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应该看什么科:书香漫过夜的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3:48:03
    很多人都是是偏爱夜的,陆游的报国情怀在夜晚迸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李商隐的款款心绪在夜晚纷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顾城的思索在夜晚浓缩成律动的诗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夏虹的闺阁之梦在夜晚嫣然开放,“不敢入诗的,来入梦,梦是一条丝,穿梭那不可能的相逢”。夕阳西下后,夜晚就来临了。夜,像一袭温柔的毯子,把日间的纷扰、热烈通通包裹起来,只留了一些柔和的光在窗口。雾是何时起的,夜行的人最知道;时间是如何走的,夜读的人最知道。  从指缝间流走的每一寸光阴里,总是伴随着韶华易逝的感伤的,如果一定要千淘万漉过滤出一种色彩的话,我还是愿意定格在与书有关的那些日子。  正如保存葡萄最好的方法是将它酿成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它写成书。因此,读书其实是在做一段修行,是在以一种自得其乐的态势行走。书在枕边,书的魂魄就在梦里翩翩起舞,夜半无人时在耳畔窃窃私语;书在脚下,书的轨迹就能指引你姗姗神游,冲出藩篱,万水千山走遍。翻开书,书是一杯酒,香醇劲道,引人入胜;合上书,书是一盏茶,幽芳淡雅,香远益清。侧耳细听,由远而近的书的声音,正从谁的琴弦上倾泻而出……  有书的日子,我知道我不是一无所有。  读司马迁的《史记》,读左丘明的《左传》,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的李广,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触摸到了苍凉厚重的民族史,听到了历史的车轮风驰电掣经过时的如雷跫音。——是的,世间最超凡的美丽,往往要经过最痛苦的沉淀。  读《山海经》,读《水经注》,读《古文观止》,读《徐霞客游记》,足不出户,山川壮美尽收眼底;读《上下五千年》,读《康熙大帝》,读《飘》,读《红与黑》,蜗居陋室,纵横古今中外。读《海底两万里》,读《秘境追踪》,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我们还有眼睛;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我们还有心灵。读金庸,读三毛,读徐志摩,读余秋雨,读风花雪月,读侠骨柔情,让心似钢铁也成绕指柔;读曾国藩,读鲁迅,读李敖,读周国平,读有容德乃大,无欲性自刚,跟着大师走出个人小圈子,极目远眺。  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我知道了工作原来可以这样来做。有心而无痕,该是这本书的精髓吧!人性的光辉在字里行间闪耀,童真的力量在故事脉络中穿梭。一个个温情脉脉的成长的细节,一声声拳拳父爱的绵延的叮咛,意大利名著带着异国别样的风情、带着博爱无国界的血脉的相通,从翻动书页的指尖流淌。老师教育学生,母亲教育孩子,成人面对生活,这本书是多么贴切和实用啊!我曾和我的学生们分享过其中的章节《六千里寻母》,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玛尔可独自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到南美洲去寻找母亲,奄奄一息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见到了历尽艰辛、千里迢迢赶来的儿子,重新活过来的故事。我的年幼的学生们听得唏嘘一片,他们的心和玛尔可一起痛苦、紧张、坚强、坚守,见识了上善若水,仁心如灯,汲取了真爱的无私和神勇。班里有个男生,父亲的生意一直做到新疆,资产百万,为了给他已被下了死亡通知书的脑瘤妈妈治病,雇私人飞机从美国请来专家主刀,倾家荡产,把他的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即使那个曾经美貌如花的女人活过来后口斜眼歪、难以自理。一个无比富庶的家庭顷刻间变得一贫如洗,为了给母亲治病随父四处颠簸、几番留级的男孩插班转来时,他和他的父亲一脸的幸福。这个故事令他们全家成了大家心目中能与玛尔可类比的英雄。在他们风雨飘摇依然爱意融融的租来的小屋里,同学们读懂了什么是富有。  读苏东坡,读他的诗、书、文、画,读他的水晶人生,读他的旷世才华,才知道生活原来可以这样来过。得志时胸怀天下,——兴修水利,监修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编《苏学士方》,悬壶济世,普渡苍生。失意时独善其身,——在被贬之地黄冈,他晚饭以当肉,安步当车久,布衣耕种,乐在其中,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东坡肘子至今仍香味缭绕,飘飘忽忽;七次放舟赤壁,大笔挥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生命里的三位妻子演绎了一场血浓于水、生死与共、荡气回肠、凄美绝伦的爱的神话,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在“无米为炊”的窘境中,他以诗人的情怀、智者的胸襟,把粗糙日子过得多姿多彩,把平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化腐朽为神奇,变须臾为永恒,这是真正的浪漫人生。是的,与东坡相比,我们是凡人,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厨房煲一锅热气蒸腾的素汤,是在早春的郊外挖一簇油嫩的荠菜、在仲秋的雨后采几枚松下的野蘑,是在忙碌的间隙偷眼夏的绿阴、冬的初雪,是在身心疲惫时回味一次生的喜悦。于是,我们的呼吸里就多了一份轻松和灵动,生命里就多了一些鲜活和欣喜,这便已足够。  从少时一路走来,奔奔波波,淌过青春的河流,经历跋涉的风雨之后,蓦然回首,同行的还有朋友。书是一座桥,承载了昨天和明天,连接着熟识与陌路。  有书的日子,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走。  读着,品味着,写着,感受着。在读与写的交错里,我有幸认识了写《喊山》的葛水平,编《惊蜇》的郭俊明,《青羊血》背后的李国芳,《山羊斋》里的申树风,我知道,更多的师友在这里一路欢歌,熙熙攘攘。师者引领在前,我和文友们蹒跚在后,苦也悠悠,乐也悠悠。  沿着书砌成的曲径拾阶而上,沿途的风景闪烁着博爱的灵光。书有温度,像慢火煨着的一罐老汤,穿越经年,情意绵绵,是那种温而不火的温度,是那种耐人寻味的温度,是那种可以温暖寂寞、能够点燃梦想的温度。书有眼睛,像草尖上的露珠,像莽原上的晨星,不轻狂,不激进,有一种娓娓道来、沁人心脾的感觉,在这样的目光的照耀下,生活会变得淡定自若、月朗风清。  撒落一枕书香,我在书的世界里找到了方向。

更多精彩,歡迎進入ydlldy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