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水泥价格多少一吨:镜头里的赫哲族聚居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14:05:29

 

镜头里的赫哲族聚居地

 

 

 

全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好奇心强烈的我,对于市井民情的偏好,远远超过游山玩水雅兴。应该承认,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信息现代化以及社会日趋城市化的今天,似乎传统的东西正在消失。看什么?以前的穷乡僻壤,如今好多已经到处张灯结彩24小时莺歌艳舞。这些带有强烈商业色彩的民俗村,无论咋宣传咋表演咋折腾,难免让我感到扫兴和无奈。

也是,人类社会最终总要朝着文明富足向钱看的目标前进。我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中,寻找和选择那些相对没有被过多现代化元素打磨包装的国家和地区做为旅行目的地。在我看来,像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这些国家,你50年、100年后再去,各方面变化也不会明显。相反,地中海、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伴随外来尤其不可抵御的西方文化渗透,传承下来的原始的个性文化无疑将越来越少。到土耳其你会惊异发现,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如今虽然信奉伊斯兰教,可那里的男女青年早已融入了西方社会,当街热吻亲嘴有之,袒胸露乳有之,这里已经演变为令女人感到相对自由与尊严的伊斯兰国家了。由此不难想象,依然清规戒律保守中的国家和民族,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有变化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做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看的是光景,拍的是兴趣。理想不一定成为现实,对象也不一定如己所愿。我们享受现代化带来惬意舒服好日子的同时,也不能不理解别人同样也有着过上文明富足好生活的追求和企盼。也许看点少了,也许世道低俗了,可大家最终总是逐利的。

尽管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在变化,尽管我们周边的许多旅游目的地充满铜臭和商业性,可大家还是忙里抽闲相互去拥挤相互去遗憾相互去没意思。难道就没不拥堵不烦躁不花钱招罪的好地方吗?其实也不是没有。俗话俗话,其实俗话虽然是老百姓的话,可老百姓的话也并非缺少技术含量以及人生哲理。人怕出名猪怕壮,是老百姓口头禅吧。不过遇事想想,真就是那么回事,人要是太张扬吧,啥绯闻啦是非啦谩骂啦收拾啦保准全来了。不信大伙看看那些明星,本来长的人模人样的,可一个个出门全像潜伏地下工作者一样东躲西藏的。更有可怜的连求偶青春期都过了还不敢恋爱结婚。看,出名受憋有啥好的。人是这样,景呢也是如此。丽江有名吧?你去丽江走走,狭窄的街道两边全是店面商铺,再看看游人,人积人,人压人,在那你是看景呢?你还是看人呢?末了一打听,原来当地土著纳西人早跑别地方了。这里全是咱们外地人相互之间博傻较劲呢。也许我片面,也许我消极,不过大伙想想,中国啥地方一出名,得,保准人满为患。当然一个人一个爱好,也有喜欢扎堆热闹的。我个人喜欢清静的没有商业色彩或商业色彩暂时还没有达到不可容忍程度的地方。因此,我通常选择没名没被外界过多刺激打扰甚至疯狂抢钱的地方去旅行。

我很留念自己一人孤独走在乌苏里江江畔半个小时看不到几个路人的宁静带来的久违惬意和陶醉。同样,地处黑龙江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赫哲族的聚居地—街津口小山村,也着实让我感受了与大自然的融合。我虽然不算深入,但我还是领略和体会到了这里山清水秀以及质朴无华的人文景观。

以下为我在黑龙江赫哲族的聚居地街津口旅行小故事:

我是经由同江去街津口的。这是同江江畔广场标志性纪念碑。

同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东接抚远县,南与富锦市、饶河县为邻,西临松花江与绥滨县相连,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主要聚居地,贯穿祖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的北端就在这里。啥叫找不着北,到同江你不就找到“北”了嘛!哈

经由同江有去赫哲族聚居地街津口的客车。我就是乘坐这辆思想作风扎实的客车去街津口的。

客车前面大包上分别坐着两个小朋友和一个大朋友。

司机后面还坐着一个回娘家的看样也像少数民族的青年妇女。

我们的车坚持走群众路线。看当地远离大城市的人多么轻松快乐啊。在这里老百姓实在,肯定不知道跑路是啥意思。当然心眼好使的人既不会放高利贷也不会坑人骗钱。所以富裕比较慢也可以理解。

这里老百姓生活自给自足。虽然钱没多少,可人家天天吃的化肥农药二恶因荷尔蒙啥肯定比我们城里人要少。不过咱们城里人也别太悲观太紧张。据说咱们天天吃有毒有害食品已经产生耐药性了,全城男女老少整天鸟悄处于以毒攻毒低调状态。就连没出生的小孩都从娘肚子里产生了无所畏惧的自觉性了。

三江平原,平原三江。美啊。还好,这几头牛托生在这地方,估计不会被灌洗衣粉瘦肉精啥的。

黑龙江地多人少。有想二次创业的合计合计。

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对他跟车的老婆孩子说,最想带她们娘两钓鱼去。听司机话里话外讲,上次一家三口人钓鱼还很有成就感呢。看人家司机身板悠的,小脖歪的,大手按的,对生活多么的知足呀!看到他们一点愁容都没有,我心里想,为什么我总郁闷不开心呢?哈

车子在啥障碍都没有的乡村公路上随便闭眼向前开着开着。

看这小家伙睡的呼呼的。

没到街津口 ,这位抱孩子的妇女下车了,车外一个老年妇女麻利接过沉睡中的宝宝。看来是正宗回娘家或婆家吧。

司机对我说,远处那座山就是街津口了。

街津口无愧于黑龙江畔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光荣称号。

街津口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赫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六小”民族之一。街津口山清水秀,加之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算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人少,似乎这座中国邮政的房子都带有从前的计划经济色彩。

据当地人讲,这是政府投资改造后的赫哲族民居。

房子还真有点那个“赫哲”意思。

许多家院里都搭上架子晒鱼干。

这里木材看来很充足。家家都这样整齐贮备很多劈柴。

呵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来这里民生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

环境幽静整洁中似乎还带有许多与世无争的感觉。

司空见惯。也被“定点”了。还好商业性不强。哈

江边经过了改造。这地方女人身板显然很结实。天天不愁吃,不愁喝 还有新鲜空气相伴,哪像城里人全被股市套的欲哭无泪靠墙发呆。哈

赫哲人以捕鱼为生。

这美女的衣服本来就显眼,再加上她船头船尾一个劲忙乎,无疑更抢镜头了。

美女哪有功夫搭理我拍照。一个心眼忙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呢。

今天的鱼没少打呀。脚下这两条也真够个!

咋样!看人家才算搞专业的。

够流口水的呀!

离岸不忘记往筐里泼水。

等候在岸边的“半截美”装上捕捞上来的鱼儿一油门不知跑哪去了。哈

岸边迎来一个小生命。紫色休闲妇女小心翼翼抱着红布小宝宝走来。

呵呵,“生活挺滋润呀”!

“得了吧,哪有你《咸杰搏克》东游西逛瞎拍乱照滋润呀”。哈

“哎耶妈呀,美女你下手可真够狠的呀”。“多大岁数了,还美女美女叫着,不过俺爱听”。哈

地处中俄界河,所以街津口少不了边防军警。

这个老翁似乎更像个老渔翁。

看老人划船的样子,我脑海中唰的一下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

咋看咋像。

我在城里久居,很难见到如此画面。

老翁鱼儿每打捞多少,不过自己下酒足够足够了。

把小船拴好。

拎着小筐向村里走去。

我在街津口江边十秒自拍留影。

终于看到钓鱼爱好者了。这里钓的鱼可以自己带回家放心吃。

街津口回返同江的客车就在这地方等候。

赫哲人家也有手艺绝活。

街津口有旅店网吧,人家网吧还叫快乐网吧呢。我看这名起的名副其实。不像有的地方店老板,本来天天不开心,可也对外挂个快乐大本营幌子蒙人蒙自己。哈

看,当地老百姓家里晾晒的鱼儿,个头还很大呢。

卫生院落户赫哲村。

农业机械化的影子也时刻在赫哲人身边。

我在街津口走村串道逢人就拍。

看我来拍照宣传写搏客,四只大鹅翩翩起舞。不过当地一个老百姓告诉我,四只大鹅那是欢迎你呀,那是人家随时警惕适机“拧”你呢。哈

这的人力车和我们辽宁不一样。

赶上突降阵雨。虽然没给我浇个落汤鸡,但衣裤特别是鞋子全浇湿了。

这几个小家伙有准备。

看下雨给小家伙乐的。

小家伙还有说有笑呢。

这个小家伙大声说,我们都是赫哲人。

别说,小家伙们不说她们是赫哲族,我还真识别不出来呢。

离开街津口折返同江,我搭乘了一辆十分破旧的中巴车。呵呵,车里可真够基层热闹的了。

要是我们的领导都能够经常坐坐这样的破车去考察去调研,我想啥民生矛盾不能化解?想想咱们都能把蒋介石八百万军队打垮,民生问题算个啥?

车里虽然拥挤不堪,但光景好,故事多,保你坐了这回想下回。

我的位置靠窗,外面下雨,里面冒泡!逗死我啦!哈

难忘的街津口赫哲族好奇之旅,难忘的旧破拥挤还带冒泡的小中巴体验。我的故事差不多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