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湘潭槟榔代理:“有感情朗读”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8:11:17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也都能听到这样的评价:“你读得很有感情。”但是何谓“有感情”,要称得上读得“有感情”该是怎样的一个标准呢?

在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朗读的指导常常是老师先问学生:该用什么语气朗读?待统一答案后,老师就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朗读。如一位老师对《鸟的天堂》中的“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句指导朗读时,她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师:这些叶子美吗?

生:(异口同声)美!

师: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朗读?

生:赞美的语气。

师:哪些词语应该重读突出出来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求一一圈出,并请学生试读)

师:(指名一学生读后)谁能读得比他更好些?

接着老师又指了几名学生读,但是学生的感情仍未被激发,始终读不出“美”的语气。学生把几处要求读重音的词语做了过分的强调,显得十分呆板、生硬。

而窦桂梅老师不久前来铜陵上的一课《晏子使楚》中的朗读指导,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窦老师在理解“说着他(晏子)故意笑了笑”这句中的笑到底是怎样的“笑”时,她先让孩子们谈体会,再让孩子们带着这样的体会来朗读。窦老师本意想引导孩子们说“冷静地笑”,可孩子们有说“高兴的笑”、“谦虚的笑”,有说“坏笑”、“冷笑”,还有的说“委屈地笑”,但窦老师并没有把孩子们对这一句的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在她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之下,而是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地指导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那份理解来朗读晏子笑着说的那句话。

两者相比而言,前面的那位老师要求孩子们用统一的赞美语气来读,结果孩子们读得却生硬、呆板,而窦老师没有要求孩子们有那一种统一的语气朗读,而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体味、感受,再通过朗读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孩子们反而读得津津有味,有声有色。由此可看出:要想让孩子们读得有感情,就必须让孩子们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想让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感情,首先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的范读可以从轻重音、停顿、语调、速度、节奏等多方面给孩子们以师范,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窦老师在上《晏子使楚》这一课中,就多次采用了范读的方法。她对读得不理想的孩子都会说:“如果我是你,我就会这样读。”然后窦老师就会声情并茂的给孩子们范读一遍。而孩子们听完窦老师的范读都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其实,从孩子们的掌声中,我们就能知道他们从窦老师的范读中对这个句子一定又有了新的体会。

其次要引导孩子们寻找“提示语”,从而把握朗读的“基调”,这也有助于指导孩子们的朗读。如苏教版的《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的第四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一段中的“提示语”很多,如“热闹”、“笑声”、“演唱”、“燃烧”等,从这些提示语中,孩子们不难把握这一段的基调。

对于另一些文章或是段落中没有“提示语”的,孩子们不容易感受的,那就要老师创设情境了。因为孩子们读课文,入情入境才能情真意切。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多种情境,指导学生朗读。

一、创设语境

看了王红老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的光碟中有这样一段教学片段。

师:小鱼都被烤干了,它当然非常难受!就让我们把小鱼这种难受的感觉读出来!自己先试一下。(生自由读起来)

师:谁来?(一个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起来)

师:你读出了深深的同情!同学们,还有谁想读?(另一名学生富有感情地读起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试试!读出我们心里那种焦急!(同学们读得更有感情了)

接着王老师又说:“那么多的小鱼都会被太阳晒干!你们想,小鱼回不了大海,此时此刻,它们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时它们心里会怎么想?会怎么说呢?”最后王老师又让孩子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朗读。王老师这些煽情的话语都是在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帮助内化理解,进而又通过理解将内化的情感外话成为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王老师巧妙的通过语言创设语境,引导孩子们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换位。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换位成了一条条小鱼。通过移情,他们深刻地体验到小鱼们所处的危险,于是,他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

二、创设情境

不同的情境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模拟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我在教学《恐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第二课时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悠扬的音乐声,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世界,他们兴奋不已。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各种恐龙不同特点,我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我想当孩子有了这种体验时,再想把课文中恐龙的特点读出来就不难了。

三、创设心境

创设心境其实也就是把看、想、读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促进朗读。去年十一月份到杭州学习,听了董琼老师上的《草原》一课。上课伊始,她就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她本人去草原时拍的照片,并配上上了《我的天堂》 的歌曲,让孩子们听后谈体会。董老师就是给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心境,虽然董老师什么话还没说,但是孩子们已跟随着她走进了草原。在品读课文时,董老师依然是引导孩子们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的这种创设心境的方法指导孩子们朗读。孩子们有了心境,读起课文来自然有感情。

孙双金老师在教学时说:“朗读是一门艺术。”其实,朗读教学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能引导学生读出品位,读出蕴味,读出感情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