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热:新时期领导者观念十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24:55
 领导者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获取事业上的成功,应当树立以下十大基本观念:

  1.发展观。这是领导者一切观念的立足点、根本点。在现代社会中,不发展就意味着倒退,倒退就意味着灭亡。发展不同于变化,广义的变化包括发展,狭义的变化是数量的变更,是量变;发展是质变,是飞跃,是前进,是数量上突破性的积累,或是由结构上的调整带来的巨变。

  要发展就要有战略眼光,实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战略眼光要求不只看一步两步或局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战略眼光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同下棋,只看到一两步者早晚要败在能看出五六步远者的脚下。因此,作为成功领导者,力戒短期行为和谋划发展战略同样势在必行。

  2.创新观。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实践创新。应当说,一切领域和层面都存在创新的可能性。在倡导和实践创新中,有两种情况特别需要注意,一是畏难情绪,二是害怕失败。认为创新难,创新是特殊人才的事,不是普通人可以问津的,从而抑制了创新积极性和广泛性,封闭了创新大门。事实上,有些很小的提议也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另一个问题是要积极创新,就要有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新事物的出现往往是艰难曲折的,只有正确地对待错误和失败,才有创新的存在和发展,这是解决创新问题的一条规律。领导者应当确立正确的创新观,着力培养群众的创新观念、思维方式和方法,让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思想之花结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果。

  3.价值观。价值观是领导观念的核心。发展本身就是价值追求的最大目标。历史上曾经批判“无利不起早”,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有片面性的。价值观涉及义利观,在现代社会要实现义利的正确结合。

  “三个代表”是领导者在新时期价值观的最高体现。作为成功领导者,在实践“三个代表”的工作中,必须把落脚点放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认真领会和实践“三个代表”就抓住了新时期价值观的重点。抓重点,实际就是抓住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推动工作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时效观。价值高低在时间与效率中得到充分体现。“跨越式发展”实质上就是要利用比别人更短的时间实现比别人更大的效益。新世纪竞争之所以激烈,不仅体现在质量和创新上,同时还体现在确保质量和不断创新的基础上追求发展速度。“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设计的年代,那么新世纪的前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这是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值得我们警悟和深思的。

  时间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最基本存在方式,它具有连续性和不可逆转性,“时乎时乎不再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一切。时间没有了,一切将变得没有价值和意义。而我们的很多领导同志却对此并不在意,有的甚至将大量的时光消费在无足轻重的事务或娱乐之中。

  有志于成功的领导者在注重时间重要性的同时必须兼顾效益。时间主要体现数量和效率,效益才综合体现效率和价值。效益是时效观的集中表现。任何人都不应做“劳而无功”的事,领导者更应如此。

  5.信息观。在同知识处于同等重要意义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一个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词。信息是知识和情报的通信和接收,是通过调查研究或要求而得到的知识,是情报、消息、新闻、事实和数据等。缺少物质是空虚的世界,缺少能量是死寂的世界,而缺少信息则是混乱的世界。因此,人是离不开信息的,领导者更是如此。领导者需要决策、组织、管理、指挥、协调和号召等等,离开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是绝不可能的。可以说,一个闭目塞听的人绝对不能成为领导者,只有见多识广,才会有雄才大略。

  6.德法观。德与法的有机结合应当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大方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德与法的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者是权力的象征。然而,权力再大也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首先需要领导者去身体力行,否则法将形同虚设,德将无所适从。

  从广义上说,德内涵着法,道德首先是道,德是严格的道,不遵纪守法是最大的不道德。而一般的道德观念是指法以外的行为规范。表现在领导者自身则是人格的力量。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一是靠真理,二是靠人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领导者成功的保证。

  法律需要学习、熟悉、运用。道德需要认同、培养、修炼。人的优良品格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经过不断的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节制的训练。如斯迈尔斯所言:“正是这种不断进步的努力——力图超越现有的品格水平——使人感到振奋,令人心旷神怡。即使我们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前进的路途中,我们的每一次诚实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使我们品格得到升华。”

  7.人本观。人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成功领导者的基本观念。领导行为模式的本质特征是行为与目标之间具有间接性,即领导者的个人行为不能直接实现决策目标。尼克松在《领导人》一书中有一段清晰的表述:“在单一领域内干得好就可以人才出众,不需要领导别人。作家、画家、音乐家不领导别人,同样能搞艺术。发明家、化学家、数学家可以独自发挥他们的天才,但政界领导人必须鼓舞拥护者。”领导者的目标要靠他人来实现。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领导的两大职能是出主意、用干部。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才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我们并不缺人,缺的是人才。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因而人才竞争成为当代国内外各种竞争的制高点。在所有资源当中,只有人具有创造力,使得人成为独一无二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而这种创造力的发掘和实现,主要靠人才。特别是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兴则天下昌,人才衰则天下亡。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是每一个成功领导者都应当牢牢树立的基本观念。以人为本、以人才为重是未来领导的本质。

  人才如此重要,使得识才、用才以及使“凡人”能干出“不凡”之事,成为领导者人才艺术最重要的课题。正如邓小平所说:“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领导者只有具备爱才之心、求才之渴、荐才之德、用才之胆、护才之魄、容才之量、管才之方的品格,才能在驾驭人的问题上臻于完善,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领导者。

  8.合作观。倡导合作精神,为实现目标将各方之才有机地组合起来,达到精诚团结,协调一致,是所有成功领导者的活动要务。实践表明,缺乏合作精神而导致失败的组织和企业,比因其他原因而失败的更多。我们的一些领导和组织恰恰存在着“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抬水、三个和尚没水”,甚至“窝里斗”的状况,这是我们履行领导职能和实现工作目标的大忌,而加强合作精神则要领导者不断加强道德品格修养和提高协调艺术。

  9.服务观。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性命题。它是马克思主义领导者的宗旨、立场、职责、作风和本质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贯宗旨:办一切事情应当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基本依据和立场;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领导者的根本职责;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只有在为人民服务之中才能得到根本体现。

  10.学习观。学习已成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生学习是21世纪个人最重要的资本。正如德格所说,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从表面看,我们上上下下都在学习,多数人已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而,深入一点就不难看出,在对待学习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形式主义、文凭至上以及厌学情绪仍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水平滞后、低效,表现为重知识灌输不重能力培养;重教不重学;重记忆不重思考;重理论不重实践。使人们感觉不到学习、受教育的特殊作用和魅力。二是选人用人标准机械、简单,表现为卡死年龄段,超龄就无心再学;要文凭不看水平,学习的目标就是学历证书,而非真才实学、实际能力。三是个人心态不健康,急于求成,浅薄浮躁。从政的想一步登天,经商的想一夜暴富,做学问的想一举成名。这种浮躁心理与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是背道而驰的。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21世纪的领导即是学习。没有人天生就是卓越的领导者,学习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加速学习,是持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领导者不仅要自身努力勤奋地学,而且要将自己所领导的组织变为学习型组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