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沉淀的ph:九种方法,助你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一臂之力_文言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59:49
一、字形推断法

    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中    “造”的意义。

    2、“樯橹灰飞烟灭”,             “橹”字的意义。

    3、“刑天舞干戚”,                “戚”字的意义

    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箧”的意义。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信”。

    6、“启听淮北取籴”。              “籴”的字意义。

    7、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瞷”的意义。

    8、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糜”的意义。

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苏轼《教战守策》)    “顿”字

    2、“甚矣,汝之不惠。”            惠

    3、“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

    4、“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

    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

    6、“昌宗从旁趣说”,             “趣”

    7、“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匈”

    8、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胡

    9、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罢

    10、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畔

    11、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乡

三、结构分析推断法

    文言文中对偶句、并列词句很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

    (3)“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欹”

    (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

    (5)“去郑而之许”(2004年高考北京卷)   “郑”和“许”

    (6)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拥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劲

(8)变姓名,诡踪迹。                     诡

(9)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

(10)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丰缛而寡实

(11)“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隙

    (12)“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可矜怜。” “贤俊”

    (13)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迫

    (14)(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       间

    (15)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崇

    (16)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得罪

    (17)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去

四、语法推断法

    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其词性,进而推知意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句子都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这种方法,由于初中语法的削弱,导致高中教学会有一些障碍。

    1、“范增数目项王”

    2、“将军身披坚执锐”,

    3、“庭除甚芜,堂屋甚残”

    4、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5、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6、信义著于四海。

    7、 “(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8、 “自放驴,取樵炊爨”

    9 “其罪当与童贯等”,

    10、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1、 “仆诚以著此书”

    12、①文章冠世 ②不跻大位 ③盈其箱笥 ④为时所排

    13、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

    14、天下宗周。                     宗

    15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16、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17、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18、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19、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五、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石钟山记》有两句话:

    (1)“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2)“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两句“言”的含义:

    2、“齐武成帝子琅邪王,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3、“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4、“”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家“

    5、 “资产巨富”“常得郡县为征”“在郡多有出息”

    6、 “(韩)轨遂投城遁走”

    7、《祭十二郎文》“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

    8、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

    9、“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六、联想推断法

    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相互比照,由此推断它在此处的含义。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1 “不以外见易”的“见”           “府吏见叮咛”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

    4、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5、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言听计从)

    6、“举类迩而见义远”              “遐迩闻名”

    7、“其文约,其辞微”中的“微”     “微言大义”

    8、“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的意思,联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9、“齐人追亡逐北”,                《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10、“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

七、借助双音词推断词义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就可借助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解古汉语的单音词。

    1、“李斯,相也,具于五刑”中的“具”

    2、 “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中的“丐”

    3、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中的“信”

    4、“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北史?循吏传》)

    “阅” “产业” “修理” “彰”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

    7、《鸿门宴》中“孰与君少长”,“少长”

    8、《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9、《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0、王昌龄的《出塞》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

    11、《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八、借助文化常识推断词义

    对于有些实词的意思,我们也可借助生活常识、生活经验和文化习俗来推断。

    1、《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一句中的 “公”

2、“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中的        “夜分”

九、代入推断“随文释义”法

代入推断法,是一种多义词语境义或词语“临时义”的推断法,即在若干可能项中,根据语境否定几项确定一项的推理方法。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③“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⑤“并云欲自修改”;

⑥“掌修国史”。

“修”在六个句子中分别作何解?这看似很难,其实“修”有多个义项,


(2009全国Ⅰ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

---------------------------------------------------------------------------------------------------------------


九种方法,总有一种方法适合你!

当然,在实际阅读和解答文言习题之时,可能综合运用了某两种、三种,甚至多种方法来推断出词语的确切含义。

在目前的单选考试题目时候,只需要判断出正误,不需要修改或写出正确的答案。掌握必要的推断技巧,就尤为必要。因为这个时候,夺取分数,是第一要务!

至于翻译语句时候,则要更严谨一些,推断出准确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