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圆可以用面粉做吗:信仰的追寻—读新锐摄影之骆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29:44

一直坚信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仰,或高尚、或宏大、或壮阔、它应该是开在篱笆墙下的花朵,虽不浮华,却沁人心扉;它还应该是人生旅途中一盏小小的明灯,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信仰总是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每个人的信仰不同,所以导致出现参差不齐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许多时候,遇见困难、险阻和挫折的时候我们总会茫然不安,甚至会退缩,会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其实说白了就是缺少了真正坚定的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中曰:“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可见信仰是多么重要的一种精神载体,它应该是心灵的产物,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连信仰都缺失了,你还能够剩下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当然包括摄影师骆丹。骆丹不停地行走在很多地方,用影像留存不同的人和物,或许其本身就是寻求信仰的一种过程。读到他的摄影作品《素歌》时,更坚定了我的想法:原来信仰一直存在着,它只是在某一个角落独自芬芳浅淡,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读骆丹的《素歌》或许不需要择时,因为这种弥漫着哀怨和清愁的气息,在怀旧的影调里,能够一下子俘获你的身心,在浮华的尘世间得以安静下来。这是骆丹用火棉胶(湿版)摄影法固定的影像,拍摄于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基督徒。这是一门来自18世纪的古老摄影技术,在干净的玻璃上涂布火棉胶为主材的溶剂,再浸入硝酸银,取出趁着湿的时候进行拍摄,然后显影,定影,其过程冗长而繁琐。该工艺最迷人之处,就是回归摄影本身,让摄影师真正关注摄影过程带来的乐趣,而骆丹选折这种摄影法,其实不也印证了一种素朴的寻求么?追本溯源,回归本身,人类内心的东西得以纯粹地呈现,难道不就是对信仰追寻最好的诉求么?在骆丹的镜头下,无论是周边的环境、还是人物的神情,总是自然地渗透出一种平和、纯澈和真诚。这些怀旧的色彩舒坦而温和,让人在走进这些影像的瞬间,就能够寻找到一种契合的暖意。在这些影像里,我们看不到纷争和凌乱、体会不到尘世的浮华和喧嚣,只看见人类最淳朴的生活方式重新出现在时空里,让人有种恍惚和迷惑:这是当下社会的人群么?难道时光在跌落和倒流了?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怀旧情结,这样的情结也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眷恋和寻求,骆丹通过对生活怒江峡谷的人民的描述,让人看到一个和当今社会格格不入,甚至有种在岁月门楣上提笔而过的伤逝之感,这些影像的疏离却是对生活在物质文明里的人们,一种最有力的反观和折射,它使得我们清晰地看见过去,甚至是未来,这种真实的面对让许多人无言和疼痛了。面对这些影像,你忽然就会发觉,原来信仰是那么神圣又那么遥远,远到时光的倒流和跌落,却神圣到充溢着浩瀚和壮阔之美,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去坚定地行走。而这样寻找的旅途却是漫长的,亦是艰辛的,在美好柔韧的信仰之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未来的自己,和生命的轨迹,如同骆丹的这些影像一般,呈现本来的面目和光泽,静而雅、平而实,引领着你一步步地前行。历史是无法倒退的,唯有留存那些即将消失的场景和瞬间,让人类在生命进程里得以保留一份珍贵的文本,这才是影像的价值和取向之一吧,骆丹在寻找信仰之旅中意识到了,他虔诚地面对这份纯粹之时,也是面对自己最本质的诉求吧!骆丹在怒江,在那些生活在时光洪流中的人群里,用影像里逐渐找寻到了信仰的力量,那么红尘中的我们呢,又该如何坚定地寻求?或许读一读他的《素歌》,你会有些不一样的感触!

























以上作品均选自骆丹摄影《素歌》,更多影像请关注“浙江摄影网”新锐展专题! 文字:释藤

地址:http://top20.zjphot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