)

 

22.做法(1):对中小金融机构做较大下调(2分)【“中小型金融机构”1分,“较大调整”1分】。原因:中小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弱,他们服务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资金(1分)。

做法(2):对大型商业银行做较小下调(2分)【“大型商业银行”1分,“较小下调”1分】。原因:大型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强,且其放贷能力强可能引起更大的通胀风险(1分)。

23.(6分)

示例1:我认为不应该取消文理分科。(1分)从现在的高考体制看,考5门已经很难应付了。如果不分科,9门学科将像一座座大山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或沉重的课业负担只能使我们成为学习的机器),而这些不是与新课改要减轻学生负担的理念相矛盾吗?

示例2:我认为不应该取消文理分科。(1分)文理兼容才能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才能均衡健康成长,均衡健康成长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顶梁柱)。

(评分细则:观点鲜明计1分,阐述合理计2分;符合人物身份特点计1分,能恰当运用修辞计2分(一种占1分);表达有语病酌情扣1分,字数不够60字扣1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略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①,曰庄姜②,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③。又娶于陈①,曰厉妫(5)。生孝伯,早死。其娣戴 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于州吁,嬖人之于也①,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③;“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10),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11)”。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12),降而不憾”,憾而能昣者(14),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 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15)。君人者(16),将祸是务去,而 速之,无乃不可乎即”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18)。(以上隐公三年)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21)。”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22),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 (24),老夫耄矣(25)“,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26).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 腊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27).
  君子曰:“石腊,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28).‘大义灭亲’,其 是之谓乎!”
  【注释】
  ①卫: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滑县一带。齐:诸侯国名,姜 姓,在今山东临淄一带。东宫:指太子。得臣:齐庄公的太子。②庄姜:卫庄公的妻子、庄是丈夫谥号,姜是娘家的姓。③《硕人》:《诗·卫 风》中赞美庄妻的诗。④陈:诸侯国名,妫姓,在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毫县以北。⑤厉妫(gui):卫庄公夫人。(6)娣:妹妹。戴妫:随历妫出嫁的妹妹。(7)嬖(bi)人: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宠妾。(8) 石碏(que):卫国大夫。(9)纳:人。邪:邪道。(10)泆(yi):放纵 (11)阶:阶梯。这里的意思是引诱。(12)降:指地位下降。(13)憾:恨。 (14)眕(zhen):克制。 (15)速祸:使灾祸很快到来。(16)君人者:为 人之君者。(17)无乃:恐怕,大概。(18)老:告老退休。(19)和其民: 使其民众安定和睦。(20)定君;安定君位。石子:指石碏。(21)觐:诸侯朝见天子。(22)朝陈:朝见陈桓公。使请:求陈镇公向周王请求。 (23)如:往,去到。(24)褊(biao)小:狭小。(25)耄(mao):年老。八、九十岁叫耄。(26)涖(li):前来。(27)右宰:官名。丑:人名。濮:陈国地名。(28)宰:家臣。孺(niu)羊肩:人名。(29)与:参与,一起。
  【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 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孝伯早死。 厉仍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柜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 公子加禁止。庄姜则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 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给他的宠爱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 来,就会酿成祸乱。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况且低贱妨害高贵, 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旧人,弱小压迫强大,淫乱破坏道义,这是六件背离道理的事。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 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是六件顺理的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 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庄公不听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 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 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 “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 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 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 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 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读解】
  有句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意思是说,猛虎性情虽然凶 残,但依然要恪守亲情的界限;凶残是对外。而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以慈爱之心相待,绝不可能将其化为腹中餐。 爱 老虎这样做,是动物的天性,没什么可说的。对人而言,人做事也要按天性,亲情是人之天性所不能免的,父母儿女之间的 亲情,是自然的法则。世上哪有不疼爱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呢?如果说人性这东西也存在的话,父母儿女间的亲情就应当属于人性 之列;如果说人性是永恒的话,这种亲情也是永恒的,否则,便是丧失了人性,丧失了天良,就不应当再冠之以“人”这个称呼了。
  在另一方面,人作为超越了动物本能的有思想、有理性的存 在,又不能完全凭本性、天性、本能行事;还得要服从社会的法则。道德伦理的法则,理性的法则。自然的法则还得要服从社会 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则。如果没有这一个方面,人也就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样一来,天性和自然法则往往要同社会的、道德的、理性 的法则发生冲突,并且经常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面对的、必须作出选择。所谓“大义灭亲”,正是这种冲突的体现,是选择让天性 服从社会、道德、理性法则的结果。
  要做到这一点,要有很高的革命觉悟和革命自觉性;要有很 高的道德修养和很强的理性力量。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否则,大义灭亲就不是值得称赞的一种高尚美德了。人们大多难以割舍亲 情,难以脱出天性这条强大的纽带,常常宁可让社会、道德、理性法则屈从于天性和自然法则。这样,像石碏那样的人,就显出 了与众不同,显出了伟大和高尚,让人景仰。
  不过,能够大义灭亲是一回事,固然可敬,而对那个“义”还得讲究。就是说,“义”所代表的东西,要值得人们为之付出灭亲的代价。在古时,臣軾君、子杀父、妻害夫,都是大逆不道的 “大不义”。国君是上天之子,体现了上天和神明的意志,是小民百姓最初的父母,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冒犯甚至杀害呢?这罪过比 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还要大,真称得上是“弥天大罪”。在这种情况下的灭亲是理所当然的正义之举,可歌可颂。
  “义”本身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 去的为合乎“义”的东西,今天未必合乎“义”。我们总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来决定对“义”的取舍,从而在行动上作出选择。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内容】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山鸥,一身都是愁。

【赏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

开篇即用拟人手法,说“青山”想和“高人”说话,“联翩战马来无数”,是说“青山”心情迫切,象千军万马一样接连不断地向人跑来。山头的云雾飞跑,看去似乎是山在跑,稼轩造句,堪称奇绝。“细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这两句说,山间云雾在徘徊,(人)盼望降雨却始终没有盼来。这里描写山间烟云滚滚,山雨欲来的情景,但雨没有盼到,他不免失望。这里显然是借“青山”、“烟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词人壮志未酬,盼望与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国事,希望抗战高潮到来……这一切最终并未实现,他不免怅然若有所失。

下片紧承上片,集中写“愁”。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这两句大意说,人们都说头发是因为忧愁而变白的。可以想见,词人因忧愁国事,此时头发可能白了不少,虽然他这一年不过三十五岁。“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他看到那满山雪白的沙鸥,由白发象征“愁”,想到沙鸥“一身都是愁”,乃至拍手嘲笑,这或者有“以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事实上当抗战低潮之际,有些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完全绝望,而辛弃疾对敌斗争的信心始终并未泯灭,这就难怪他嘲笑那“一身都是愁”的沙鸥了。

本词设喻巧妙,想象奇特,写“青山”、“烟雨”有雄奇的色彩和奔腾的气势。作者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负和愤懑,都在写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注】这首词是作者在淳熙元年(1174年)初春作的。当时叶衡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作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高人即丞相叶衡,他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战派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