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离子和碳酸根双水解:评点词人辛弃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55:08
醉里挑战看剑----辛弃疾

醉里挑战看剑----辛弃疾之背景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几个闲人获邀书画社赏画小聊,话题兜转至唐宋诗词,席间有一老学者,曾于56年第一批反右时首当其冲,至使全家离散数十载。老学者说,最喜南唐李煜的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写尽离乱的悲痛。 我不以为然,直言平生最厌两大诗画泰斗,一是南唐李后主重光,一是北宋徽宗赵佶,两个都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诗人皇帝。若论诗画上的成就,两个都有极高的才情,词章十分华丽,丹青文采丰赡,道尽帝王的奢侈,但却找不到哪怕是只言片语民生疾苦、社稷安危,诗词书画散发着靡糜之风,脂粉之气,领导一时竟向奢侈浮华,渗透着令人痛心的腐朽与没落。 提到了后主重光,不得不提一下的李煜的词,论词的成就,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果不是皇帝而仅仅是一个词人,后主已是前无古人,但作为一个皇帝,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和愤怒。 看看这首为后主惹来杀身之祸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悲痛,却是对自我遭遇离乱的悲痛,并非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若论诗品人品,当首推南宋词人辛弃疾(稼轩),“百无聊赖以诗鸣”稼轩以诗词为陶写之具,来抒发他爱国忧民之心,稼轩的词“大声尧褡,小声铿縻,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概,也有伤春感暮,怀人念远的婉约之情 。稼轩的词刚柔并蓄 ,有人的真性情,稼轩的文章,笔势浩荡,英伟磊落,显现经纶济世之才。特别是一阙《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除了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学作品里,再难找出第三首有这样一种金戈之声、丝帛震天、惊涛拍岸、血洒大漠、马革裹尸之凛然之气的力作。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喜欢辛弃疾的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他是千古一遇的英雄诗人.先是忧国忧民的英雄,然后才是锦心绣口的诗人;先是才华盖世诗情达天的诗人,然后又是挑灯看剑不屈不挠的抗金英雄。 辛弃疾的笔力是用刀刻,用血注而成,他的毕生追求并不是要做一个词人,词只不过是他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却是词人本色是将军。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里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既无法像陶渊明那样悠然南山浅尝辄止,又无法像白居易那样甘居篱下长期留任。因为他既对国家民族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又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既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亦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他就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既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魄,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歌词,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 说起辛弃疾,有必要先说说辛弃疾所处时代的大背景。
所谓宰相无小事,皇帝无私事。当宋徽宗与汴京名妓游龙戏凤、春光乍短,把李师师引进官厅纸醉金迷、浅唱低吟的时候,彼处大草原金国完颜氏正挑灯看剑,沙场点兵,金戈铁马,杀机正涨。这时的中国版图,出现了四个不同种族的京都与国号,一个是建都于汴京的大宋,一个是建都于内蒙赤峰近郊的辽,一个是建都于西北的西夏,一个是建都于会宁的大金。 此时的汴京开封,是十二世纪初全世界最为奢侈的游宴地,最为亮丽的嘉年华,到处弥漫着歌舞升平的太平气象,无论是丝管悠扬的舞榭歌坊,还是笑语喧哗的青楼酒馆,到处都陶醉着大宋的子民。当踢球的高俅与卖笑的李师师都成为皇帝的坐上宾,骤登显贵之堂的时候,升斗小民除了艳羡,更是仿效,“黄髻小儿,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而徽宗赵佶,也正是宿醉未醒,躺在重帘绣幕的龙床上做着他的春梦,即使醒来,也只不过是把新的一天,转化为诗词书画、音乐歌舞。皇帝的个人行为对整个社会起到了示范作用,汴京,实际上变成了名利场、奢华苑与歌舞池,忠臣遭贬,奸臣居高。若论徽宗毕生最辉煌的执政成就,大概就是把他统治的大宋王朝改造成只崇拜艺术和享乐的国度,让他的子民生活在虚构的繁华与花样翻新的游戏中。 当英雄谢幕,一个时代的悲剧就开始了。当小人登台,一个政权就意味着走进了坟墓。 离汴京三千多公里大兴安岭的一块平原上,却显现出另一番景象,肃杀、辽阔,到处是深深的积雪和厚厚的冰凌,与宋汴京和辽上京相比,金大都实在是个地老天荒之地,既无层台累榭,参差楼角,亦无锦帷绣幄,美人香草,皇帝完颜阿骨打更没有大宋天子那丝绣的九龙王袍、巍峨的宫殿、高耸的丹陛,只有皮制的毛边戎装,土坯磊成的几座矮房,但完颜阿骨打却拥有北风中猎猎作响的大旗与四蹄踏雪奔驰万里的骏马。 一个民族的冒险精神,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扩张能力。创造历史的大人物,必定不是吟风弄月的文采雅士,而应该是“力拨山兮气盖世”心雄万夫的英雄。当重文轻武,重享乐而轻冒险,重秩序而轻革新,重当下与轻未来的汉文化浸润下的大宋,遭遇剽悍而没有规矩方圆的女真人时,立即就表现出它的脆弱性。围城守田的农耕民族,在漂流迁徒的游牧民族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大金国征战数十载,吞并了草原之王辽国之后,完颜氏又跨着骏马率6万铁骑一路奔疾打败30万大宋勤王之师,将汴京围了个水泄不通,女真人大概也没有想到大宋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刚刚登基的大宋皇帝钦宗,龙椅还未坐热,大金国的铁骑就一脚踹在了新皇帝的心窝子上。国破家亡的关头,大宋皇帝除了惯用的赔款、割地、称臣、主和以求苟安之外,徽钦两帝也展示了汉人精神的极度矮化,将主战派视为妖魔,必除之以求自安。
想通过投降以达到偏安的徽钦二帝,与虎狼谋食,简直就是痴梦一场。女真人刮尽了大宋的膏血之后,金兵俘虏了徽钦二帝及3000宗室王族,羁押在金上京的阿城,昔日的汉家帝王被封为“昏德公”“重昏候”,披上血淋淋的羊皮,忍受着女真人的侮辱,苟且偷生。是为“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写到这里,想起一介柔弱女流李清照的一首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徽宗的第九子,钦宗的弟弟,高宗赵构继位,抛下北方疆土和百姓,仓皇南逃,迁都杭州,偏安一隅,是为南宋。 美丽的膏腴之地天堂杭州,珠玑罗绮,美女珍馐,丝竹弦管,浅斟低吟,歌舞台榭,湖光山色。。。。一派令人心旌摇荡的气象。对于一个国破家亡的统治者来说,如此靡靡之地,实在是一帖迷乱心智的毒药。 在杭州的高宗赵构,不是卧薪尝胆,重整山河,重用主战派准备收复北方疆土营救被金兵掳走的父兄二帝,而是起用投降派与大金国媾和,十二道金牌将正在北疆抗金前线节节胜利的岳飞父子召回并杀害于风波亭,同时下令尚在北方坚持抗金的将士全部南撒。 一句"莫须有",如此轻易地就把中华几万万人的灵魂一起埋葬。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文征明《满江红》。 在国家、百姓与自己的利益之间,当权者选择了自己。在家国责任与享乐之间,当权者选择了偷安。但是,又是谁,把家国和自己的命运全部交给了昏馈的皇帝。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林升) 辛弃疾正是出生在宋金乱世的南宋时期,饱受离乱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