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鲳鱼可以清炖吗?:风花雪月本一味(一味禅系列总序) 林新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05:54
有位僧人到归宗智常禅师那里学禅,没有收获。有一天便向归宗辞行,归宗问道:“什么处去?” “诸方学五味禅去!”那名僧人答道。 “诸方有五味禅,我这里只是一味禅。”归宗告诉他。 “如何是一味禅?”僧人好奇地问,归宗拿起棒子便打。 “会也!会也!”僧人忙着回答他心中的感受。 “道!道!”归宗催促他,僧人拟开口,归宗又打。 那名僧人后来到黄檗希运禅师的道场,把这番境遇一五一十地禀告。黄檗于是上堂举这因缘对弟子们说道:“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著,个个屙漉漉地,只有归宗较些子。” 可见黄檗对归宗的赞许。 在大彻大悟人的法眼里,你有多少斤两,不用多说,他便已识破;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无。”禅师们的法战也是如此。 禅宗南宗,重在顿悟;所谓顿,也只不过因渐而有之方便说。学禅的人,慢的二、三十年,快者言下顿悟;但在开悟者来说,开悟的那一刹那,虚空粉碎,见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时,都是一样的。大梦虽长,醒时只是一瞬,那一瞬,你说是长是短?是快是慢?但说长说短、说快说慢,已入分别中。唯有大悟的人,才能没有分别心。 云门文偃禅师问弟子:“十五日已(同以)前不问汝,十五日已后道将一句来。”弟子们面面相觑,云门只好自己代为回答:“日日是好日。” 十五日以前,喻未悟之时;十五日以后,喻彻悟之后。无门慧开禅师,曾为此写了一首绝美的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只有“若无闲事挂心头”的悟后人才能一视同仁。 风花雪月,哪样不美? 风花雪月,本一味! 用风、花、雪、月四个意象来写一套书,拜无门禅师的启示不少,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构思,以禅的故事(风)、禅的诗偈(花)、禅的生活(雪)、禅的公案(月),来呈显法无定法定佛法、森罗万象的禅趣;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风花雪月有何曾独立?它们即是禅的一部分,也是禅的具体而微!禅的故事,是所有故事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原因在于它的发人深省尤胜于寓言故事。但是禅典中的故事多半简洁而含蓄:对语文及禅的精神无法把握的人,较难领会其中妙义。透过文学的技巧来呈现它,也许是帮助读者对禅产生兴趣的第一步,然后才能漫步禅林,欣赏黄花翠竹,享受夏风抚触的清凉。 禅是一枝花,也不是一枝花。说是花,只是譬喻,说不是花,是因为它不被局限于一隅。禅诗,禅偈,是所有诗词中的最耐人寻味的人生风景,森罗万象,各自展现最佳丰姿,却又不会争奇斗丽;看似不相干,却又息息相关,唇冷齿寒。在繁华似锦中,其色、其香,能品、能赏,却又不被迷乱,是需要几分功力的。 佛经朴质如雪的文学,由于意境之美而大放异彩;禅宗语录的信手拈来,亦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境界。但倘若仅留连于文学,而不思索、力行其弦外之音,恐陷于文学障而不自知。将法语落实于行住坐卧中,处处不离世间觉,才不会迷失在寻觅“兔角”的猎逐中;而能在雪意里,寂寞、能仁。 千山同一月,千江有水千江月。山有万千,水有万千,月却只有一个。古来公案,竖说、横说,也只有一个——唯一的一个目的——见性成佛。公案只能是指,并非月,看公案、参公案的人才是月的本身。指有千差万别,月永远只有一个。《永嘉证道歌》曰: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知否?识否?见否?证否? 僧问:“达摩到来是,此土还有祖师意也无?” 药山惟严禅师答:“有。” 僧又问:“既有祖师意,又来做什么?” 药山又答:“只为有,所以来!” 多么高明的回答。 只因为,祖师意就在风花雪月中,所以我们要用文学来表达-----李瑛棣的《风》,黄靖雅的《花》,王静蓉的《雪》、林新居的《月》-----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文学风格,在森罗万象许峥嵘中,汇四归一: 风花雪月,哪样不美? 风花雪月本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