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空间人体工程学:百年程氏养生经---印堂(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1:36:52

第二章 印堂(1)

  第一节 从印堂发黑谈起

  由于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授健康课程,于是养成了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习惯,也算工作之余顺便放松休闲一下吧,?命在于运动,生活在于调剂嘛。

  一次,来到一座海滨城市,恰巧城边有座山,山上还有座观。山是名山,观也是名观,不能不看啊。上得山来,放眼望去,果然是人杰地灵、风水宝地,顿觉心胸开阔,俗念尽弃,气定而神闲。

  逍遥神往间,突然,一个人影窜到面前,道袍在身,口中念念有词:“先生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尤其前庭饱满,当是富贵之相,只是今年运程有差,两眉间印堂颜色发暗,恐有不测,当求解脱之法,以保平安……”

  唉,真煞风景啊!

  这种经历也许你也曾有过,且不论感受如何,先说说“印堂”这个位于两眉?间(眉心)处的特殊穴位吧。

  其实,“印堂”这个名词最早并不是医学界的名词,而是古时候的相术师对人体面部两眉之间部位的称呼。因为“印”这个字,在古代的时候,它的含义不是一般的印章,而是指官印,是古代官员身份权利的凭证。中国古代的字书《说文解字》云:“印,执政所持信也。”意思就是说,印,是古代官员行使行政司法权力的信物、凭证。所以“印”,就可以代指官职、官阶。你没见古代越大的官,用的印信越大,甚至皇帝的玉玺都要抬着盖吗!而“堂”,自然指官印放置的位置,官越大,需要放印的堂也就越大,而堂越大,则预?着可以放置更宽大的印信。所以古代的相术认为印堂这个部位的宽窄大小,可以预示着人能否当官、官职的大小以及这个人近期的事业运程如何。唐代赵蕤的《长短经·察相》中说:“天中丰隆,印堂端正者,六品之候也。”

  天庭饱满就会官运亨通,这一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从医学的角度解释起来还真有一定道理。前额之内为脑,额叶所在,前额突出或饱满,则大脑发育正常,脑容量相对大。此处又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经过的地方,督脉起于两肾之间,膀胱经又入络肾,两条经脉又都入络脑,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这个地方?满、丰腴,就代表了人的肾精比较充足,髓海功能旺盛。所以,这样的人在智力上就会比较强,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来获取成功,当然在古代谋个一官半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啦。

  与这种说法相呼应的,在人体中还有一个部位,那就是后脑勺了,此处解剖学名称为“枕外隆突”,也就是平常大家所说的“反骨”。这要感谢《三国演义》这部书了,让“反骨”这个名词家喻户晓,书中描写大将魏延就是因为枕骨的地方特别地高凸,被诸葛亮称之为有反骨,而后来他果真叛变了。于是古代的相术里就有了脑后有反骨,必然会叛乱作逆的说法。

  其实,还是同六的道理,枕外隆突高,代表着脑发育正常,脑容量大,这样的人更聪明,当然也就更不服管,古代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假托造反之名,称之为“反骨”,而为了进一步愚民,就发布命令,要求众百姓在婴儿头型形成时期,要睡平枕头,都要把头型睡成后脑勺平平的头型,防止反骨出现。有句话,叫做“平头百姓”,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而那种圆圆滚滚、漂亮美观的头型,也就只能是皇家的子孙才配有的。

  我们现代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了,那么印堂发黑,到底是迷信还是真有灾难降临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黄帝内经》里的原?:“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这段话出自《灵枢·经脉》篇,讲的是足少阴肾经的经脉病候,也就是说当足少阴肾经的经脉气血发生了异常的变动时,会出现“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等系列症状,这其中让我们关注一下“面如漆柴”几个字。

  也许你曾经捡过柴火,即使你没捡过,也应该知道柴要晒干后才能助燃,否则会有一股股冒出浓烟来。所以这里“柴”的意思,就是干枯的意思,枯木为柴。而“漆”则指黑色,古代的漆可不是现在的立邦漆,五颜六色的,多是黑色,或是古典家具那样的深褐色。所以“面如漆柴”指的是面色呈现晦暗而干枯的颜色。

  中医面部望诊,讲究除了望神之外,主要为颜色和光泽两个方面,无论青、赤、黄、白、黑,总以有光泽为佳,而黑为肾病之色,又见干枯之象,则为肾气将败之危候,特别是在与脑联系密切的印堂穴处出现,当然是命不久矣的征兆了。不过,也不要太过于担心,这种面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因为出现这样严重疾病征兆的人,身体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哪里还有精神在外面逛来逛去啊。那么这种面色的人在哪里可以看到呢?我想是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吧。

第二章 印堂(2)

  第二节 印堂自测诊健康

  “印堂发黑,将倒大霉”对常人来讲的确是种迷信的说法,但是印堂部位颜色有异,却可以昭示您的健康问题。

  印?发白 阳气自衰

  这要从曾写过“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这首著名的《七哀诗》的东汉大才子王粲说起啦。

  这个王粲可不是一般人,他出身于东汉的上层官僚之家,曾祖王龚顺帝时官至太尉,这个太尉在东汉时期实际上就相当于首相、总理的职位。其祖父王畅,在灵帝时当了一个相当于现在的住房建设部部长的官职,叫司空。其父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高级幕僚。

  说起王粲的才学来,那可不得了,他十四岁到长安的时候,去拜见当时的大官、大文学家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当时名人雅士去找蔡邕的很多,但是蔡邕很少有亲自出迎的。可蔡邕一听说王粲来了,急得都顾不得穿好鞋子,踢拉着鞋子就跑出门外迎接了。还对众人这样介绍王粲:“这是王(畅)公的孙子,有奇才,我不如他呀。我家的万卷书籍文章,我将来都送给他。”十七岁时,王粲就被当时的文化部部长推荐,让他去做给皇帝传达命令的黄门侍郎,他都没去应召就职。

  可惜王粲英年早逝,于建安二十二年春在行军的途中患病而死,一代文豪就此陨落。享年四十一岁。(见于《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其实,王粲英年早逝,在他二十来岁的时候,就有一个人预言过他将在四十来岁重?不治。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名医,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张仲景。

  张仲景是怎么预言他的生死的呢?

  有一天,张仲景、王粲同时参加了一个大官举办的酒会。因为王粲才气出众,当时的名气已经如日中天,所以同样作为一个文人的张仲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挤到了这个闻名已久的大才子跟前:“啊呀,久仰大名了,今日得见我张某三生有幸啊。”“哪里哪里,您言重啦!”寒暄了几句以后,本来想向王粲请教一些文学知识的张仲景,在阳光的照耀下,忽然发现王粲两眉之间印堂穴区的颜色不大对,再细细一推敲,不禁大惊失色。他急忙把王粲拉到?边,悄悄地跟他说:“跟您说句您不喜欢听的话,根据您的面相,预示您将会在二十年以后得一场大病。这场病只能抓住现在的时机御防,这样吧,我给您开一个方子,您按我的这个方子服一帖,就能把这场病消灭于无形。”于是,他给王粲开了一帖叫做“五石汤”的方子。

  你想啊,当时王粲才刚刚二十岁左右,成名又早,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突然就被一位拉住这么说自己,不禁心里有点恼火(这情节有点像现在我在某些景点前的偶遇)。心说:“我这么年轻,又这么有才气,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都以能够请到我,让我为他们题词、留字为荣。你这个家?,怎们见面不向我讨教文学问题,刚说几句话就说我有病啊。我年纪轻轻,能有什么病啊,我吃嘛嘛香的。再说了,你又不是神仙,能掐会算的,二十年以后的事你怎么就能知道啊。今天怎么这么晦气啊,碰上这么一个人。”但是他也不好当面拒绝,勉强把方子收下了。这张仲景还不罢休,追上去又说:“这个药煎出来以后,一定要等凉透了再喝啊!”王大才子头也不回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