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力牙膏:(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余文森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16:39
(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余文森 2006-7-26 20:28:00

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就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1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1平方厘米。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洪玲“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江西教育2003/9)。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的脑海里。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科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案例:无欲不举笔(陈晓华)

这是我在一堂“议论文写作训练课”开始时与学生的对话: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此刻你们的心里最期待的是什么?”我问

“春游……”学生异口同声。

“这……安全问题,再说我们的学习也不能耽误,因此我建议,取消这次活动。”我态度有点“暧昧”。

“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其他班都去了!”

……

教室里群情激奋,吵吵嚷嚷,有的敲打桌子,有的满脸胀得通红,有的趴在桌子上直生闷气。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我调整着学生的情绪。

班长站了起来大有为民请命之势:“我想问老师,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我更想知道,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去?”我巧妙地将话语引入正题。

大家陷入了沉默。

“你们也许不愿意明说,那你们把你们的理由写出来吧!”我接着在黑板上写上《我们为什么要春游》。

此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望,带着不吐不快的激情,写下他们情感激荡、浩气四塞的作文。

案例:《春天》课堂教学实录

课文

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

冰雪那么听话,都化了。

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

小草那么听话,都绿了。

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几个季节?

生: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师: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季节?

生 1 春天。

生 2 春天。(还有学生举手,教师没继续让学生发言)

师:有这么多同学喜欢春天,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第一课《春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了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语:冰雪、化、绿、到。教师引导学生读拼音,认识生字、生词,教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师:同学们见过冰雪吗?

生(齐):见过。

师:看看插图,想想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

生1:冬天过去了,你醒醒吧。

生2:你快化吧,我好冷。

师:冰雪为什么那么听话?

生1:因为太阳出来了。

生2:因为冰雪怕春天。

生3:因为冬天过去了。

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

生1:春天说:我喜欢绿色。

生2:春天说:我喜欢绿色的小草。

师:小草绿了是什么意思?

生1:小草长出来了。

生2:小草由黄色变成了绿色。

学生齐读第二段。

师:春天对花儿又说了什么?

生1:花儿,你快开吧,蜜蜂要采蜜呢。

生2:花儿,你快开吧,小朋友们都喜欢你。

学生齐读第三段。

师:为什么春天一说话,冰雪、小草、花儿都变了?

生:因为它们都很听话。

阅读全文(2767) | 回复(106) | 引用通告(0) | 鲜花(今0昨0周1共10) | 编辑
  • 上一篇:(之八)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下一篇:(之十)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类型
No.40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gfdg(游客) 2009-9-13 12:08:00社会交通工具发达特价机票的需求量大增,许多人选择打折机票及一些机票出行。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北京特价机票让更多人出行使用北京打折机票让您更实惠北京机票方便你我他。能使用机票查询得到自已想要的国际机票或者国内机票就更好了。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9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育学 周逢源(游客) 2008-6-29 21:30:00余老师在文章中提出,教育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心向,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1、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2、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3、创设问题性情境,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4、创设竞争性情境,使学生勤于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师生互动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饱满,教学成效更加显著。其实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对自主学习的培养和对教育情境的创设,但是,多数只停留在导入部分的设计上。在导入部分创设教育情境,教师的出发点是很明确的,激发学习的兴趣。当然带着兴趣去探索知识固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令人可惜的是,很多教师还是忽略了在教授新课过程中对教育情境的创设,这是值得教师们注意的地方。在课堂的教学重难点中,利用教育情境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会使学生记得更牢,学得更活!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8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杜建国(游客) 2008-6-29 11:58:00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不但老师教的有情,学生学的更有情,问中将情景分离,说明了情景之间的关系,有景没情,死水一潭,有情没景干支枯木,只有情景有效的结合,才能创设出高质量的课堂。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7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育学 陈燕(游客) 2008-6-20 12:30:00在新课改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很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但我们却很少很认真的去想,创设教学情境背后的原因.创设教学情境为什么如此重要.只有这样的思考过后,我们才能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文中有句让人动容的话: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是啊.所以,我们要用怎样的感染力,体现在情境中,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呢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6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雷巧珍 06教本(游客) 2008-6-18 17:50:00我想从建构主义的观点阐述这个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5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育学 张书城(游客) 2008-6-17 23:46:00有了情境以后,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接受信息。好的、恰当的情境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教学对象。还有,就像文章中说的,教学情境的直观性可以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总而言之,情境可以更好地达成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4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郈梦菊(06教本)(游客) 2008-6-17 20:47:00人是感性动物,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的发展。但这并不是说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创设教学情境,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去创设情境。新课改中提倡要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使一些教师出现为情境化而设置情境,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联系,只是外加了一顶“高帽子”,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3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李吓琴(06教育学)(游客) 2008-6-17 20:34:00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求教师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加有效的学习。我认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注意几点:首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随意更改教学目标,否则会出现游离现象。再者,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包括智力发展的水平与技能情感水平。还有,创设教学情境务必要考虑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条件,要量力而为,不能为了情境化而创设情境。最后,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条件是否允许,教学条件是否允许。联系实际,综合考虑,才能让教学情境发挥它的魅力!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2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育学112012006043张清清(游客) 2008-6-17 19:43:00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把自己的积极情感融入其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的进行学习,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再比如我们所看的书本只是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如何使这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变成有意义的,容易学习的知识,就需要教师为我们创设一个好的情境,从而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学习。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1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张巧玲(游客) 2008-6-13 0:35:00“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真的很喜欢这句话,说的真妙!
假如没有汤而要学生吸收那15克盐是困难的,假如没有情境而要学生吸收知识同样也是困难的。知识应是情境性的知识,是与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知识,脱离了情境的知识是死的,是一堆空荡荡的图文字号,没有任何意义。知识源于情境,就让我们将知识归还到情境中去吧!
我想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经历,儿时习得的东西似乎根深蒂固于我们的脑海中,印象深刻,即使经过了十年,二十年,这些东西似乎总也挥洒不去,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大部分儿时的记忆都是建立在感官之上的,都是我们的感觉直接作用的效果,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直接性、生动性,而我们人正是对这样的知识最敏感。
知识是抛弃了其产生情境的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及抽象性,可想而知要吸收这样的知识具有着一定难度。将知识归还到情境中去,以情境化的形式呈现知识,不仅易于接受,而且还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吸收了知识,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太多的他人督促,一切尽在乐中学!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0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张巧玲(游客) 2008-6-13 0:34:00“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真的很喜欢这句话,说的真妙!
假如没有汤而要学生吸收那15克盐是困难的,假如没有情境而要学生吸收知识同样也是困难的。知识应是情境性的知识,是与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知识,脱离了情境的知识是死的,是一堆空荡荡的图文字号,没有任何意义。知识源于情境,就让我们将知识归还到情境中去吧!
我想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经历,儿时习得的东西似乎根深蒂固于我们的脑海中,印象深刻,即使经过了十年,二十年,这些东西似乎总也挥洒不去,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大部分儿时的记忆都是建立在感官之上的,都是我们的感觉直接作用的效果,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直接性、生动性,而我们人正是对这样的知识最敏感。
知识是抛弃了其产生情境的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及抽象性,可想而知要吸收这样的知识具有着一定难度。将知识归还到情境中去,以情境化的形式呈现知识,不仅易于接受,而且还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吸收了知识,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太多的他人督促,一切尽在乐中学!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9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傅焰金(07教育管理)(游客) 2008-6-10 22:20:00“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根本起不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反而只会束缚师生手脚,导致教学效益的低下。有效的情境应该具有认知价值,它最接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去关注、思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生活情境虽然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生活意义,但是它不能代表文本的审美意义和生命意义。学生的生活情境有时并不等于课文情景,课文理解也不等于生活演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之中,努力实现文本与学生的有效对话和情感融合,从而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8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育学 张苗(游客) 2008-6-10 16:28:00创设教学情景可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感和认知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有使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达到真正的情知交融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7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育学 李敏(游客) 2008-6-9 18:00:00余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讲了创设情境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及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而且文章中也举了两个例子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然,从创设情境原本的出发点来看是好的,可是我们不得不问了,创设情境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真的如它所预期的那样呢?如果不是,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避免这些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6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薛日英(06教本)(游客) 2008-6-9 12:04:00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发展学生心理机能,通过情商教学来增强教学效果。现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越来越多,如影音教学、FLASH情境教学和现场教学等。为的都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点燃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快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及应用。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5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江诗玉06教育学(游客) 2008-6-8 11:33:00在看到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这一题目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创设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需要,试想刚开始要上一节课时老师直接切入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线索也即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对与这一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回过头来想创设教学情境也就避免了干巴巴的知识的传授的倾向。我想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倡的直观性教学就可以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理论依据之一吧。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4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育学  贺尚印(游客) 2008-6-7 13:33:00余老师:
您好!对于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这一话题,我想提出我个人的见解。
我认为,教学情境是一个特殊的维度。“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情”则是另外一个维度。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喷涌出来的则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 “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可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兴高采烈。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3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陈娇(游客) 2008-6-7 10:35:00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儿,教学本来就不应该是教师把知识表达出去的过程,而且知识在一定的情境大背景下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的生命力,知识是活的,活在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不陌生的环境去体会这些知识的意义,这样一个知识加温的过程同时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学习本身的乐趣一旦被学生所发现,就将一发不可收拾,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面对这样活跃的学习集体毕竟也能感染教师,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情境的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2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陈娇(游客) 2008-6-7 10:35:00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儿,教学本来就不应该是教师把知识表达出去的过程,而且知识在一定的情境大背景下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的生命力,知识是活的,活在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不陌生的环境去体会这些知识的意义,这样一个知识加温的过程同时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学习本身的乐趣一旦被学生所发现,就将一发不可收拾,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面对这样活跃的学习集体毕竟也能感染教师,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情境的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1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陈娇(游客) 2008-6-7 10:35:00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儿,教学本来就不应该是教师把知识表达出去的过程,而且知识在一定的情境大背景下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的生命力,知识是活的,活在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不陌生的环境去体会这些知识的意义,这样一个知识加温的过程同时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学习本身的乐趣一旦被学生所发现,就将一发不可收拾,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面对这样活跃的学习集体毕竟也能感染教师,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情境的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0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陈翠颖(游客) 2008-6-7 10:27:00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儿,教学本来就不应该是教师把知识表达出去的过程,而且知识在一定的情境大背景下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的生命力,知识是活的,活在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不陌生的环境去体会这些知识的意义,这样一个知识加温的过程同时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学习本身的乐趣一旦被学生所发现,就将一发不可收拾,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面对这样活跃的学习集体毕竟也能感染教师,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情境的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9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陈翠颖(游客) 2008-6-7 10:27:00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儿,教学本来就不应该是教师把知识表达出去的过程,而且知识在一定的情境大背景下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的生命力,知识是活的,活在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不陌生的环境去体会这些知识的意义,这样一个知识加温的过程同时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学习本身的乐趣一旦被学生所发现,就将一发不可收拾,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面对这样活跃的学习集体毕竟也能感染教师,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情境的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8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杨琳(06教本)(游客) 2008-6-4 22:08:00创设教学情境为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也是在情境中体验知识本身所包含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过程。良好的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充分考虑情境对学生的影响。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7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 罗燕华(游客) 2008-6-2 10:28:00教学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能让学生在形象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教学内容,尤其对于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很难理解有些语句,作者的思想等,教师若能善于创设情境,学会便能跟好地理解。总之,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6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 教本 林正炜(游客) 2008-5-31 15:23:00创设教学情境利于学生的自身体验,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生成性而精彩课堂,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的主导性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又要纠正学生不成熟性的偏差。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5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芦晓娜 06教本(游客) 2008-5-30 22:23:00学习是一个感受的过程,是一个体味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身临其境的感受体味就是要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正如《春天》一般,带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望,带着不吐不快的激情,写下他们情感激荡、浩气四塞的作文。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4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6教本陈翠颖(游客) 2008-5-27 18:28:00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是一个让人时常感到饥渴的过程,恨不得快点吃饱喝足了,但总是无法满足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可以还原学生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学生愉快的吸收知识。但情与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否则将适得其反。
由此我想到了,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要注重
主动创设学习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习焕发它应有的光芒。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3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范佳美(06教本)(游客) 2008-5-6 23:10:00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借助情境有利于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更好的衔接,课堂上教授的知识有其抽象性,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将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学情境的设置是否有效,最终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及其接受能力。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2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陈洪玲06教育学1201200603(游客) 2008-5-1 23:26:00情境教学,一是能使学生身心放松这才才可能真正思考和领略知识和情感教育,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能激进教师不断使自己的课变得活跃,变得生动,变得有生命力。这样的教学是快乐的教学,教师快乐的教,学生快乐的学。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1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陈若君(06教本)(游客) 2008-4-27 23:39:00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将情和境引入课堂,同样也可以是教师、学生走入情境,例如,在讲《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的林荫小道,走到公园里,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春天”。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0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张芳(07教管)(游客) 2008-4-26 21:02:00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学习上的“正迁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9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林芳(07教育硕士 小学教育)(游客) 2008-3-22 21:07:00记得有位教授说过:我们要把课堂教学当作农业生产,而不是工业生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而不是没有生命的批量零件。只有创设有情之境,才能让学生“润物细无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8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7丁远锋(游客) 2008-1-21 20:13:00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学情境创设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她)们更好、更快地成长。教学情境角度的设置需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传统也有教学情境,新课程的教学情境,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7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7(教本)苏雪冰(游客) 2008-1-18 18:28:00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就象婴儿认识世界从感官开始。我很欣赏文章中的第一个案例老师聪明的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写。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6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蓝双青(07教本)(游客) 2008-1-18 11:41:00好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家的感觉,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假如旨在一个光秃的教室上课的话,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减少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5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林娥(07教本)(游客) 2008-1-14 21:37:00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两方面来认识。一从‘境’的方面来说;一般人们都希望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学习,而非在枯燥无味中学习。一湾死水是不会吸引游人的目光的,同样一堂没有教学情境的课往往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的。因此说一个好的‘境’对教学是很重要的。二从‘情’的方面来说,万物皆有情,而人的感情是最丰富的并且会相互感染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课感情就是教师讲课感情的一面镜子,教师用怎样的感情去讲,学生就会用怎样的感情去听。因此要注重‘情’的创设。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4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刘晓倩(07教本)(游客) 2008-1-14 15:29:00读了与教授在文中所讲的两个案例后,我的心中不免有一种钦佩感,两位老师高超的导课方法堪称“情境交融”。案例一中老师通过“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有效地获得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从而在学生的情感宣泄中更有效地切入了该课堂的主题,同时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是课堂的生成凸显出其本质内涵,并带上了真实情感!案例二中教师讲授春天的方法也极富趣味性,并在这种趣味性的背后闪耀出情感的光芒!诚然,那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忽略了学生情感这个重大维度的讲课方法只会教育出一匹思维停滞、呆板木讷的学生!常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就是一个老师,那么我要怎样去教育我的学生呢?”我不敢说我以后会成为与教授所倡导的新型教师的典范,但这个“典范”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或浅或深的思考!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3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林冰冰(07教本)(游客) 2008-1-10 17:24:00在心理学中,“思维”的定义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我们现在所界定的知识是前人从实践活动中的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应,对于人类来说,表征他的语言文字是十分抽象的,如果一堂课就这样干巴巴的上过去,学生脑中肯定是无法接受这些知识,就像我们现在教学论的课一样太理论太抽象了,往往让课上完了却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得到什么。因此,在课堂上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课堂知识,有助于学生吸收;再者,它可以增加师生互动,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师生之间情宜的增长。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2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胡蓉(07教本)(游客) 2008-1-10 11:06:00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内容多以文字为主。即使有一两幅插图,也难以勾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于是乎,一堂课下来,学生就这么晕晕乎乎的过去。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还是使抽象化、概念化的只是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其理性认识的发展。融情于景,就是这么回事。
物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形成寻找问题的心向,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1 讨论:(之九)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07级教育学~庄玉虹(游客) 2008-1-7 21:23:00教学情境对于课堂真的很重要,特别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它就显的非常重要了。教学情境如此重要,不得不回到,怎样创设好教学情境。余老师提出了六类教学情境的创设,我想很值得老师们思考。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我想很是重要的是两点。一是:贴近生活,二是: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