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霉素属于哪类药物:宋代的广州:在残壁中觉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36:12

 

 

  在广州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宋代是一个辉煌的时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延续到明清的广州城墙格局是在北宋奠定的;关系到整个广州城的供水、排水系统的"六脉渠",也是在宋代大兴土木的。宋代共修筑扩建了城郭二十多次,建成中东西三城,面积超过唐代四倍。

  北宋初,广州的城墙说得上断壁残垣,毫无防御能力。广州市区原来是浅海,经过几十万年的岁月沧桑,逐渐形成陆地。这样的地质条件,在古代的建筑技术下,很难筑起坚固耐久的城墙,加上濒临海洋,台风时常来临,加速了城墙倒塌,屋宇残破。

  筑城需要大批经费,但广州的外贸收入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地方筹措资金很不容易。同时,筑城必须运用大批劳役,弄得不好,像秦始皇修筑长城那样,引起反抗,这也是朝廷担心的。事实上,在景德四年(1007年),广州城附近的宜州就因擅自用劳役而引发兵变。所以,宋代初期几十年,朝廷对广州城墙的修筑不热心也不支持。

  宋仁宗统治时期(1023-1063年),岭南的战事不断,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军队和坚固的城池,宋朝对岭南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景佑四年(1037年),广州地方官员任中师等向朝廷报告,说广州城壁摧塌,请求拨款和征集人力维修。朝廷虽不准调拨民夫,却同意派当地士兵对城墙做些小修小补,表明朝廷对岭南修筑城墙的态度有所转变。

  庆历五年(1045年),已调离广州的任中师再次请求朝廷,进一步修筑广州统治机关所在地"子城",得到朝廷批准,由广州地方官员负责修筑。

  宋代的广州了城又叫中城,以南汉旧城为基础,位置在如今的吉祥路至越华路范围内。

  修筑子城祇是北宋在广州大规模筑城的序幕,高潮出现在熙宁年间(1068~1077年)。子城建成后不久的侬智高率领士兵在广西广源州谋反,他连破九郡,进攻广州城,足足围攻广州城五十七天。结果,广州子城以西的商业区被洗劫一空,商业贸易受到惨重打击。而子城内由于有修好不久的城墙保护,没有受到损害。朝廷这才明白,往日对岭南筑城的消极态度不妥,于是,朝廷给筑子城有功的官员加官晋级,派他们再修城池。可惜,此时的广州刚刚经历侬智高叛兵的重创,人力和财力都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1068年神宗登基后,广州经济已经复苏,珠江三角洲加速开发,外贸发展迅速,广州大规模筑城的条件成熟。

  广州城市建设的第一仗,是在子城以东建"东城"。

  当时的子城城墙祇有二点五公里,范围很小,熙宁元年(1068年),在广州子城以东建东城。东城主要是在南越赵佗城的基础上,加建城墙,西接子城,与子城合一,扩城后周长为三点三公里。东城的位置在如今的德政路以西,农讲所以东,豪贤路以南,至文明路一带。

  东城是因地制宜的产物,但广州西部(如今的西关)是外贸商业最为繁荣的地区,更需要城墙保护,时隔三年,神宗在1071年决定修筑西城。

  建筑广州西城的任务十分艰巨。西部的大片地方是由浅海演化而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里土质差,不可筑城。负责筑西城的程师孟胆识过人,他找专家设计城墙图纸,奏报朝廷。神宗下令左藏库副使张节爱带着岭南筑城欠缺的先进技术和建筑材料到广州,指挥筑城。经过十个月的艰苦劳动,修筑好的西城比子城、东城的总和还大,环城周长约七公里,位置在如今的人民路、大德路一带。

  建好了(中)城、东城和西城,北宋的广州城墙格局确定下来了。广州城的街道布局,中、东两城以官署为中心,呈丁字形;西城为商业市舶区,呈井字形。其中小市街、大市街、朝天路、读书路等街名沿用至今。

  到了南宋中期,随着广州商业贸易的发展,子城、东城和西城包容不下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居民便在这三城以南,濒临珠江的地带拓展居住和贸易场地。1210年,广州又修筑了东西雁翅城。两个雁翅城皆以三城南面城墙为城的北部顶点,向珠江边修筑,从而形成广州北有三城,东西有雁翅两城,南临珠江的新城区。

  东西雁翅两城的创建,是宋代广州城市建设的又一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