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册的拼音怎么写:《读者》2011年第21期·人物·文  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5:33:04

《读者》2011年第21期·人物·                     

《读者》2011年第21期

人  物

人  物

陈立夫:天涯涕泪一身遥

刘宜庆

 陈立夫(1900—2001),名祖燕,号立夫。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坛,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

陈立夫本来可以成为采矿工程师或学者,但陈家与蒋介石的特别关系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1917年,陈立夫在上海以第5名的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学工矿,毕业后又赴美留学。1925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士学位。就在陈立夫准备接受中兴煤矿公司的聘请任采矿工程师时,大哥陈果夫转来了蒋介石的两份电报,蒋介石希望他能到广州协助自己。陈立夫的志向本不在政治,但因哥哥的劝说以及与蒋介石的叔辈关系,还是去了广州。陈立夫从此踏入政坛。

陈立夫知道蒋介石的暴躁脾气,常见蒋介石骂人。所以在接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职务前,他就对蒋说:“我没有别的要求,就是不能骂我……校长如果对我发大脾气,第二天我便辞职不干。”在他为蒋介石服务的25年里,蒋介石果然没有骂过他。

蒋介石一诺千金,令人称奇。不过在抗战期间,蒋介石斥责过陈立夫一次。1942年,陈立夫自行组建工矿银行,并自任董事长。对此,蒋介石大为震怒,斥责陈立夫说:“以一教育长而与士商经办银行,风纪何在?”即使面对胡适这样的大学者,蒋介石到台湾后,表面上对胡适彬彬有礼,礼遇有加,但在日记中也常责骂。一句“风纪何在”,对陈立夫的斥责算得上礼貌了。

主持教育

抗战爆发不久,陈立夫就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算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任部长后的首要工作,便是主持大学内迁,迁得最远的便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初迁长沙,合设长沙临时大学;再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此外,大学全国统一招生制度、训育制度、贷金制度、全国各级教育和师范教育培训制度等,也都是他在任教育部部长时创立的。

陈立夫晚年在《成败之鉴》里,花了大量篇幅回忆他出任教育部部长时所做的工作,颇感自豪。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功过:

我献身党国数十年,于党政工作,多所参与,成败得失,有待公评,唯有战时这一段教育行政工作,虽然未必能达到理想,总算对于国家竭尽绵薄。我总觉得百年树人的教育文化工作,乃是最有意义、积极的工作,而教育文化事业的兴办,乃是最有收获的“长途”的投资。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战时为贫困学生创设的“贷金制度”。考虑到后方的年轻人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很多学生无力继续学业,陈立夫开创了由国家发放小额贷款帮助青年学生完成学业的制度,——共惠及12万多人,像杨振宁、李政道都是靠“贷金”完成学业的。陈立夫后来到美国开会遇到一位大陆学者,对方还充满感激地告诉他,他当年就是靠着这笔“贷金”完成了学业。

由于陈立夫的影响力,1947年5月26日,陈立夫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离台赴美

1949年10月,失去江山的蒋介石决定重整国民党,这也只是表面的理由,事实上就是要整肃CC派(中央俱乐部),以陈果夫和陈立夫为首的CC派,是当时国民党党内的最大派系。

为削弱陈氏兄弟与陈诚的权力对比力量,1950年8月3日,蒋介石下令陈立夫24小时之内离开台湾。这一天,是国民党改造会议的前一天,也是陈立夫一生中最难堪的日子。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派人送来了5万美金,说是资助给他的路费。

陈立夫以参加世界道德重整会议的名义,被迫带着一家老小远离台湾,当时年仅8岁的幺儿陈泽宠,还记得当年仓促得无法跟同学说再见的情形:“我那个时候还在念小学,很快就要出国,好像只有一两天的时间,反正告诉我要出国就出国了,没有什么时间道再见。”

临行前,为了顾及各方面影响,陈立夫还是专程去向蒋介石辞行。蒋介石正好外出,宋美龄在家。宋美龄知道陈立夫要走了,做出依依惜别的样子,送他一本《圣经》,关切地说:“你在政治上负过这么大的责任,现在一下子冷落下来,会感到很难适应。这里有一本《圣经》,你带到美国去念吧,你会在心灵上得到慰藉。”听了这一番话,陈立夫心中很不是滋味,指着墙上挂着的蒋介石的照片,不无埋怨地说:“夫人,那活着的上帝都不信任我,我还能指望得到耶稣的信任吗?”宋美龄一时无语,颇感尴尬。

1950年8月4日,陈立夫偕夫人孙禄卿及子女,由台北启程。这天早晨,到机场送行的有300多人,大多为陈立夫的门生故旧,即CC派中人。送行的人群壮观又热闹,而陈立夫心中百感交集,突然想起杜甫的两句诗:“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美国养鸡

离开台湾之后,陈立夫先到瑞士,稍做停留之后迁往美国,定居在新泽西州湖林城外的来克坞镇。

靠银行贷款和朋友资助,陈立夫办了一个小型养鸡场。养鸡场从老板到伙计只有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两人,最兴盛的时候,他们曾养了6500多只鸡。陈立夫的儿女后来问他:“你为什么要养鸡?这又不是你的专业。”他幽默地说:“鸡不会像人那么复杂,鸡比人听话,鸡比人好管。”

陈泽宠回忆,他们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规律,天亮即起,晚上很早就休息。工作都有一定流程,除了喂饲料,孵小鸡、捡蛋、大小分类、洗蛋、称蛋,包装和运送外,还得请专家打防疫针。养鸡的生活虽然清苦,一家人却也其乐融融。陈立夫出力最多,100磅的饲料,他一弯腰就能扛起来,每天重复很多次这样的动作,久而久之,反而把腰痛的毛病治好了。有时他会邀请客人到养鸡场里参观或跟他—起去捡鸡蛋,但那些客人一到鸡舍就被满地的鸡屎熏得受不了。陈立夫能坦然放弃官宦身份,过这种俭朴的生活,可见陈立夫达观的心态。

那时候很多人去看陈立夫,包括宋子文,育人看到陈立夫打着领带在鸡场工作的照片,怀疑他井鸡只是作秀。李敖后来问陈泽宠:“陈先生,我冒昧地问一句,你父亲打领带养鸡是不是在作秀?”陈泽宠说:“你太不了解我父亲了。他非常重视中国传统礼仪,他觉得见客人不穿正装很不礼貌,所以平时他都会打上领带,再系上围裙,如果有客人来,他赶紧摘掉围裙,.不然还要进屋去换衣服。在他的想法里,衣服不见得要华丽,但一定要整洁。”

好景不长,随着横贯美国东西的高速公路通车,西部地区大量的廉价鸡蛋源源而来,蛋价暴跌,直接威胁到了陈家养鸡场的生存。更不幸的是,1964年10月,陈家养鸡场附近的森林失火,养鸡场被烧了个一干二净。此时,陈的长子陈泽安、次子陈泽宁均已获博士学位,在美国找到了工作,老三泽蓉和老四泽宠半工半读念大学,亦不需家里负担。陈立夫还可从长子、次子处得到一些接济。

养鸡场被焚后,蒋介石表示关心,他让蒋经国给陈立大写信,希望陈立夫回台湾工作,开出“驻联合国代表”“驻日本大使”“考试院院长”等职位,让他选择。但陈立夫不为所动,不愿在困境中接受“施舍”。

养鸡场被烧后,陈立夫并不气馁,把目光投向养鸡业的“下游产业”鸡蛋加工上面。陈立夫家中有一个做皮蛋的秘方,陈立夫按秘方做出的皮蛋不仅好吃,而且好看,美国的华侨称之为“陈立夫皮蛋”。中秋节到来之时,颇有商业头脑的陈立夫将两万个鸭蛋制成皮蛋供应市场,着实赚了—大笔钱。随后,他又扩大业务,做湖州粽子、年糕、咸鸭蛋等。曾经有人去陈家拜访,只见陈立大和夫人正在包粽子,把手搞得很粗糙,活脱脱一对乡下夫妇的模样。此时,他已经完全洗尽了过去CC派领袖的政治铅华。陈夫人原是美专艺术系毕业生,间或也画两张国画卖钱以贴补家用。

陈家的这段经历,被很多人评价为“陈立夫在美国很潦倒”。但这只是外人的看法,他们自己过得坦坦荡荡。陈立夫退守有据,有操守,有作为,可谓看破政治,深得人生大智慧,获得精神的圆满和自足。他能成为百岁寿星,笑傲政坛与红尘,绝非偶然。

那时的陈立夫,就像耕读的陶渊明.他白天养鸡,晚上读书。陈立夫将儒学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全部重新解读,编着成《四书道贯》,钱穆认为有学术价值,为之作序出版,竟然成为畅销书。

回台作为

1967年6月,台湾当局成立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蒋介石自任“会长”,并提名陈立夫为“副会长”。为此,蒋介石派人赴美,请陈立夫尽速返台定居,并指派专人在台湾为陈立夫督造官邸。蒋经国为表示对“立夫哥哥”的心意,亲自出马为陈宅选址。

1969年4月,陈立夫夫妇回台湾定居,结束了近20年的流亡生活。1966年,陈立夫曾回过一次台湾,送给蒋介石一本《四书道贯》作为礼物,蒋介石写下题签:“陈立夫着‘四书一贯之道’。”

1978年,台湾即将选举第6届“总统”,蒋经国对是否出任“总统”有些犹豫,于是谷正纲、张宝树拉上陈立夫去“劝进”。因为这次“劝进”之功,人们将谷、张、陈三人称为国民党内的“前三老”。

1980年,陈立夫有感于中共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说了一句“和谈不妨一试”的话,立即遭到蒋经国不点名的批评,称“这个想法不但是极端错误的,也是极端危险的”。陈立夫从此再不过问政治。

陈立夫晚年主持翻译李约瑟的巨着《中国科学技术史》,并致力于振兴中国传统医学,弘扬儒家学说.1982年,台湾当局为陈立夫颁发了“文化奖”。

1988年,陈立夫与其他人一起向台湾当局提出两岸互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的提案。《人民日报》为此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赞陈立夫等人“这种谋求祖国统一的积极态度,令人感佩”,认为他们的提案“必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陈立夫老而弥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人物。

长寿秘诀

1926年冬,陈立夫与孙禄卿结为夫妻,育三子一女。孙禄卿为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弟子。值得一提的是陈氏兄弟的婚姻。陈果夫是旧式婚姻,从一而终;陈立夫是新式婚姻,从一而终。陈氏兄弟私生活严谨,家庭稳定幸福,从无绯闻和负面新闻。这在国民党的大小官员中,也是罕见的。

陈立夫子女中唯一留在台湾的只有最小的儿子陈泽宠一家,其他人都在美国定居。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

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4个“老”:“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2001年元宵节,陈立夫安静地逝去,走完了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一个时代终结了。新华社发布新闻通稿:“陈立夫先生今晚在台中病逝,享年101岁。”陈立夫被安葬在台北郊外观音山陈家墓地,这里安眠着他的父亲陈其业、长兄陈果夫、夫人孙禄卿等许多亲人。

周恩来总理曾赞许陈立夫“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敌人”。蒋介石赞扬陈立夫是“有思想、有抱负,并且笃守儒家风纪的人物”。

骆家辉:“一英里梦想”

岑伯宁 范思旻

 2011年8月1日,骆家辉带着妻子李蒙和3个儿女,匆匆步入美国国务院大楼条约厅。他是来参加由国务卿希拉里主持的美国驻华大使宣誓就职仪式的。

依照惯例,骆家辉左手按着《圣经》,举起右手,在希拉里的引领下宣誓,随后签署了委任书。从这一刻起,骆家辉正式就任美国驻华大使。

“我将要回到我的祖父、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的出生地。我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并将尽心尽力、满怀热忱地为美国争取利益。”在美国政府网上刊登的骆家辉感言中,这一段话尤其让人玩味,似乎在不经意间提醒着人们,这位出生于美国的华裔高官,在正式场合中的名字,永远是美国味十足的Gary Locke。

 

美国梦的主角

提到61岁的骆家辉,总有两个离不开的话题,一是他的华裔血统,二则是“美国梦”。

这两个话题在骆家辉30来年的政治生涯中,被反复提及,最终被骆家辉压缩成了一个“一英里走了100年”的故事。

“100年前,我的祖父乘蒸汽船到了美国华盛顿州。他在一个白人家庭当佣人,这户人家距离州长官邸不到一英里路程。我们家族用了一个世纪,才从那幢当佣人的房子搬到了州长的房子里。”

实际上,骆家辉的曾祖父骆永椿出生于广东台山,在19世纪后半叶就到美国打工,后来回了老家。对于美国,骆永椿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他的长子骆世泽——上文提及的骆家辉的祖父——则在1900年前后到美国闯荡,后来也回台山老家娶了亲,他用带回来的积蓄盖了一栋青砖楼。儿子骆荣硕在这栋房子里生活到13岁,也追随父亲到了美国。

“我的父亲骆荣硕在二战爆发前加入美国陆军,战后回到西雅图,开了个小杂货铺,在美国扎下根来。”对骆家辉来说,这是骆氏家族的转折点,也是他整个人生的开端。

骆家辉1950年出生于西雅图,是家中长子。到5岁上幼儿园前,骆家辉还不会讲英语,因为家里人只说台山话。据他的回忆,在幼儿园时,他还因为不爱吃美式早餐而被教员打了手板。

现在,他喜欢喝星巴克的摩卡咖啡,有时还亲手调制,并用流利的美式英语与记者畅谈咖啡文化。与流利的英文相比,他听得懂台山话,却只能说上简单的几句,几乎完全听不懂普通话。

和其他在美华人一样,在西雅图经营小店铺的骆荣硕对儿子的未来有过很多希望。他希望他成为有出息的人。不过,骆荣硕仍然坚持在美华人“不过问政治”的传统思想,反对儿子从政,他想让骆家辉成为工程师或商人。

在骆家辉出生后的头6年里,他和家人挤住在为二战退役军人建的低收入公共房屋里,与其他传统华人家庭的子女一样,需要到父亲的杂货店内帮忙料理业务。

1968年,骆家辉考上耶鲁大学,借着奖学金和打工收入完成了学业。几年后,又取得了波士顿大学法学学位。这时候的骆家辉,仍然只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想法的年轻人,但在毕业后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最终促使他走入了政界。

因为出色的法学教育背景,骆家辉受聘在华盛顿州金县的检察院办公室工作。1982年,骆家辉正式进入政界,成功竞任华盛顿州议会众议员。此后,他的从政道路一帆风顺,历任华盛顿州助理检察长、华盛顿州金县县长。1996年更是以58%的优势选票当选华盛顿州州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州长——而该州只有约5%的亚裔人口。

这也是骆家辉第一次完成他的家族百年来的“一英里梦想”。

“骆家辉就是美国梦的主角。”在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如此评价骆家辉的当选。而时隔12年后,这一评价被另一位民主党总统重新复述了一遍。

“骆家辉懂得‘美国梦’,他令‘美国梦’鲜活起来。”奥巴马说。2009年,已离任州长近6年的骆家辉正式宣告复出,就任奥巴马政府的商务部部长。

 

华人血统的自豪

“我的成功,大概要归功于我的家庭教育。”2010年5月,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的骆家辉在接受采访时提及,“我们家庭的基本理念就是重视教育。作为第二代移民,我的父母从祖父那里看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华人在美国创业的艰辛,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影响了我。我对自己的华裔身份非常自豪。”

骆家辉并不讳言自己的双重身份——他首先是一个美国人,然后,拥有华人血统。

在华盛顿州长任上一年多后,骆家辉才和祖先的家乡第一次发生了联系。1997年10月,骆家辉率领华盛顿州各大公司对中国和日本进行了访问。随后,骆家辉以私人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寻根之旅,借道香港回台山祭祖。

对新任州长的骆家辉来说,这多少有点“衣锦还乡”的感觉。他和夫人先乘车来到了水步镇,再按照台山的习俗,下车扛着大烧猪,点了香烛拜祭祖先。

这一次寻根祭祖行为,据说让不少美国的老华人感动,认为他“骨子里流淌的还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对骆家辉来说,返乡祭祖,也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另一个开端。从这一年开始,骆家辉开始为中国高层所熟知。1997年返乡祭祖前不久,他在北京受到了江泽民的接见。骆家辉结束访华两周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开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1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正式访美。在骆家辉访华之前,中美关系正处在由低谷趋向缓和的敏感期,他的寻根之旅,也因此被媒体评论为“中美关系融冰的一次试探”。

2006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对美进行国事访问,他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参观了波音公司,还与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一道用餐。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当时已卸任的前州长骆家辉正是背后的推动者和协调者。

《香港商报》则报道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高官几乎每次访美时,都会与骆家辉见面。

也许,这种源于血统的关系,使得骆家辉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特殊的“润滑剂”。

 

一路上有你

爱情的萌芽也许仅仅是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微笑。

骆家辉和李蒙的相遇是在1992年的一个商业酒会上。那天,做记者的李蒙刚好从外景地赶回来。在一片锦衣华服中,她的短裙和平底鞋显得格格不入。在遭遇到别人讶异的目光时,李蒙举起酒杯悠然地说:“难道你们没听说过一条经济定律吗?裙子越短,经济越景气;裙子越长,经济越萧条。”而刚好站在她身边的骆家辉即兴补充了一句:“据我所知,高跟鞋在法国路易十四时代是给男人穿的,因为当时的君王是个小个子,所以他找人制作了船形高跟鞋,地位越高,船形就越长。”两人不由得都笑了。

没过多久,李蒙接到了一个任务——采访华盛顿州众议员骆家辉。采访前的功课让李蒙对这个男人有了更深的认识。见面采访的时候,骆家辉微笑着倾听李蒙的问题,侃侃而谈。他的坦诚、自信与智慧,在李蒙的脑海里渐渐变得真实而立体。同样,骆家辉也更加欣赏这位聪慧大方的女记者。

相比骆家辉,李蒙出身名门,祖上几代为官,祖母蓝妮还改嫁给了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其父从事金融业,曾多次为中美交流牵线搭桥,还曾被里根总统聘为白宫财务顾问。李蒙的母亲知书达理,给了她很好的教育。在加州大学求学期间,她还获得了“全美亚裔小姐”称号,此后,又获得西北大学大众传播专业硕士学位,并成为西雅图第五电视台的记者兼主持人。

几次采访后,细心的李蒙发现,骆家辉换来换去只有3套西装,便不解地问:“你业余时间在大学兼客座教授的收入也不少,为什么这么节俭?”原来,他的收入都捐给学校用以资助贫困学生了,“我是靠奖学金、助学贷款和兼职完成学业的,现在有能力了就要帮助学生,让他们也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李蒙追问道。

“有一个温暖的家,然后,和家人一起实现几代亚裔人追求的美国梦。”

就是这个梦想深深地打动了李蒙的心。1993年的感恩节,她接受了骆家辉的邀约。恋爱,就这么开始了。

这个不懂得浪漫的男人费尽了心思,对李蒙发起了猛烈的求婚攻势。

第一次求婚在咖啡馆,有云南的蜡染工艺品,有99朵玫瑰,还有戒指。李蒙在惊喜之余,犹豫再三:“抱歉,我需要认真考虑一下。”

第二次求婚是在他们恋爱第一年的圣诞节。临时接到采访任务的李蒙无法和骆家辉共进午餐,苦恼地说:“不知道能不能按时到达,抢到独家新闻。”骆家辉突发奇想地租了一艘游艇,载着李蒙按时到达了目的地。途中,骆家辉再一次拿出戒指,问:“你愿不愿意嫁给我?”

这次求婚又以失败告终,只是这次李蒙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到了1994年,骆家辉的事业渐渐有了起色,也逐渐忙碌起来。前两次的失败并没有阻挡骆家辉对李蒙的爱,反而加紧了求婚的脚步。

既然陆地和水上的求婚都失败了,那就换空中求婚吧。

在李蒙的办公楼上方,一阵“隆隆”声由远而近,一架小型直升机缓缓地靠近李蒙的窗口,一条长幅徐徐垂下:“李蒙,我爱你!”随后,大朵的玫瑰花像雨一样飘落下来。这一举动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全楼的人都沸腾了。这一次,李蒙终于答应了骆家辉的求婚。1994年10月15日,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标准的美国人

接触过骆家辉的人大多发现,他言谈温和,态度理性,尤其注重家庭生活,完全符合传统的在美华人形象。但一旦涉及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问题,他的言谈就会变得格外谨慎。也有媒体摘取骆家辉说过的话:“我以我的中国血统而自豪,我以我的祖先而自豪,我以华裔为美国的贡献而自豪,但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骆家辉曾在华人非政府组织“百人会”的年会上,感慨地回顾了自己年少时如何想做“标准的美国人”而挣脱中华文化影响的心路历程。整个青少年时代,他既要面对教师要求的“美国化”,又要面对父母的“努力往回拉”——有的时候,骆家辉希望自己的午饭能像美国同学一样带烤苹果派,而不是米饭。他挣扎得非常痛苦,甚至为此和父母关系紧张。成年以后,他才开始在热爱美国的同时,深深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他意识到,亚洲移民因为人种原因,很难像大部分欧洲移民那样被完全同化,华人实际上永远摆脱不了“美国人”前面的“华裔”二字。因此,尽心尽力维护和争取美国利益的言谈和行动,相信会一直伴随着骆家辉的外交生涯。

名人轶事

把别人放在心上

小平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他在任时推行新政,带领美国克服了经济大萧条危机并赢得二战。

罗斯福和蔼可亲,对白宫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关心,日子久了,大家都主动与总统打招呼。艾摩斯是一名在白宫做勤杂工的黑人。一天,罗斯福正坐在书房里看书,在一旁擦洗桌子的保洁工——艾摩斯的妻子突然打趣地问道:“总统先生,艾摩斯昨天说他在锄草时发现了几只鹌鹑,可我从来没见过它们……您能告诉我鹌鹑到底是什么样的鸟吗?”总统放下手中的书,耐心地讲解起鹌鹑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直到她点头确认听懂为止。

傍晚,妻子向艾摩斯提起向总统讨教鹌鹑的事,艾摩斯严厉地批评了她不识时务,因为艾摩斯知道总统正为应对糟糕的经济而忙得不可开交,她不该拿这种小事打扰总统。就在这时,电话响了,妻子仓促地跑去接,竟然是总统打来了。

“ 艾摩斯夫人,你赶快把头伸出窗外!”罗斯福急切地说,“告诉你一个绝好的消息,此时在我的书房外面,也就是在你家屋外的草地上,正有一对鹌鹑停在那里栖息呢!”

艾摩斯的妻子兴奋地叫起来,忘了道谢就挂上电话,赶紧跑到窗口,伸出头去看外面。草坪上,两只赤褐色的鹌鹑正在用嘴刨啄着昆虫。艾摩斯也发现了它们,纳闷地问:“刚才的电话就是让你看它们的?是谁打来的?”妻子示意艾摩斯不要惊扰到鹌鹑,然后指了指对面。令艾摩斯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总统也正俯撑着窗台,与他们一起静静地观察着鹌鹑。艾摩斯这才明白,原来总统为了让妻子更深入地了解鹌鹑,竟然专门打来电话提醒。

时隔数十年,艾摩斯依然清晰地记得此事。他在一本名叫《仆人眼中的罗斯福总统》书中写道:“作为日理万机的总统,尚能记住与仆人交往的小事,且把它们时刻放在心上,我们又怎能不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呢?”

把别人放心上,把他人当亲人,这或许就是罗斯福赢得人心,开创一番伟业的秘诀所在。

聂鲁达“于您床上”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申宝楼 译

巴勃罗·聂鲁达是一位妙不可言的烹饪专家,他无时无刻不在琢磨饭菜,不只是思考饭菜本身,而且思考吃的美学。他在诺曼底买了一座房子,一条荷花盛开的小溪从庭院穿流而过。一天下午,我们正准备吃饭,但聂鲁达显得焦躁不安,他让我们挪到另一间客厅里去,别的什么也没有说。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让人把餐桌重新布置了一番,因为他觉得原先布置得不合适。我是个胃口极好的人,那一天我吃了一生中最可口的佳肴:聂鲁达从俄罗斯带回来的灰鱼子酱和北极熊肉排……

吃饭,睡午觉,起床,再用餐,再睡觉。对于他来说,一天就是一件分成吃饭和睡觉这样几小块的东西。

一次,他来巴塞罗那看我们,这是西班牙内战后他唯一一次去西班牙。

我妻子梅塞德斯喜欢为孩子们收藏我的作家朋友们的题词,她就对我说要请聂鲁达签名留言。“你别耍小聪明了!”我跟她说,随后,我就藏到了洗手间里。“这可不是小聪明。”梅塞德斯挺自尊地答道,接着便向睡在我们床上的聂鲁达走过去,请他题词。聂鲁达写道:“赠梅塞德斯,于您床上。”他看了看说:“这样写会让人生疑。”于是又补充了一句:“赠梅塞德斯和加博,于你们床上,”他想了一会儿:“说实话,现在这样更糟。”最后又加了一句:“致兄弟般的问候。巴勃罗。”写好后,他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评论说:“这比最先写的还糟,但也只能如此了。” 

乔布斯的手表

李开复

刚刚辞职的苹果公司CE0乔布斯总戴一只2000美元的保时捷手表,因为他认为这一款的设计特别经典。当有人注意到并且赞赏他的手表时,他就会把手表摘下,送给这个“有眼光”的人。几分钟后,他又会拿出一只同款的手表戴上,  因为他买了一箱,就是为了“宝剑赠英雄”。

以牙还牙

[英]珍妮丝·安德森 洪  帆编译

雷恩是一名非常着名的舞台剧演员,曾在一出很成功的剧目中饰演一个贵族的角色。迷个贵族被软禁丁20年,在最后一幕中,国王的信使拿着国王的一封特赦信上场,然后将信交给由雷恩饰演的那位贵族。这个剧目因为大受欢迎,所以已经连续上演了几十场。尽管每场戏雷恩都得念一遍那封信,但他还是坚持要求将信的全部内容都写在信纸上。

一天晚上,饰演国王信使的同事莱特决定与雷恩开个玩笑,看他反复演出这么多场后,是否已经将信的内容背熟。

最后一幕戏开演了,雷恩饰演的贵族独自一人坐在一间昏暗的囚室里。这时,饰演国王信使的莱特上场,手里拿着那封意义重大的信。莱特走进囚室,将信交给雷恩。雷恩激动地接过了信,当他打开信纸后却愣住了。信纸上没有像以往一样写着信的内容,而是一张白纸。雷恩忍住心中的恼怒,假装向莱特道谢,同时也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他。莱特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雷恩马上明白了:莱特在考验他。他既着急又生气,因为他的确记不全信的内容,但在舞台上又不能发作。雷恩盯了信纸几秒钟后,眼珠一转,对莱特说:“光线太暗,我眼睛又不好使,麻烦您帮我读读陛下给我的特赦信。”说完,他把信递给了莱特。莱特一个字也记不得,只好说:“大人,这儿的光线的确太暗了,我得去把眼镜拿来。您稍等片刻,我的眼镜就放在外面的马车上。”话还没说完,他就匆匆跑向后台。

一会儿,莱特重新登台,戴着一副眼镜,手里拿着往常使用的那封信。他走到雷恩面前,大声地念丁起来。

文  明

他 山 石

瑞典法院的“最高判官”

陈雪娟

前不久,我受邀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一个民间法律服务机构,进行业务交流活动。服务机构里有一位成员名叫卡斯蒂,她在斯德哥尔摩市法院工作,因为曾经在中国留过学,所以与我一见如故。一天,她告诉我说法庭很快要开庭审理一个案子,所以要急着上街去找几位“最高判官”。

我纳闷地说:“法官不就是法庭里的‘最高判官’吗?为什么要上街去找?”卡斯蒂大笑道:“法官太富有专业知识了,所以不能成为最高判官。”

第二天一早,卡斯蒂带着我来到街上。她不断地冲到一些看上去没有什么文化的人身边,问一些例如“你懂法吗?…‘你读书吗?…“你了解国家政治吗?”“你看新闻吗?”之类的奇怪问题,不过符合条件的人似乎并不多。

逛了一圈后,卡斯蒂带着我走进了一家小赌场(当地允许小金额赌博)。卡斯蒂朝四周扫视了一圈后,走到一个40来岁的中年“赌徒”身边问:“你懂法吗?”“不懂。”“你读书吗?…‘不读。…“你了解国家政治吗?”“不了解。”“你看电视新闻或报纸吗?…“不看。”

听到这些回答,卡斯蒂的眼睛大放异彩,她连忙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张纸递给那个人,说:“请后天准时来法庭做陪审团!”对方又开心又激动地表示一定会准时刭。随后,卡斯蒂又用同样的方法,终于在废品回收站、公园、街边找够了9个人。

我好奇地问卡斯蒂:“你找的这些人有何德何能可以做法庭的最高判官呢?”卡斯蒂说:“正因为他们没有多少知识,所以才能更加公平公正地伸张正义!”

卡斯蒂告诉我说,这个案子是一些作家起诉一家大型网站,因为这家网站的用户能免费下载各类文学作品。

庭审开始后,网站的4位负责人辩称:网站服务器上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文档,因此不能算侵权。在双方律师一番唇枪舌剑之后,进入暂时体庭时段,9位陪审团成员进入一个小房间商议。在走出小房间的时候,我听见那位“赌徒”义愤填膺地说:“他们未经别人同意,就把人家的作品拿来给网民免费分享,如果这都不算侵权的话,那有人去商店里未付钱就拿走商品,难道也不算是偷窃了?”

很显然,“赌徒”的这句话也正是陪审团成员的一致看法。最终,法官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判处该网站“侵犯版权”成立,4位负责人分别被判处一年监禁和总共3000万瑞典克朗的赔偿金。

这个结果让我大跌眼镜,我也终于明白了卡斯蒂的话:某些情况下,越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越会被一些特定环境和知识所左右,从而影响判决的公正性:而越是文盲、法盲所做出的判断,则越可能是人性化的,因为他们完全是根据人性中最根本的正义感和生活中最根本的常识来做判断的。

知  识

完美爱人进化论

梁嘉歆

万物都有另一半,人也要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可是人海茫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Mr.Right或Miss Right呢?

回归达尔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谈谈达尔文。1871年,达尔文写了《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这本书,在书里他指出,在自然选择以外,还有另外一种不可或缺的进化方式——性选择。

他假设性选择有两种运作机制:同性竞争与异性选择。同性竞争是指同一性别成员之间的竞争,目的就是争夺与异性交配的机会。两只雄鹿打架,往往就是为了博得雌鹿的欢心,可以与它传宗接代;而人类有“决斗”之说,当年,我们伟大的诗人和大情圣普希金就是在一场争夺爱人的决斗中败北而去天堂报到的。而异性选择,就是拥有更多异性偏爱特性的个体更可能繁殖成功。也就是说,当生物体选择配偶的时候,实际上会有一定的偏好。我们日常谈到找对象的问题,常常有诸如门当户对、男才女貌之类的说法,这些说法有道理吗?于是好奇的社会心理学家就会问,人们在选择配偶时有什么偏好?性别心理学家会问,择偶偏好存在性别差异吗?另外有一帮人,他们把《进化论》背得滚瓜烂熟,对人类行为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就是一帮致力于用进化理论来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机制的进化人类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

进化心理学家问:这种择偶偏好对人类的生存与繁殖有没有适应性的意义?

理想对象=贝克汉姆十玛丽莲·梦露

进化心理学之父戴维·巴斯和他的团队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做了大量关于择偶偏好的实证研究,试图探索人类选择配偶时的偏好以及这种偏好背后的进化机制。在1990年,戴维·巴斯与4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合作,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跨文化择偶偏好研究项目。研究调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来自33个国家的9474人的择偶偏好,结果发现,无论男女都认为,理想对象的核心特质包括相互吸引和爱、可靠、成熟稳重、讨人喜欢的性格。不过,男人和女人在择偶条件上的确有很大的不同。相比男性,女性更青睐经济前景好、赚钱能力强、有抱负和勤奋的异性;而男性则认为年轻、貌美、身材具有吸引力的女性是理想的结婚对象。看来郎“财”女貌并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而是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的一致性。并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女性更愿意找年龄较大、经济前景好、社会地位高、运动能力强、脸孔对称、愿意为子女投资的男人做老公。所以,像贝克汉姆、布拉德·皮特简直就是女人梦寐以求的好男人。而男人的梦中情人呢,估计就是玛丽莲·梦露或是斯嘉丽·约翰逊的样子了,青春无敌、天使面孔、魔鬼身材……

但是,这个结论随即引起了很多争议,那是不是说女人都是拜金主义者,男人都只爱胸大无脑的美女呢?

拜“金”无罪

要回答“why”,我们还要了解特里弗斯的“亲代投资理论”。特里弗斯认为,雌性动物往往在生命体的幼年时期付出更多的亲代投资,拥有宝贵的繁殖资源,因此,那些在择偶时更为挑剔的雌性的后代更可能存活下来。结合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他总结出两点:为后代投资更多的一方会在择偶时更挑剔;投资更少的一方在争夺异性的过程中,会更具有竞争性。而对于人类来说,女性无疑是更大的亲代投资者,因此,每个女人选择伴侣就是一辈子最大的一次投资,当然希望能找到一个拥有各种对自己和后代都有益的特质的男性作为配偶。而对资源的偏好,可谓是动物界雌性最亘古不变的法则。对于一只雌性美洲豹来说,拥有的领地面积越大、体型越雄壮、捕猎能力越强的雄性追求者无疑拥有更多的资源。而对于灰姑娘来说,家财万贯、地位尊贵又英俊潇洒的王子,无疑可以为怀孕、哺乳期的她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也可以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因此,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女人的“拜金”倾向了。在现代社会,经济前景和社会地位以及稍长的年龄,都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物质资源;运动能力强的人则更容易在同性竞争中胜出,同时具有保护异性的能力。不过,这样对于那些既聪明又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似乎不太公平,因为他们实际上也具有获得资源的潜力。另一项择偶研究数据就显示,852名美国单身女性与100名已婚女性都一致认为,抱负和勤奋是男性不可或缺的品质。

不过,要知道这些择偶偏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近半个世纪的择偶研究进行归纳发现,女性个人的资源、月经周期、关系的持续时间以及当时当地对资源的需求程度都会使之发生改变。

美女万岁

男性的任务则截然不同,他们的最大任务就是开枝散叶,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因此选择具有更强的生殖能力的女性就成为择偶的重要标准。为了胜任这一任务,男性都进化成为天生的鉴赏家,对女人这种艺术品似乎生来就有特殊的审美能力。

男人美学手册第一条:年轻就是美。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0岁至29岁。而女性的生育能力是一个n形曲线。一项对12岁至19岁的青少年对配偶的年龄偏好调查证实,青春期的男性更愿意接受与年龄稍长的女性约会,而成年男性喜欢年轻的女性,男性的年龄越大,与理想配偶的年龄差距也就越大。由此观之,成年男性对年轻女性的偏好,反映出他们在选择配偶时对繁殖能力的偏好。

男人美学手册第二条:平均对称就是美。一些研究显示,对称的脸孔比不对称的脸孔看上去更美、更有吸引力,而脸孔对称实际上是健康的标志。朱迪斯·兰柯路易斯设计了一种十分有创意的研究方法,他们把不同人的脸孔合成为一张张“平均脸”,让参加者评价这些脸孔和真实脸孔的吸引力。他们惊人地发现,合成时用的脸越多,就会被认为越有魅力!而平均脸往往比任何一张真实的脸都更加对称。

进化人类学家琼斯在多种文化中的研究则表明,拥有较小的下巴和较大的眼睛的女性更受异性喜爱。这些对美的共同指标正是一种对健康、年轻女性的追求。

男人美学手册第三条:肥臀小蛮腰。除了天使脸孔,魔鬼身材也是完美情人的必备条件。尽管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可能对女性的肥瘦和美的知觉存在差异,比如在秘鲁和坦桑尼亚的哈扎地区,男性更偏爱肥胖女性,但是在大部分的文化中,男性一致偏好一定的腰臀比(即WHR,腰围与臀围的比例,一般人在0.5~0.95之间,数字越小说明腰围与臀围相比越小,数字越大说明腰围与臀围越接近)。心理学家德文德拉·辛格通过让被试者评价不同腰臀比的女性照片,发现不同文化的男性对腰臀比具有一致的偏好,认为腰臀比偏小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心理学家马尔戈热塔和博古斯瓦夫则认为,纤细的腰部一方面表示女性并没有怀孕,另一方面,有生理证据显示,腰围是判断女性生育状况的精确指标。此外,腰臀比还是长期健康状况的指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往往与这个区域的脂肪分布状况有关。

爱情是最伟大的进化产物

好了,或许你还有异议,甚至有爱情的扞卫者要振臂高呼:“爱是无需理由的!”的确,尽管对自己的配偶会有千百种偏好,但33个国家的调查参与者都不约而同地把“爱”放在了第一位。最终,也只有最真挚的爱情让双方选择了彼此。爱情象征着承诺,代表着结成了非血缘关系中个体之间最最紧密的联系。一项研究发现,89%的美国女性和82%的日本女性声称,即便对方拥有了所有理想配偶的条件,但是如果双方没有爱的话,也是不会结婚的。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爱的本质依然知之甚少,但遵循进化心理学的思路,爱情才是人类在异性选择过程中进化出来的最伟大的适应器。这种无形的承诺可以保证双方对对方保持忠诚,无条件地分享所有的资源,甚至是牺牲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代的生存与繁衍。

进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会爱,正如蔡健雅在《达尔文》中所唱的:“有过竞争,有过牺牲,被爱筛选过程。学会认真,学会忠诚,适者才能生存。懂得永恒,得要我们,进化成更好的人。”

趣味科学

台风命名那点事儿

上海天气网

夏季是高温、强对流天气和台风的高发季节,尤其以台风的影响最为明显。

那么,像“珍珠”“麦莎”“圆规”“梅花”这些五花八门的台风名,究竟是如何命名的呢?这些天马行空的名字又来自何方?

台风也有国籍

台风通过不同的海域来划分不同的名称。我国习惯称为“台风”,但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则统称为“飓风”,这是美国人的叫法。在孟加拉湾台风被称为“风暴”,菲律宾则称为“碧瑶风”,澳洲人称台风为“畏来风”,而墨西哥人则称台风为“鞭打”。因此,当台风登陆时的地点在哪,就会按当地的习惯冠以称呼。

哪个爹妈起的名字

台风的名字是台风委员会在每年的台风会议上决定的。由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各自挑选10个名字进入名单,制成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排序循环使用。

台风名字风情万种

通过台风的名字往往可以看出它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创意。比如“悟空”“玉兔”这样的名字,一看便知是来自中国;“狮子山”则来自中国香港的一个地名;像“蝎虎”“剑鱼”“米雷”这些略显抽象的名字,来自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而“玛利亚”“维森特”这类带有明显音译痕迹的名字,则是由美国人提供的。

不乖的孩子会被赶出家门

台风委员会有明文规定,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严重灾害,有关成员可以提出换名申请,然后这个名字将被逐出台风命名家族,永世不得录用。

在这张劣迹斑斑的名单上有几个名字,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上海人最熟悉的“麦莎”,它给我国华东地区造成重大损失,仅浙江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65亿元;2005年的超强台风“龙王”,也让闽粤台地区的人们久久不能释怀;2009年的“莫拉克”同样罪孽深重,造成遇难人数600人以上。经济损失无法估计。在这张备忘录上,还有许多“问题少年”的“犯案记录”,警示人们切莫忽视“防台”的重要性。

文化茶座

鲁智深的高贵

鲍鹏山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如同李贽说的,出于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这种最初一念之本心,就是孟子说的是非之心: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恶的,就去打。见义勇为,容不得反反复复的算计。

天堂一定是由这些简简单单的人物组成的,而精于算计的人只能组成地狱。

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

就做事而言,鲁智深有两个特点,

一,做前三不: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

二,做后三不:不悔,不怨,不惜。不悔已做的,不怨受惠的,不惜失去的。

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他只是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这后面三句,我都没有意见,只“遇酒便吃”四字,委实冤枉了我们的智深兄弟,他固然是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事实上,他常常是遇酒不吃——在桃花山,因为不喜欢李忠、周通的为人,满桌的酒他便没吃;在瓦罐寺,在极度饥饿中,面对着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的他,面对着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

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

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

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

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

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

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

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

一、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

二、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于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他竟然坦然接受了。

而且,接受之后,他竟然就认了,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作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一件直裰,一穿终身。令我们非常吃惊的是,他还就真的成了正果。

嗨,谁知道我们的正果在哪里等着我们呢?这世界上的事,谁能说得清呢?我们自己算来算去,机关算尽,谁知道上帝会怎么拨弄我们呢?套用“让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让上帝的归上帝,自己的归自己吧。

什么是上帝的?我们的命运,出处穷通;什么是我们的?担当在人间碰上的一切。

简单到最后,就是智慧。

鲁智深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高贵,是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是《水浒》这部小说给我们树立的一个人格精神坐标。

文学是塑造精神气质的。好的文学,总是建立一种人格坐标,使我们相信人类自己,相信我们自身的高贵,从而,使我们虽然身处不完美的现在,但,相信未来。

可以这样说,在《水浒传》中,不同的人物故事体现出不同的文学意义。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就是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不完美甚至丑陋的世界上,还有高贵。在小人麋集的世界上,还有这样高贵的人。我们还可以拥有一种尊贵的人生。

史海拾贝

道德纪念日

王树增

教育家黄炎培在袁世凯死去的那天,写了篇《吾教育界袁世凯观》一文,建议把1916年6月6日作为中国道德的纪念日。黄先生总结了9条论据,以证明袁世凯之死具有道德意义的真理性:

一、道德不灭

二、不道德之势力必灭。

三、凡违反大多数人道德心理的行为,必败。

四、其知识不与地位相称,必败。

五、欲取大巧,适成大拙。

六、欲屈天下奉一人,必至尽天下敌一人。

七、以诈伪尽掩天下人之耳目,终必暴露;以强力禁天下人之行动,终必横决。

八、以不正当之方法,诱致人于恶,而不悟人之即以其道德诱之于恶,以底于败且死。

九、尽其力以破裂道德,其结果反资以证明道德不可得而灭。

人与自然

人是什么

王开岭

人,他鲸吞的是地球,排泄的乃垃圾山。

他高居生物链之巅,不仅吞噬所有动植物,吞噬山川、江湖、森林,还吞噬石油、煤炭和大地所有的窖藏。他通吃一切。

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写道:“一位著名的研究食物的法国科学家说,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东西,我就能告诉你,你究竟是什么东西。”

动物有固定的食谱,松鼠吃坚果,熊猫吃竹子,考拉吃桉树叶,蝙蝠吃蚊虫,蚯蚓吃腐殖质……许多儿歌和谜语也是照此逻辑创作的。幼儿园有堂课,叫“动物们的餐桌”,步骤如下:(1)小动物们来了,说说都有谁。(2)动物肚子饿了,请小朋友喂食。(3)说说分别给动物喂了什么食物。(4)看看哪个动物高兴,哪个不开心,为什么?(5)小结:动物各有自己爱吃的食物。

专注、不乱吃,不仅乃动物之习性,也可看做是动物的美德。唯此,大自然才确保有序、稳定的资源分配体系,物种比例才合理,生态系统方不致失衡。简言之,动物的嘴乱不得,一旦乱扑乱咬,世界就乱了。

这是大自然的规矩,也是万世太平之道。

本来这一切早早安排好了,物类各循其轨、各享其食。

直到现代人登场。他们用爪和齿,用锋利的欲望,将古老的契约撕个粉碎……

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教科书上说,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谬矣,应该是:人什么都吃。

正像顺口溜所言:“天上飞的除飞机不吃,水里游的除轮船不吃,地上跑的除汽车不吃,四条腿的除桌椅不吃,长羽毛的除掸子不吃……”

若有一日,外星人来地球,捕获一人,想据胃中之物确认其类,恐怕要目瞪口呆了。拿食物当试纸给动物验身,这法子适用于其他动物,于人则失灵。人之腹欲无穷无尽,他在成员内部制造伦理和法律,繁殖制度与文明,于外则无所忌惮。其修养、品格只针对同胞关系,一旦越过物种边境,则骤然变脸,杀气腾腾。

人曾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一个谦卑而纯朴的成员,而现在,却像猴子蹦出石头,自诩“齐天大圣”,老子天下第一。

无法无天,乃世间最悲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