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anthen nappy rash:在全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2:40:48

同志们:
受省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委托,我先就全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情况作工作报告,稍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韩忠信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全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蓬勃开展,发展态势良好
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是“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依法管理区域内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事务的法治实践活动,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2007年以来,按照全国普法办和省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我省部分市、县(市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实践,坚持以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以乡镇、村、社区、学校、机关等基层单位法治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创新理论、创新方式、创新载体、强化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和理论研究,倡导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德阳、成都、遂宁、绵阳、广安5个市全面启动了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资阳、眉山2市初步启动;广元市在积极准备中;72个县(市区)开展了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这些先行的地方为推进我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强化领导抓创建,整体联动齐推进。开展创建活动的地方切实把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专门实施意见,对创建活动作出具体部署。普遍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建立了相应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大了人、财、物保障力度,按照“同计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的原则,将创建工作列入普法依法治理总体目标责任制和效能建设考核体系,实行责任分解,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成都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正、副组长的创建全国法治城市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也相继成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的创建全国法治城市领导小组,高规格召开了法治城市创建动员会,张苏军副部长也亲临到会指导。泸州市龙马潭区将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和区级各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法治创建工作列入区委和区政府重点督查项目,定期检查考核,对考评不合格的单位,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今年泸州市、宜宾市、自贡市、南充市先后召开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全省创建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同时,各地在创建工作中做到了部门联动,媒体联动,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形成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深化普法抓创建,夯实基础造氛围。各地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的基础,加强了法治广场、法治街道、法治家园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建立农村、社区“法治图书角”;积极开展了“法律惠民行动”、“百场法律案例大讲堂”等系列群众性的“法律六进”活动,通过组织群众法制文艺演出、开展法制灯谜和法制演讲活动、进行法律咨询服务、观看法制“坝坝电影”、观摩“坝坝法庭”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刚才看的专题片,龙马潭区归纳出了五种类型的宣传方式:拓展“阵地”、“宣传长廊式”普法;创新载体、“以案释法式”普法;丰富形式、“寓教于乐式”普法;借助“巡回法庭”和“大调解”平台,“情、理、法结合式”普法;增强普法针对性、开展“点菜吃饭式”普法和“对症下药式”普法。这些宣传方式贴近生活,通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创建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严格考评抓创建,目标定位责任明。加强管理,是推进工作的有力手段。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创建标准、考核实施细则等,积极探索责任明确,奖惩逗硬的考评机制,有效保证了创建工作的规范运行。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考核评估标准与测评操作体系(试行)》,下达了《成都市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专项目标》,制发了《成都市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各县(市区)创建办参照标准,制定了本级相应的标准、目标和实施细则、考评办法,将创建任务细化分解到基层,并建立了评估考核机制和监督激励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遂宁市出台了《法治遂宁建设区、县考评办法(试行)》和《法治遂宁建设区、县考核评分标准》,作为全市六大重点考评体系之一,在加强法治城市创建工作中起到了突出作用。
——化解矛盾抓创建,维护稳定促和谐。坚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出发点,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统一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大调解”保和谐、促发展、促创建。各地整合专业调解和社会调解资源,加强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了公调、诉调、检调、访调、纪调等调解对接机制,多层次、宽领域拓展调解网络。推进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化、常态化,落实重大矛盾包干负责制,做到了对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说服到位、对无理纠缠的教育到位、对触犯法律的处置到位,化解矛盾效率不断提升。
——以点带面抓创建,理论实践相辉映。坚持了抓典型,树标杆,以点带面,持续推进。所有的创建地方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点。各地及时总结在创建活动中的经验,积极撰写创建工作调研文章,加强创建工作理论研究。由中共泸县县委主研的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课题《全国法治示范县创建工作标准与评价体系》经专家评审认为:课题研究成果初步解决了我国自上而下如何抓法治县建设、怎样评价法治县建设和县域法治化水平的工作评价体系问题,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泸县的试点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到目前已接待省内外学习考察68批次。在泸县课题基础上,我省进行了《全国法治县创建工作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四川省泸县法治建设模式》国家软科学课题申报工作,现已被科技部正式确立为2010年度国家级软科学课题。同时。省司法厅对《四川省法治指数体系研究》进行了公开招投标,由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进行研究,目前已有初步成果。
两年多来,创建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全国普法办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认为四川创建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走在全国前列,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对全国创建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最近,经过各地自愿申报、考核推荐,我们推荐了22个“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参加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评选。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地积级响应、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关心支持创建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在座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并为之辛勤努力的地方和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回顾两年多来的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我们感到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我们做到了“五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服务科学发展,是创建工作的力量源泉;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创建工作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始终坚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创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始终坚持创建举措的务实创新,是创建工作的活力所在。以上经验,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牢牢把握,并以此为指导,切实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不断推进我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
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全社会法治意识、法治化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尤其是要按照永康书记的指示,要对社会建设和管理进行整体系统研究,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走出有效路子。接下来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一)要准确把握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弘扬法治精神,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为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要通过深入持久的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基础,使各级领导的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使依法执政能力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法行政水平更加适应法治政府的要求,公正司法水平更加适应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法制宣传教育更加适应法治精神的要求,社会管理和服务手段更加适应社会公众的要求。要通过贯彻落实创建活动各项举措,使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公民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对法治政府的信仰度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要准确把握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对现阶段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任务归纳为十个大项,这十大任务,基本涵盖了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要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对于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来说,各项法律、法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由行政部门来执行,行政管理涉及城市活动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十项创建任务中,要把推进依法行政放在重要位置上。要结合贯彻落实全国综治会议精神,推动我省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党的十七大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重点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利出发,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党领导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自治和依法管理水平,对于巩固党的基层政权、确保党永远处于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扎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打牢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的基础。要以“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依法治理,促进基层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
当前,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关键,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中,各地要群策群力,真抓实干,要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深化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以“大调解”保和谐、促发展,要按照永康书记的要求: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守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的良好氛围,确保三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三)要找准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切入点。
在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中,要认真落实永康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从法治方面入手,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每年切实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规范教育收费、调解医疗纠纷、加强环境保护、保障食品安全、依法征地拆迁、强化城市管理、扩大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民生问题。通过解决突出问题,维护群众权益,提高群众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满意度,有效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法治建设,努力开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新局面。
(四)要紧紧扣住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灵魂——倡导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的力量不仅仅体现为法律制度对人们行为的规制作用,更多源自社会成员对法律的普遍信任,以及以这种信任为基础形成的对法律文明的共同认同。倡导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要求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无论国家机关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切实增强法治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做到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成效;要让人民群众真正地信仰法律,培育起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心理、法治习惯,为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精神上的支撑。
三、切实加强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工作量大、要求高。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要以完善的机制推进创建工作。各地要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法治四川建设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健全完善创建工作的推进机制,确保领导有力、组织有方、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形成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格局,不断增强推进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特别是作为创建工作具体牵头部门的司法行政机关,要主动协调各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协同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创建工作任务,并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定期召开会议,落实工作规划和阶段性安排,研究解决创建工作的重大事项,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要进一步加大人财物支持力度,提高创建工作的经费保障水平。
要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创建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生机活力的新要求,进一步创新思维、创新举措,继续焕发创建工作的蓬勃生机。要在总结经验、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切实找准继承和创新的结合点,在把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固定下来、传承下去的同时,不断推出创建工作的创新之举,为创建工作注入新内容、增添新活力。要进一步尊重和激发基层和群众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从基层和群众中汲取创新营养、谋求创新思路,推动创建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要以良好的氛围推进创建工作。各地要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关注度和影响力。各地要对照创建标准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要突出抓好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促进作用,不断提升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果。
同志们,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既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常抓不懈,逐步推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省区域法治建设新局面,积极推进法治四川建设,努力为“两个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