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泡腾片使用方法:解读“求真务实” 做好本职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31:37

解读“求真务实” 做好本职工作

    摘  要: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解读“求真务实”的思想内涵,指出“真”和“实”都是客观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本质属性。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对“求真务实”的阐述,指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我们党执政80年的经验,是民心所向、党心所向。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高度,强调求真务实的现实意义。并且从思想认识,转变作风,健全制度上说明如何落实求真务实精神。

    关键词:解读;求真务实;本职工作;思想内涵;现实意义

    2006年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篇重要讲话,逻辑严谨,立意高远,指导性强。因此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作风,对于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崭新的风貌和昂扬的斗志,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求真务实的思想内涵

    “求真务实”这个词,广义地说,属于哲学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直推崇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准则。“求真务实”这四个字,反映了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那就是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我们党多年来一直倡导它、强调它。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什么是“真”?这个“真”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事物的本来面貌。二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即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如:真理、真切、真正等。同“真”相对立的是“假”和“伪”。什么是“实”?“实”字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客观存在,二是丰满充盈,三是稳定坚固。如:果实、实在、实物、实际等。同“实”相对立的是“虚”和“空”。“真”与“实”是万物万事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范自身行为的第一要求。“真”是“善”和“美”的基础,有了“真”才能向“善”和“美”的境界发展。离开了“真”,“善”和“美”也就无从谈起了。“实”是“诚信”和“秩序”的条件,有“实”才能有“诚信”和“秩序”,离开“实”,“诚信”与“秩序”也就不复存在。“真”与“实”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蒙以养正赋》中说:“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仅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讲的就是务实际,去浮华。所谓“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

    正因为“求真务实”是修身治事的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也历来强调它,推崇它。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结束了十年浩劫,邓小平同志刚刚复出就向全党大声疾呼:“世界的事情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进入21世纪后,面对艰巨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所有领导干部都要求真务实,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他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新年伊始,胡锦涛同志又鲜明而突出地提出,全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作风。这是民心所向,党心所向,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关键。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求真务实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就是严谨扎实,一丝不苟地干实事,讲实效。

    ——从“真”的内容上看,就是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顺应潮流,把握趋势,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在历史发展的前头。这是最大的“真”。我们共产党人所有的一切活动、一切工作,都应该建立在求得这个“真实”和“真理”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真”,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发展。因此,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求真”还是“作假”,是能否正确地认识国情和把握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从“实”的内容上看,就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长期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实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我们党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是最大的、最基本的“实”。这样的大事办实了、办好了,我们事业的基础,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就实了。反之,如果没这个根本的“实”,其他一切都会落空。因此,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务实”还是“弄虚”,是与人民的利益、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联系在一起的。

    胡锦涛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总结我们党长期执政的主要经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把求什么“真”,务什么“实”,归纳为四句话,这就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这四个“求”和四个“务”,将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求真务实,在哪些主要方面求真务实更加具体化、条理化了。

    二、强调求真务实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标志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的标志。全党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光荣,小康社会的实现不是说出来的,是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来的。但从现实情况看,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不少与求真务实精神相悖的不良作风,这些不良作风对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危害极大,影响极大。表现为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象工程;热衷于上电视、上报纸,搞轰动效应;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下基层搞调查,要摄像,要陪同,摆架子,做样子;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谎报数字,“数字出政绩"竟成了提升晋职的一个捷径。这些不良风气毒化了社会,扭曲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动摇着党的执政基础。在这种大背景下,胡锦涛同志提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所在。面对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不良作风,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

    1、正确把握国情、认识发展规律需要求真务实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如何认识国情、把握规律,始终是头等大事。现在,我们要办好中国所有的事情,首先要依赖于对现实国情的准确把握。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国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特点?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在总的国情背景下,各地、各单位有哪些异同之处?各个行业、部门有哪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不是高高在上所能了解和解决的。脱离实际,弄虚作假,必然要造成信息混乱,判断失误,决策错误。所以,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做出科学判断,解决实际问题,制定科学正确的发展规划。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需要求真务实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口号,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今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相当繁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临艰巨的国内建设任务,要使我们党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就必须真抓实干。实干是兴邦之本,空谈是误国之源。只停留在口头上,再好的路线、纲领也实现不了,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变形走样。如果继续搞虚报浮夸那一套,那就不仅欺骗了党和人民,也欺骗了自己,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3、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求真务实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求真务实。人民群众对我们每一个干部,都会听其言观其行。他们不会只听我们怎么说,而且要看我们怎么干。只有求真务实,真正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落到实处,才能使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做到求真务实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求真务实既是党的优良传统,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地做到求真务实,笔者认为以下三个问题是我们打开“求真务实”之门的钥匙。

    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认识是工作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把求真务实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首先需要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求真务实的重要性,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辉煌的高度,认识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重视它,在工作中践行它。二是要认识到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人人有责。求真务实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事,而且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事,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求真务实。一个人在整体上看,就像一部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只有每个螺丝钉都拧得很紧,真正发挥作用,整个机器才能正常运转不出故障。三是要认清求真务实的紧迫性。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着眼,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着眼,我们的工作再也不能继续“空”下去,“虚”下去,“假”下去了。不能让坑国误民的“空”、“虚”、“假”继续危害我们的事业。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诗中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胡锦涛同志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要不要求真务实,是不是求真务实,说到底,还是坚持不坚持党的宗旨问题。这个问题同价值取向和工作动机相联系。我们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才能执政为民。只有时时事事以全局为重,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才能一事当前想的是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也就能讲真话,办实事了。

    2、解决作风问题

    工作上的“真”与“假”,“实”与“虚”,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作风。胡锦涛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列举了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十种表现,从实际情况看,具体表现为:一是不深入实际,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二是学习不动脑,不研究问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理性思考,对现代科学知识和理论研究不深,没有自己的见解。三是进取心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工作很难出成绩。四是缺乏全局观念,工作协调不当。计较个人得失和小团体利益,奉献精神不强。五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心中没数,没有计划,没有督促,没有检查和总结。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我们要紧密结合自己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转变作风,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作风问题,说到底是思想路线问题,是世界观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本职工作抓真抓实,抓出成效。

    3、解决制度和体制问题

    目前,发生“空、虚、假”的问题既反映了作风上的问题,又反映出制度与体制上的问题。激励求真务实,惩治“空、虚、假”的制度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在制度上下功夫,切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制度保证。制度是带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这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我们倡导求真务实精神,也应该在制度上下功夫,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一种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朝着求真务实的方向去努力。通过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使其言行受到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真正在求真务实的轨道上运行。有了这样的制度,求真务实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实。

    体制问题也是能否坚持求真务实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建立起有利于求真务实、鼓励求真务实的新体制。 “实”的得不到鼓励,“虚”的没有受到惩罚,实质是对“实”的一种打击。为了革除弊端我们应该在体制上进行一些尝试,从工作需要出发,真正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

    四、创造良好环境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1、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人们的内心深处会产生危机感,担心自己的本领不适应所担当的职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本领恐慌” 。产生危机感就要及时学习,充实自己。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历史和现实都再一次告诉我们,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国家因学习而富强,民族因学习而兴旺。学习使人类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野蛮进入文明,学习使千百年前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我们说,在人生的百科全书中,“学习”应该是最动人的字眼儿,是最美丽的词汇。

    一个人出生时是一张白纸,正是由于学习,人类成了万物之“精灵”。获得了为社会作贡献的才智,成为时代的精英。爱因斯坦通过学习,创立了相对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居里夫人通过学习,发现了“镭”,揭开了原子物理学的开端,为原子构造和原子能的研究铺平了道路,成为原子时代的先驱者。爱迪生一生勤奋学习,有一千多种发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海迪在她不幸的人生中,由于刻苦学习,成为著名作家,从而改变了命运。她的体会是:“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学习的结果,都是学习的恩泽”。

    学而优则存,学而优则进,学而优则胜,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凡是渴望成才、精神充实、事业有成的人,都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永无止境的人生追求,一刻也不能放松。陈旧的思维方式要靠学习去更新,前进的动力要从学习中获得,心灵深处的阴影要用学习来驱除。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各种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谁都不可能靠老本吃饭,靠老本发展。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终生的第一需要,确立学习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学习的新理念。边学习,边工作,用工作带学习,以学习促工作,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不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

    2、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一个学术研究空气很浓的学校一定是很有希望的学校,这所学校的教师队伍一定是科研成果丰硕的队伍。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领域中,研究的前景和天地十分广阔。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要认真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也是科研的基地,要认真抓好各学科的研究工作。要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教学中搞科研,用科研成果指导教学。重视研究的人就有希望成为“家”,而不重视研究的人只能成为“匠”。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把研究空气调得浓浓的,使我们在本学科领域中搞出最新的研究成果。营造研究氛围,需要必要的条件,首先为大家搞研究提供宽松有利的环境,成果显著的要给予重奖。二是领导带头搞科研,学校的各级领导不同于行政机关的领导,他既是领导,又是学术带头人。只有既具有管理能力,又具有学者风范的人,才是称职的领导。

    3、营造一个团结干事的氛围

    团结是干好工作的基础,是事业发展的前提。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形容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林则徐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各种性格,各种类型的人都有,要学会同各种性格,各种类型的人共事。提倡搞五湖四海,团结绝大多数同志一道工作。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大气的表现。要建立正常的同志关系,朋友关系。协调一致地做好各项工作。有这样一句老话,“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劲,团结出经验,团结出干部”。让我们团结协作,形成众志成城的合力,将各项工作搞上去,把我们的各项事业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