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好记的英文名女生:天涯观察第269期:“三公”不是“三围”,目光就是阳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9:00:44

苍天啊!大地啊!太阳打西边出来啊!

何谓“三公”,即公务接待、公车消费、公费旅游。“三公”亮相以来,引得衮衮诸公沉醉在酒杯中、安乐于屁股下、陶醉在游玩里,实为国之三凶,吞噬纳税人之劳动果实,败坏社会风气,堪称“三大公害”,长此以往,必有恶贯满盈之时,其势危矣!

具有喜感的是,2011年,“三公”要主动接受阳光的洗礼了,主人的总管——中央——终于决定以身作则,要求自己98个部门向主人秀秀“三公”。

6月以来,中央各部门秀得像女人出闺成大礼一般,矜持也罢,郑重也罢,装腔作势也罢,即使规定掀起红盖头的时间已超出,但不掀开已不大可能。而且,闺女们这回秀的部位不同寻常,最关键部位——嘴巴(公务接待)、屁股(公务用车)和双脚(公费旅游)。诚如“嘴脸嘴脸,一张脸靠嘴”,这些部位都是招牌的部位,从头到脚,上中下兼顾,基本反映闺女的低矮胖瘦妍媸俊丑。

这可是大喜事,作为当家已久的主人,一定拍手称快,鼓励鼓励她们。如果一味地嗤之以鼻,那是主人没有当好,毕竟这个年度大秀,秀给我们这些主人看的,这一点必须心领神会。

主人们有资格评头论足一番

‘三点’露得还不够

既然秀给主人看,主人们自然最有资格做评委,总有权弄几个意见:

第一点,总管的闺女娇生惯养了,急需调教,明明规定6月底前掀开红布的,竟置若罔闻,把红布当作了遮羞布,让主人们等了又等。虽然情有可原,“初夜”么要面对14亿的目光甚至是全球的目光投射,心虚脚软属于正常性范畴,但是总管总管,管不住闺女,不是总管说不去,就是闺女说不过去,反正都说不过去的。

第二点,总管的闺女们都是自报“三公”,这种行为相当于娱乐节目中自报“三围”,可信度多少还是要打问号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知道,看上去很美,但可以整形,如嘴巴可用唇彩、低臀可以垫高、臭脚可喷香水,制造美丽……一切皆有可能啊,需要审计认证一番,说不定审计出个“芙蓉姐姐”来。

第三点,就像闺女“三围”标准并不是一刀切的,一米八零的身材不可以与一米六零的相提并论,高出一厘米“三围”数据就相应水涨船高,这个道理就像水泊梁山是山头,青州二龙山也是山头,插的葱和树的旗有多寡,干的事有九牛也有一毛之分,该花的花,花得门门清,人均花多少,花又花在哪里,这一点清楚就可以向人民交待了,省有些闺女一脸哭穷,装作营养不良状态,有气无力不做事……

阳光普照,向“三公”行注目礼

这回中央已经积行动起来了,那地方呢,谁能看好吗?总管的闺女尚是如此,何况那些地方的诸侯们?

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组成了一个中国政府,不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组成了一个人民共和国,天下为公,“三公”既为公,“三公”也是天下之公,那么就让我们用照镜子看看自己的“三公”,用望眼镜看其它国家的“三公”,最后用显微镜,作个切片,稍作分析,从而全面围观中国式“三公”。

公务接待

1、镜子中,中国特色

官场就是会场、吃喝场、风月场的综合体。笔者曾结交过几个官方朋友,一见面就大叹苦经,确有抑郁症倾向,问及原因,就说二多:一曰会议多,一直处于跑会状态,待遇好一点就在主席台扮泥菩萨,待遇差一点就在台下做肉桩子。二曰应酬多,吃喝无休无止,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喝聊表敬意;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交流学习,要吃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不一而足。一些单位领导甚至呼朋引伴,互相宴请,礼尚往来,蔚然成风,公款吃喝应酬演变成“灰色腐败”, 乱吃乱喝成为中国式官场最有特色的文化,走到各大餐馆,就会发现大小官员,领导点头下级哈腰,一逼笙歌燕舞的盛世景象。

中国的盛世,无不是用钱来砸出来的。公务接待支出巨大,一般一个县级城市,公务接待的费用就达到瞠目结舌的程度,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省有一个县级市,在接待费支出方面,尽管控制得还比较严,但一年下来,费用仍高达1800多万元!再据《成都商报》报道,山西平遥最多的时候,该县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而近10万人次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这本春秋大帐,谁能算出来?估计连平遥县政府都算不出来。

公务接待最让人诟病就是公款吃喝。中国式公款吃喝往往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海吃猛喝再加狂吸,一桌下来往往都会产生天价饭局。特别是吃喝不谈工作,谈的是人际感情,往往为运行潜规则作准备。2008年12月30日,山东粮食局12人一餐吃掉14810元。

一年中国公款吃喝掉了多少?2005年据《中国经济时报》吃喝2000亿,2006年据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吃喝2000亿,2007据《南京晨报》吃喝3700亿,数据没得到过官方证实,但是以千亿计,早已不是秘密的。

这些大小官员抽的不是烟,喝不是酒,吃不是饭,吃喝就是权力,是一种官场文化,是权力意识的产物,官僚利益的消费游戏,“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创造中国式官场消费繁荣。

2、望远镜,国际潮流

公款吃喝是不是世界惯例?都像中国一样大吃大喝,肆意挥霍?其实不然。公款吃喝很具中国特色,很多国家的公务员们认为,吃喝就是一件浪费精力和钱财的事情。

以美国为例,美国人不稀罕公费吃喝,认为自己的个人时间比吃还重要,常常请也不去,宁愿回家陪家人。他们把公费吃喝当成了工作的延伸,应酬等同于加班。公务宴请上菜一般不超过四道菜,第一道开胃食品小碟冷菜;然后上两道主菜,一道鱼、一道牛肉;下一道是甜食、水果、蛋糕、冰淇淋之类。酒一般也都国产的红、白葡萄酒和香槟酒。吃的方面与普通宴会并无两样。国宴特殊情况,可以上酒,但是其它公款吃喝是不能上酒的,除非自掏腰包。因为美国相关法律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严禁非营利性机构用公款买酒。政府部门当然是非赢利性机构,根据美国法律,当然也不能用公款买酒。所以,一旦这样的部门和机构用公款买酒,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2000年12月,时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的李群赴美国康狄格州纽海文大学攻读MPA ,担任过美国纽海文市长“市长助理”,任期结束准备回中国时,美国纽海文市长说:“按照中国的礼仪,我要请你吃顿饭。可按规定,在外面公款请客超过9美元视为行贿。所以,还是到我家里吃饭吧。”

美国公务员中午吃饭都是自行解决,没有补贴也没有饭堂,这一点连美国总统也不例外。2010年6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招待俄罗斯总统梅杰列夫,仅是到美国一家街边汉堡馆就餐,点了包括可乐、夹心汉堡,鸡柳等两份套餐,两人共消费二十美元左右。看到这个消息,是不是美国人太随便了?不搞国宴搞路边快餐了呢?而且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奥巴马得自掏腰包。

再将眼光投向欧洲,先以比利时为例,每次宴请各国首脑,只有三道菜:冷菜、主菜(肉、禽、鱼)、甜食。比利时国王在王宫里曾宴请过一位中国领导人,食谱是:第一道,色拉;第二道,牛肉和土豆煮青豆;第三道,冰淇淋。饮料也只是葡萄酒、矿泉水、咖啡。

欧洲的餐饮文化是这样,主张“适食可止”,如果你点多了,餐馆里的服务员会提醒你减菜。

2009年9月,环球时报记者与中德两国资深媒体人一起参加德国外交部组织的“中德媒体对话活动”。主办方在会议第一天特别强调,这次活动级别很高,所以还特别在当天安排了一次“规格较高”的宴请。宴请被安排在德国外交部的职工食堂里。在职工食堂,记者看到,菜谱中主要供应几种套餐,价格在3欧元到6欧元不等,还有自助的沙拉等。无论部长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在这里就餐。即使在吃喝上花费这么少,官员在请客之前也要填写“请客计划”,请客完毕后,还要报告请客效果等等。

欧洲北欧国家以政府廉洁度高、人民福利好著称。芬兰是世界上廉洁度最高的国家,芬兰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务员体系后,首先就要弄清“腐败”的界限,即接受礼品或受请吃饭的上限是什么。在接受礼品方面,法律明确规定公务员不能接受价值较高的礼品。根据物价指数,该标准时有变动,大概在20欧元(约200人民币)左右。说得形象一些,芬兰公务员可以接受别人赠送的一杯啤酒和一个三明治,但如果喝上一杯法国葡萄酒,那就有点悬了。

俄罗斯政府公务员如果要用公款请客吃饭,那这个程序足以让人窒息。首先,得填报一个“请客计划”, 详细汇报一下去哪儿吃,吃什么,大概的价格是多少,请客的目的是什么,之后再由领导签字,经批准后才能请客。吃完饭后,要保留饭店提供的发票,发票上需标明吃了哪些菜,喝了哪些汤,每个菜的价格是多少。请客之后,还要向有关部门报告“请客效果”,这么一来,通过层层的财务关卡,还有复杂的报销手续,俄罗斯的公款请客,也就很少发生了。有时候为了省事,他干脆自掏腰包请客。

日本也很反对公费吃喝的,并且动用民间力量来禁止公款吃喝。从1994年起,日本各地陆续建立了民间行政观察员制度,一旦“被观察”到,就是政坛丑闻。公款吃喝日本有,算是与民间交流的一种官方形式。每年4月中旬,日本首相都要在东京新宿御苑举行盛大的观樱会,邀请各界名流参加。人们可以一边观赏景色,一边交流寒喧,但吃的却非常简单。每人只配有一份简单的西式快餐或日式快餐。酒也只是啤酒和威士忌。这与老百姓平常吃的快餐差不多。

印度这个国家甚至连公款吃喝的概念都没有。他们认为有事说事,没有必要把精力和钱财浪费在饭局上。

3、切片分析,改不了的官气

中国热爱公款吃喝,太看重吃香的喝辣的,有的吃,成为一种荣耀,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点接待上级来人,不得不吃;第二点饮食文化落后,吃要吃好;第三点公务接待制度缺失,想吃就吃;第四点监管力度不够,吃了白吃。

那么有没有遏制的办法?笔者认为治理办法无外乎三种:一是政务要真正公开,即推行公务消费公示,纳税人的钱用到哪里去,要公布于众,交待于民,还权于民,让老百姓来监督。二是治乱象须用重典,维护法律的尊严,一旦公款乱吃喝,就以贪污罪论处,以儆效尤。三要自上而下肃清吏治,打破饭局就是接待,考核就是吃喝等官场文化。

一到过年过节,各个部门的领导互相宴请接待,礼尚往来,杯来盏去,呼兄道弟,一团和气,领导们的主业就变成了串酒场子,有吃有拿,不亦乐乎。

细想想来,吃,中国又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了,对吃还是这么钟情,现在都是讲究养生之道了,为什么还是这么热衷于吃?吃得三高,喝成酒精肝,甚至有人酒醉殉职……

最后,领导干部们还是爱护自己,少吃喝一点,清清肠胃,对你们身体有益;少吃喝一点,陪陪家人,对你们家庭有益;少吃喝一点,想想民生,对你们政绩有益。该改改了,不要做官只大了肚子,没大什么能耐!

公车消费

1、镜子中,中国公车多了

我们的领导干部们是世界上最享受的公务员,国家给他们不菲收入和个人灰色收入不说,还享受这些特权,秘书服务大脑,代写文章;司机服务屁股,鞍前马后。

这鞍前马后,消费可不得了,买车养车,开车养人,这里就说说公车消费。

据2010年4月4日新华社、南方都市报道,根据中纪委、公安部、监察部、审计署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国公务车共5221755辆,这些车一年共消耗4000多亿元,这一开支已超出当年中国的军费预算。

据各地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至少需6万元,大部分地区在10万元左右。有些地方公车消费数据是惊人的,据羊城晚报,重庆某区公车消费三年6000万,也就是每年2000万。

北京有多少辆?有人推测为70万辆。如果30%的公务车禁运的话,北京的交通会得到较好的改善,而根据上海市政协调研显示,2009年上海公务车20万辆,相当于出租车总量的4倍。另据有关报道,全国2008年用于公务车采购就花了800亿,2009年采购达到千亿。大量的国家资金于用公务车的采购。从车子的品牌来说,国产车居多,但是自主品牌占有份额令人沮丧的。从以往的统计数据看,2007年进入政府采购视野的自主品牌仅占轿车类品牌总数的20%,在实际采买中这一比例又降至5%左右。2008年中央直属机关采购清单中的30家轿车企业,自主品牌企业只有6家。然而网络时不时爆出高档的商务车,据凤凰论坛网站显示,不乏有宝马七系、宝马X5、悍马、凯雷德、奥迪Q7、奔驰320、名爵TF跑车等高档车型。

中国的公务员被养尊处优惯了,纷纷宠坏掉了。一般而言,官越大车越大、排量越大,官升一级自然是车换大一级,排量加大一级。

领导干部配车,就得配人,不计汽车的成本,一年的汽车养护加一个司机的工资待遇,为了领导的座骑,往往消耗掉了十万之巨。养官成本实在太高。至于,这些屁股一动专车迎驾的领导们对中国经济起到了什么关键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在公务用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三分之一公用,三分之一私用,三分之一司机用,从中可见公车浪费现象的严重。

2、望远镜,国际公车少了

放眼世界,国外公车比较稀缺。为什么?在于严格控制。在芬兰,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才享受公车。身为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也只有市长一人享受配备公车资格(当然,该国并不是书记是地方的一把手)。在瑞典,首相除非履行国务才允许使用公车,首相平时上班要么乘公交要么开私家车。

美国公车有多少?35万辆。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日本人口约1.2亿 公务车4326辆。相比之下,经济并不裕的河南省,人口刚跨入1亿的门槛,而公务车就达到了9万多辆,是日本全国公务车的20余倍。而2009年湖南省政府采购公务车采购总量4620台,就一年的汽车采购量就超过了日本公务车的总量,不比不知道,一比足以令人惊愕。

公车不瘦身,反而就高不就低,年年上升。也曾提出过公车改革,可惜越改越背道而驰了,车子数量越来越多,车的档次越来越高了,车改已经成为政府的“哥德巴赫猜想了。”

而老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可是纳税人的钱,怎么这么奢侈浪费?各地政府曾高调车改,结果呢演化为闹剧,变成了新一轮的腐败,一些地方趁机乱发“车补”。

再看看车子的品牌。领导同志们,你们坐骑如果是中国本土品牌倒也罢,偏偏是坐着国外品牌的汽车。汽车是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你们坐着这些车代表了谁?又是谁让你们去采购国外品牌汽车?看看其他国家的公务车,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基本上是以本国品牌为主。经历了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已将政府采购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政府将花费3亿美元购买17205辆汽车,采购对象为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公司。在日本,天皇、首相和大臣的“座驾”都是丰田、日产设计的车型,公务用车则由两家公司竞标产生。德国则有明文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生产的车型。即使是与我们相邻的印度,也在政府公务用车规定中特别强调,必须使用国产汽车。而俄罗斯、韩国更是将公务用车与民族大义、国家荣誉挂钩。我们的官员们如果坐在本土品牌的汽车,一定会觉得矮人一截,面子上过不去,没有以前那么体面和威风了。

公务车的形象问题。公务车往往演化为特权车,或派头很足,有的时候警车开道,闲杂人等一概回避;或霸气很足,有的时候视红灯为绿灯,过关斩将一路顺风。少数几辆特权车,那倒无所谓,如果时不时冒出一辆来,那就扰民了,引进社会民众的不满。

3、切片分析,车改可能是江湖美谈

面对如此公车现状,再不改还会继续膨胀,处长能配车,科长也想要配,科长有了,科员说具体工作是他们做,没车干不好工作。车改很难吗?其实不难,就是有人没有决心改,怕真心了委屈了自己的屁股。完全可以去学习借鉴一下公务车管理比较好的国家,如北欧国家,近邻日本、韩国,人家都管得井井有条,为什么不引进他们管理制度?车改又不涉及社会体制的问题。所以说,车改之所以难,完全不在技术层面上,难就难在它涉及了大大小小官员的利益、派头,掌权者不愿意朝自己身上动刀子,改来改去都是“只动别人的奶酪”,老百姓不满意又能怎么样?

车改越来越像中国楼市的调控了,楼市调控也完全不在技术层面,难就难在它涉及了大大小小官员的利益和政府的税收,他们与房地产商们或多或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所以改来改去,都是“只动老百姓的奶酪”,老百姓怨声载道又能怎么样?敢造反不成?只有做房奴的命。

公费旅游

1、镜子中,依然是中国特色

说及现在的公费旅游,路线是越走越远,日程是越拉越长,费用是越来越高,小干部们争取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大干部们立志走遍世界各大城市。

而中国式的公费旅游,表面上看看很美丽,往往是披着合法的外衣,甚至是无比崇高的目的。名曰:考察。考察需要考证、察看,是项公务活动,既然是公务,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岂有自掏腰包的事,所以用公款用得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当然要吃好、喝花、玩好不能委屈自己!

而仔细去看看这所谓考察,学习交流是形式,吃喝玩乐是实质。旅游,公费的旅游是公务员福利待遇之一,因此,公职人员有权享受这一福利。即使在汶川地震时,全国上下有多少公款旅游?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前后,海南省盐务局不顾中央禁令,曾花费62万余元分3次组织干部出国旅游。山东省滨州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立勇组织部分干部分两批赴福建考察,即便是在地震全国哀悼日期间,该局人员仍在武夷山等地赴宴、游玩。原煤炭工业局副局长袁玉清等人仅一趟出国旅游共花掉119万元。而许多费用竟是从其下属一个吃着国家巨额补贴款亏损企业报销的。更让匪夷所思的是,汶川地震前夕,国家地震局局长在得到四川地震预报地震的情况下,带着众亲信出国访问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

据中纪委消息,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央纪委认真组织开展治理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全国共压缩出国(境)团组5189个,减少出访18416人;查处以各种名义公款出国(境)旅游的违纪案件121件,查处领导干部346名。18416人出国(境)旅游,以人均万元计的话,就将近2亿。

有些考察学习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明明海事法院,偏偏要去沙漠去,去学习管理吧,去赌城拉斯维加斯去海赌一把,荒唐之极。

目前最为诟病的是公款出国游。国家采取了多种形式限制,手段不可谓不多:要有国外的邀请函;要有因公护照;要有相应的考察项目;经费要经过层层审批;在出国时间上也有着具体的限制。在如此严格的条件下,我们的衮衮诸公居然能出五关斩六将,一路杀出重围,并最终实现到国外的逍遥游,你不得不佩服某些领导干部的智商和情商。怎么处理的?邀请函是花钱买的;因公护照是私人护照或者私事公事化处理;考察项目编造得天花乱坠;经费审批是违规的,甚至是漫天叫价;时间上又拉长再拉长。典型的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总是在喊老百姓越来越来刁钻了,其实说白了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政府很多事办得很荒唐,逾法破规甚至赤裸裸地公然违法。而老百姓呢,在政府的管理之下讨生计,想要办事,想按规则来办事,但他们知道官员们可以在规则之外显神通,所以喜欢“潜规则”官员们。

“对这样全方位的违规公款出国,处理是必须的。”中纪委的官员表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做法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可是,怎样惩处呢?那些高层的涉案人员,只给了一个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的处分;其他人,则只是予以诫勉谈话,并责令写出检查。其实,这种处理方式不痛不痒,给个脸色警告一下或者晓之以理的谈话,事情过去了,就既往不咎。很多人觉得,自己给人发现处理了,是运气不好,而压根没有意识到是不是触犯法律。

要禁止,就得依法打击,打就打在七寸上。对官员犯猎,特别是明知故犯,不得一味的纵容,这样就不能保证他们一错再错。目前处理,最严厉的是开除党籍,这个处理不够,也太虚化了,开除党籍了事?党籍是什么?是护身符?能抵罪不成。公款出国旅游当以挪用公款罪处置。试想一个惯偷,因为是惯偷,社会身份自然是偷籍,如果偷了四五千甚至二三万,该如何处理?难道开除偷籍了事,然后该回家就回家不成?实际处理中,小偷并没有这么走运,公安要刑拘审讯,法院要量刑审判,最后锒铛入狱。公款旅游乱花国家钱财,难道不是偷?难道就不损失了钱财了?小偷坐牢了,你就开除党籍,难道真不成是护身符?!

2、望远镜,考察真的进步了

出国考察是需要的,开眼界长见识么。如果知道中国落后,去考察、学习,知耻方勇,奋发图强,那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如果借考察之名行游乐之实,那就真当是慷国之慨、涂百姓之财了。考察要有效果,即使别人邀请你们去,也要考虑效果。出国考察了这么多年,究竟考察到了什么成果?试问因公出国,因了多少公,谈了多少项目,签了哪一揽子协议了!看看别人怎么考察学习吧。历史最值得记录两次考察,一次是俄国彼德同志带领下的沙俄考察团,1697年,彼德同志亲自带领一个由250多名成员组成的庞大考察团去西欧考察学习。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彼得同志化名米哈伊洛夫,身份只是一名随团的水手。他命令考察团成员不得称呼他皇帝,谁叫错了就关禁闭。考察期间,彼得同志坚持深入基层第一线,面对面向工人请教,并在一家造船厂当了三个月的学徒工。丹麦、荷兰的造船厂,英国皇家海军船坞,普鲁士军队的射击场,以及、学校、博物馆等,都留下了彼得同志高大魁梧的身影。他甚至去旁听英国议会,把英国议会从组织形式到运作过程,都摸得清清楚楚。回国后实行了一揽子改革计划:兴建学校,出版报纸,鼓励科学、工业和商业发展等等。俄罗斯军队全部按照西方模式重建,配有统一制服和近代火枪。还没有出海口之前,彼得同志就开始着手筹建了俄罗斯海军。俄罗斯从此崛起,每每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左右世界战争的格局。

一次是日本伊藤同志带下的日本考察团。1882年3月,掌握政务大权的伊藤博文带领考察团去了欧洲,以德、奥两国为主要考察对象,借鉴和参考两国宪法模式,以制定新宪法。考察其间,伊藤博文亲自拜访德、奥两国的法学专家,反复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回国后秘密主持新宪法起草。

人家去是有目的,根本不是去享乐的,回国后就得拿出实际行动的。试问我们的可爱的领导们,你们去了,学到了什么?回来后,又改变了多少现状?反思后向人民交待一下吧,因为上是人民给你们埋了单!

3、切片分析,考察只是考到了待遇

试想你出国考察游了一次,相当多少个农民的年收入?又是多少个纳税人的贡献?再想想国家发你们工资,配你们司机,养尊处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享受了后要扪心自问,到底为这个国家作了多少贡献?享受不贡献,就说不过去,就要成为蛀虫了。

公务考察既然是公务,公务顾名思义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涉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就理由阳光化,接受老百姓的监督。

考察的目的、考察的行程、考察的成果,需要政务公开,接受老百姓监督。不能悄无声息地前出国门,潇潇洒洒地走马观花,一无所获地回到祖国,因为你是公务考察,有目的而去,由纳税人请你们去,你总得有个交待。如果自掏腰包出国游,即使你花上百万千万,这钱来得正,那也是你的事,老百姓也无权过问。但是你借国家的名义,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度,那么就接受老百姓的监督。

目光就是阳光

欲废三公,先盯住她老公!

天下为公,政府的一切都姓公,不妨多一点充公!将“三公”省下来的,就是人民的,大则可以加大教育、医疗的投入,改善民生。小则可以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待遇,高薪养廉。无论怎么算,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不花钱的政府是不可能的。作为执政党要学会为人民省钱,要多考虑把钱用在人民身上,让人民受益。其实,很多钱是可以抠出来的,比如说政府卖地,这土地是人民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钱不妨40%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用于投入教育事业,20%用于市政建设。如此这般,国民经济也不会被房地产所绑架,如此这般,中国社会也不至于内部矛盾种种;如此这般,真正的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

口号都是口水,喊得再美,也是口水,甚至是口痰。人在做,天在看,关键亮出行动!

结束语

这回中央行动了,晒出来,我们应该拍手叫好,发现“三公”有问题,要说的,不要忘记:我们才是真正的阳光,当你目光投注那里,你的目光就是阳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