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口腔白斑图片:西藏密宗--世界上最神秘宗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41:51
认识世界上最神秘宗教
当今世界,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汉传佛教三足鼎立,成为佛教的三支主要传承。同时,作为密宗两大派系(东密、藏密)中最重要的一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藏传佛教完整地继承了2500年前释迦弁尼佛的佛教思想,圆满解决了“解脱”和“成佛”这两在佛教终极难题,堪称佛教发展的时代巅峰。
相较其他佛教支系,西藏密宗最大的特点在于:特别强调传承的纯正、思辨的完美、修行的次第、密法的修持。而纯正、完美、次序、实证这四大特征,恰是你手中这本《图解西藏密宗》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和追求的内在品格。我们将以敏锐的见识、深入的分析、亲证的体验,和各地佛学研究者的惊人思辨,来共同构建一个独特的藏传佛教密宗概观,带您进入一场惊世骇俗的心灵朝圣之旅。
1.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二章 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
密宗,在中国佛教中,被列为十大宗派之一,又称为秘密教,或简称密教,其别称为喇嘛教,是从西藏语的习惯而来,因为西藏流行密教的出家僧徒,称为喇嘛,所以便以喇嘛而名教,实以人事作为教派的代名。密宗起源的传说,约有两途:
(一)从传统佛教的观念,认为释迦牟尼入涅盘以后几百年间(公元150—公元250年间),印度佛教中,出了一位龙树菩萨(又一说是龙猛菩萨),打开了释迦佛留在南印度的一座铁塔,取出密宗的经典,从此世上便有了密宗的流传。到了中国唐朝玄宗时代,有三位印度的密宗大师来到中国——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便传下了密宗的教门。再到宋末元初,由蒙古人带入了西藏的密教,经过融会以后,到了明朝永乐时期,认为密宗过于怪异,便下令废逐,以后就一直流传在日本,这在中国佛学史上,后来便称它为东密。
(二)从西藏密教的传说,认为释迦佛的一生,所传授说法的重点,都是可以公开讲说的,所以便叫它为“显教”。至于具有快速成佛的秘密修法,释迦恐怕说出来了,会惊世骇俗,所以终他的一生,便不肯明言。到他涅盘后的八年,为了度世的心愿,需要传授密法。因此,他以神通显化,不再经过母胎而出世,又在南印度的一个国度里,正当国王夫妇在后园闲游时,看见池中巨莲中间的一朵忽然放大得异乎寻常,顷刻之间,又从这巨莲的花蕊中跳出了一个婴儿,就是后来密教的教主——莲花生大师。长大以后,娶妻生子,继承王位,以种种神通威德治理国政。以后舍弃王位周游传法,到过尼泊尔,发现国王残暴失德,他便取而代之,为尼泊尔治理好了国家,飘然而去。当中国唐太宗时代,他便进入西藏传授密宗的教法,从此使西藏成为佛国。他的传法任务完了,在西藏乘白马升空而去,返回他的世外佛土。据说,莲花生大师永远以十八岁少年的色相住世,始终不老,偶然嘴唇上留一撮小胡子,点缀他的庄严宝相。西藏密教徒们集会,虔诚修习一种密法“护摩”,以火焚许多供养的物品,有时感通了莲师,亲自现身在火光中,如昙花一现,与大家相见云云。这一路的密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后来便称为藏密。
过去藏密很秘密地固守在西藏的封疆,在元朝,曾一度传入内地,但不久也随元朝的势力而消失。清初又一度传入,但大半都限于清朝的宫廷、王室。藏密部分流传到欧洲,被掺入西方神秘学派的事,是十八世纪,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殖民地的统治权之后,又想侵吞西藏,极力挑拨汉、藏之间的民族感情,煽动地方情绪,英国的学者与传教士们,便又辗转进入西藏学习密法。同时法国的传教士和学者们,有些从越南通过云南边境进入西藏学习,有些通过英国,也从印度人藏。
一直到1924年以后,汉、藏之间,互通款曲,显教与密教的学人,才有了往来,而藏密各宗若干知名的喇嘛大师们——俗称为活佛的,也就亲自来内地传教,于是藏密便在内地渐渐流传。尤因佛教各宗的衰落,听到密宗有秘密的法门,可以快速成佛面加快了流传。要发财的,它有财神法。要不舍世俗的男女夫妇关系,而又可立地成佛“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它有双修法。要求官求名的,它有增益法。总之,密宗几乎以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的姿态出现,而且以神通相炫耀,幻弄玄虚。不管是真是假,这些陪衬密宗外表的作用,便不知赢得多少善男信女们的倾心膜拜!
但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来研究,或从佛教文化发展史来看,无论东密与藏密,原始起源的传统说法,实在过于神秘,令人无法置呼。如果站在宗教性的立场,只有“信”便是,稍涉怀疑,即是渗漏。可是时代到了今天,科学的文明,到处都向神秘的壁垒钻研透视。因而,固守旧封并非上策。密宗的方法,倘使真有利于世人的,何妨再度开放南天铁塔的锁钥,把它的无上威德,多给世人沾些利益?如果打开神秘的大门以后,并无其他东西,那又何必敝帚自珍呢!因此,我来说密。
第三章 密宗的神秘
——近于神人之间的龙树
密宗的历史渊源,已如上文所说,有“东密”与“藏密”两种不同的传述。但都是扑朔迷离,更增加了密宗的神秘。笃信现实资料的学者,对此“莫须有”之说,益加不信,甚至讥笑它为愚妄的迷信。虔诚信仰密教的人,对此神秘而难明其所以然的说法,则更加肃然起敬,视为神奇尊贵。其实,两是两非都非定论。密宗之密,经过智慧的透视,究源溯本,也并非完全不能使之明朗化。总之,从现代学术的立场来研究密宗,首先要把握它的关键,从早期的东密传述中开出南天铁塔的龙树菩萨说起。(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土垂)”译音的简称,意义即是得道的觉者,但又留情入世而广度众生的慈悲大士。)
龙树,迟于释迦牟尼五六百年,出生在印度。幼时聪敏过人,而且喜爱神秘的学术。在少年时代,与同学二人,曾经遍学印度的神秘学。据说,已经练成隐身的法术,便与他的同学,行为不轨,夜入王宫,戏弄宫女,有些宫女们因此而怀孕,震惊了整个宫廷。国王用尽种种方法,甚至请术士入宫捉妖,但都无可奈何。后来接受大臣的建议,认为如非鬼怪,必是人为。就连夜在宫中布防,使每一角落,都遍布武士,随意向空握戈刺杀,只有国王周围一丈以内,不准侵入。结果,他的两个同学都被杀死,失去了法术的灵效,而显现人身。只有龙树,屏闭呼吸,躲在国王的身后,虔诚向佛祷告,许下忏悔罪恶的心愿,立誓过此一关,即出家为僧,方免于死。
龙村出家以后,潜心佛法,不久,即遍习大小乘的佛经,而且融会贯通,毫无疑义。于是就认为佛法不过如此,而释迦既然能够创教,当然他也可以独创一格。据说因此而感动了龙王现身,欢迎他到龙宫的藏经处参观收藏的真正佛学经典。他在龙宫的“图书馆”中,骑着白马,走马看佛经的题目,三个月还没有全部看完。因此,大为折服,放弃他的傲慢思想,便向龙王商量,取来人世尚未流传的《华严经》一部。据说,龙树自龙宫取出的《华严经》,一共有十万偈(印度上古原始的佛学,喜欢用长短句的诗歌方式记述,后来翻成中文,经文之外,又有长短句的韵语,便称它为偈语)。中国佛经中,由梵文翻译出来的三种《华严经》,最完备的一部,也只有八十卷。据说,龙树仅只取出原经的万分之一而已。后来龙树登台说法,也时常显现神通,使听众们只见座上有一圆满的光轮,但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云云。
关于龙树菩萨个人的历史故事,在佛教《大藏经》中,另有他传记的专著资料,译文虽然不大典雅,但大体可读,足资参考。而龙树所著的《中论》,以及与《般若经》有关《大智度论》等的佛教要典,确是佛学的重镇,思精义深,绝不可以轻视。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四五百年的吸收融会,到唐代为止,建立了中国佛教的十大宗派。而龙树菩萨,却成为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如:禅宗、密宗、唯识(法相)、天台、华严、三论、成实、净土等。可以说他真是佛教中的主药,方方有份,实在不大简单,也并非偶然的事。
知道了这些比较简要的龙树菩萨的历史资料,如果也用考证的方法来求证,实在无此必要。例如龙王是否代表某一人名等等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事实。
(一)因为上古到中古的印度文化,已经没有文献可徽。过去的印度人,自己并不注重历史。后世的印度文化史,是在十八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才由欧洲的学者们开始搜集中古以后的残余资料,并以推测为考证,处心积虑地建立起它的体系,此须再加小心地求证于中国佛经所保存的资料。因为大乘佛教在印度,当中国的宋朝中叶,早已销声绝迹,完全从南北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佛教了。
(二)世界上的神秘之学,如果都可—一考证得出来,它就失去了神秘的价值而不神秘了。
但中国近世和现代研究佛学的学者们,也稍微注重考证,重新估价,认为佛教史上所称开启“南天铁塔”、传承密宗的大师,不是龙树,而另有其人,名为龙猛。于是龙猛与龙树,又二即为一,一又为二的迷离两可之说,更无定论了!然而无论如何,密宗与唯识学一样,大体说来,都是释迦牟尼涅盘(灭度)以后五百年间开始,到八百年间而集其大成的印度后期佛学,应无疑问。
把握住以龙树菩萨为密宗中心的关键,暂时撇开佛教,再来研究印度文化发展史的另一关键,就应当了解古印度的文化思想向来就偏重于宗教和神秘的学术。尤其南印度方面,是古代世界上神秘学术的发祥地,它与埃及、中国、希腊、大西洋文化系统等神秘学,都有一脉相通的关联之处。至于印度的宗教学方面,强调一点来说,它与中古以来,流传各地所创的宗教,都有亲切和秘密的关联,犹如古印度的香料一样,东西双方,都从那里输入。如果说,在这方面,就说是印度传统文化的光荣,当可受之而无愧。除此之外,又须另当别论了!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前,印度原有存在的宗教,便有婆罗门教,而且他的教士们,还是印度历史上第一等阶级的人物。与婆罗门同时存在,先后流传,甚至与释迦创立佛教时,也同时盛行,比较庞大而有力量的,还有瑜伽士派等许多派别,也就是佛经上常常提到的外道六师门。他们都与婆罗门教一样,在佛教以前,就有出家修行、吃素苦行的制度和习惯。中国佛学翻译梵文的“沙门”这个名词,在古代的印度便是一切出家修行人的通称。自释迦创建佛教的理论与行证以后,虽然他毕生说法四十九年,弘扬正理,驳斥盛行于当时印度的许多宗派和哲学理论——包括有唯物思想的,有放任主义的,有以苦行为道的,以及婆罗门教的宗教哲学,主张“神我”独尊的观念。但真正服膺释迦佛教,笃信“缘生性空”、“性空缘起”的“般若”正观的,为数并不太多。而且他当时教化所及的地区,多在中印度和邻近北印度一带,并未完全到达南印度的区域。
释迦涅盘以后,他的弟子,又因戒律(制度)和所闻心得的见地不同,逐渐分成二十多个派别,而且多半属于小乘的佛学思想,互相争论见解,达四五百年之久。至于奠定大乘佛学的根基,实由马呜菩萨开其先河。但使释迦尚未完成的传教大业得以完成“般若空观”与“非空非有”的“中观”体系,实自释迦过后四五百年之间,由于龙树的兴起,确有密切的关系。换言之,龙村曾经遍学佛教以外的各宗各派的外道,就利用他们的习惯方法,揉集而成为另一系统。但将佛学的中心见地与思想,灌注其中,并不违反人们固有信仰的习惯,而乐于接受,使得佛法普遍弘开,厥功甚伟。因此可知,密宗,实在便是印度各宗派神秘学术的总集成,而它的中心见地与思想,却皆归于佛的大教。至于显教和密教的佛法,真正开张推广的,却是后来印度名王,笃信佛教的阿育工之力。但这种演播,只是限于原始的东密而言。有关后来藏密建立大小乘佛学完整体系的理论,使释迦与龙树尚未尽臻美满的教理,完成“唯识”心学的体系和程序,则归功于距释迦八百年后,弘扬“弥勒”法统的无著、世亲两兄弟。因此而使后来的藏密学理,贯串显密的学术而成为通途的条贯。融通“般若”的“毕竟空”,与“唯识”的“胜义有”为一体两用,使佛学的奥义,更上一层楼而目极霄汉,诚有莫大的功勋。
第四章 密宗理论之依据
无论东密与藏密所标榜的历史渊源如何久远,但它的佛学和修法理论的完整体系,虽自释迦过后八九百年间无著、世亲两兄弟完成“唯识”法相学后,为密宗的修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精详的理论,但根据“唯识”与“般若中观”的精义而确立密宗“即身成佛”的奥义,在藏密的发展系统中,由初唐开始一直到明代,从阿底峡尊者著《菩提道炬论》,再到宗喀巴大师著《菩提道次第论》止,才是正式的完成。其次,由初唐到元明之间,如红教的“大圆满”,花教的“大圆胜慧”,白教的“大手印”等等修法,虽然也本于“唯识”与“般若”的见地,但与其说是“中观“的修法,毋宁说是禅宗心法的同源异派,较为适当。再其次,东密修法的理论,唯未完全采用“唯识”的大系,但其主要重心,实不离于“唯识”的“胜义有”观。有关这些学理依据的理由,牵涉太广,暂且不谈。
大日如来与宇宙万有的本体论
东密最基本的大经,便是《大日经》、《金刚顶经》。《大日经》以“毗卢遮那佛”为密教的本尊,也别称为“大日如来”。他是法界独一无二的一尊,借用哲学的术语来说,他便是超越于宇宙独一无二的本体。用佛学的名词,他便是“法身佛”。他与自性成为眷属,也等于说,宇宙万有,都是他自性本能的附属品,他在秘密性的金刚界的心殿之中,永恒不断地自受所有的法乐。《大日经》所说的道理和境界,便是他说出自身所证到的圣智境界。
透过《大日经》所说的这些基本原理,我们便可知道人类本自具备超越于宇宙万有的自性本能,根本上,便自具有无比的纯真、至善、至美的万有功能。它便是法界宇宙万有和人类本性自我的主宰。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另有的第一个因,更不是人类所奉献给他的成果。它便是由小我归还到本有的大我,而且无所谓有你、我、他的分别之真我。那么,他与显教、密宗互相共同的《华严经》上所说的“毗卢遮那佛”的原理完全一致。同时,也和唯识学所标榜的人性与众生共有同体的“阿赖耶”藏识的正反面,本自具有“真如”性体的理论和原则,完全相契。而且《华严经》由龙树大士所出,《大日经》也由龙树(又说为是龙猛)所出。《华严》为唯识学的基本要典,同时也通为密宗的大经。由此而知,后期佛学之有密教,它与龙树菩萨关系的来龙去脉,就不难探索可知。
心向往之的即身成佛
但是,一般显教的佛学,无论大乘和小乘的理论和修法,都说由一个普通平凡的凡夫,要修证到成佛成圣的阶段,实在非常之难。在小乘的佛学中,认为至少要死后重生人生,连续修持好几生才能证果。到了大乘佛学的唯识法相宗,认为由凡夫到成佛之路,必须要经过三大劫。等于说,要经过无数次的世界成坏,才有成就的可能。一般人在开始学佛学道时,总带有多多少少,或潜在而不自知的功利观念,对于多生累劫修持成佛的说法,和遥远而不能把握的道德升华和善行的结果,不是望而却步,就是多数半途而废。极难至诚修学,遭遇曲折困难而永无退志。只有禅宗,标榜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比较富于吸引力,会使一般人生起追求的渴望。除此之外,密宗“即身成佛”的号召,则更能引人入胜。
此外,在佛学的修法中,无论显教的任何一宗,乃至禅宗,除了采用禅定的静虑——止观等方法,作为修持的凭借以外,其余的学理,大体上都是智慧思维所得的成果。而且汪洋倘恍,难穷边际,使一般浅智的人,感觉到难以凭借,更无绝对的把握。而在密宗呢?提出有“三密”的加持功德,使人容易得到“即身成佛”的效果。而且花样百出,可使修学密宗的人,昼夜忙着“有为”而求达“无为”涅盘的成果。这是人们多么喜欢的事,也可以说,它是经济价值高而成本较为低廉的成佛捷径。所以释迦牟尼遗言中提到,后代末世的时期,大乘佛学的智慧成就之学,一一衰落,唯独密宗与具有宗教性信仰的净土宗,才能流布不息。以此证之于现代的趋势和事实,却甚为相似。
密宗三密中的身密
密宗所谓的“三密”,就是身、口、意的三重内涵的秘密。所谓身密,归纳起来,应有两种意义:
(1)人体本有的奥秘,它与天地宇宙的功能,本来便具有互相沟通的作用,只是人们没有通过大智慧的理解,没有经过合理方法的修持,所以永远没有发挥伟大的作用。(2)密宗认为有各种传统渊源于远古的方法,加持到修学密法的人身上,便可使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迅速地与神人互通,天人一体,进而至于成佛成圣。
但是,从东密与藏密的范围来讲,关于身密的道理和修法,却各有不同的基础。以东密来讲,透过人体两手十个指头,配上心理想象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便互相结成各个不同的“手印”(中国的道教,叫作捻诀),便可产生加持修学密法者的效力。因此,对于人体十指具有无比潜能的奥秘,实在有值得研究的必要。而以藏密来讲,认为除了“手印”的威力以外,关于人身气(气机)脉(内腺)的作用,便本自具有“即身成佛”与天人互通的奥秘,几乎与中国道家的气脉之说,可以互相辉映,益增光华。(有关密宗“手印”的部分图)
......................
五、西藏佛教密宗文化简述
研究西藏佛教文化,是一个专门的学术问题,不是约略可以说明,也不是现势所需要,现在只从几个要点摘要述说,作为常识了解而已。并且依照历史演变作阶段性说明,比较容易清理出头绪来。
自唐太宗贞观十五年间,文成公主遣嫁于藏王以后,西藏才决心建立文化,派遣宗室子弟到印度留学佛教,依梵文“笈多”字体创制文字,翻译佛经,并请北印度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到藏,建立密教,西藏文化从此奠定基础。但当时从文成公主入藏的几十位儒生道士们,也播下了不少文化种子,据我所知道的,西藏原始密教,有一部分咒语和符箓与坛城等(坛城具有原始宗教图腾的作用),与道教南宫正一派的很相似。同时在西藏,也可见到刻画的八卦与太极图。喇嘛们的卜卦方法,大体也用天干地支配合奇门遁甲的算法。就是到现在西藏所用的历法名称,还同我们古老的十二生肖象征阴阳气序的纪年方法一样:例如鼠(子)年,牛(丑)月,虎(寅)时等类。还有在密教未传入西藏之前,本土原来有一种巫教,俗名称之为黑教或笨教,到现在仍然存在。现在的青康两省边境,大约还有黑教徒千余人。这种巫教,与道教符篆派,更多相同之处。在元代与刘福通等的白莲教,清代的红灯照,都有关系。这类远古遗留的巫祝与方术,不单是一个蛊惑性的邪术,有时候还牵涉到政治问题。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新疆西藏边地的用兵,与明末遗老,隐迹边疆,组织教民以图复国的事有关,巫教也屡被运用。
文成公主是一个具有才能,并且有坚定宗教修养的女性,当其遣嫁西藏,从她个人来说,是一种痛苦的遭遇。以一个有高度文化水准,富于文明国度的知识女性,去做落后地区的妃子,确有无限悲苦和重大的牺牲之感。汉唐以来的和著政策,留给人们许多哀怨的思情。例如汉元帝时代的王昭君等人,都是为国家政策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伟大女性。所以后来诗人有讽刺“汉家长策在和蕃”的类似吟咏,隐隐约约都认为这种政策是民族的一种耻辱,其实,也只是一个时代的政治观念的不同而已。文成公主的个人遭遇虽然不幸,她却为唐朝降服了西藏,亦为西藏开辟了以后的文化基础。西藏境内拉萨等地,有许多地方与寺庙建筑,相传都是文成公主或莲花生大师看了阴阳风水才决定的,并且有若干地区,到现在还列为禁区,不敢动土开辟。西藏境内的五金矿藏很多,但到现在还坚奉祖宗遗训,不许开采。
西藏自初唐从印度传入佛教,亦正当玄奘大师取经回国时期。那时印度佛学,已多为后期佛学,唯识、中观、因明,与弥勒菩萨五明之教,特别昌明。般若毕竟性空与唯识胜义实有的论辩,各擅胜场。所以西藏的佛学,一直保有这种论主派明辨的学风,思惟极须正确,辩论务必精详,往往为了一个问题,穷年累月,互相研究讨论,孜孜不休。这种治学精神,非常值得钦佩,保持印度后期佛学的遗风(可参考唐玄奘法师传)。就是现在的西藏,要考取得一个格西(法师)的资格,必须积十余年学问,当着僧俗数干人,或数万人面前,公开辩论一个佛学主要题材,经大家倾服,才公认他的学问修养,可以做格西,才取得法师的资格。关于佛经的翻译,因其文字根本脱胎于梵文,译来比较容易准确,经典也多一些,大体与内地翻译的差不多,但其精神,特别注重密教,所以密宗部分,比内地翻译多了许多。其本土先哲著作,也很丰富。不过内地译本,亦有少数为藏译所无,如般若部的《大智度论》等。唯西藏人对佛学修养,自视甚高,认为内地几乎无佛法,简直有些闭户称尊的气概。内地一般倾向西藏密宗的学者,甚至也随声附和,未免有冒昧学步,自他两误之嫌。
密教佛法部分,多半自莲花生大师所传,与内地唐玄宗时代,印度密宗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传入中国的密法,大致相同。我们的密宗佛法,由盛唐到宋元,都很盛行,到明朝永乐年间,才明令摒弃,除保有少数无关宏旨的咒语与方法外,都流传到日本。现在是这样分别:称传入日本的密宗叫东密,西藏的密宗叫藏密。藏密的特点,有些的确是东密所无:(1)藏密融会印度婆罗门教、瑜伽术等的修身方法,进而修炼精神,升华超脱,以入佛法心要大寂灭海的境界。用现代术语说,是一种最高深的身心精神科学,实验心物一元的实境。它的方法,也很合乎现代的科学化,所以现在欧美人士,如德法英美等国,倾心学习者很多,推崇备至。这一部分理论与方法,许多相同于内地正统道家传承的方法,但非一般旁门左道可及。(2)藏密中有一种调治心性之学的方法,如大手印、大圆满等等,同内地的禅宗又极同,这种方法与学理,摆脱宗教的神秘色彩,直接证验到“明心见性”的境界而且历代传承的祖师当中,亦有汉人,只是不及禅宗的神悟,始终落于签象之中。密宗到底属于秘密教,咒语的难解,效果的神奇,配合虔诚的宗教崇敬信仰精神,加上未经开发的森林地带,与雪山的神秘性,故使整个西藏,永远笼罩在神秘的气氛当中。此外,密教还有一特点,其精神虽然出离世间,其方法不是完全遗世,它是联合人性生活而升华到佛性境界的。因此他们的修持,有一部分包括男女双修的双身法,流弊所及,祸害丛生。宗喀巴大师的改革密宗,创立黄教,就是针对这种方法的反应。大家看过北京雍和宫的双身佛像,一定会有许多疑问。其实,这只是密教的一种方法,说明人的生死之际,就在一念的贪欲迷恋,转此一下子,可以使精神解脱,升华到身心物欲世界以外,趣入寂灭境界,得到不可思议的妙乐。可是正因为其方法,利用人性兽性的习惯而自求超脱,反容易被人托辞误解误做,唐到宋元明间,密教在西藏的情形便是这样。甚至,牵连蒙古在内。
宋代有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入藏,提倡正知正见,传授中观正见的止观法门,著有《菩提道炬论》,影响西藏佛法甚大,由此种下了明代宗喀巴大师改革佛法的种子。那时,有一内地学禅宗未透彻的僧徒,名大乘和尚,跑到西藏提倡中国佛法,标榜无想念为宗,号召徒众亦不少。后来与阿底峡弟子当众辩论,被驳得体无完肤,狼狈而逃。所以西藏佛学界,一直认为内地无真正佛法,这很幼稚可笑、主观的观念,即栽植于这件事上。抗战时期,黄教东本格西,到成都讲经,还是这样说法,曾引起一场辩论。其实,他们对内地真正佛法的确茫无所知。就以黄教的中观正见,所传的止观法门,与内地正统禅宗,及天台宗的止观定慧法门相较,并不见有特殊的超胜地方。
明代永乐年间,宗喀巴大师创立黄教,根据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与《略论》,以人、天、声闻、缘觉、菩萨道的五乘次序,贯串戒、定、慧、解脱的究竟。同时又集合密教的修法理论,著有《密乘道次第论》。加以严守戒律,清静专修,注重弥勒五论的发扬,确为西藏密教放一异彩,他的传承教法,一直流传到现在。自文成公主进入西藏,宗喀巴大师感化西藏,使西藏的文化,达到一个完整的高峰。虽然如此,历史的演变,盈虚消长,穷通变化,永无停止。
西藏密教,自初唐到现在,大致分为四派。(1)宁玛派(俗称红教),后又分为五小派。现在多半还流传在后藏及青康等边区。(2)噶居尔派(俗称白教),内分九小派。现在主要传承,在西康打箭炉木雅乡的贡噶山一带。(3)萨迦派(俗称花教),从元代大宝法王以后,一直在前后藏各地及青康等处流传。又循金沙江流域,如云南怒江、丽江等地,亦传承此派密教,极具声望。(4)宗喀巴大师所创的黄教。现在前后藏的达赖、班禅,蒙古的章嘉大师等,都是掌教的领袖。现在美国旧金山传法的帝洛瓦喇嘛,也是蒙古有权威的有道高僧。
上面所讲的前三派,都从历代沿革改变而来。但依黄教看来,认为并非正见的佛法。黄教的修法,除中观正见,止观法门以外,密教佛法,特别注重大威德金刚修法与时轮金刚修法。如第九代班禅大师在北京南京各地,先后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有十一次之多。清兵入关之初的几位皇帝,都亲自学习过密宗,如雍正、乾隆皆是此中行家。以前我在西康,据几位汉人喇嘛说:《大威德金刚仪轨》,雍正曾经亲自翻译一次,为历来密宗译本中最完善的一种。我曾为此译本,多年寻访,现在还未找到。由此可见清朝在政治上的措施,任何事都很小心,所以雍乾两朝,对蒙藏的政策,从清廷立场来看,确有其独到的成功,在此不必详论。
现阶段中的西藏,大体仍很保守,但上层社会,确实具有高度的文化知识,如一般大喇嘛与贵族们,能通英文者很不少,对于世界现势并非不了解,或者比一般看法,更有深刻的理解。不过他们是安于平静无忧的生活,不想与外界多接触,大有希望外界遗忘了他们一群的气概。他们认为西方物质文明的发达是发疯,科学领导世界人类会快速地走向灭亡之路。西方人偏重专制式的教条信仰,是盲目的迷信,缺乏智慧的分析,佛学是注重智慧的追求使精神和人格升华,不是盲从迷信的。他们内心深知要西藏永远安定,只有中国强起来才有保障,是有时间空间性的。并且有若干问题,实在也是以往处置错误,与边地?
先看一下西藏密宗的主要教旨吧,要想详细了解的话,网上资料很多,可以学习。宇宙和人生之最根本原理是「二合一」或「二即一」。亦即「相对之统一」或「矛盾的统一」之原理。此原理可应用于一切处,一切时,一切物。此原理应用于密乘之课题上就有:生死与涅盘之合一,烦恼与菩提之合一,心与物之合一,意与气之合一,阴与阳(或红与白)之合一;起与灭之合一,明与空之合一,有与无之合一,悲与智之合一,自与他之合一,生与死之合一……等等。这些相对诸法之合一,并非只是空洞的理论;密宗皆备有实际之修持方法,使道些差别和矛盾之相对法,皆现量的融成一味。趋入此「差别即平等」之一味境界,最直接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达自心。因为自己的心才是人人最直接接触到和经验到的东西。于自心得通达秘自在,则于一切法亦能通达和自在。因此学密宗的人,应有下面的几点根本的认识:
(一)一切事物和现象都脱离不了心,它们的存在只是心的经验而已。一切事物既然只是心所感觉到的影像,那么也就是说,心是一切万物之根源和创迨。
(二)心是纯极的单元而又能包含万物;它孕育创造出一切世出世法,为一切奇迹之母,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广涯无际,深不可测,但它却又近在目前,当下即是。自心即是人人的本来面目。自心的广大面又可称之为「宇宙心」、「法界心」或佛心。
(三)彻悟此宇宙心,并于此心得全部自在的人,就叫做佛陀;不明此心而又被它所役者,就是众生。
(四)在本体上来说,佛陀与众生是无有差异,等同一味的;在事相上来说,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则是未觉悟的佛,二者之不同在是否契了此宇宙心。
(五)这个无限而又涵盖万物的宇宙心,是不可思议,难以描述的。勉强的予以界说可以说为:宇宙心是一个广大空寂的明觉,或简称为「大明空觉」。
(六)众生的心识是狭小和蒙昧的「知觉」;有道行的瑜伽者的心识是有限的「明觉」;开悟的菩萨是广大的「明空觉」;佛陀的则是「最极广大的明空觉」。
(七)佛法的一切教旨都只是为了建立一些准备、阶梯和指针,以导向此最极广大之明空觉。
(八)当这个宇宙心或佛心全部显露时,无限的悲心、功德和妙用都会自然的开显出来。
(九)为了开显此佛心,密宗提供了两个主要的方法:一个是所谓的方便道或有相道,一个是解脱道或无相道。前者比较著重于心/气,尤其是气的训练、调伏及升华;后者则比较偏重于心的认持、突玻及扩展。但二者皆基于同一之密宗根本原理:心气无二论。
「心气无二论」乃相对统一原理之延伸,拿来用在调心和调气的修持方便上,就建立成一套圆满和善巧的心气修持系统。相对之物不仅在本体上是一味或不二,在作用上亦能相济和相成。如易理中所明:阴阳虽对立,亦相济相成。同理,心气固对立,但亦互依互融。心与气者实一物之两面,因此心调则气调,气调则心亦调,心粗则企犷,心细则息微,心柔顺则气亦畅通,气充沛则心必爽朗。我们如果能够使心调伏、转变、扩大及升华,则气亦随之,反之亦然。
(十)方便道修持次第之简介:
甲、前行之准备——此包括基本出离心,菩提心之训练,及净障集资、求得加持之种种初步修持。如四加行,上师相应法等修持正行以前之准备工作。
乙、本尊瑜伽—比乃观自成为本尊佛陀之修法,其作用如下:
1.因观自身即本尊佛陀,宇宙大千即坛城静土,故为一种生佛不二之见地上之训练。
2.在自成本尊前,先观一切所显皆收归于大空;座末本尊又再次融于大空,故为一种观修空性之训练。
3.念诵真言,观想种子字及咒轮等,可得加持及习定之效。
4.观身内清净脉轮为修报身佛相应之瑜伽,同时又为心气无二瑜伽建立了基础。
5.因修本尊观及坛城观及收放瑜伽,则能于中阴相现之时心无恐怖,反能趁机获得解脱及证果。
以上各节属于生起次第之修法。
6.生起次第修得相当之基础后,再进修圆满次第、此包括高级之心气任修持方便,及睡梦、光明、幻化身等修法。
7.圆满次第修至相当程度时,则心气能得自在,因而能导引业气趋入中脉,打开全身脉轮;此时心证空性,气成无碍神通之大力用。
8.因心气得全部自在,则一方面能解脱生死及中阴,永远脱离轮回;另一方面可神通变化,于法界中随缘度生。
9.心气达成最高之圆满境地时即成就法、报、化三身圆满之佛位。
(十一)解脱道要义之简介:
解脱道亦可称为无相道。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直接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叫人直契心源,认取当下之明空心体,进而稳定之、扩大之、加深之。此明空心体之全部圆满显露即是法身佛之成就。所以这条路的关键在最初之上师指示心体。受法者在认识心体之后,即能修持无相无依之心地法门:密宗称此为大手印瑜伽。
大手印法修持之要点在松弛、无作和明照。其中尤以松弛任运为最重。因为一切烦恼和执著皆是一种「紧相」。生死轮回亦皆是「由紧」而起。相对的,一切解脱境界则皆是「松」相。所以惟有从「松」入手,或「由紧入松」,「大紧大松」才能进入解脱之门。「松弛无作」看起来应该是容易的,但实际上得不到口诀和指导,则极难趋入。即使能领会「松」诀,但无始的习气太深厚了,持续和深入的「松」,还是需要极大的努力和因缘才能达成的。松和紧都有许多层次和阶段;在某些阶段中,松的达成亦需要紧的努力才行。大手印本身著重在任运无修,但形式上还是免不了「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无修之修吧。大手印的「松」即是「放下一切」。能够放下一切则本具的法身光明,当然就会自己显露出来。所以大手印又名为「开显本觉俱生智之方法。」大手印的教旨、境界和果证部和中国的禅宗极为相似,故亦可称之为「西藏禅」。
(十二)解脱道和方便道,其实仅在初步的阶段中形式的差别,
在高级的阶段中,二者就没有什么差别,合而为一了。在大手印法已经修得相当的成就后,再回头来修方便道的行者也很多。密勒日巴则是二者兼修的瑜伽行者。西藏密法的弘传初期,修方便道的人尚多。但方便道毕竟太难,同时俱足各种因缘和堪能的人亦不多,所以后期密法中修方便道的人转少,多数人皆走比较容易的大手印路子了。
以上所述,只是粗略的介绍一点西藏密宗的基本教旨,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如果要想对西藏密宗有一全盘认识和相当的常识,则必须研读有关之书籍,及亲身修持一些密法才行。
狂密与真密(共四輯) (转载)
http://www.foyun.com/xinfa/xiao15-0.htm
公元2004年8月,佛运网全面转载平实导师著作,昭示众生,佛运弘开,护法龙天护佑。
狂密与真密(共四輯)
自 序............蒋巴洛杰 序.......
...跋....书题...............
第一輯
第一章 概说密宗
第一节 概说密宗 ................==第一目 概说密宗...............==第二目 引证之出处..............==第三目 本书所说之密宗以西密为主.......第二节 明点脉气无上瑜伽是密宗修法之根本...
==第一目 明点、脉气、无上瑜伽是密宗修法之根
==第二目密宗之两重秘密............
第三节 后来居上之密宗?............第四节 密经及密续之主要意旨..........第五节 密宗之三昧耶戒.............第六节 生起次第成就方可修行双身法.......第七节 迂回曲折离奇之密法...........第八节 淫乐之双身修法为密宗之中心思想.....
第二章 观想及天瑜伽
第一节 观想乃密宗修法之起分..........第二节 观想之成就与目的............第三节 观想之法后来演变为起分之修法......第四节 观想之法略说..............第五节 观想除障与供佛.............第六节 密宗超度死亡之妄想...........第七节 观想之法亦可成就乐空双运........第八节 与佛光合一而成佛之妄想.........第九节 三身成佛之道..............
==第一目 法身成佛之道.............==第二目 报身成佛之道.............==第三目 化身成佛之道.............第十节 密宗观想明点中脉之法乃是精行仙之修法..
第三章 密宗之明点与脉气
第一节 密宗之明点与脉气............第二节 明点有四类...............第三节 宝瓶气略说...............第四节 那洛六法之寂止余观...........第五节 明点气功之证得不能成就出世间果.....第六节 明点气功不能成就般若波罗蜜.......第七节 明点脉气之修证不能成就四种净土.....第八节 密宗修练拙火定者应须食肉........第九节 密宗所证之三三昧............
第四章 甘露
第一节 五甘露.................
第二节 静虑之受甘露等.............第三节 妄想藉甘露成就禅定...........第四节 酒及精液为密宗修行者之甘露.......第五节 精液亦可作为供养自己之甘露.......
第五章 持明、手印及梦瑜伽
第一节 持咒而获得世间法之利益.........第二节 持咒不能令人获得佛法上之果证......第三节 持诵密宗经典之咒不能消除诽谤三宝重罪..第四节 手印及真言...............第五节 梦瑜伽.................
第六章 如来藏见
第一节 密宗一向以常见外道之意识为如来藏....第二节 格鲁派乃否定如来藏之破法者.......第三节 红白花教皆错认意识为如来藏.......第四节 密宗妄认觉知心等为法身.........第五节 密宗祖师多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视作二法..第六节 密宗诸师错以意识境界为如来藏......第七节 密宗上师悉错认法身及涅盘因.......第八节 密宗诸师皆以觉知心住于一切法空作为法身.
第七章 般若中观--兼述密宗之明光大手印
第一节 明光大手印--密宗之般若中观.......第二节 密宗自续派中观之般若见.........第三节 应成派中观之般若见(上半)........
第 四 辑
第十四章 余诸邪见--恣意解释佛法修证上之名相
第一节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第二节 密宗之不共加行 .............
第三节 密宗荒谬之修集资粮法...........第四节 密宗对缘起法之误会............第五节 密宗邪谬之无漏法.............第六节 密宗对四缘之误会.....
第七节 密宗自己发明之漏尽通...........第八节 密宗所证之四果五果............第九节 密宗自己发明之五如来...........第十节 密宗自设之四念住与四正断 .......
第十一节 密宗自设之三昧耶............第十二节 密宗另行发明之实相菩提心 .......
第十三节 密宗之五法身---转识成智之妄想 .....第十四节 密宗自设之道次第............第十五节 密宗之自他交换法妄想..........第十六节 密宗之观想除罪法妄想..........第十七节 以世间法神异作为证得圣果之密宗 ....
第十八节 密宗四大相融之邪见...........第十九节 密宗之消除因果妄想...........第二十节 错以明光为佛法身之密宗.........第二十一节 以极秽物为无上妙品之密宗 ......
第二十二节 以假为真之密宗............第二十三节 借体延寿怪诞妄想之密宗........第二十四节 密宗虚妄施设之五佛..... ....
第二十五节 诵经即可成佛之妄想..........第二十六节 以拙火消除业障之妄想.........第二十七节 虚妄想之密宗法报化身.........第二十八节 密宗对世间法果报之妄想........第二十九节 双具污秽与邪淫之密宗.........第 三十节 密宗之解脱妄想............
第三十一节 密宗之中有妄想 ...........
第三十二节 密宗无死瑜伽之妄想 .........
第三十三节 以表为真之密宗 ...........
第三十四节 错会心义之密宗 ...........
第三十五节 以鬼神为主之密宗 ..........
第三十六节 密宗之金刚萨埵忏悔法及百字明之本质 .
第三十七节 明空大手印即身成佛之妄想.......第三十八节 密宗发菩提心之妄想..........第三十九节 将禅定误作般若之密宗.........第 四十节 误会无余涅盘之密宗 ..........
第十五章 密宗推广之手段
第一节 以上师为中心而推广密法..........第二节 诳言来世受生为洋人 ...........
第三节 随意解释佛法之证量而推广密宗 ......
第四节 创造新证量名相而冠于显教之上 ......
第五节 抑显崇密而取代显教............第六节 高推密宗祖师之证量............第七节 以虚妄之传承自高.............第八节 以随便作方便之密宗推广手段 .......
第九节 妄说迁识及持咒能灭一切罪而广招徕 ....
第十节 以淫乐无罪而令人安住于密宗 .......
第十一节 妄说分身再来以扩大活佛之数量 .....
第十二节 妄称密宗上师是显教经中之菩萨乘愿再来..第十三节 不禁肉食贪淫而广招徕..........第十四节 创造密教教主而冠于显教之上 ......
第十五节 以破斥天魔为手段令人误认密宗非魔....
第十六章 狂密与真密
第一节 狂密略说.................==第一目 狂密之三业秘密.............==第二目 光明大手印之明光双运 .........==第三目 事业手印................第二节 现实中之狂密...............第三节 真密---事密与理密 ............==第一目 事密..................==第二目 理密..................第四节 密宗绝非佛教...............
第十七章 总结(全文完)
第一节 密宗之金刚乘义..............第二节 不离意识范畴之密宗............第三节 密教兴而佛教亡之原因...........第四节 遵崇上师远胜于佛、故非佛教 .......
第五节 密宗之本质乃是喇嘛教...........第六节 密宗是入篡佛教正统者...........第七节 对密宗法义之判论 ............
第二輯
第七章 般若中观--兼述密宗之明光大手印
第三节 应成派中观之般若见(下半)........
第四节 自续派中观之般若见...........
第五节 密宗之其余空性见............
第六节 密宗误会解脱道及佛菩提道........
第七节 密宗之《大日经》亦误解般若空性.....
第八节 密宗之邪见导致佛教法义支离破碎.....
第八章 灌 顶
第一节 灌顶略说................
第二节 瓶灌顶.................
第三节 道灌顶.................
==第一目 瓶灌................
==第二目 密灌................
==第三目 慧灌................
==第四目 第四灌...............
==第五目 内灌顶...............
第四节 灌顶理论之总评.............
第九章 无上瑜伽(上)
第一节 无上瑜伽略说..............
第二节 密宗之佛教禅定--双身修法........
第三节 藉无上瑜伽修成虹光身..........
第四节 双身淫乐之法绝非华严经所说之法.....
第五节 修双身法者须先选择具相之女.......
第六节 乐空双运实修法略说...........
第三辑
第九章 无上瑜伽(下)
第七节 采阴补阳--于异性身中提取明点......
第八节 双身修法违背真如遍于一切中现行之正理 ..
第九节 密宗之除漏、证禅定、圆满菩提 ......
第十节 密宗之法义及行门令佛教蒙羞.......
第十一节 应将密宗之双身法摒除于佛教之外 ....
第十章 迁识法及夺舍法
第一节 泛说迁识法...............
第二节 他派之临终迁识法 ............
第三节 萨迦派之夺舍法.............
第四节 中有解脱之教授 .............
第五节 以假作真之密宗... ..........
第十一章 密宗之断惑证果
第一节 密法之修行永不能断惑证果........
第二节 密宗之初地菩萨修证...........
第三节 密宗证得六地之行门...........
第四节 圆满报身果之修证妄想..........
第五节 密宗五智之妄想............
==第一目 法界体性智之妄想 ...........==第二目 密宗由种种杂行而修之五智妄想 .....==第三目 以妄想之佛地四智而成就法界智之妄想...
第六节 密宗臆想之无我证量...........
第七节 心外求法之密宗道............
第八节 密宗对无分别智之误会 ..........
第九节 妄想施设之俱生智 ............
第十节 密宗之佛果修证及修学条件 ........
第十二章 神通--夸大不实之神通证量
第一节 妄想之神通行门.............
第二节 漏尽通之妄想..............
第三节 神足通之妄想..............
第四节 以明点发起神通之妄想 ..........
第十三章 息增怀诛
第一节 简介息增怀诛 ..............
第二节 诛法 ..................
第三节 行诛法后应以浊食施诸鬼神 ........
第四节 修此四法前造坛所应注意事项 .......
第五节 内护摩 .................
第六节 诛法所遣金刚部主之本质 .........
--跋--
附录0:密宗道次第广论...................
附录一参考书目.................附一~附九
附录二 手印指节示意图................附十
显宗和密宗的区别
作者 生根活佛
这里所讲的显宗和密宗,不是指汉地佛教是显宗,藏传佛教是密宗,而是苯教自己宗派的显宗和密宗的区别。请大家不要误会。在雍仲苯教的经典里经常提倡显宗和密宗两个宗派,而且提倡显宗和密宗,在证悟、方便、智慧、正见、事业、精进、成就等七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今天这里我就不提等七个问题,而讲方便上的六个区别。
1、快速修行的方便:显宗、密宗和大圆满法达到目的是同体,但路程有区别,显宗如坐普通的汽车,密宗如坐火车,大圆满如坐航天飞机,从北京开始一起上路,达到西藏目的地是一样,但达到的时间有区别。为什么密教和大圆满成佛快呢?因为它的起点高,密宗有很多显宗所没有的修定,修慧和破障断惑的巧妙方法等,所以成就快。另外信解因果任运之理,从而就是果修道,以果证因,所以快。显宗需要经过三个无量阿低僧劫才成就佛;密宗用数世甚至一世就可以成就佛。显宗成佛修色身(报身和化身佛)福德资粮,需要修三个无量阿僧低劫;密宗能将无量劫世的修色身资粮时间缩短到数世到一世,甚至数十年之内,这在理论上是完成可行的,这是苯教自己宗派的说法。
2、修止观的方便:止心定和妙观察是解脱成佛的主要通道,但在修止心方面苯教密法中有绝妙的方法。如观气、脉、明点收心入内之法和修大乐息心之法,显宗的止心修法是一种消极的控制散乱法,而苯教密法的修止心法是一种积极的自然入定法。
3、改变世俗执见的方便:凡人和圣人的界限是有与无世俗心,有世俗执见者是凡人,无世俗执见者为圣人,在修行中对世俗执见心破除是个难题,显乘通过三个无量劫的道路修二种菩提心,改变世俗观念,培养佛心,把一切众生看作父母,以改变世俗的亲仇爱憎,而外界看作幻想等心理。密乘一开始就消除世俗心理,视五毒看作智慧的根源,外界看作天国净土佛世界,把众生看作圣众和男女勇士、空行母。以对待佛菩萨的尊敬态度尊敬众生。显宗“视众如母”,但密宗超过显宗的看法,密乘“视众如佛”的思想境界更高,而更有利于改变对众生的态度。又如观自身浊体为明净佛体,以佛的悲智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所有烦恼不断除,转移智慧的显化,这也是破除世俗心的极有效的方法,在显法中找不到这种方法。
4、转害为利的方便:贪、瞋、痴、嫉妒、骄慢是污染佛心的巨大五毒,因而克服根绝五毒便成了藏教的统一目标,但在对治五毒方法上显、密、大圆满各有不同。显宗五毒断除,离欲行;密宗有化欲为道之法和五欲为供,五毒转移智慧,或“烦恼即菩提”说法有相似之处。为欲界众生的修行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有人说“这是化欲为道的性质”。
5、修菩提心的方便:在显宗中需要修不惜舍身之类的广大菩萨行,需要艰苦卓绝的利众实际行动;密宗中观想舍身法,放光度众法,观想供养法等有许多完成大行的方便法。
6、度化恶众的方便:在密宗有许多度化罪恶深重大欲大恶之人的方便法门,如引度大恶往生佛国的破瓦法,咒力杀度法,洗涤重罪的消业法等等。另外,显宗没有全凭修积资粮和破执断惑的特殊方便法门,成佛的最后境界必须要觉悟密宗和大圆满正法。哪位能详细介绍下佛教的密宗?
0分
中国佛教宗派。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真言乘等。因该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故名。
渊源  印度最后一个时期的佛教中密教盛行,其教典总称为怛多罗。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前提,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礼仪、本尊信仰崇拜等为其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手式或身体姿势,“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另外,在其修法之际,建筑坛场(曼荼罗,意为“轮圆具足”),配置诸佛菩萨。密教成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派别,一般认为在7世纪中叶《大日经》和《金刚顶经》成立以后。最初流传于西南印度、德干高原,后来再向南印度和东北印度传播,以超戒寺为中心,获得波罗王朝的支持而迅速发展。《大日经》主要讲述密教的基本教义、各种仪轨和行法、供养的方式方法。《金刚顶经》以大日如来为受用身,宣传“五佛显五智说”,所谓“五佛显五智”是中央大日如来佛的法界体性智,东方的阿閦如来的大圆镜智,南方的宝生如来的平等性智,西方的无量寿如来的妙观察智,北方的不空成就如来的成所作智。其中最重要的是法界体性智,除了法界体性智外,其余四智都是唯识所转,采纳了瑜伽行派的“转识成智”的思想。《金刚顶经》出现以后,密教被称为金刚乘。其后从金刚乘中又分出一支称俱生乘或易行乘。这派经典多用孟加拉等地方语言写作,其中很多是导师所传的歌诀,主张佛身四身说(法身、报身、应身和俱生身),宣传自我是“与生俱有”(本性)的性质并是实现的目的,在实践上重视导师的作用和秘密的仪式。在11世纪西亚突厥系的伊斯兰军队侵入南亚次大陆以后,在密教中又出现了时轮教,有些学者认为时轮教即是俱生乘。他们宣传现实存在象时间的车轮一样,倏忽即逝。“般若与方便二而不二”,只有信仰宇宙的绝对者本初佛才能从迷妄的世间中解脱出来。另外,宣传佛教的理想国香巴拉的思想。在时轮教出现以后不久,中印的佛教寺院受到入侵军队的彻底摧毁,佛教在印度也就消失了。
汉地密宗  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始于三国时代。自2世纪中至8世纪中的600年间,汉译佛经中约有100多部陀罗尼经和咒经,其中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的《大灌顶经》12卷,初唐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12卷,属于陀罗尼和真言的汇编性质。在此期间,印度、西域来华的译师和高僧也多精于咒术和密仪。据佛书记载,西晋永嘉四年(310)来洛阳的佛图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约于北凉玄始十年(421)至姑臧的昙无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北魏永平初来洛阳的菩提流支也“兼工咒术”,“莫测其神”。中国高僧玄奘、义净等也都传译过密法。以上后世称为“杂密”。但在中国弘传纯粹密教(“纯密”)并正式形成宗派的,实始于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
唐开元四年(716),印度密宗高僧善无畏携带梵本经西域来到长安,深受玄宗礼遇,被尊为“国师”。开元五年起,先后于长安、洛阳两处译出密教经典多部。其中最重要的是于洛阳大福先寺由其弟子一行协助译出的《大日经》7卷,后成为密宗的“宗经”。一行亲承讲传,又撰《大日经疏》20卷、《摄调伏藏》等。他们传授以胎藏界(理)为主的密法,是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善无畏著名弟子除一行外,尚有温古、智俨、义林和新罗的元超等。 唐开元八年(720,一说七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经南海、广州抵洛阳,大弘密法。金刚智于开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后在长安资圣寺、大荐福寺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等经轨4部,7卷。其弟子不空曾奉师命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回中国后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经》、《金刚顶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等11部,143卷。《金刚顶经》后亦为密宗所依的主要经典。他们的传授以金刚界密法(智)为主。不空著名弟子有金阁寺含光,新罗慧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慧朗,保寿寺元皎、觉超,世称“六哲”。而以惠果承其法系。惠果曾任代宗、德宗、顺宗三代“国师”。其弟子有爪哇僧辩弘、日僧空海等。
日本密宗  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人空海大师来唐学法,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大师受金刚界、胎藏界两部秘法,并受传法大阿闍黎位。3年后回国,以平安(今京都)东寺为中心弘传密教,并建高野山金刚峰寺为传教“根本道场”,创立真言宗,以传金刚界密法为主,亦称“东密”。其教义与中国密宗略同,但重视空海的《十住心论》、《秘密宝钥》、《辩显密二教论》、《即身成佛义》等所含基本要义。镰仓时期,赖瑜创新义真言宗,认为大日如来的法身不说法,其化身说法,以和歌山根来寺为中心,现有真言宗丰山、智山两派;反对此说的为“古义真言宗”,以东寺和高野山为中心,现有高野山真言宗、真言宗山阶派,真言宗醍醐派、真言宗东寺派等。此外,又有日僧最澄、圆仁、圆珍等先后来唐学天台宗和密宗教义,回国后在比睿山等地进行弘传,被称为“台密”,以传胎藏界密法为主。此派基本上可分为根本大师(最澄)派、慈觉大师(圆仁)派和智证大师(圆珍)派三个流派。由此瑜伽密教盛行于日本。
藏地密教  在中国西藏行区的密宗通称“藏密”。早在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藏传佛教,就传入密部经典。8世纪间印度密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到藏弘法,建有密教的根本道场桑耶寺。其后又有法称来藏传瑜伽金刚界法、大曼荼罗等灌顶;无垢友、施戒等来藏译出《集密》等许多密宗典籍。密教在西藏得到了流传。但公元841年赞普朗达玛禁佛时受到了严厉的打击。直至10世纪,藏地阿里地区统治者智光派沙门宝贤等赴印学习“集密”、“时轮”等经续、注释及仪轨等。并迎请印僧作信恺、作莲密、佛祥静、佛护、莲花密等来藏翻译显密经论,而以瑜伽密部尤其是《集密续》为重点。东印度僧人法护及其弟子等也在藏地译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密乘典籍,使密教在藏地又得到弘传。11世纪中期,中印度超戒寺僧人阿底峡应请入藏,宣扬显密观行教法,使密教得到相应发展。其弟子续其法灯,弘通无上瑜伽,首开西藏密教噶当一派。此外,弘传密教的,还有宁玛、噶举、萨迦等派。15世纪初,宗喀巴及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等创立格鲁派。下传达赖、班禅两大系,为现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西藏密法一般分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但密宗各派几乎全以无上瑜伽部各种教授为主要修习法门。无上瑜伽部又分为三部。其中父部奉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为本尊;母部奉胜乐金刚、喜金刚为本尊;无二部奉时轮金刚为本尊。各尊均有自已大量的“本续”、“蔬释”和“仪轨”。藏密的重要法门有大圆满、大手印、道果、五次第、六加行、拙火定等。
教义  该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意义);“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两者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此宗仪轨复杂,所有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均有严格规定,需经阿阇梨(导师)秘密传授。
典籍  密宗典籍浩瀚,梵本传世不多,但中国西藏和汉地保存译本颇多。汉译密藏经轨计有400部,681卷,经疏14部,81卷,合计414部,762卷;日本《大正藏》收入密宗著述计193部,1109卷,以上各有少量重译及复本;西藏甘珠尔中收密部经典728部,丹珠尔收各种经疏、仪轨、成就法等计3120部,全部约合100余万颂,约当汉译3000余卷。西藏各派关于密宗的著述数量亦极庞大,目前尚无确切统计。中国保存的密宗译本不但数量巨大,质量亦甚高,是研究印度、中国密宗的珍贵史料,目前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并引起了研究的高潮。日本和西方国家巳刊行很多校本,如《集密》、《摄真实论》、《宝箧庄严》和《成就法鬘》等等。
大圆满法的灌顶
作者生根活佛
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及生命没法确认从那一天开始,或者那一年开始生起。从佛教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灵魂及生命是没有开始,所以称为无始以来。我们每个人从无始以来被俱生无明遮蔽我们的本来面目,不让认识我们自己,而且利用我们,让我们迷惑,让我们心中产生烦恼,用烦恼来控制我们,让我们去分别好坏高低长短等的妄念,所以众生的思路一时之间难以改过来。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一个约束,要通过立誓之律约束我们的三门,改变我们自己的坏习惯,如果我们不改变坏习惯,心一直随跟烦恼跑,贪婪、阴险、狡诈抑郁焦虑等妄念随时随地都折磨我们的神经,神经容易受伤而衰弱,影响正常的精神,精神状态影响癌症的发生。神经与精神的障碍容易发生心脏等内部癌症。最可怕及很难治疗的癌症就是精神癌症。我们治疗精神癌症必要改变我们自己的妄念等坏习惯,只有它才能彻底的治疗精神癌症和改变我们的一切。
密宗认为只有修习密法才能彻底的改变妄念及无始以来所积累的坏习惯,也可以治疗精神上的癌症,真正修密法的人不可能被动的得癌症,有些高僧得癌症并不是被动的,而是自愿为别人代替及吸收别人的疾病而得癌症,那些高僧不会我们凡人那样痛苦和烦恼。修密的起发点就是灌顶,如今无论在汉地还是藏地,还是国外,以前秘密的灌顶现在变成流行,活佛和上师们也喜欢做灌顶的仪轨,信徒们也糊里糊涂的接受灌顶,而且上师讲一些灌顶的功德,很多信徒从此以后自以为受了灌顶,就能得到上师所讲的本尊与上师的殊胜加持,不再要精进实修。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依据密宗来讲,灌顶不是修密宗的结果,而是开始,灌顶就是赐给你修密宗的权利,也是修密宗的起发点,让你真实地去修密之意。你接受灌顶之后一事不做,一法不修的话,你永远消除不了妄念与执着,也改变不了精神状态和治疗不了精神癌症,更不可能的是觉悟佛性而成就。
现在很多人,以为灌顶是给东西一样,认为接受了灌顶就是得到了活佛赐予的智慧和福报,自己应用再学佛修行了,也有人认为是给你修密法的权利和在弟子的心中播下开悟的种子,大圆满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修密法的权利和本来就有开悟的种子。一切众生的心中自然就存在灌顶的种子,藏族把灌顶称作“王”,是权力的意思,密宗也认为授权,即传授修密的权力之意。依据大圆满认为灌顶并不是修密法的权利,而是佛性,真正的灌顶是证悟自在之意,我们的佛性才有证悟自心的授权。
授权就是佛性中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中的“我”,这个“我”是大主宰,大自在的具有主动权的大我,不是凡夫认为的被动的小我。智慧圆满的上师灌顶就像阳光和雨露的“缘”一样,浇灌在众生心中的种子“因”上,让他们的佛性生长、成熟,很快觉悟自己的本来面目。若众生心中没有灌顶的种子,那上师灌几千次顶也没有用的,苯教《灵魂杜鹃经》中曰:“若自心没有灌顶,他人灌顶无法得。”灌顶要依靠见及观点,若灌顶的上师没有达到“见”及认识灌顶佛法的见的话,灌顶也没有用,因为师傅自己不认识路,怎么给弟子指路呢?自己还在迷惑,怎样指导别人觉悟呢?灌顶不像皈依、传法、讲课,能够给予别人真正灌顶的师傅必须要达到见的境界,比如密宗灌顶的师傅,必须要达到空明无二的境界,大圆满灌顶的师傅必须要达到空慧无二的境界。现在很多师傅们喜欢灌顶,弟子们也喜欢接受灌顶,有些人接受的灌顶也不止一次两次,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什么智慧,也没有什么心理上的变化,然后弟子开始对灌顶怀疑,对佛法怀疑。实际上这是你自己和师父之间的问题,也许师父没有正确地认识灌顶法的“见”,若没有认识见,那么怎样去修,所以灌顶也没有用。也许是你自己没有诚心,但很多师父自己迷惑,还怪弟子没有诚心。密宗的灌顶是佛法中非常殊胜的法,是进入佛法的大门,也是最后成就得到的果,不容怀疑的。大圆满的灌顶就是将大圆满的见灌到弟子的心中,开悟弟子的智慧。
若你没有得到灌顶的话,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最后得不到结果。真正的灌顶不是金钱得到的,而是诚心得到的。虔诚心的朝拜一位清净的善知识跟前,请求灌顶。立誓修行某一本尊或者修大圆满法门,修到成就为止。譬如:密法云:“乃至未到成就,誓不放修本尊。”过去西藏高僧大德们,首先找一位清净的上师,请求密宗及大圆满的灌顶和修行方法。其次呆在山洞及森林等清静之地,一直实修,修到成就为止。由于他们的诚心,坚定心,精进实修,所以才能达到虹化而成就。真正的灌顶是自己的佛性,把自己的佛性开发,“培养”自己原始清净和任运成就的佛性,把心中“播种”的善意要开发。若你没有得到灌顶,即没有权利听闻大圆满法、讲说、修习。
灌顶有很多种,各种灌顶的仪轨也不一样,修习大圆满要接受四部灌顶,分别为四个修习阶段的起步。我这里首先简单的介绍密宗密法普遍的四部灌顶: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
第一、宝瓶灌顶:是初级灌顶,故称为“外灌顶”,内外续部共同传授的成熟灌顶。上师为了消除弟子自身的业障和脉中的五毒,在绘画的坛城之中,特迎请五方佛,通过仪轨加授水和冠帽等事物于弟子身上灌顶,使身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生起次第之道。宝瓶灌顶的目的是开发弟子的如来藏;在阿赖耶识上播种成就觉悟的种子;消除五毒烦恼,培养菩提心。初级灌顶有七种:水、佛冠、飘带、行为、铃杵、名号、随杵灌顶。宝瓶灌顶是弟子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身金刚化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最后成得圆满化身佛的果位。
第二、秘密灌顶:是第二级灌顶,故称为“内灌顶”。上师为了消除弟子自语的业障和言上的五毒之气,观想世俗菩提心坛场之中,为了弟子语门灌顶,使语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脉气明点和念诵咒语。秘密灌顶其主要意义是行者能修脉气明点。密宗教依身、语、意三业,身是粗相,脉是细相,语是粗相,气是细相,意是粗相,明点是细相,所以密法的修习是细相的修习。秘密灌顶则是调治由前者错误心理形成的生理障碍,因而有三种功能。1、使凡夫身的五烦恼得调治,而开显本来具足雍仲身脉。2、使凡夫的业气得调治,而开显本来具足的智慧气。3、使凡夫因受污染的明点得调治,而成为本来具足的明点。受秘密灌顶的行者,修习“圆满次第”,可以使身语意远离世俗幻身,于弟子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语金刚报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最后成得圆满报身佛的果位。
第三、智慧灌顶:是第三级灌顶,故称为“密灌顶”,上师为了消除弟子意的业障和世俗明点上的不净东西,在手印坛城中,为弟子意门灌顶,使意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圆满次第之道。另外,有权修习“空乐双修”之法。这里指的空是诸法本无的空性,修行无漏空性时出现四喜欢乐,四喜欢乐是喜、胜喜、殊喜和俱生喜。是空性和欢乐双修法,智慧灌顶是见地来灌顶,不是形式上灌顶,藏密以男人的脉表示“方便”,气表示“智慧”,以女人的脉表示“智慧”,气表示“方便”,倘若脉气双方均经修习第一、二、三级灌顶时,可发挥气、脉、明点的功能,由脉与脉,气与气,明点与明点的相触,因方便与智慧的双运,可收彼此互利之效。 智慧灌顶,可因智慧气入中脉,冲击智慧明点,依次开启行者心轮,脐轮、密轮、顶轮、顶髻轮,受智慧灌顶的行者,能净治一切境界意门的业,生起“乐空”。于身心留植证得果位意金刚法身缘分的一种灌顶。最后成得圆满法身佛的果位。
第四、句义灌顶:是第四级灌顶,故称为“绝密灌顶,”也叫“名词灌顶”。上师为了消除弟子三门的业障和气脉明点等一切不净障碍,在胜义菩提心坛场之中,为弟子身语意三门灌顶,这一级灌顶可以说是修心的层次。经由一级灌顶至三级灌顶,已依次开发众生本来俱足的如来藏,其所缠绕的层层障碍,已一一清去,而如来藏本身仍具第四重微细障碍,如微细的法障,所知障之类,还应由此级灌顶予以以使三门诸垢及其习气完全清净,有权修习自性大圆满圣道,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智慧金刚自性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最后成得圆满自性大乐智慧佛的果位。密乘入门灌顶,没有接受灌顶,修诵密法也没有极大的功德,来世不会成就,今世的事也办不成,未世反而堕地狱。接受灌顶之后,你不是一般的人,你变成密法佛祖的弟子,来世不会下堕恶地,心事成就,证悟密见,开发智慧,觉悟佛性。
大圆满四部灌顶:即戏论灌顶、无戏论灌顶、极无戏论灌顶、最高无戏论灌顶。
戏论灌顶:是大圆满第一级灌顶,上师为了清净弟子三门的业障,认识是三身佛,解脱五毒成就五大智慧,为了戏论灌顶,上师观想外界本有无数本尊的坛城,内情想成佛和佛母而灌顶。戏论灌顶可分四种: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密宗四部灌顶属于大圆满第一级灌顶。戏论一级宝瓶灌顶:上师通过仪轨五个宝瓶、绘画的佛画、佛经、七珍宝,八瑞相等事物于弟子的头顶、喉咙、心间、额头及耳等五部灌顶,使弟子五部清净,表示五方佛和五大智慧显现;戏论二级秘密灌顶:上师通过观想佛和佛母身上发出白明点和红明点于弟子的心间灌顶,使弟子明点染垢清净,获得自然智慧的本来大乐;戏论三级智慧灌顶:上师通过五大脉轮发出四大欢喜给弟子灌顶,弟子应用修持气而接受灌顶,使弟子实现空慧无二及佛的四大欢喜;戏论四级句义灌顶:上师通过名词解释弟子心中的普贤佛,使弟子认识佛性。戏论灌顶最后成得三身佛的果位。
无戏论灌顶:是大圆满第二级灌顶,上师为了弟子认识一切现象及妄念的根本是自心,修习自心快速脱离轮回,通过禅定的坛城之中,自己想成佛而灌顶。无戏论灌顶可分四种:心咒灌顶、文字灌顶、脉灌顶、介绍灌顶。无戏论一级心咒灌顶:上师通过念咒于弟子灌顶,使弟子远离八戏论,清净八识的妄想;无戏论二级文字灌顶:上师通过观想弟子的脉中四十五字,净化四十五尊寂静佛的灌顶,使消除弟子心中的四十五妄想,获得四十五种智慧;无戏论三级脉灌顶:弟子修持气和脉,上师通过弟子见到的明点和光介绍三身佛而灌顶;戏论四级介绍灌顶:上师通过讲解法界空的本性,灵魂的本性,智慧的本性,给弟子介绍胜谛菩提心及一切现象是佛的自力显现,一切现象的本性是法身,自性是报身,大主宰是化身。无戏论灌顶最后今生成得心中三身佛。
极无戏论灌顶:是大圆满第三级灌顶,上师为了弟子认识自心之中的自悟智慧,快速获得智慧身,通过胜谛菩提的坛城之中,把三身佛的三门功德和证悟心灵深处心印心而灌顶。极无戏论灌顶可分四种:器物灌顶、手印灌顶、原始智慧灌顶、彻底密义灌顶。极无戏论一级器物灌顶:上师通过密法无上瑜珈器物于弟子灌顶。无上瑜珈器物五种:白袈裟、短裤(修气脉时用的短裤)、禅带(参禅打坐时,套在双膝及颈上的带子)、藤杖以及鼓等是遁世者及避世修行者的用具。一般修行人不能用。使弟子获得放下一切的力量,清净贪欲障;极无戏论二级手印灌顶:上师通过法幢、佛号雍仲(万字)、法轮、莲花、宝石等于弟子五方佛的灌顶,弟子获得战胜一切恶毒的智慧、清净本来面目、统治他人的权势、清晰三门、任运成就的智慧;极无戏论三级原始智慧灌顶:上师通过指点大圆满的基本、道本及果本介绍初始佛,介绍每人自心中的心性是三身佛。上师又通过见、修及行指点三大解脱和自悟智慧而灌顶;极戏论四级彻底密义灌顶:上师通过欢乐法界空性之中进入无形无相的自悟智慧以双修与四大欢喜于弟子灌顶,使弟子获得四大欢喜。极无戏论灌顶的效力清净所知障,今生任运成就心中三身佛。
最高无戏论灌顶:是大圆满第四级灌顶,上师为了弟子认识空性和灵魂不一不二,原始清净,任运成就的佛性,明显本来面目,上师通过法界空性的坛城(无相的坛城)之中,从慈悲力量把诸佛成就法门、六灯光明和智慧光明等一切都心印心的传到弟子的心中而灌顶。最高戏论灌顶可分四种:智慧入坛城灌顶、圆满魂力灌顶、顿时介绍灌顶、允诺授记灌顶。最高无戏论一级智慧入坛灌顶:上师通过不同的视觉,智慧进入诸法坛城,每个坛城周遍佛于灌顶。弟子获得五毒解脱五方佛及五大通慧;最高无戏论二级圆满魂力灌顶:上师通过法力,把诸佛的功德和智慧无二,如瓶中的光明放出来,六灯光明和智慧光明明显普照弟子心中而灌顶;最高无戏论三级顿时介绍灌顶:上师通过自己证悟直接传到弟子心中而灌顶,有缘弟子顿超而觉悟;最高戏论四级允诺授记灌顶:上师通过觉悟的法力直接传达弟子心中,弟子获得俱生无明解脱而成得灵魂王。最高无戏论灌顶最后灵魂王归进空性时,今生虹化身而成佛。不同的上师教授时会有不同的指示情境,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密宗四部灌顶。上述大圆满四部灌顶的人现代比什么都还很难找到,大圆满四部灌顶的人最起码要达到八地菩萨,才能有资格大圆满灌顶,弟子也得到真正的智慧。
玄奥莫测的藏传密宗
在当今气功热风靡全球的时候,不少人把眼光投向了藏传密宗。
的确,藏传密宗在解释人体的奥秘、发挥人体的潜在能力、强身、健身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然而,藏传密宗的义理,决非近距离的、近目标的以满足人类对死亡、对病弱恐惧的需要。它是为一种高深的目标——通过某种修习途径,达到灵魂和肉体高尚的境界。如果将修习“藏密”的目的仅仅停留在强身、健身、长生不老的层次之上,那么修持者也许难以真正领悟其内涵、进而最终获得正果的。
密宗,被确定为“只向少数有'根器’的人,秘密传授的真言密法”——这是极其重要的传承密宗的根本原则。此原则不可打破!
密宗,是不为外人道的密法。未经导师灌顶、传授,不得任意传习或显示他人,因而,密宗本不该、也不合适作为一个话题,在众人面前谈论。但是,既然许多人将其误解为一种气功,误解为满足对死亡、病弱恐惧的简单需要。既然一些这类小册子已散见于书摊,那么似乎有必要向人们展示佛教密宗的真实内涵,还它以“佛教教义一部分”的本来面貌。_
不言而喻,密宗在雪域较为盛行。密宗在雪域的发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特点之一。
密宗,也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真言乘”等。藏语称密宗为“桑俄”,意为秘密真言。密宗是相对显宗而言的。显宗为哲理,指通过明显的教理去修证,可向任何人传布;而密宗是指修习一些不允许向外人道的密法,最后获得正果。显宗是为大众设置的,而密宗是为少数有“法器”的人设置的。
修习密宗教义的目的,是通过广授法师之灌顶,使有“法器”的弟子入密宗金刚乘门,达到完全摆脱生死轮回之苦,进入涅槃寂静的境界,达到自身解脱和众生解脱。
按照佛教的说法,显宗、密宗是学佛的两种途径、两条道路。但达到的目标、境界最终是一致的。
密宗起源于古印度。
公元前1000—500年间,崇拜自然神的雅安人进人、移居恒河流域。在公元前1000—800年间,产生了《夜柔吠陀》及《阿达婆吠陀》,这是原始巫术和咒语的汇集。公元前800—600年之际,为对吠陀经典进行解释,相继产生了《梵书》(旧译为“婆罗门书”,亦称神学书)、《森林书》(为婆罗门隐居森林修行时所用经典)、《奥义书》(奥义,意为“近坐”、“侍坐”,引申为师生对坐所传之秘密教义)。这三部经典为婆罗门教奠定了“吠陀天启、祭祖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见石世梁《佛教密宗释论》)。
释加牟尼时代,印度社会上已盛行咒术。在佛教的一些典籍中,也记载了当时咒术兴起的情况,如在部派佛教的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诵律卷四十六等中,既有佛陀释迦牟尼所许持善咒治疗宿食不消、蛇毒、齿痛、腹痛等记载。应该说佛教的早期形态,是相当理性化、哲学化、伦理化、高度表现人类的卓越智慧的。佛教创始人释迹牟尼在世时,主要宣讲四谛(梵文的译音,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为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十二因缘、八正道(梵文的意译,意为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方法和途径——(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所以,在佛教早期,释迦牟尼并非是以全知全能的圣者形象出现的,而仅是以一位导师、一位哲学家、一位真理追求者的面目出现的。他所教导弟子的,是只有皈依“八正道”及戒、定、慧,才能获得解脱。他在涅槃前嘱咐弟子阿难:你们要作自己的明灯,皈依自己,不要寻求别人的皈依;以真理为你们的明灯和皈依处,不要在别处寻求皈依。
公元一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形成。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教教义有了各种发挥。全能的菩萨出现了,有关兜率、东方、西方净土佛国的概念出现了,因而偶像崇拜和鬼神崇拜出现了用种借助“他力”,即依靠神、像、菩萨、本尊之力摄被加持而求取世人愿望的倾向出现了。到了晚期,佛教吸收了印度民间婆罗门教中禳灾、祈福和多神的世俗观念,并结合佛教高层次的教义和理论(如中观、瑜伽、禅空等)而成为有独特地位的思想体系和派别——密宗。一般认为在七世纪中叶《大日经》和《金刚顶经》成立以后为佛教密宗形成期。但对这样一种说法,印度的大乘师和藏传佛教大师的著作中有很多反驳和论证。他们认为,密咒散见于各种佛经。但属大乘佛法核心的成佛径密道理法类《四续部》,佛在世时只传给了文殊、普贤、大势至等大菩萨和根器特优的少数弟子。当时传授修炼方法极密,保密措施极严。故佛示寂数百年间未曾闻世。到了龙树时代,龙村、弥勒、无著等大乘师弘扬在乘教义,曾一度时期只在高智弟子中传习的大乘法在社会大众中得到了普及。密宗教典总称为怛多罗。佛教密宗形成的过程,不能不说是当时“人类宗教心理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类理性和神秘两种心理要求的结合”(李冀诚《西藏佛教·密宗》)。据说,释迦在世时,有位名叫因扎菩提的王子问释迦牟尼佛,如果按显宗修行须多长时间才能成佛?按密宗修行须多长时间才能成佛?释迦牟尼告诉他,如依显宗修行,须要经过三个阿僧抵劫之久(一个阿僧祗劫即在“1”之后加 59个零)才能成佛;如果按密宗修行,有即身成佛的可能。“即身成佛”对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因而人们争学密宗。这心态自然是不难理解的。
大乘佛教的划时代人物是——龙树。他于释迦涅槃后四至六百年出世,被古人椎崇为无相好佛。一生大布大乘佛教理并宣扬之,在藏文《大藏经》中,译有他的著作118种,其中解释密宗的占51种。他被尊为密宗第三祖。
佛教由于印度波罗王朝的推崇与保护,既使在伊斯兰教侵入后,仍在东印度一带偏安五百年。这五百年间,密宗兴隆起来。此后,密宗不但在中国传播开来,而且又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成为一派相当强盛的宗教势力,影响中国汉地、藏地文化干年之久,并成为影响着日本、东南亚文化的宗教势力。然而,婆罗门教中属于禳灾、祈福和多神信仰的世俗观念渗入佛教,却也造成了印度佛教的致命伤,使其失去了本来面目而走上巫术、幻术的死胡同,最终在中亚新兴的伊斯兰教军队的进攻下,趋于衰落,已不再有振兴之力了。
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则是始于三国时代。此后在公元四世纪,东晋初期,西域人帛尸黎密多罗,将真言咒最早传入中国。在此时期,汉地翻译密宗经典盛行。一些由印度、西域来华的译师、高僧,也多精于咒术和密仪。到唐代时,密宗已盛行一时。著名的僧人唐玄类曾在印度学习瑜伽唯识,回国后传译密法。但是,到公元845年,“会昌灭佛”之后,汉地佛教呈衰颓状态。唐代至宋代,虽还陆续译出了一些密宗经典,个别地方也仍有密宗传法、修法活动,但已影响甚微。学术界一般认为,当唐代青龙寺惠果大师将密宗传人日本后,中国汉地密宗遂失其传。然而,密宗在雪域不但保留下来了,而且有了发展。
据史料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期,雪域已有密部经典流传。松赞干布曾从印度请来译师,已译出显、密经典多种。
最早进入雪域传教的印度佛师寂护,他本人就是著名的瑜伽中观派高憎。据记载,当寂护人入时,吐蕃的一些信奉苯教反对佛教的贵族、大臣大施伎俩,将当时出现的一些自然灾害说成是由寂护带人的。在种种压力下,寂护不得不离开吐蕃去尼泊尔。但他抱负未泯,为能在雪域推行佛教,由他推荐请来了著名的印度密宗大师莲花生。想通过念咒、幻术这样具有强烈神密色彩和原始宗教气息的密宗,来制服反对佛教的苯教徒,使生活在雪域的具有苯教文化传统的群众易于接受佛教。
果然,莲花生的奇功,为当时雪域居民所叹服了。人们是在看到密宗奇功之后.才不再犹豫地信奉佛教了。此后,尚有法称、无垢友、施戒、作信恺、作莲密、阿底峡等大师陆续来藏译出《集密》、《集密续》等许多密宗典籍,并传瑜伽金刚界法、大曼陀罗等灌项。密教在雪域得到了一定规模的流传。
密宗乃至佛教之所以能在雪域保留并兴盛,这是与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分不开的。早在藏传佛教形成之际,各教派就在显宗、密宗上各有自已的侧重和偏向。在宗喀巴之前,显、密曾长期争论,甚至水火不容。宗喀巴在实施宗教改革时已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认为显、密二宗应如同鸟的两翼一样。互相帮助而不应该互相轻视、排斥。在修习上映倡显宗、密宗并重)以持戒修德为本,重视对密宗典籍的注释解说、而不专修哪一种密法。倡导在学习显宗的深厚基础上,才能系统修习密法宗旨。宗喀巴对密宗独特见解和所建立的修习次第,使藏传佛教避免了重蹈印度佛教衰落的覆辙。密宗在雪域,经过喇嘛们一代代不间断地传承修习,不但经久未衰,而且逐渐形成了具有雪域特点、藏族特点的“藏密”。传统上,称藏传佛教密宗为“藏密”,是为了区别于汉地佛教密宗和日本的东密。
密宗在雪域保留并发展起来,这个事实,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刻探讨、研究的课题。除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因素外,密宗的发达大概与藏民族在严酷的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特有的倾向神秘和信仰神力的心态不无关系。
而我国宗教界、学术界长期以来缺少对密宗科学的严肃的解释、介绍,则是造成人们对密宗误解、神秘化的原因之一。
关于藏传密宗的义理,在藏文《大藏经》的《甘珠尔》部的第七类“居”中和《丹珠尔》中的“居”、类中、以及密法总集《大乘要道密集》中基本上包括了密宗经论和修习法的全部内容。后来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又著有《密宗道次第广论》、《密宗十四根本戒释》等和弟子克主杰所著《密宗道次第论》等,又为密宗义理和修习次第补充了内容。
密宗教义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党”三个方面的意义);“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六大”为宇宙万有,又皆具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以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而达到即身成佛的唯一途径是修持。
藏传密宗讲究修持,强调宗教实践的重要性。在所重经典、修习次第、仪轨制度、传承等方面,有其独具的特点。此宗仪轨复杂,所有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均有严格规定,需经阿逆运阇梨(导师)秘密传授。
步骤大致如下:
首先,每位欲入密乘道者,必先是品行端正的人。按照《大日经》住心品中说法,“菩提为心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即是讲修密宗者必须先发“净菩提心”(即自性清净心)《大日经疏》中说:“此心如幢旗,是修行导者,犹如种子是万德本”。此心是成佛的“因”。同时,还必须具矿救度众生”的大慈大悲,因“大慈悲心”能够辅助各种“功德”滋长。密典中说,若没有此种“心”就没有资格修学密法。
其次,僧人在进入密宗阶段学习时,还必须拜师。须遵照十种功德选择上师。对于学密宗僧人来说,上师的选择相当重要,它关乎到修持者能否进入顿悟正道,而不出偏差。与此同时,所选择的上师在向弟子敞开心扉之前,也必先观察弟子的“根器、也称“善根”,并以种种考验(有些考验近乎磨难)观察弟子在学法修炼方面是否有“不可遏制”的决心。
上师经考验确认弟子具备修习密宗潜能和可获“正果”的希望后,方接纳弟子,确立师徒关系,而后,由上师作一次入密门灌顶仪式。灌顶之后,便进入“加行道”的修持,所谓“加行”即“加修”之意。
加行道修持,是密宗行者入密的“前导”。被视为密宗的“根基”。加行道修持一般有四种,称为“四加行”修法。具体是:四皈依  即皈依上师、皈依佛、扳依法、皈依僧。其中皈依“上师”在藏密中非常重要。密宗强调“视师如佛”,密宗把“上师”(喇嘛)作为修行者修法求道所需的必备条件,密宗行者必须以所谓“九种心”恭敬依止上师。
正因如此,召请慈悲的上师的仪轨,便是修持的序幕。全师被尊为传承释迦佛祖全部智慧遗产者和真谛阐述者,因而要在莲花台前向上师和佛跪拜三次。莲花台前点燃香炷和酥油供灯。拜师学法者在虔诚地追思佛的恩泽的过程中,诵颂一首优美的诗歌祷文,该祷文反复三次。然后在佛的现现中诵颂一种简单的皈依神咒。这种皈依神咒在加行修炼中须共修满十万遍。
大顶礼法  也就是五体投地的叩拜。密宗修持中的叩拜比二般信徒的叩拜有所不同。在加行大顶礼法时,修行者同时发出祈愿,发誓奉献自己的身、口、意,与神合而为一。这种叩拜按规定在加行修炼中须修满十万遍。
供曼陀罗  曼陀罗是梵文音译,意为“坛”、一坛场”。但四加行中曼陀罗供与坛城不同。在此它代表宇宙和万物——中间为须弥山,周围四大洲、八小洲、日、月、如意树、七珍八宝、自然财宝、连同自己的身、口、意和善行功德等,全心全意向三宝奉献。
按照密宗仪轨规定,此法也须修满十万遍。
念金刚萨埵百字咒或35佛忏悔文  咒语,在密宗中具有中心位置是不言而喻的。明咒,在印度最早出现于《梵书》和《夜柔吠陀》。早期的《爱多列雅·梵书)5·32节记述:由于“生主”生息宇宙,产生了“唵”字。初时生主由其自身生“热”,遂生出天、空、地三界;随着热度的提高,由三界生火、风、日三光;三光生梨俱、娑摩、夜柔三吠陀;三吠陀出现了三种光明;三种光明化现为三个字:阿、呜、牟。“生主”将这三个字结合起来,得出“唵”之音。于是人们皆唱咏“唵”字。并作为祷诵平安字句之首和结束语“唵,平安!平安人”……如是!唵!”
此后,“唵”字的意义又被广伸,又出现了十三个字声……
在佛教的密咒中,多数也以“唵”字开头(读“嗡”之音)。比如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方广大庄严经》卷四中说:“唱唵字时,一切物皆出无我,我所之声”。密宗金刚界陀罗。尼冠以“唵”字,认为诵持“唵”字,可成就法、报、化三身。
按佛教所说,咒语有五种来源——即:如来(佛)说、菩萨说、二乘说、诸天说、鬼神说。然而以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咒语起源于生产力处于低下水平时的人们幻想以某种咒术来控制自然力的愿望。其来源不外乎:一、承袭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二、吸取当时地方巫师习用的咒语;三、自己的创造。
密咒,配以手结印契(特定的手势和坐法)、心观想佛尊一共同被称为“三密(意密、语密、身密)。“三密”是密宗的基本修习和实证法。依密宗说法,密宗行者通过“三密”感应,就能使“三业”,清净,三密相应,可即身成佛。
据笔者所见,藏传密宗如此强调明咒的作用,这很可能是藏传密宗以独具的科学眼光,发现、认识到了声音在物质世界中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并合理运用了这种自然力量。我们知道,声音起源于发声体的震动,其特点是具有穿透力,能够穿过固体、液体、气体。佛教秘密语言——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咒语,正是运用声音震动、穿透力等不可思议的自然力量,在人体内与各“脉穴”点震动、共鸣,并带动内气运行,从而达到意到、声到、气到的效果。使人气畅心爽、心灵舒畅、头脑清晰……藏密咒语(秘密语言)正是出于这种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按照佛教密宗规定,念诵每种神咒的次数,都应在一百零八次和一千零八十次之间,以佛珠计数。一百零八粒佛珠作一百次计算。每咒必须修满十万遍。
加行道修持的目的,在于通过清心和抑制欲念,达到忘却自我。修行是极艰苦的,从早到晚机械、单调、不间断地修持,如此需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在修持中佛堂是必不可少的场所,法器是必不可少的助物。在一些仪轨中,修行者使用金刚杵和金刚铃,同时手指形成各种意义的手结契印。手印依据修行者尊奉的本尊佛的手印而定,目的是达到与佛勾通。修持时,有时法器急促地响起,那是督促修行者抓住某些摆脱生死轮回之陷阱的难得机会,认真修持,以获成果。
当加行修持的各项都已修满十万通后,才有资格进修本尊法。按照金刚乘教义的义理,密宗行者仅靠基础的念诵真言、建立曼陀罗等还不能到达“即身成佛”的境界,还必须具有五禅那佛的五种智慧。五禅那佛——即大日、阿闲、宝生、弥陀、不空;五种智慧——即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跟所智才如果有了这五种“智慧”,加上导师直接传授指导,那么虽食肉、饮酒、做男女之事,也能达到“菩提”(正觉)。
藏传密宗保留了密宗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修习的完整形态。密宗所以有这四续部之分,按宗喀巴的说法,是以修行者根机不同、功能优劣而分成四等:一、须多行身外法行者(事部);二、不须多行外法但与内定等量并行者(行部);三、外行、内定两者之中以内定为主者(瑜伽部);四、不须外定而能升起无上瑜伽者(无上瑜伽部)。这可以说是密宗修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学习实践过程。密宗的学习、修持过程相当复杂、严格,仅“事部”修行,就分十支仪轨。列举如下:
1.修行处所——包括。先于房中所修;出外沐浴、人佛堂法;著新衣人座、加持供物;守护自身及其处所修法。例轨为预备仪轨。
2.咒真实。
3.我真实。
4.念诵真实。
以上三仪轨称为“三真实”。
5.住火静虑。
6.住声静虑。
7.声后静虑。
以上三仪轨称为“三静虑”。“三真实”、“三静虑”既是修行的内容。又是修行的方法.为事部修行的主体(正行)。
8.修咒仪轨一修“三真实”、“三静虑”时的先行及结行仪轨;
9.护摩仪轨——修成就及事业时所作;
10、灌顶仪轨——受菩萨戒、受华鬘、水、冠三种灌顶,为成熟修道之器。
至于“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仪轨也相当多。其中,无上瑜伽部为密宗最高密法。无上瑜伽唐代不传,因此日本东密也无。而在藏传佛教中,对无上瑜伽部经典仪规的翻译和传承、修炼都远远超过下三部,成为密宗的一大特色。
当一位密宗行者修满加行修持后,可请上师观察其“根器”,择修一本尊法。如果是大根器者测可于“五部无上金刚大法”即大威金刚、胜乐金刚、时轮金刚、集密金刚、欢喜金刚)中,先择一种而专修。除“五部无上金刚大法”外,还有“三种瑜伽母法”、“文武上师法”、“文殊身法”、“马头金刚言法”、“真如心法”、“金刚摄事法”等八部行大法。藏密还有属于下三部的佛部,莲花部、宝部、揭磨部诸种密法和多种观音法、弥陀长寿合修法、五色文殊法、二十一度母法等,均有事行部和无上密双重修法。
“五部金刚大法”等属于无上瑜伽,属于成就修持和高级修持阶段。因此,修其中任何一种金刚本尊法,必须由导师再作上密授法灌顶。这种灌顶具体包括所谓密灌顶和慧灌顶。藏密严格规定,未经此二灌顶者,绝对不能做无上瑜伽密双身修法。同时,在修“五部金刚大法”其中任何一种金刚本尊法时,都需按密宗规定,严格遵循无上瑜伽密的修习次第。修无上瑜伽密大体分为两个阶段,通常称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
生起决第  是所谓观想佛身,用观想修本尊形象的阶段。藏语称“杰仁”,“杰”。升起,生长之意;“仁”作次第讲。佛教到了密宗时代,本尊、护法以夜叉神的凶恶可怖面目出现,充分体现了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特点,而佛像的种种姿势和标志,又均以佛教教义来说明。生起次第主要修持方法有三等持(止观),即。1.初合等待(或称初行等持)——观想主尊双身无二结合,化现坛场诸尊;2.坛场最胜等持——观想由主尊双身菩提化现坛场中诸尊均已齐全,各安方位,应有尽有;3.事业最胜等持——指坛场圆满生起之后,观想请尊净化刹土之行,等同如来妙行。
修持者在修持时,手持种子(大米等),手结象征宇宙坛场的复杂契印,一面念诵仪轨,同时观想莲花座上端,从梵文字母韵母生起月轮,声母生起日轮,就中升起本尊手帜,标以种子,从此放敛光明融合圆满,而后升起本尊全貌。这些观想层次,又称五种现觉生次,力图在观想中获得五禅那佛的五种智慧:月轮表从“大圆镜智”现觉;日轮表从“平等性智”现觉;种子、手帜表从“妙观察智”现觉;圆满融合表从“成就所智”现觉,本尊全貌表从“法界体性智”现觉。太玄奥啦!
在观想本尊时,有粗分、细分两种生起次第。通俗一些说,就是先初观本尊形象,然后细观本尊每一标志。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本尊真实形象像幻影一般出现在面前和梦境,这样密宗行者就如同见到了本尊佛,可与他对话,听其讲经说法,最后把自己的身、口、意修成与本尊的身、口、意合而为一,就算完成了初级阶段的修持。
然而,在做到运用意念的观想,谈何容易!这是密宗最难修持的阶段。一观想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心空、达到神与人的合一,其过程是凝神、人定。
凝神,是聚所有杂念为“念,通过观想达到以念止念。如此,方能观空、身空、心空而一切皆空。在这一刹那,大自然的灵力流入体内,人体也融人“五大”、“五智”所代表的特殊境界。
入定,人定首先要人静,呈现观想状态,心息合一;若有若无,虚无漂渺,感觉身轻如云似气,飘然如腾空而起,身体已空虚消失。入定是密宗一切仪轨和修持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是深入智慧、深入光明、深入宇宙意识的境界。修炼者完全与宇宙融为一体,世界已完全成为光明一片,转识为智。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修持,据说修持者感觉气血畅通,头脑清新,精力旺盛,肌肉自然跳动,犹如注入了能量,全身有难喻的舒适轻松之感,静坐数小时,感觉竟如同数分钟……把自己的身、口、意修成与本尊的身、口、意合而为一,也即“成佛”了。
圆满次第  即修习风、脉、明点(指精液,或内分泌物)等瑜伽。圆满次第是密宗最后的、最高的修习次第。藏语称作“佐仁”,“佐”,意为“完成”,“终结”。“幻身”和“光明智”双成就是圆满次第的最高境界。
宗喀巴大师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波罗密多乘人,所修诸法真实离诸(酉戈)论,即随顺法身行相之道,然无修习随顺色身相好庄严行相之道,咒者有之。由是成办利他色声方便,道体上有最大不同,故分二乘。”这段话的意思,据多年来从事宗教研究的石世梁先生解释,是说:单从心理上或思想上去断除偏执与烦恼,固然可以发挥良好作用,但是思想或心理受生理或色身的制约,因此应该注意生理上的修持。圆满次第即以风、脉。明点的修持而求得成果。
密宗认为人体内有二千七百条“灵热”流通之脉成密宗道次第广论冲讲到人身共有七万两千条脉,其中主要的有一百二十条,尤为重要者有二十四条;最切要害者有三条——左、中、右脉、中脉,藏语“吾玛”;右脉,藏语“饶玛”;左脉,藏语“江玛”。
密宗视“灵热”为保持寿命之气,而中脉又是人体“灵热”通过的重要脉道。因此,中脉被视为最致命之脉。据密宗讲,中脉为蓝色,贯穿于脊髓中间(这种见解与中医关于督、任二脉之说很不相同)。气与脉是交识的,一般人肉眼难以看到,只有修持者在心静入定时,气脉贯通后,自己才会看到。
据密宗的见解,中脉贯穿有六个“灵脉莲穴”:
第一穴,名为持根穴,位于人体前后阴中间,为人体“灵热”之密泉;
第二穴,为男女根穴,又称生殖轮;
第三穴,为脐穴;
第四穴,为心穴,又为“南穴”;
第五穴,为喉穴;
第六穴,为慧穴,位在两眉之间,所谓“慧眼”所在,左、中、右脉均在此会合又分离。
也有一种见解认为,人体气脉为“三脉七轮”。七轮:即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和顶轮;“顶轮”位在第六莲穴“慧穴”之上,又称“无上莲穴”、“千叶莲穴”、“脑穴”、“北穴”,被认为在人的心灵起因处。中脉自此处进达“梵穴”。所谓人体命尽,指识体即自梵穴而出。
藏密中所谓的“风”,是指风息、气息,遍布体内一切脉道,因其性动,故名为风,共分十种。明点,指精液、血液(或内分泌物)存在于体内脉道之中。约束保持体内精血的物质及其方法叫做实体明点。脉、风、明点三者相互依存,脉如居宅、精如财宝,风心为主人。藏密基本修行原理是让沉睡的“灵蛇”之“灵热力”起于海底轮,逐轮上升,一一自各莲穴穿过,扶摇直上而达千叶莲穴,进入人定状态,而后再散布于全身各部如雨甘露,滋润全身。证得“心灵妙明”大安乐之境……
在述及藏传佛教密宗时,难免不提到“瑜伽”这个词汇。在此有必要将“瑜伽”及藏密修持中的中阴修法(俗称惨死亡术)、“乐空双运”双身修法等问题作一专门简介。
瑜伽  梵文的音译,意为“相应”,《大日经疏》说:“所谓相应者,既是观行相应之人也。”
瑜伽起源于印度。它本来是独立于各教派之外的一门学科,后来被一些古典教派所吸收。瑜伽之学包含两个内涵,一是指特定的印度哲学;二是在此种哲学范围内的各种实践方法。早在公元前800—600年之际,在古印度《吠陀》和《奥义书》等典籍中曾讲过瑜伽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在奥义书时代,瑜伽的含意是依于调息等观行法,观梵我一如之理,以合于梵,与梵相结合。《利论》列瑜伽为孔雀王朝时三个主要哲学派别之一。公元前150年前后成书的《摩河婆湿耶》瑜伽经,开篇即说:“瑜伽是抑止心识活动,因为如此才能使旁观者(旁观者,即指灵魂)保持自己的形态。不加抑制时形态与活动同为一体”。可见瑜伽的目的,在于通过某些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锻炼,达到灵魂与心识分离,使灵魂得到纯净,并使人获得神通。作为究竟和圆满解脱的前奏。
佛教密宗采取此法,是取观行相应之义。即将修持者身、口、意三业(亦称“三密”)与本尊神的身、口、意视为一体。因而,佛教密宗行者又被人称为”瑜伽行者”。
佛教密宗与古典瑜伽学,都强调戒、定、慧,但两者各有侧重,古典瑜伽强调外修,佛教则着重修心。凝神、人定,最后达到断灭心识作用,是佛教密宗瑜伽功奇妙之原理基础。据佛教密宗的见解,人类的智慧,是分为四个层次的——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深层意识。而在人类意识的四个层次中,常人最多只能具备前三种。而深层意识,即“深层记忆”、“欲望泉流”,只有密宗行者使用了特殊技巧直接刺激大脑边缘系的深层意识(深层记忆),这就彻底地与人的欲望泉流融合到一起,使你这个“个体”出生以前人类就已积累的能力和经验,被开掘出来,智慧得以升华。佛教到了密宗时代,特别是无上瑜伽部以修中脉、调气息、专注一处为特点,重视外修对内修起的作用,更使瑜伽达到了功理功法上的圆满。
藏传佛教中的瑜伽功夫,经现代科学实验鉴定,其科学性是得到了肯定的。据实验,密宗修持者在人静状态下,新陈代谢降低、氧气的消耗量也降低。入静时,修持者的大脑其物质成分得到空前未有的恢复和补充,热能增加量大于排出量。在修持者中出现的神秘的轻身腾飞和身子浮起现象,只不过是密宗瑜伽行者修持中出现的灵通现象罢了。
当然佛教密宗在实施瑜伽的方法上,也重视苦行。实施瑜伽的方法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保持身体健康和舒适,使理智不受肉体影响的困扰;一种认为通过苦行,即通过克制肉体、压制食欲和情感、压制散漫思想而达到灵魂与心识分离、在抛弃一切的同时得到一切的目的。
据说,释迦牟尼出家后,曾进行多种的寻求与实践以期得到解脱。他曾到王舍城向阿罗逻迎罗摩和优陀迦罗摩子学习瑜伽,但“因他们所示仅以生天为目的。因此辞去,到伽耶城南行苦行六年。他根据'摩擦湿木不能生火,摩擦干木才能生火;身体也须清除体液,才能适宜于接受觉悟和知识”的理论,于是实行绝食,安坐不动。'扣紧牙关,以舌顶上腭’,直到两腋汗如雨下,专心入定,完全停止呼吸,在这种锻炼前进之时,听见血液在脑中激流,觉得顶骨好象破裂,腹部犹如刀剖,最后好象被投入火坑一样。他在另一地方苦行吃种子和草度日,逐渐减少食物,直到每日只吃一麻一粟,甚至食用粪便,拔除须发,连续站立,卧于荆棘之上。如此苦行六年,并未能成道,因此放弃苦行,接受牧女送来的乳酪,恢复饮食以调养身体,来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经历四种禅定阶段,最后达到绝对的安稳和平静的心境,既无痛苦也无舒适的感觉,在第四十九天时终于证道成果”(见石世梁《佛教密宗释论》)。
当然,释迦牟尼所实施的苦行,并非一定是后世人说的佛教密宗。但是佛教密宗依据释迦佛的体验,在实施瑜伽方法上,既倡导通过苦行、压制散漫思想;又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和舒适,使理智不受肉体影响的困扰。
中阴静修法  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可以说是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中阴静修法”,又称死亡瑜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繁荣时期,有关死亡瑜伽的理论和实践,在各派中不断被继承着,不仅为藏传佛教各派信奉和使用,而且已深入到藏族人民的观念之中。
“中阴”,是佛教专用词汇,意为间断、中止,着重指死后与转生前的中间过渡阶段。按照佛教理论,生与死是人生两大课题,生、死之间存在着相承相合的二重性关系。死是生的前提,死后将重生,而有生便又有死。如此循环木已……。而在生死之间,每个凡人往往根据其前世积德情况,面临六种道路的选择,即“六趣”:地狱、饿鬼、畜生、人类、阿修罗、天神界,获得圆满涅槃的机会是很小的。一个处于中阴状态的人,若想超出六趣,从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他除了前世行善积德外,还取决于他对佛学理论领悟的程度和瑜伽师的必要指引。
这位引导的瑜伽师,必须具备有关中阴的知识和体验,也就是在他活着的时期必须修炼死亡时的诸种幻景与体验,加强他的能力。这样他即可救助濒死的人,以《超度经》超度亡灵,用强大能量(气、风)与死者亡灵进行联通,以念诵的威力召引神灵从关键时刻起化除罪恶,唤起死者的法性,使他顿悟而获解脱;同时也可使自己在面临死亡到来之际,不致于困死亡而中断通往顿悟的修持,而是确保自己处于或醒或睡的状态,口念本尊神的神咒,并清楚地显现本尊神的状态,由它引导直接进入涅槃获得圆满的转生(解脱)。
中阴静修法,是一种高级修持法。修习此法前,必须具有足够的基础,达到“生起次第”的完成,获得必要的成就,然后进入“圆满次第”阶段的修持。在中阴静修瑜伽开始前,必不可少地要进行火瑜伽的修持(或名拙火定)。即止观集中坚守脉、气、明点,以使脐轮火炽热暖,此炽火于脐轮处沿中脉上升,遍诸毛孔毛端直至顶轮,此时全身都会发暖生乐,身心愉快,脐火湾化顶门中菩提(明点),使之下降遍满全身。这项法门,能使修行者“长命黑发相饱满如月,光彩焕发大力如狮子”(《恒河大手印直讳》),能保持修持者所得到的“资粮”(修行能量)不会因一时失误而损毁。“拙火定”修成后,便依次进入“大幻化瑜伽”、“梦境瑜伽”、“光明瑜伽”等功法的修持,逐渐达到把镜象作真实,把真实看作镜象(大幻化瑜伽);可随意指挥意念入梦或出梦,把梦与现实进行联系、发现、比较,从而悟出幻性的本质(梦境瑜伽)。观想体内光明点与宇宙无数相同的光明点汇合而呈无限大光明的能力(光明瑜伽),达到了的能力,修持者便已具有充分的修持中阴的条件了。
依藏密“中阴静修瑜伽”的要求,修持者应选择一处“完全黑暗而僻静的房屋或山洞穴窟,他在里面要连续入定冥想四十九天。在此期间内除了上师的外力可与他联系外,不许任何人或物惊扰于他。实际上,四十九天的期限就是死亡时停尸施法的时间,修行者修此功法,完全是将自己想象成一位死者,由此他开始逐步体验到中阴状态中的诸种幻想及其实质,从而获得启发”(见孙林编译《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简介》)。
据介绍,“中阴静修瑜伽”入定的标志,是强烈的光明体显现。这时,修炼者有一种返回子宫的感觉,通过一个黑洞进入一片明亮温暖的境地;修持者既可在蓝色光明闪现中看到毗卢遮那大佛的面孔,同时每个凡人所面临的六大境域(六趣)均在修持者心中依次显现出来,比如地狱界的灰白色;引导人投生到人类世界的宝生佛的黄光;决定人是否进入饿鬼界的精纯的火元素——光明佛手中的一盏灯或火炬;绿光不时闪现的畜生界等等。对于不断加剧的危险和源源出现的神灵,你不能逃跑,必须在上师的引导下,开启自身自性的“虹光体”,必须加强定力,平静由此产生的愤怒、恐惧。愉悦这一系列感情因素,只有坚持到最后,使那最初的光明体充分汇合了五部佛的五种光明,超越了六趣,使自己圆融于一片美丽斑斓的光体之中,暖热愉悦无比,这时,便被认为达到了获得大解脱的地步,认为可以随意还阳,去做为人超度的瑜伽师,也可就此达到涅槃寂静。
“乐空双运”双身身修法  无上瑜伽密部的“乐空双运”双身修法,也属圆满次第。所谓双身修法,就是利用女性(明妃、佛母)相伴的双修法。'这种修法,引起了不明真相者种种猜测与非议、有人目之为“性欲瑜伽”,甚至与性力崇拜划等号,这实为一种误见。
关于“乐空双运”,即双身修法的教义,李冀诚副研究员曾作过这样的剖析:“'乐空双运’是密宗无上瑜伽密的特别修行法、它的'理论’依据是《大日经》和金刚乘的基本经典《金刚顶经》。在《金刚顶经》中说:'奇哉自性净,随染欲自然,离欲清净故,以染而调伏。”这句话在金刚乘密宗中很重要。从中我们看出它给性力以神秘的色彩和'调伏’的概念,使其成为达到'自性净’的一种手段。”“在无上瑜伽密中,以所谓女性之'明妃’来表示'智慧’,搞'慧灌顶’之类的仪式,都是以此义理而衍生的”。(见李冀诚《西藏佛教·密宗》)
我所说双身修法不能与性力崇拜划等号,并非是说佛教密宗修持不受古典宗教中生殖器崇拜和性力崇拜的影响。相反,有人认为密宗金刚乘源于印度,它的双身修法和“大乐”思想,来自印度教湿婆派的分支——性力派。该派信徒在祭神仪式上佩戴或手拿生殖器标志,以此象征湿婆。湿婆在印度教中是一个宇宙的破坏力与再生力的神。所以用生殖器来作表征。该派认为宇宙万物均由女神性力而生、于是由对湿婆威力的崇拜,而弓拙生殖器崇拜及女神崇拜两派。印度教性力派崇拜的主神,有难近母、时母、吉祥天女、辨才天女等。后期佛教密宗吸收了这些神,再配以佛教义理去解释,因而形成无上瑜伽密的“乐空双运”的双身修法。
然而藏密“乐空双运”修持法与印度教性力崇拜本质上是有差别的。藏密在修持过程中强调先观空,然后观想男女之事,由母尊生出,诸佛,复观空。归结到“缘起性空”、“诸法皆空”,同时含有以贪(欲)治贪(欲),随欲转化之宗旨。而天女、空行母皆由心出——即由修持者观想所出。《维摩经》中说:“先以欲钩牵,后令人佛智”。盖食色天性,是正常人的生理要求,密宗顺势而导,究其目的,不外有二:1.修炼中脉已达长寿证悟“乐空不二”令其身三密与本尊三密合一,而达即身成佛。而绝非提倡纵欲。可见,藏密双身修法是绝不能与性力崇拜划等号的。
当然密宗在民间流传,流派较多,不免夹杂一些其它内容,那是属于外道的“邪法”。宗喀巴大师也认为:“……后有甚多不善巧者,纯以己意杂之”(土观·却吉尼玛《宗教流派镜史》)。藏传佛教噶当、格鲁等派对无上瑜伽部的传授极为珍慎,惟恐失之于滥。藏密严格规定,未经上师对弟子言传身教的“密灌顶”和“慧灌顶”,绝对不能作“乐空双运”之双身修法。
藏传佛教各派在密宗义理方面各有侧重,修习方法上也有同有异。各派在密宗实践中都有自己传统的修习组织、制度和修习次第。如宁玛派以大圆满法为主,认为按照莲花生传播的佛教咒术和密法,修炼圆满便可充满神通。在教义上,将全部佛法分为九乘,九乘中的事乘、方便乘、瑜伽乘、大瑜伽乘、随瑜伽乘、无上瑜伽乘为密宗,合名“真言乘”或“金刚乘”;噶当派以阿底峡的《灯论》为宗旨人灯论》概括了显密要旨及三士道的见解,倡显密圆融;萨迹派以道果法为主,认为修法者断除一切“烦恼”,可得“一切智”而达到“涅槃”境界之果;噶举派以大手印法为主,该派著名密宗行者玛尔巴,曾三次赴印度、四次赴尼泊尔学习密法,回藏后译经传教,独创一派,“噶举货语意为“口授传承”。密教大手印以“乐空双运为道”,运用吐纳、导引等一套类似气功的法门观修,先参证本心体相,用以指导风息“入”、“住”、“融”于中脉,引至脐端,拙火炽燃,由此产生四种“喜乐”,使心转为“大乐”,达到最高成就;格鲁派在密宗见解上与噶当派相近,该派创始人宗喀巴以阿底峡《灯论》为宗,著成《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成为格鲁派的理论基础。格鲁派重在以显教理论为基础、集合密宗修正的体验。因而在格鲁派寺院中,显、密二宗之间的协调是以往各派中不曾有过的。对于格鲁派寺院的密宗修习组织、制度和次第,有必要作一细致介绍——
在黄教寺院中,大都设有专习密宗的礼仓(学院),进行系统的密宗传授、修习。在格鲁派中修习密宗的僧人有两个层次,一为喇嘛举巴;一为阿巴扎巴。
所谓“喇嘛举巴”,是对那些学完显、密二宗全课程的僧人的称谓;“阿巴扎巴”测是指那些不懂显宗教法或不经过显宗教法修习而直接进入寺院内部密宗札仓修密的僧人,“阿巴”,意思是咒师。为区别进入寺院密宗札仓学习的僧人与世俗阿巴的不同身份,因此也称进人密宗札仓学习的僧人为“阿巴扎巴”。
作为一名喇嘛举巴,必须先在显宗札仓学完著名五部大论,正班结业后。经导师推荐和本人向当局申请,获准后参加格西学位考试。而要完成五部经论的学习必须勤奋攻读十五年到二十年时间。只有考取格西学位者才被认为完成了显宗方面的修习,具备了进修密宗以求深造的资格。这时,他就可升为拉萨三大寺共同的密宗专修机构——上、下密院(即举堆札仓、举麦札仓)。这是格鲁派先后建立的两个平行独立的密宗札仓、合称“举巴札仓”。在此学习的学员在学业涡德修持等各方面有成就者,有可能被推荐担任“格贵”的职位“;该职任期满后按年资候升喇嘛翁则;该职任满后再按年资候升堪布;举堆、举麦札仓堪布任期为三年,任满退职后名为堪苏;上密院的堪苏才有资格按其年资升任夏孜却结一职;下密院的堪苏才有资格按其年资候升降孜却结。而夏孜却结和降孜却结有资格轮流候补继承甘丹赤巴这一职位。达到这一地位,也就成了所谓活佛,可以转世。但能达到这种成就真是相当艰难啊!不但受到种种条件限制,就是严格的苦修、苦行,也使许多取得了高级格西学位的人望而怯步或半途而废。
举堆、举麦札仓的修习生活制度很严格,十分强调苦修苦行,既使是有活佛身份的人也不例外。每天四次上殿,最早一殿从深夜两点开始,上殿时无论寒暑都不准穿靴子,赤脚上殿。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有时到法园去修炼,要席地坐在石子铺成的座位上,冬夏如此……
至于阿巴扎巴的修习生活制度,也是十分严格的。各寺院的密宗札仓教规相当严格。阿巴扎巴必须按《密宗道次第广论》所示的方向,遵循一定的程序,结合修观,以求证验。密宗札仓戒律繁多,比如有些札仓规定:僧人不能穿绸缎;袈裟不准迭皱;不能饱腹;嚼食物不能出声;吃饭必须持钵;睡觉只能曲腿卷伏于一米见方的垫子上等等。
由此可见,欲要真正理解密宗教义、修炼密法、获得正果,远非轻而易举之事!
至于在藏传佛教教派林立的格局中其它一些较小的、独立的教派,它们在修习密宗方面也各有自己的侧重。比如息学派以泉边为修炼场所,念诵“泉经”,主修息念断欲、舍身济众法。每位信奉者至少坐够一百零八座泉才算功德圆满;觉宇派以断除人生苦难、生死根源为意境……此外,觉囊派,廓札派、 夏鲁派等,夏鲁派等,在密法修持上各有自己的特点。
当我们论述藏传佛教密宗修持时,便不能不提到藏传佛教史上的女密宗师——玛吉拉珍。
玛吉拉珍生活在公元十一世纪。公元1055年她降生在西藏拉切地方一个贵族家庭。由于家庭的熏染和影响,加之玛吉拉珍本人聪颖过人,她的佛学才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显露出来。她十三岁时生母突然去世,十六岁时父亲作古。痛苦的经历使她感到人生的生死无常、虚幻不实,因此决意去寻找一个解脱这一切的真谛。于是她参拜山南约茹扎朗寺喇嘛扎巴、后又参拜印度班智达陀巴扎亚、印度著名瑜伽行者帕当巴桑杰为师,有人认为这位“帕当巴”就是汉地禅宗祖师“达摩”。她从这位大师受惠颇多。并开始研习参修般若经,对般若性空获得不寻常的内证和体验,首创了藏传佛教中独具一格的能断派的先河,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佛教哲学思想体系。
众所周知,修佛的终极目的是完全摆脱生死轮回之苦,进入涅槃寂静的世界,成就佛果。然而在印度佛教中,佛却是作为设置在彼岸世界的抽象本体。玛吉拉珍则独辟蹊径,把存在于天国的佛搬运到现实每个人的心中,认为整个宇宙的真谛——佛、空、真如等存在于人的心中,这就将至高无上、超越人类感觉经验的佛与芸芸众生摆平到同等的位置上,使普通人修炼佛性也成为了可能。但她认为现实中的人之所以不能洞见佛性,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执”——即执“我”为实有的,思想、这种“唯我主义”思想,使芸芸众生深陷于痛苦烦恼中而不能自拔。因此必须断除“我执”这个问题上,女密宗师玛吉拉珍运用独具特质的自我静修法——“能断”,去斩断“我执”、“断欲念”。
这种密法的思想内核,是树立“无我空慧”的般着思想。通俗地解释,就是用真正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断除厂“有碍魔”、“无碍魔”、“喜乐魔”、“傲慢魔”的智慧)消除混乱错位的“以我为中心”思想。而根除“我执”所带来的烦恼,首先要修习禅定让这颗跳动不定的心缓缓平静下来,然后再去观察体认这颗心、这个身体。通过智慧观见“我”与“我执”的内外一切法没有实在性(事物的善恶、好坏、彼此、大小都不过是人妄执产生,都是由人思想假设而已,并无实在性),通过智慧观见人体的非实有性(身体不过是众缘凑合而成,并非实有),这样,便能悟透一切,由般若空慧断除“我执”,将“小我”消失掉并融合于“自然本性”这个“大我”之中。如此烦恼痛苦便无从生起,成佛的障垢便被扫除,修炼者也可从流转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能断派修持时,应观想自己的意识通过“顶轮”离开物质的身体。再将离开物质躯体的意识,改变成一个非常恐怖的愤怒空行者。愤怒空行者口吐火焰、鼻孔冒烟、手持弦月状弯刀,将自己的头劈开、砍下,又将自己的身体肢解,放在由头骨组成的三角架上燃烧。自己整个身体(尸体、血、内脏)变成众神饮用的甘露美酒,然后把甘露美酒喂养给意念想象界的饿鬼、畜生、地狱界的众生,满足众生欲望。修持者在奉献供养的全过程后,感知原来认为有实体、有自性的主宰者——我,其实是不存在的,非实有的。这个修持过程,被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意义。”
这种密法的修持,一般要求在坟场、墓地、岩石峻岭、荒无人烟处完成相应的仪式,同时修行过程中,还需有特定的、优美的、并具有节律的音律与神秘咒语的配合……玛吉拉珍所首创的独具一格的能断派,确立了她在藏传佛教史上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她被认为是智慧空行母的化身,她的思想影响着继她之后产生的诸如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教派的教义思想……
藏传佛教密宗的义理,的确很玄奥、莫测。因此本章以此作了命题。但它毕竟是从人类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形成、发展、传播、义理、修持、仪轨、神抵等,都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反映。因而我们当代人研究它,应该能够站在一种较为科学的角度,尽力使“藏密”——这一具有浓郁雪域特色的宗教实践活动,得以被准确地认识、挖掘。
-------转自*中国西藏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