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电压:俾斯麦:永不屈服的铁血宰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02:22
俾斯麦: 永不屈服的铁血宰相 07-01-10 17:25:53   文章作者:佚名

     俾斯麦是人们争相传颂的传奇式人物。他运用“铁血”手段,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把德意志作为世界强国推上了历史舞台。

在俾斯麦的案头一直有这样一句座右铭:“对于意志永不屈服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他凭着一种德意志民族所固有的自负和强硬的秉性,有力地贯彻了自己的信念。

在德国近代史上,只要一提到奥托·冯·俾斯麦(下称俾斯麦),世人脑海里就会呈现出这样一种印象:身材魁梧、桀骜不驯、刚愎自用、飞扬跋扈、傲慢无理、性格粗俗、暴力残忍。像彼得大帝、拿破仑一样,俾斯麦在世时就是人们争相传颂的传奇式人物。他运用“铁血”的手段,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把德意志作为世界强国推上了历史舞台。  

俾斯麦——大学时决斗25次

1815年4月1日下午,被后人称之为“伟大年代的英雄”的俾斯麦出生在一个普鲁士庄园主家庭。他狂放而又机智的性格在年轻时便显现出来。有一天他到外地去玩,住在一家旅社。俾斯麦的房间没有电铃,于是他把旅馆的主人叫来,要求装一个电铃。旅馆的主人不想花这笔额外的开支,便说:“我们旅馆没有一个房间有电铃,你若要装,得自己付钱。”等旅馆主人走了以后,俾斯麦掏出手枪来,“砰!砰!”地连放几枪。大惊失色的旅馆主人跑回来说:“你怎么可以无缘无故地乱放枪?”俾斯麦若无其事道:“我在叫茶房呀!”那晚,他的房间马上装了电铃。 

1830年,欧洲大陆连续发生大规模革命,这对于正处于求学阶段的俾斯麦影响很大。作为一个德国人他深切感受到国家四分五裂的痛苦,从而在内心深处萌发了统一德国的念头。1832年俾斯麦考上大学。在当年美国独立战争纪念日上,他同自己的美国朋友莫特利用25瓶香槟啤酒打赌:25年内德意志必然统一。德意志统一比他的赌注晚了10年,但毕竟在他的手中实现了。不过在大学里他恶习难改,在三个学期中,他总共进行了25次决斗,有一次受了重伤缝了14针。虽然劣迹斑斑,但他总算勉勉强强毕业了。  

俾斯麦——用抽烟挑战奥地利权威

1846年秋,俾斯麦被任命为负责易北河右岸从耶里肖夫到圣道的一段堤坝总管,这是他的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公职,也是他从政的开始。俾斯麦35岁时,担任普鲁士国会的代议士,这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奥地利是德国南方强大的邻国,曾经威胁说,如果德国企图统一,奥地利就要出兵干预。1851年5月11日,年仅36岁的俾斯麦作为一名新代表进入法兰克福联邦议会。议会由各邦诸侯代表组成,为争夺联邦的领导权,各邦诸侯代表们同床异梦。当时奥地利在各邦中势力最为强大,而俾斯麦所代表的普鲁士势力相对较弱。在联邦议会中,他对奥地利藐视一切的做法十分不满,想找机会对奥地利人提出挑战。

在议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只有担任主席的奥地利人才有权吸烟。俾斯麦看不惯这种做法,在一次会议中,当主席抽出一支雪茄烟时,他立即拿出一支烟,并向主席借火点燃,大模大样地抽了起来,以此表明普鲁士与奥地利是平起平坐的。当然,因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很难争取真正的平等,但俾斯麦这一举动令主席和其他各邦代表刮目相看。

俾斯麦做梦都想击败奥地利,统一德国。但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居然在国会上屡次主张和平。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意图,他说:“没有对于战争后果清醒的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疾、妻离子散的悲伤?”在国会上,他为奥地利的行动辩护,这与他一向的立场背道而驰。很多人被他迷惑了。他甚至公开鼓吹要满足奥地利的要求来让德国统一。不过,当他当上首相后,立即对德国公众说:“对于一个外交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抱有幻想。”并立即想方设法对奥地利宣战。法国外交家格腊蒙曾对俾斯麦进行过细致的观察,深刻揭示了俾斯麦善变而灵活的秉性:“他的眼睛从来不显出笑意,他说话时,好象总咬着牙关??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他对秘密故意采取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似乎他不愿意影响事物的自然发展。尽管如此,却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准备斗争??”  

俾斯麦——遭遇刺客后步行回家

1862年9月,俾斯麦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机,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他为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从此他得以在德国统一大业中一展才华,成为“千古名相”。

在统一德国过程中,俾斯麦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1866年4月8日,他同意大利结成同盟,随时准备向奥地利开战。但是俾斯麦的战争政策遭到宫廷和许多民众的反对,大家都指责俾斯麦如果推行武力政策失败,他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俾斯麦在御前会议上坚定地说:“我知道,我被普遍咒骂。正像人们常说,命运无常。我拿脑袋作赌注,哪怕我上断头台,也要赌到底。普鲁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状,两者都必须走(武力)这条路,别无他途!”

群众的反战情绪终于达到极致。5月7日,俾斯麦回家途中突然听到身后两三声枪响。他急转身,看到一个青年正向他射击!俾斯麦猛扑过去,一手抓住青年的右手腕,一手抓住青年的喉咙。刺客用左手拿过手枪,再向俾斯麦射击两枪。一颗子弹打在俾斯麦的褂子上,一颗击中了他的肋部。俾斯麦死死卡住青年的喉咙。这时一个过路人和两名士兵赶来抓住刺客,俾斯麦才得以脱险。

俾斯麦肋部隐隐作痛,但他还是坚持走回官邸。夫人约翰娜正陪客人用餐。俾斯麦没有打搅他们,而是走进书房,给威廉一世写了一个简短的报告,然后走进餐厅,吻了夫人的前额,像讲故事似地说:“小宝贝,你不要害怕,一个人开枪打我,感谢上帝,我没有事!”就是凭着这种冷静和毅力,俾斯麦走到了统一德国的最后一步。  

俾斯麦——更改电文促使德法宣战

在1866年击败奥地利后,俾斯麦就为对法战争做准备,但一直找不到借口。当时,西班牙王位空虚,为制造普鲁士与法国的纠纷,俾斯麦唆使西班牙迎请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西班牙王位。过高估计自己实力的法国拿破仑三世对此表示强烈抗议,他令法国驻柏林大使贝纳得梯同在德国西部温泉疗养胜地埃姆斯疗养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进行谈判。法国要求威廉一世承诺永远不赞同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登上西班牙王位。拿破仑三世态度粗鲁,对威廉颐指气使,威廉对此十分不快,就派人把会谈的情形写成电报,发给俾斯麦,让他公布与法国大使会面的详细情况。俾斯麦看完埃姆斯电文,略作思索,将电文稿进行了删节和修改,夸大了法国的无礼和威廉一世的愤怒。俾斯麦认为,修改后的电文将起到“红布对高卢公牛的作用”。当俾斯麦向普鲁士总参谋长毛奇宣读了已删改的电文后,毛奇说道:“前封电文像是命令退却的鼓号声,现在这封电文却成了进军的号角。”

随后,俾斯麦在法国国庆(7月14日)这天公布了经篡改的电文。事态的发展完全在俾斯麦的预料之中。1870年7月20日,刚愎自用的拿破仑三世以国家荣誉遭到侮辱为由向普鲁士宣战。结果,法军被以逸待劳的普军打得惨败。法国被迫向普鲁士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俾斯麦终于完成了统一德意志的历史任务。

列宁曾经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德国贵族)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对俾斯麦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介绍

1815-1898年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雪恩豪森一家大容克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1835年于柏林大学毕业后,俾斯麦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强壮的体格,粗野的个性,对待农民的残忍,追求目标的毅力和不择手段以及现实主义的态度,构成俾斯麦鲜明的性格特点。在19世纪40年代,俾斯麦政治上属于顽固的保守派,1848年革命时,俾斯麦在自己领地上组织军队,准备前往柏林“勤王救驾”,武力镇压革命。他尖刻地嘲讽法兰克福全德国民议会中资产阶级代表们的清谈阔论,主张用武力把它驱散。俾斯麦狂热的容克信念和立场赢得国王的赏识,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因此,他能清楚地了解俄国和法国统治阶层的意愿和图谋。

自19世纪50年代后,俾斯麦的政治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已经受到资产阶级的影响,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经营自己的庄园,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化的容克。俾斯麦意识到,德国的统一是无法阻止的,要挽救普鲁士君主政体和容克利益,只有掌握统一运动的领导权。这个领导权不能被德国资产阶级所掌握,更不能被无产阶级所掌握,而必须由普鲁士容克所掌握。因此,他一方面主张用强力压服资产阶级,镇压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他也清楚,欧洲列强,无论是法国还是俄国,都会阻止德国的统一。在德国内部,普鲁士的霸权一定会遇到奥地利的坚决反对。对于这些障碍,只能用武力作为后盾。

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三步、就是1870年的反法战争。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他对德国事务的不断干涉,激起德国民族运动的高涨;同时欧洲列强因同法国有矛盾而宣告“中立”。俾斯麦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取得节节胜利。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执行为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利益服务的政策,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他的“铁和血”却没有因此而停止。1871年他参与镇压了巴黎公社。在国内,他为了加紧镇压德国工人运动,于1878年颁布了所谓《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又叫《反社会主义者非常法》);他对外组织军事集团,极力巩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同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掠夺殖民地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到19世纪80年代末,俾斯麦的内外政策连遭失败,被迫于1890年3月17日下台。应该注意的是,俾斯麦本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的“铁血”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 【发表评论】【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