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淀粉的功效与作用:真情关爱留守儿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0:45:15
撑起孤独的坚强

  吴永杰,三和乡姚皋小学六年级小学生,老师的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榜样,家人念叨的懂事孩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少年,却有着同龄人难以理解的坚强和孤独。

  由于家境贫寒,在吴永杰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便到浙江宁波打工。沦为留守儿童的吴永杰从此住进了姚皋村的外公家,那一年他8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吴永杰4年没有再见到父母一面。刚到姚皋村的吴永杰没有小伙伴,在村里他是沉默的另类。当别的小孩都在聚众玩耍的时候,吴永杰却想个小大人似的在外公外婆身后,干自己能干得动的小农活,外婆插秧到时候,他帮着拿秧;外公起红薯的时候,他帮着捡红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永杰变得越来越能干,在三年级的难年暑假他已经能够自己做饭给家里人吃了。当外公外婆从农田里疲惫的回来,小永杰总是把自己做好的饭菜端到两位老人面前,笑着缠着他们多吃,看着懂事的外孙,两位老人不止一次的落泪,互相安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作为11岁的娃子,他从没有奢求自己能够天天见到父母,天天吃到父母做的饭菜。在小永杰的心里只是想过年的时候,哪怕只有一天或是一个小时,自己的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带着自己赶趟集,买一件新衣裳。可是这个梦小永杰做了四年,年年落空。在吴永杰父母出外打工临走的那天,小永杰哭的一塌糊涂,但是父母交代的一句话,小永杰永远记住了:帮姥姥姥爷多干活。小永杰用自己稚嫩的双手践行着父母的嘱托。

  今年8月份,吴永杰60多岁的外婆在乡里帮工装货时,不幸被货箱砸伤,在卧床的一个月里。小永杰的外公因在修路的工地打工看材料,不能天天照顾老伴,全是小永杰给姥姥端饭、喂药、送水……那些天,小永杰常常是趴在姥姥的床边就睡着了,11岁的娃子硬是干了成年人不一定干得了的耐心活,村里人都夸沈颂平领了一个好外孙。9月份小永杰开学了,外公还在修路的工地帮工看材料,外婆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他硬是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打水、做饭、喂鸡鸭,等把这一切做完,太阳已经升到树梢了,小永杰方才背着书包去上学。走过三里多的田间小道,吴永杰到了姚皋小学,带上少先队大队委的臂章,站在学校的大门口对进校的同学进行晨检,这一站就是20、30分钟。老师们提起吴永杰,除了赞许还是赞许:吴永杰勤奋、好学、组织能力强、乐于助人、守纪律……例如:回家路上水塘多,每天放学吴永杰都要带上一帮低年级的小同学,护着他们看着他们。同学陈圆圆、孟志远守纪律意识不强,成绩跟不上,吴永杰就要求老师把自己和他们排一块,以身示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渐渐的,同学们都把吴永杰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除了因为他优秀的品质外,还因为每次考试各科成绩第一名的同学总是吴永杰。作为留守儿童的吴永杰从来没有给老师添过麻烦,相反,他还是老师的好帮手。学校的小黑板是吴永杰出的,各年级班级的卫生是吴永杰检查的,班级学习小组是吴永杰带队的。守住考试成绩次次第一名的荣誉,对于任何一位同学来说都是困难,何况是吴永杰,吴永杰用来学习的时间都是见缝插针,一点一滴挤出来的。

  像中文放学,吴永杰走三里多路回到家后就是做饭,做完饭,跑近两里路到工地给外公送饭,外公吃饭时吴永杰坐在工地学习。待外公吃完饭,小永杰带着书和饭碗回到家才吃留给自己的那份饭菜。饭后,吴永杰再走三里多路到学校,维持校园秩序,尽少先队大队委的职责,给午休和学习的同学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段时间吴永杰一般是抱着书,坐在教学楼的楼梯口,边值日边看书。吴永杰外公家有三亩多农田、两分多菜园,平时下午放学小永杰就会很自觉的跑到地里帮着干农活,摘棉花、其花生、除草、浇水……所以,憨厚的吴永杰黑黑的看上去很结实,小手心里长了好几个厚茧。这样一天下来,吴永杰只有到了8、9点才能坐在灯下安心的学会习。而直到今天,吴永杰家里还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他学习的方式不是靠在板车捧书读书,就是坐在地上趴小板凳写作业,即便如此,认真学习的吴永杰,成绩还是第一。

  作为留守儿童,四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吴永杰内心藏着同龄人无法体会的酸楚。虽然,小永杰无法与自己的父母分享喜悦、分担痛苦,但是他所作的一切,却证明着一个本该幸福的年龄,撑起了孤独的坚强。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颍州区颍西办事处中心学校所辖的近20所中小学校也由此形成了一个由1302名儿童组成的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群体。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远离了父母的情感抚慰,成为有父母的“孤儿”,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颍西中心学校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其中先进典型代表就是颍西中心学校政教处主任吕献洁。她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颍西中心学校政教处主任吕献洁认真结合中心学校提出的“衷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理念,和留守儿童打成一片。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深深的牵挂着她的心。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孩子们关怀,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护。

  吕主任所任教的学校共接收了来自周围20多个村子的400多名留守儿童。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吕主任都会和老师们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该校教师刘子昌说:“这些留守学生,吕老师倾注了全部的关爱。吕主任不但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也要求更加严格。不定时检查他们的作业,询问老师他们上课的情况。只要他们的父母一回来,吕主任就主动前去去家访。让每一位外出打工的父母都能放心的在外安心的工作。”

  另外,吕主任每年清明节前夕都组织全办事处各中小学留守儿童学生代表到九里沟革命烈士墓地敬献花圈,向学生讲解红军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打扫卫生,洗衣被,使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和关爱弱势群体意识。

  正是吕主任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无私的关怀,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这不仅让贫困学生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而且为社会减轻了矛盾和风险。

  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吕主任只是用爱的行动、爱的真情抒写了一个基层人民教师用满腔热情关爱留守儿童朴实的人生。

  真情关爱留守儿童

  爱如坦荡湖水,柔波荡漾;情同苍茫草原,广阔无垠。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深情。从教生涯中,她一直用母爱般柔情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唤醒着孩子们的良知。尤其对那些留守学生,对那些单亲孩子,对那些特困儿童,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和帮扶。

  诲语谆谆 拯救灵魂

  一天,扬艳珍老师告诉张金霞校长,暑期被坏人糟蹋过的女孩分在她的班里。开学第一天,杨老师让全班同学各自简介自己的家境。轮到杨某介绍时,小女孩未曾开口泪先流。小女孩泣不成声地说:“我两岁时,外出打工的父亲被人打死了,母亲也不知去哪里了。我从小跟随奶奶一起过,奶奶离去了,我只好跟随叔叔、婶娘一起过。婶娘不疼我,每天要我做好多事。放学回家我得做饭、喂猪、洗衣服……星期六、星期天我还要上山去砍柴。”

  听完杨老师转述的小女孩对自己人生的泣诉,张校长当即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用心拯救这个多灾多难的孩子。于是,随即把杨某叫到办公室,先为她倒了一杯茶,接着赠给她一个精致的日记本。然后,张校长和蔼地告诉她:“孩子,你的情况我基本了解。首先,我衷心地希望你能从暑期被伤害的阴影中走出来,以后不要再在别人家过夜了。那个伤害你的坏蛋已经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恶梦已经过去你一定要振作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其次,我希望你用能力改变你能改变的,用宽容心看待你不能改变的。你目前的状况已经是这样了,没有必要抱怨命运对你不公。第三,你不能老是抱怨你婶娘不疼你。你婶娘也不容易,她自己有三个小孩,还要供你吃穿,送你读书,你婶娘能做到这已经很不错了。你对你婶娘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要积极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叔叔、婶婶分忧。第四,以后,你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帮你解决。第五,我将定期给你一点资助,我想尽力帮助你。第六,我希望你能明白,我对你的资助虽然微薄,虽然不能为你解决多大的问题,但毕竟这是一份爱。我由衷地期望我的这份爱心能拯救人你的灵魂,能激励你做一品行端正、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人生啊,孩子!”

  每次,张校长资助这个小女孩时,都要耐心地教育她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学习……在她的谆谆教诲下,这个小女孩终于不再悲伤、流泪,不再消沉、抱怨。为此, 她由衷地感到欣慰!

  密密针线活 殷殷慈母情

  一天上午,课间时分,张校长在校园“转悠”,看见满园的孩子正在欢乐地做着各种游戏。满校园的欢娱氛围感染着她,心情充满了阳光。可是,当她走到一个角落时,心突然咯噔了一下,只见一个衣衫滥褛的男孩呆在那里。男孩满脸愁云,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显出无边的落寞与孤独。男孩怯生生地望着她,她轻声问“你为什么不跟伙伴一起玩,一个人在这儿发呆呀?”孩子低下了头,也不回答。她又一边轻柔用手梳理着男孩蓬乱的头发,一边柔声说:“我帮你把衣服补一补吧。”男孩仍然不回答,但看得出,孩子目光里胆怯的神情已经消失。于是,她轻轻地牵着孩子的手向家走去。然后穿针引线,认认真真地边缝补孩子衣袖上的破洞,边询问孩子的家庭情况。也许是她的举动感化了孩子,孩子终于告诉了她,他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把他寄养在姑姑家里。姑姑每天早出晚归在田地里干活,没时间管他,他感到孤独无助。张校长告诉孩子:“你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你着想啊!父母挣钱不仅要养活你们一家老小,而且是为你将来上大学准备资金,你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要自立自强,要学会生存。你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你应该学会自理生活。衣服脏了,自己洗;衣服破了,学着补。争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要好好学习,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把自己融入到学校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说着说着,衣服已经补好了,她将补好的衣服给孩子穿上后,又深情地说:孩子,父母爱你,姑姑也爱你,我们老师也爱你!你要自爱!做到好好学习,愉快生活!”孩子感激地点着头,转身加入到同伴的“跳房子”游戏中去了。

  看着此情此景,张校长想,她只不过为孩子缝补了一下衣服,这是举手之劳。然而,这个不足挂齿的小小举动却如同一把奇妙的钥匙,开启了这个留守学生孤独的心门。

  节衣缩食过日子 济困扶贫献爱心

  “朝日正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青菜煮剩饭。”这首诗是对张校长清贫朴素生活的缩写。平日里,她节衣缩食。早餐时常是青菜剩饭混一顿,舍不得花一元钱外出过早。可是,对那些单亲学生、对那些特困儿童,她却毫不吝啬,总是慷慨解囊。刘林同学父亡母改嫁,她曾几十元、几十元地资助他;饶丹同学母亲病逝了,她曾捐给她50元;周莹莹同学父亲做工程时摔断了腿,她也资助她20元;陈康同学家庭困难,她曾资助她20元;廖婷、廖贵阳姐弟俩父病母亡,她除自己为他们家捐款捐物外,还号召全校师生为廖家“献爱心”……在她的任教生涯中,张校长总共资助了多少学生,她自己已经记不清了。

  她的一位朋友曾经问过她:“你天天这样忙碌,还不计回报地付出,到底为谁而活呀?”张校长微笑着说:“喜鹊把窝做在树上,树为喜鹊而活,树是喜鹊的依靠;我是老师,我又是校长,我必须为我的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就像树为鸟而活一样,关爱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为孩子付出得比较多,我也获得了一份无价的情,我常常被留守儿童甜甜地唤着‘校长妈妈’和‘爱心妈妈’。为此,我深感欣慰。”

  路漫漫兮其修远,她还会一如既往地把一片片真心、把一份份真情倾注给她的学生,倾注给留守儿童,倾注给特困的孩子,用心营造温馨校园,让爱在校园弥漫,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近年来,许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经商,将子女托付给父母、亲戚代管。由于留守儿童的第一监护人缺位,思想教育放松,家庭监护弱化,留守儿童出现了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是家庭、学校、社会面临的新课题。黟县针对这一情况采取措施,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黟县石亭小学王跃华老师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一、摸清留守儿童情况,耐心开展心理辅导

  王跃华老师班上有十几位留守儿童,占在班儿童40%,且呈上升之势。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健康发展。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儿童特征又不同,心理、学习、生活各有差异,为了准确把握他们的真实情况,王跃华老师以班小组为单位,认真摸底调查,逐个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托付照顾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详实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王跃华老师特别细心,每天用日志形式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经过分析,她发现留守儿童有三个弱点,一是缺少关爱,思想滑坡,送去关爱,“给一点阳光就灿烂”;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不够,依赖性强,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三是精神不振,缺乏勇气。针对以上弱点,通过对留守儿童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独立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鼓励他们自信、自立、自尊、自强,排除他们思想上的误区,并针对个体心理差异,进行心理咨询,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王老师班上的汪美玲同学是位生理有缺陷的女童,家境贫寒,父母为了攒钱给她做手术,外出打工,已两年未回家。王老师在学习、生活上对她关怀备至,每天带她回家,甚至过年都带在身边。她有自卑感,怕被拒绝而不敢与同伴交往,于是产生了社交焦虑、回避,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自我闭锁。发现这一情况,王老师就对她采用社会交流训练,如角色扮演,让她和其他同学结对,让她扮演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另一个学生扮演帮助别人的人,后者要想出办法来帮助前者,并且要表现出来,然后两个人变换角色。通过多次这种训练,让她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友谊。在她过生日时,班级给她举行水果宴会。在活动中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也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中。汪美玲同学现在已变得乐观、自信、开朗,学习成绩在班级前列。

  二、情系留守儿童,真诚奉献爱心

  留守儿童的第一监护人缺位,关爱不能缺位,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爱”。王跃华老师是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做的。

  一是办爷爷奶奶讲座,启发爷爷奶奶既要关爱儿童,又要严格要求儿童,既关心儿童生活又关心儿童思想,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儿童。利用家长学校、红领巾广播台、校报等宣传阵地,宣传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成功的家教范例,从而提高了爷爷奶奶的家教能力和水平。

  二是个别走访,做一人一事的工作。王老师经常在周六、周日对困难学生进行不定期家访,建好学生成长台帐,收集典型案例10多个。在走访中,凭真情沟通来感染学生,既关心学习生活,又关心思想健康;既表扬优点,又指出缺点。

  三是书信电话沟通,送去爱心。王老师每学期向在外的学生家长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家长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并及时和自己取得联系。运用多种形式(如打电话、互联网等)与留守儿童的在外父母及抚养、监护人进行联络。通过互通信息、相互交流,学校、家庭均能够了解留守儿童在家或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使家长及时送回爱心,表扬长处,指出不足,鼓励积极向上。去年夏天,留守儿童李心的爸爸把他带到务工工地,除了让他亲历打工的艰苦外,还特地把他带到当地的一所大学去参观,高大的教学楼、青春的天子骄子,一切的一切,对孩子的触动是多么大呀。新学期开学,李心告诉老师说:“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要加倍努力。外面的大学好漂亮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考入那样好的大学读书。”

  四是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管理。王老师采用正面教育、侧面诱导的方式,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促进管理。以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结合家访,侧重留守儿童的关爱,开展 “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我是国家小主人”等活动,为留守儿童学生开设各种兴趣小组,使其生活学习更加充实。正面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他们真切体会到学校、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之情,促进他们愉快生活,安定学习。去年金秋时节,带领留守儿童到宏村游览,活动中他们欢声雀跃,发自内心的说:虽然父母在远方,但一点也不感到孤独,老师就像自己的父母,同学就像兄弟姐妹,学校就是自己温暖的家。

  三、初显成效,任重道远

  在王老师的带动下,石亭小学的留守儿童工作成绩突出,涌现了许多优秀留守儿童。王老师班上的石元洪同学,随父母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了两年,07年秋季回乡就读 ,随爷爷奶奶生活,不仅有与其他留守儿童一样的问题,而他的问题就更多了,自称两年中没拿笔写过作业,学习上与其他同学差距很大,且性格暴躁,爱打架。为了让他跟上班级水平,每天放学后王老师把他带回家,给他补缺补差,帮他改正身上的缺点,帮他树立学习的信心……虽然“积习难改”,但因“精诚所至”,两个月后的他,与开学初判若两人,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由厌学到喜欢上学习。王老师的婆婆态度也有了180度的转变,说:“当初我不该唠叨,‘石元洪这样的学生别带回家,烦死了!’现在竟然被你教得这么懂事,我真服了你。”今年正月,他父母回家过年,看到石元洪如此巨大的变化,他们感动地对王老师说:“你不仅是老师,更像孩子的父母,孩子交给你,我们一百个放心!”连续多年,每天放学时王老师都要带几位留守儿童回家辅导作业。每年寒、暑假都有留守儿童跟随在王老师身边。

  在王老师的教导下,这些留守儿童在家里都变得孝敬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与父母的联系中,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担心我,你们自己注意身体,我会好好学习的。”

  “留守儿童”问题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无定性,易变化,只要他们的父母一旦改变了工作位置,留守儿童将不再是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将可能成为留守儿童。为此,王老师在长期的工作,不断摸索规律、修订、完善方案,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教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