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乐齿漱口水用法:历史上的今天(11月1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5:26:57

历史上11月1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时段:1902~2006

 

更新时间:2012-11-1 

格里格

1902年11月1日,格里格生于挪威卑尔根一个教育工作者家庭。格里格是挪威剧作家、小说家、诗人和新闻工作者,是一个爱国主义作家。1927年作为新闻记者到过中国,热情报道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写有《在中国的日子》一书。 

吴永刚

1907年11月1日,吴永刚生于江苏吴县。吴永刚长期从事电影导演工作,代表作品有《神女》、《巴山夜雨》、《楚天风云》等。 

陈其美

1911年11月1日,上海革命党人决定于3日晚进行起义。6日,起义成功,上海光复,陈其美任护军都督。

191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工商部在京召开了全国临时工商会议,各省到会的实业家100多人,开中国“工商界数千年来未有之盛举”。 会上,41个商会的代表联名发起成立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并决定在上海设立总事务所。

1919年11月1日,美国50万矿工大罢工,把战后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推向高潮,这也是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个工运高潮。


北伐军的兵车由江西德安车站开往前线

1926年11月1日,进攻南昌的第二期作战开始。至8日,北伐军全歼孙传芳在江西的10万主力部队,攻克南昌,江西全境克复。 

宋庆龄

1927年11月1日,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等在莫斯科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以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 

汪精卫被爱国志士孙凤鸣刺伤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六中全会开幕,各中委齐集第一会议厅的门前摄影。汪精卫站在正中的位置。镁光灯刚刚闪动,孙凤鸣从记者群中冲出,拔出手枪,向汪连连射击,汪中三弹应声倒地。

1948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以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名义发布《惩处战争罪犯命令》。《命令》明确宣布了必须惩处的十二种战犯行为,并宣布了“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

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署正式办公。标志着新中国检察事业的诞生。 

二野司令刘伯承(左二),政委邓小平(右二)指挥西南战役

1949年11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及第一、第四野战军一部发起西南战役。此次战役历时160天,全歼胡宗南集团等国民党军队93万余人,西南地区全境除西藏外全部解放。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任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研究的综合中心、中国最高学术机构和自然科学综合研究的“国家队”,是国务院事业单位,直接领导100多个科研机构。 

美国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埃尼威托克岛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标志着新一代核武器的诞生。 

本·贝拉

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爆发。

 

戴尔·卡内基

1955年11月1日,美国著名大众心理学家、教育家、演说家、著作家戴尔·卡内基逝世,享年67岁。

1958年11月1日,中国与摩洛哥王国建交。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首都拉巴特。

1959年11月1日,中国第一个拖拉机生产基地——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由国家验收委员会正式验收,移交生产。一拖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机制造企业。 

 

被击落的U-2间谍飞机残骸

1963年11月1日,美制台湾U-2型高空侦察机一架,窜扰至我华东地区上空进行间谍活动,被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击落。这是我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继1962年9月9日之后打落的第二架美制台湾U-2型高空间谍飞机。

1984年11月1日,中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建交。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东部波斯湾南岸,首都阿布扎比。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工厂的956号仓库发生爆炸。由于仓库中存放着824吨高效杀虫剂、71吨除草剂、12吨汞化合物以及4吨非法存放的易燃有毒混合物,爆炸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有人称这次事故是“水工业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198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正式施行。 

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

1991年11月1日,遐迩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陪葬墓之一的长乐公主墓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陕西省又一旅游人文景观。

“哥伦比亚”号升空

1993年11月1日,载有7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着陆,它在太空中飞行14天13分钟,打破了该航天飞机去年创下的13天19小时30分钟的太空飞行纪录。

1993年11月1日,美国地质勘测署的科学家在美国地理学会举行的研讨会上提出了新的证据,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下降,而并非小行星或陨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冲力。

 

1992年9月20日法国市民在巴黎凯旋门前欢呼《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通过

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着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欧盟成立。

199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

200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正式施行。

2003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正式施行。

2003年11月1日,北京第一条环城高速公路——五环路建成通车。五环路距市中心10公里至15公里,全长98公里。

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施行。

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新制定的《国防专利条例》正式施行,1990年7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公布施行的《国防专利条例》同时废止。

2005年11月1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施行。(以新华网李晓建资料为基础整理编辑) 

附录1:

挪威作家格里格

格里格,挪威剧作家、小说家、诗人和新闻工作者。1902年11月1日生于卑尔根一个教育工作者家庭。1920年进奥斯陆大学学习,不久到海船上当水手,1922年返回欧洲,1924年出版描写海员生活的小说《航船在前进》。1926年至1927年在中国担任战地记者,回国后写了剧本《巴拉巴斯》,向挪威读者和观众介绍了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后又在牛津大学学习,最后毕业于奥斯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出国游历,1927年作为新闻记者到过中国,热情报道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写有《在中国的日子》一书。1933~1935年在苏联学习,后回卑尔根主办一份左翼刊物。1937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参加反对佛朗哥的战争。1938年出版的小说《世界还年轻》,描写作者于1932年至1934年在苏联逗留期间的见闻。

格里格的戏剧创作有《大西洋》(1932)、《我们的力量和我们的光荣》(1935)、《但是明天》(1936)和《失败》(1937) 4部剧本。《大西洋》描写资产阶级牟取暴利的丑恶行为;《我们的荣誉和我们的光荣》揭露了资本家对船员的剥削和压迫;《但是明天》抨击了法西斯主义和军火商制造死亡的罪恶勾当;《失败》是一部电影结构的叙事剧,表现巴黎公社的英雄们在街垒战斗中的英勇行为,其宏伟的群众场面、复杂的舞台布景和壮烈的悲剧气氛曾受到B.布莱希特的赞赏和重视,并对这位德国戏剧家产生过明显的影响。

格里格是一个爱国主义作家。诗集《我们心中的挪威》,表达了他对祖国炽热的爱。1940年当希特勒军队入侵挪威时,他投笔从戎,为流亡英国的挪威政府工作,在挪威军队中任军官,随挪威流亡政府到英国参战,他的诗作和广播谈话成了挪威自由之声的号角。1943年12月2日在参加空袭柏林时牺牲,年仅41岁。

附录2:

导演吴永刚 

吴永刚

吴永刚,1907年11月1日生于江苏吴县。1932年后参加影片《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的拍摄工作。1934年在联华影片公司编导处女作《神女》,一举成名,1936年编导国防影片《壮志凌云》。1938年至1941年间,在上海拍摄了《林冲雪夜歼仇记》等10多部古装片。1947年自建大业电影公司,拍摄《迎春曲》、《终身大事》等片。1949年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1950年导演了解放后第一部描写农村土地改革的影片《辽远的乡村》。1955至1962年间,导演故事片《哈森与加米拉》、《秋翁遇仙记》、《林冲》及戏曲舞台艺术片《碧玉簪》、《尤三姐》。其中,《哈森与加米拉》获1957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1978年导演戏曲艺术片《刘三姐》。1980年与吴贻弓合作导演的《巴山夜雨》,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83年病逝。

附录3:

路易斯·雪佛兰成立汽车公司

路易斯·雪佛兰驾驶着第一台雪佛兰牌汽车

1911年11月1日。威廉·杜兰特汽车厂与路易斯·雪佛兰宣布组成密歇根雪佛兰汽车公司。新公司11月3日正式成立。根据这家公司发表的一项声明,他们打算在底特律建立一个工厂,生产一种新式高档汽车。

1910年冬天,在杜兰特的资助下,雪佛兰对引擎进行了改进和完善,经过完善的引擎将是他们的新式汽车的主要特点。

雪佛兰生于瑞士,1900年他22岁时离开欧洲来到美国。他一直是个汽车修理工,还是一个蛮勇出名的赛车手。6年前,在纽约莫里斯公园赛车会上,他驾驶菲亚特牌汽车以每小时68英里的创纪录速度夺魁。1910年,他制成一台新型6汽缸旅游车。

路易斯·雪佛兰 

路易斯·雪佛兰

1878年圣诞节,一个男孩出生在瑞士的一个小镇上。父母给他取名叫路易斯·雪佛兰。1887年雪佛兰一家搬到法国居住。路易斯在全家的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路易斯的父亲约瑟夫是一个钟表匠。这多少对他的人生理想产生了一些影响。路易斯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机械师。

1896年春偶然的一天,在一家机械厂工作的路易斯·雪佛兰接到了为一位客人修理汽车的任务。这辆早期的汽车属于一个美国的百万富翁。它的出现令路易斯极度兴奋,并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是路易斯从此爱上了汽车;另一个则是移民去美国。

在法国生活的日子里,路易斯还培养起了另一个爱好——赛车。而且路易斯经常在当地的自行车比赛中获胜。1899年初,路易斯·雪佛兰和他的“角斗士”牌自行车来到了巴黎。不久,路易斯就找到了一份汽车制造厂的工作。在那里,路易斯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全面地掌握了内燃机的知识和技术。从此,路易斯对汽车的热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路易斯用在巴黎挣到的钱作为自己游历北美大陆的经费。1900年,路易斯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于当年开始驾车参赛,并不断取得好成绩。不久,他的两个弟弟也来投奔哥哥,三兄弟从此一起闯天下。三兄弟均热爱汽车,他们的才华被别克汽车厂老板杜兰特看中,并邀路易斯加入别克赛车队,亚瑟则成了杜兰特的私人司机。随着别克赛车队的成绩上升,雪佛兰三兄弟的名声也在提高。杜兰特趁机让三兄弟自己设计一种汽车,于是,雪佛兰汽车公司诞生了。

1911年11月3日,杜兰特与雪佛兰合伙成立了以设计师名字命名的“雪佛兰汽车公司”。1912年初,雪佛兰的第一批6款经典车型顺利地驶出了底特律车厂。

可惜好景不长。路易斯·雪佛兰一直梦想着生产高品质的跑车,而杜兰特却很早就认识到了汽车大众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他坚持公司走廉价汽车路线。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在经营战略上的矛盾逐渐激化。1913年,路易斯·雪佛兰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公司。但是他的名字“雪佛兰”却永远的保留了下来。

在商业奇才杜兰特的经营下,雪佛兰发展迅速,很快就成为了美国的著名汽车品牌。而路易斯也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于1914年创立了专门生产高级跑车的Frontenac汽车公司。起初,Frontenac生产的跑车技术含量很高,使用了大量的铝,甚至应用了后轴差速锁技术。路易斯·雪佛兰与 Stutz汽车公司合作,制造出了第一款Frontenac量产汽车,该车成为了192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的代表作。

路易斯的兴趣渐渐转向了工业设计领域,创办了“雪佛兰航空汽车公司”。后又几经周折反复,却最终又回到了底特律的雪佛兰汽车厂。这一次,路易斯从事起他年少时梦想的职业——机械师。

1941年6月6日,路易斯·雪佛兰在底特律东部的家中去世,享年63岁。这位汽车界的风云人物从此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但是冠以他名字的雪佛兰牌汽车却从美国源源不断地驶向了全世界。

附录4:

上海辛亥起义 

革命军坚守江南制造局

1911年11月1日,上海革命党人决定于3日晚进行起义。陈其美以军政府名义委任李平书为上海民政总长,并请伍廷芳出任外交总长。3日午后,闸北警官陈汉钦率众占领巡警总局,闸北首先光复。下午,商团、学生、敢死队在沪西九亩地誓师,陈其美率大队前往夺取制造局。陈其美只身入内劝说兵士投降,被扣押。起义群众奋起进攻,抛掷炸弹。4日凌晨,终将制造局占领,陈其美遇救,李燮和被推临时总司令。李平书即以民政总长身份布告安民。6日,沪军都督府成立,陈其美被推为沪军都督,都督府司令部长由陈兼任,黄郛任参谋部长,钮永建任军务部长,伍廷芳为外交总长,李平书为民政部长,沈缦云为财政部长,王一亭为交通部长,毛仲芳为海军部长。

随后上海成立共和建设会,推姚子良为会长。提出建立共和政体,进行社会改革等政纲。姚惠、程颖等则发起女界协赞会,到各地及华侨中募捐,支持南方民军,并成立上海女子北伐敢死队,由沈警音任队长,成员70余人,发动妇女参军参政并帮助民军作战。周鲁、孙信琪发起组建闰民军北伐团,编成学生、敢死两队,以“速行进军克复南北两京”为目的。另由何海鸣、胡仰发起成立上海援鄂志愿决死团,推陈血岑为总代表,以“早复江汉,直捣幽燕,破除共和政体之一切障碍”为宗旨。 

革命军占领上海道署 

上海起义成功后,南京路上五色旗迎风招展

附录5:

北京召开临时工商会议

191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工商部在京召开了全国临时工商会议,各省到会的实业家100多人,开中国“工商界数千年来未有之盛举”。代表们在会上纷纷提出了发展实业的各种计划和提案,并要求政府制定保护工商业的法律,修改税则等。著名实业家荣德生提出:要扩充纺织工业,设立母机厂,制造轮船、火车、农、矿、军械各项母机,并提出资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学成回来当技师等提案,得到与会代表的支持。

会上,41个商会的代表联名发起成立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宣布该会的宗旨是:“联合国内外商人所设之商务总分会所,协谋全国商务之发达,辅助中央商政之进行。”并决定在上海设立总事务所。

附录6: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19年11月1日,美国50万矿工大罢工,是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个工运高潮的到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资本家乘机发了横财。美国战时推行的“调节经济生活”的政策,保证了资本家获得比战前更多的利润,可是给“工人(和一部分农民)造成了军事苦役营”,使工人阶级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首先是1919年1月美国纽约码头工人举行罢工,揭开了战后初期美国工人运动的序幕;2月,西雅图发生总罢工;7、8月间,芝加哥、波斯顿和费城等铁路工人罢工。在罢工中,美国无产阶级提出了“不准干涉苏俄”的口号,还成立了“苏俄之友联盟”;8月底,成立了以约翰·里德为首的美国共产主义工人党。9月1日,成立了以鲁登堡为首的美国共产党;9月份,在共产党人福斯特领导下,美国钢铁工人大罢工,36.5万钢铁工人的罢工斗争席卷了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等10个州50个城市;到11月份,矿工又举行了罢工,从而引起了美国各地各行的一个波澜壮阔的罢工斗争。当时,先后参加这次罢工的工人达400多万,出现了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空前未有的罢工高潮。

美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面对这样的形势,采取了这样的对策:先摧毁矿工罢工,然后全力镇压钢铁工人。他们一面对罢工的矿工进行威胁,一面又利用右派工会领袖从内部进行破坏,终于使矿工的罢工被瓦解了。当矿工斗争一平息,他们就又立即出动大批军警,用血腥镇压的方法来对付钢铁工人,大批工人遭到杀害,几千人被捕。美国战后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就在血腥中被镇压了下去。

附录7:

北伐军进攻南昌 

克服南昌后,第六军政治部诸同志在状元府内合影

1926年11月1日,进攻南昌的第二期作战开始。两次攻打南昌失败,蒋介石认识到,要攻占南昌,必须先攻占南浔路,截断敌军对南昌的供应线,于是增调第四军入赣作战。准备工作就绪后,2日,第七军再次攻克南浔路上的重要据点德安,切断南昌与九江两地敌军的联系。然后攻取九江。第六军攻占涂家埠,张发奎部大破敌军于马回岭。第二、第三军在牛行车站展开激战,在各路援军的支援下,肃清了南昌外围的敌军。随后,左、中、右三路北伐军会攻南昌。孙传芳见大势已去,于11月7日逃回南京。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俘获敌军4万人以上,缴获枪支4万多支,大炮80余门,机枪480多挺。至此,孙传芳在江西的10万主力部队几乎全部被歼,江西全境克复。9日,蒋介石的总司令部移驻南昌。

附录8:

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宋庆龄在苏联与苏共中央部分成员在一起

1927年11月1日,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在莫斯科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

宣言说,中国现在己进入到一个新的局势。南北新旧军阀,地方土豪、绅士、买办对工农群众加紧其杀戮和剥削,形成新的黑暗反动时代。革命的民众,由希望解放的空想而进入于实行斗争,由依靠“好政府”盼望真命天子的残梦惊醒,在血泊中进行新的解放自己的工作。宣言说,民众之痛苦,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地主豪绅及大部分与他们联合的资本家的共同勾结所构成的中国政治经济势力的统治。宣言宣告,本会之责任,在宣告南京政府的伪党部中央之罪过,以革命手段中止其受第二次大会委托之职权;并临时行使革命指导之机能。本会职权,到全国各省市代表大会成立日起,即行取消,以明责任。

附录9:

汪精卫南京遇刺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六中全会开幕,各中委齐集第一会议厅的门前摄影。蒋介石见会场秩序很乱,借口身体不适未参加,汪精卫站在正中的位置摄影。镁光灯刚刚闪动,记者群中猛然冲出一个青年,拔出手枪,向汪连连射击,汪中三弹应声倒地。

枪声响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妻子相继从礼堂内奔出,蒋从血泊中扶起汪精卫,汪妻陈壁君见照相时蒋介石未到场,疑心此事是蒋所策划,顿时大哭道:“蒋先生,你不叫兆铭干就讲明好了,何必下此毒手?”蒋介石无言以对,十分尴尬。刺杀汪精卫是由上海暗杀大王王亚樵精心策划的。王受托于李济深、陈铭枢,准备在会议期间暗杀蒋介石。在国民党六中全会的前10天,部署了这次刺杀活动,孙凤鸣志愿执行任务。在义举的前一天晚上,大家于晨光通讯社的小阁楼上为孙风鸣摆酒饯行。

11月1日,孙凤鸣胸前挂着记者出入证昂首阔步进入会场,他见蒋介石未出场,就按第二方案,冲出枪击汪精卫。与此同时,他被卫兵击成重伤,送医院后己濒临死亡。主事者急于要从他口中追出幕后主使者,当问:“为什么要对汪院长行刺”时,孙答:“请你看看地图,整个东北和华北那半个中国还是我们的吗?”又问:“为什么现在行刺?”孙答:“六中全会开完就要签字,再不打,要亡国,做亡国奴了。”又问:“你的行动是什么立场?”孙答:“我是完全站在老百姓的地位。”

附录10:

解放军发布《惩处战争罪犯命令》

1948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以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名义发布《惩处战争罪犯命令》。宣布凡国民党军官及国民党党部、政府各级官吏命令其部属进行下列各种罪恶行为中的任一种活动,则皆以战犯论罪;一、屠杀人民,抢掠人民财物或拆毁焚烧人民房屋者;二、施放毒气者;三、杀害俘虏者;四、破坏武器弹药者;五、破坏通讯器材,烧毁一切文电案卷者;六、毁坏粮食、被服仓库及其它军用器材者;七、毁坏市政水电设备、工厂建筑及各种机器者;八、毁坏海陆军交通工具及其设备者;九、毁坏银行金库者;十、毁坏文化古迹者;十一、毁坏一切公共资财及建筑者;十二、空袭轰炸已解放之人民城市者。该命令还指出;我军对待国民党反对派军政人员的政策是:“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

附录11:

西南战役 

 

西南战役作战图

1949年11月1日,“西南战役”开始。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解放西南四省的战役。第二野战军一部从湖南进入贵州,15日解放贵阳。第二、四野战军各一部由湖南常德、湖北宜昌西进,30日解放重庆。此时,敌胡宗南部正由陕、甘南部向成都方向撤退。为了把敌人歼灭于成都地区,第二野战军分由贵阳、重庆迅速抢占乐山、邛崃、大邑等地,完全截断敌军向西南逃跑的通路。同时,第一野战军一部由陕、甘南部分路穷追逃敌,直逼成都,协同第二野战军完成对成都敌人的包围。12月9日,云南、西康的国民党军先后宣布起义,两省和平解放。被围在成都之敌,除一部分在突围中被歼外,其余宣布起义或投降。12月27日解放成都。全战役历时57天,共歼国民党军90余万人,解放了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四省。 

铁流滚滚向西进,我军解放大西南 

部队行进在四川东部大巴山区的悬崖绝壁上 

解放军受到重庆人民热烈欢迎 

我军由攻破川黔防线向重庆急进

附录12: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徽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国最高学术领导机构的综合研究中心。首任院长郭沫若,副院长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陈伯达等。科学院下设计划局、编译局、联络局等单位,并将原华北大学研究部、水生生物调查所,前北平研究院各研究所、前中央研究院等各研究所、前中国地理研究所等单位,调整、合并为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等5个方面15个研究单位。随后又有数学、心理、地理等研究所成立。每个研究单位下设若干研究所、室。它主要从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新兴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

附录13:

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1949年9月23日,苏联政府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对美国朝野震动很大,美国空军原以为苏联只有到1952年才有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美国科学家泰勒认为这是动员政府制造氢弹的极好机会,他首先在加利福尼亚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伯克利辐射实验室的劳伦斯、化学家拉蒂默和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斯(他们都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工作),于1949年10月6日,在洛斯阿拉莫斯聚会,详细讨论了氢弹的制造问题,充分估计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给氢弹制造带来的困难。第一,新的方程式用常规方法根本算不出来。对氢弹复杂装置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作出惊人的次数的精确运算,以测定它对炸弹内部数以百万计的细小部件的影响,但人的大脑难以应付。第二,需要有几百万度高温才能引爆氢弹,投向广岛的那种原子弹不适用,需要制造一种专门原子弹作引爆物,这势必将影响美国原子弹的生产能力。第三,氢弹的真正炸药是氢和氢的同位素氖,氖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而且衰变很快。只有在一种专门设计的重水反应堆里,通过铀和中子核反应才能产生氖。然而氢和氖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因此在引爆之前,必须保持近乎绝对零点,即摄氏零下273度,因此就需要庞大的制冷设备。

他们决定寻找制造氢弹的支持者,他们找到的第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是美国海军预备役少将刘易斯·斯特劳斯,他是原子能委员会5个理事中的一个(其余4个都反对)。他们还在争取改变其他人的看法。如国会原子能联合委员会主席麦克马洪参议员、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保罗·尼采、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泰勒他们坚持说,美国的威望依赖于美国的技术优势,如果苏联人制造了第一颗聚变炸弹,美国就会丢脸。通过游说,泰勒在政界和军方找到了支持者。1950年1月13日,奥马尔·布雷德利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名义,提出要制造氢弹。这个月,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出笼。在布雷德利作出决定后第四天,从英国传来有利于氢弹制造者的消息,英国核科学家富克斯被指挥犯有叛国罪,理由是他将核技术出卖给了苏联。这一事件意味着苏联将与美国展开竞争,因而更加强了美国政府制造氢弹的决心。1月31日,由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利连撒尔组成三人特别专设委员会,研究是否制造氢弹问题。在表决中,反对制造氢弹的利连撒尔被击败。当天下午,杜鲁门总统宣布了制造氢弹的决定。

杜鲁门的决定,遭到以美国科学界三巨擘——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和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为中心的科学家的强烈反对,美国科学家协会抨击政府表面上用缓和来寻求和平,实际上是依赖于炸弹的破坏力。在康奈尔大学的汉斯·贝提领导下,12名美国高级物理学家发表了一份号召书,指出:“我们认为不管一个国家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它都无权使用这种炸弹。这种炸弹已非战争中使用的一种武器,而是灭绝整个人类的手段。”爱因斯坦散发了一份举世瞩目的声明,指出氢弹因其放射性有可能一举毁灭一切生命,这位伟人认为,“用全面武装达到军事安全的思想在战争技术现有的水平下乃是一种可悲的幻想。”他觉得,军备竞争已达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奥本海默和科南特要求辞去总统的总顾问委员会的职务,由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反对制造氢弹,后来竟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政治迫害。

原子科学家们的强烈反对,并没有阻止美国政府继续制造氢弹,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技术的难关也在一一突破,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许多持反对态度的美国科学家转而参加氢弹的研制工作。这样,研制进程加快了,首先,建立了一大批重水反应堆,它们不仅能生产普通原子弹需要的钚,而且也能生产氢弹所需的氖。将过去的原子弹作了重大改进,发展了能引爆氢的一种新型原子弹。1951年春,计算机专家约翰·冯·诺伊曼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高速电子数字计算机”,解决了热核炸弹的特殊数学问题。也在这个时候,斯但·乌兰姆和泰勒解决了氢弹的引爆问题。这年5月,美国制造了以原子弹为点火装置的氢弹。

1952年11月1日,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埃卢盖拉布小岛首次爆炸试验成功。美国在1952年11月试验的氢弹采用的是液体重氢和三重氢的“温式燃料”。这种氢弹体积庞大,难以实用,后来,第一颗“干式”氢弹又在洛斯阿拉莫斯研制成功。1954年3月1日,在太平洋毕基尼岛上又试验成功,它的威力相当于1千5百万吨TNT火药,是投到广岛原子弹威力的750倍。由于这个氢弹外侧覆盖一层铀,外侧铀在爆炸的时候吸收中子而分裂成为放射性微尘——“死灰”,它可以飞散到200公里以外危害人的生命。氢弹的第一批牺牲品又是日本人,当时在离爆炸中心200公里处,有一艘名叫“福龙丸”的日本渔船正在作业,由于受到放射性尘埃污染之害,船上23人回家后,其中1人死亡,其余的成了残废。

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1月,许诺使用战略武器“光荣地结束朝鲜战争”的支票换取选票,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上台后,变本加厉地推行前总统的国防政策和战略方针,1954年春,美国连续3次成功地爆炸了以固态氖化钾为聚变材料的氢弹。在这一连串的爆炸声中,泰勒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这位于1908年出生于布达佩斯的核科学家由此被人称为“氢弹之父”。

附录14: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本·贝拉领导了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运动

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掀起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1830年,阿尔及利亚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二次大战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斗争日益兴起。1954年8月,由争取民主自由胜利党的一些青年党员组成“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改组为民族解放阵线,其纲领力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社会民主,建立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并决定成立民族解放军,开展武装斗争。解放军人数开始为3000人。

1954年11月1日,解放军分别在全国30多个地方发动武装起义,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开始。此后,“拥护阿尔及利亚宣言民主联盟”、“争取民主自由胜利党”、“伊斯兰教贤哲会”等组织也加入民族解放阵线。它成为领导民族解放战争的核心。广大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一部分官吏和封建地主都参加起义队伍,武装斗争发展成为民族大起义。解放军先在沿海的大卡比利山区和靠近突尼斯边境的奥雷斯山区建立根据地,形成东部战区。1955年上半年,解放军又建立以特累姆森为中心的西部战区,一年后开辟中部战区。1957年3月,起义扩大到南部撒哈拉地区。解放军不断挫败法军的“围剿”和“扫荡”,扩大和巩固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1958年发展到13万人,武装斗争席卷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驻阿法军1954年为5万,1958年猛增至80万,加上警察等达百万之众,但法军不仅没有扑灭起义火焰,反而死伤达50万人。并耗资80多亿美元。

1958年9月19日,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60年6月,法、阿谈判开始。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一面谈判,一面领导解放军多次攻破法军长300公里、宽约1公里的“莫里斯防线”,粉碎敌人的“固守要点,全面封锁”的战略方针,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被迫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同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民投票。7月3日,宣告独立。9月25日宣布国名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阿尔及利亚爆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反法暴力运动

附录15: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内基 

 

戴尔·卡内基

1955年11月1日。《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一书的作者戴尔·卡内基久病不愈逝世,享年64岁。卡内基生于密苏里州,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贫穷中度过。他干过许多工作,包括当临时替身演员,可惜几乎都未成功。二十四五岁时他到各地的基督教青年会去教讲演术,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特长。

卡内基的这本书是1936年出版的,正值经济大萧条的严重时期。渴望得到工作的人们急于要比别的待雇人员看上去更带劲,所以他们成百万地买这本书。到他去世为止,已卖出490万本。评论家们说该书成功之谜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多微笑少争辩。

卡内基,1888年11月24日生于美国密苏里玛丽维尔,美国演说家、著作家和教育家,中学和大学时代积极参加辩论俱乐部的活动,毕业后在内布罗斯加当推销员,后在纽约当演员,最后在基督教青年会教演讲术。

附录16:

我军再次击落台湾U-2间谍飞机 

美制U-2间谍飞机

1963年11月1日,美制台湾U-2型高空侦察机一架,窜扰至我华东地区上空进行间谍活动,被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击落。这是我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继1962年9月9日之后打落的第二架美制台湾U-2型高空间谍飞机。这是中国人民给予美国侵略者和蒋介石的又一次严重的警告和沉重的打击。

这事发生后,美国政府同1962年前一样,慌慌张张地赶忙出来宣称,这架飞机不是美国的,是蒋介石集团从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购买的,妄图以此证明这一事件同美国无关,抵赖美国蓄意侵犯中国大陆领空搜集军事情报的罪责,这真是作贼心虚。美国政府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虚假表白,是骗不了任何人的。不错,蒋介石是这次间谍飞行的执行者,但是,谁都知道,驻扎在台湾的U—2飞机全部是由美国控制,直接为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服务的。这种飞机的供应、维修、使用和指挥大权完全操在美国手中。驾驶这种飞机的蒋军飞行员,名义上直属蒋军空军情报署,实际上一切行动,全由美国情报机关控制掌握。1962年,当我们击落那架U-2飞机之后,美国政府在百般狡赖的同时,已经不打自招地承认美国是从这种间谍飞机的活动中获取情报,此次U-2飞机再次被击落了,美帝国主义的罪恶黑手再次被我们抓住了。赃证俱在,罪责难逃,美帝国主义是对我国一再进行间谍活动的元凶。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自1959年以来,这已经是打落第7架美制蒋匪帮间谍飞机了。这些飞机中,有B-17、R B-57D、RF-101、P2V和U-2等各种型号。它们有的是从高空来的,有的是从低空来的,有的是白天来的,有的是黑夜来的,不管他们运用什么自以为巧妙的办法,都没有能逃脱被击落的可耻命运。这次U-2飞机被击落,再一次向台湾空军人员指出:窜扰祖国大陆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附录17:

瑞士桑多兹化工厂爆炸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工厂的956号仓库,在剧烈的爆炸声中变成了一片火海。

这个仓库是1968年为存放机器设备而修建的简易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没有灭火装置。爆炸发生时,仓库中存放着824吨高效杀虫剂、71吨除草剂、12吨汞化合物以及4吨非法存放的易燃有毒混合物。当时上窜的火柱高达60余米,装满化学药剂的圆桶不断爆炸,形成了一个个火球弹向高空。在160名消防队员与大火搏斗的几个小时之中,几乎每分钟都有两辆消防车将灭火液喷向大火。电台播送报警消息,居民们被告知不要离开住处。警车在街道上不断巡逻,并发布通知:居民应将门窗关严。

桑多兹化工厂仓库爆炸事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事故发生两天后,巴塞尔和卡尔斯鲁尔河段内15万条鳗鱼遭到无妄之灾,使这一河段内鳗鱼濒于绝迹。尤其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不仅大火带来了一场生态化学灾难,灭火本身也不例外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灭火液遇高温起化学反应,生成有害气体。大量用来灭火的水通过排水道将10至30吨农药和至少200公斤汞带入了临近的莱茵河,使这条人们世代歌颂的河流中几百公里内的生物逐渐死亡。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全长1320公里,流经瑞士、法国、德国和荷兰,由荷兰湾注入北海,这次污染使得长达40公里的莱茵河河面上,覆盖着一层由有毒物质形成的薄膜。有毒物质沿河而下,最后使北海也难免遭受污染之害。

这次污染给沿岸国家带来的损失达6000万美元,单是和瑞士接壤的德国的巴登因污染带来的渔业损失就达500万美元,在后来几年里,莱茵河里无鱼可捕捞。官方告诫沿岸地区的人们不得饮用莱茵河水。法国政府下令禁止本国渔民下河捕鱼,同时不准在沿河地区放牧牲畜。德国有几个城镇靠消防车运水供应居民。

莱茵河畔素来风光优美,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这次污染使旅游业也遭受了严重地打击。莱茵河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大的灾难。所以有人称这次事故是“水工业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附录18:

唐长乐公主墓对外开放 

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

1991年11月1日,遐迩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陪葬墓之一的长乐公主墓,自1986年发掘之后,经过5年的清理修复,于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陕西省又一旅游人文景观。

长乐公主(公元621~643年),名丽质,是李世民生前喜爱的第5个女儿,系长孙皇后所生,13岁下嫁长孙冲,23岁暴病而亡。长乐公主墓与昭陵仅一沟之隔。

步入长乐公主墓道,可见天井、过洞、壁龛、甬道、墓室,全长48.18米。墓道两侧分别绘有精美的壁画,壁龛内放置着陶俑等陪葬品。壁画中不仅绘有腾飞的苍龙,长啸的白虎,奔驰的骏马,还绘着气宇轩昂的甲胄仪卫、端庄丰盈的仕女和维妙维肖的男侍。特别是墓道绘着的云中车马,更是令人赞不绝口:在瑞气流云中,两匹骏马驾着红色木车奔驰,辕端雕饰龙头,轭顶饰红缨,车后两侧各插一面5旒红旗,车厢中坐3人,其中一老者长髯飘拂,端坐中央,神态安祥,栩栩如生;车厢左下方有一摩竭,张嘴伸舌,鳍尾俱全,是唐墓壁画中难得的上乘之作。第2过洞口上的3间重楼建筑,不仅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技巧,而且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建筑,提供了新的佐证。  

长乐公主墓的墓志铭

附录19:

“哥伦比亚”号创太空飞行纪录 

“哥伦比亚”号升空

1993年11月1日,载有7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飞行14天13分钟之后,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着陆,打破了该航天飞机去年创下的13天19小时30分钟的太空飞行纪录。

自10月18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以来,“哥伦比亚”号绕地球飞行了225周、行程约930万公里,顺利完成了航天飞机升空12年来第2次完全以医学科学实验为目的的太空飞行。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宇航员们发现在太空失重环境中飞行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为研究克服这些问题并为未来持续时间更长的飞行和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的使用作准备,此次航天飞机上一名生物化学家、一名兽医和两名内科医生,除进行了以自身为对象的14项预定实验之外,还在48只出生2至3个月的小白鼠身上做了实验。 

哥伦比亚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宇航员 

宇航员进舱

 

附录20:

美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新说

1993年11月1日,美国地质勘测署的科学家在美国地理学会举行的研讨会上提出了新的证据,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下降,而并非小行星或陨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冲力。

地质勘测署中由加里·兰迪斯领导的一批科学家对琥珀化石中存留的远古时代气体泡进行分析后发现,恐龙时代,大气中的氧含量在200万至300万年间从最高时的35%减少到了28%。

兰迪斯说,虽然现在大气中的氧含量只有21%,但恐龙时代氧含量下降速度却比科学家原先设想的高出10至20倍,对所有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他认为,恐龙灭绝并非短时期的事件,而是100万年的漫长过程。

附录21:

欧洲联盟(欧盟) 

欧盟盟旗

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简称欧共体(EC)。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巴黎条约》正式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上述6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5年4月8日,上述6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以独立的名义活动。《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正式生效。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2年2月7日,《马约》由各成员国外长正式签署,并经各成员国政府批准后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根据《马约》规定,欧洲共同体作为欧盟的主要支柱仍然存在,《马约》生效后欧共体也未就其称谓的变更问题作出决定,但欧共体内部和国际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欧洲联盟”这个称谓,并简称“欧盟”。目前“欧共体”和“欧盟”两种称谓均可使用。

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的3大主要机构为: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即首脑会议,由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首脑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和一次非正式会议,必要时还可召开特别会议。欧洲理事会由各成员国轮流担任,任期6个月。欧洲理事会是欧盟的最高权力机构,在决策过程中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原则。欧盟目前正在酝酿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在绝大多数问题上采取有效多数票通过的方式,只保留个别领域使用一致通过原则;取消轮流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国制度,改为设立任期为2.5年的常设主席职位。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欧盟条约及欧盟首脑会议和部长会议作出的决定;向欧洲理事会和部长理事会提出报告和立法动议;代表欧盟对外联系并负责经贸等方面的谈判。欧盟委员会由来自15个成员国的20人组成,其中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员国各1人。委员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2名。欧盟成员国明年增至25个后,如何分配欧盟委员会名额还在讨论中。虽然最终方案尚未出台,比较集中的看法是委员会人数过多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采取每个成员国各1个名额的办法,或把人数减少到20人以下,采取轮流出任的办法比较可行。

欧洲议会是欧盟的监督、咨询机构,在某些领域有立法职能,并有部分预算决定权,其地位和权限正在逐步加强。自1979年起,欧洲议会议员由成员国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本届议会1999年6月经第5次直接普选产生,议员共626名。

此外,欧盟机构还包括欧洲法院和欧洲审计院。欧洲法院是仲裁机构,负责审理和裁决欧盟和成员国在执行各项法律法规中发生的各种争执,现有15名法官和9名检察官,由成员国政府共同任命。欧洲审计院负责审计欧盟及各机构的账目,审查欧盟收支情况。审计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组成。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兰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联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欧盟的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兰色,上面12颗星围成一个圆圈,象征着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圆圈中间为各成员国国名。

欧元:欧盟的统一货币为欧元 (euro),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于1998年首批成为欧元国。2000年6月,欧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费拉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这次会议还决定在2003年以前组建一支5000人的联合警察部队,参与处理发生在欧洲的危机和冲突。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 

欧盟组织结构

欧盟是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既有国际组织的属性,又有联邦的特征。欧盟成员国自愿将部分国家主权转交欧盟,欧盟在机构的组成和权利的分配上,强调每个成员国的参与,其组织体制以“共享”、“法制”、“分权和制衡”为原则。

欧洲理事会】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委会主席组成,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理事会主席由各成员国轮流担任,任期半年。

欧洲联盟理事会】欧洲联盟理事会(Council of European Union)是由欧盟各成员国部长组成的,所以又称“部长理事会”,一般简称“理事会”(the Council),是欧盟的重要决策机构。根据议题不同,参加会议的分别为外交部长、农业部长、工业部长、运输部长等。部长理事会根据欧委会的建议就欧盟各项政策进行决策,并负责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内政等方面的政府间合作事宜,任命欧盟主要机构的负责人并对其进行监督。欧盟理事会与欧洲议会分享立法权和预算批准权,并负责批准由欧委会预先谈判并签订的国际条约。欧盟理事会根据议题的重要程度以简单多数(15票当中的8票)、有效多数(87票中的62票)和一致同意三种表决机制进行决策。

欧盟理事会主席国的任期及轮任顺序与欧洲理事会的相同。欧盟理事会总秘书处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现任秘书长索拉纳,西班牙人,1999年10月上任,任期5年。索拉纳还兼任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简称欧委会,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也是欧盟唯一有权起草法令的机构。欧委会受欧洲议会的监督,其主要职责是:实施欧盟有关条约、法规和欧盟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向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出政策实施报告和立法动议;处理欧盟日常事务,代表欧盟进行对外联系和贸易等方面的谈判;在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欧委会只有建议权和参与权。欧委会由20个委员组成,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各2人,其它成员国各1人,设主席1名和副主席2名。欧委会现任主席罗马诺·普罗迪,曾任意大利总理,1999年9月16日正式上任,任期至2005年1月22日。欧委会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欧盟委员会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法律大街200号一座十字形的大厦内。欧盟委员会负责实施欧盟条约和欧盟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向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出报告和立法动议,处理日常事务,代表欧盟对外联系和进行贸易等方面的谈判。欧盟委员会由来自15个成员国的20人组成,其中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员国各1人。委员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2名。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999年5月任职;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1999年任职。

在欧盟实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范围内,只有建议权和参与权。委员会由20人组成,法、德、英、意、西各2人,其他成员国各1人。

委员会主席人选由各成员国政府征询欧洲议会意见后共同提名,委员会委员人选由成员国政府商议候选人后提名,按此方式提名的委员会主席和其他委员需一并经欧洲议会表决同意,然后由成员国政府共同任命。根据“马约”,自1995年起,委员会的任期为5年,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

欧洲议会 (European Parliament):是欧洲联盟的执行监督、咨询机构,在某些领域有立法职能,并有部分预算决定权,并可以三分之二多数弹劾欧盟委员会,迫其集体辞职。议会大厦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议会秘书处设在卢森堡;自1979年起,欧洲议会议员由成员国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1999年6月第5届议会的议员共626名。

欧洲法院:设在卢森堡,是欧盟的仲裁机构,负责审理和裁决在执行欧盟条约和有关规定中发生的各种争执。现有15名法官和9名检察官,由成员国政府共同任命。

欧洲审计院:设在卢森堡,成立于1977年,由12人组成,均由理事会在征得欧洲议会同意后予以任命。审计院负责审计欧共体及其各机构的帐目,审查欧共体收支状况,并确保对欧共体财政进行正常管理。

欧盟理事会的决策表决机制

作为欧盟主要的决策和立宪机构,欧盟理事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倾向于尽可能采用“一致通过”表决机制实现决策。但这一机制在实践中并不容易执行,特别是随着欧盟成员国数量的增加,“一致通过”表决机制的运用越来越困难,于是就产生了“简单多数”表决机制和“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其中“有效多数”表决机制成为欧盟理事会的主要表决机制。

一、“一致通过”表决机制

在一些意义重大的问题上,欧盟理事会采用了“一致通过”表决机制,其范围主要包括:外交与安全、内政司法、税收、宪法事务、社会保障机制、能源、文化、工业和与发达国家签署协议等。

二、“简单多数”表决机制

“简单多数”表决机制主要用于对程序性决定进行投票表决。欧盟每个成员国只有一票,一项决定以赞同票的多少决定是否被通过。

三、“有效多数”表决机制

欧盟理事会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由来已久。1987年生效的《单一欧洲法令》、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9年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条约》都进一步扩大了“有效多数”表决机制的适用范围。目前,在涉及内部市场、某些教育事务,以及环境、消费者事务和欧盟区域发展基金等问题时一般都会采用“有效多数”表决机制。

欧盟理事会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又分为以下三种:

一、日前正在使用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

在这个表决机制中,欧盟15个成员国视其在欧盟中地位和影响力的不同,分别拥有两票到10票的表决权。欧盟理事会的总票数为87票,有效多数为62票。这种“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将运用到2004年5月1日。

二、扩大后使用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

自2004年5月1日10个准成员国加入欧盟。至同年11月1日,欧盟理事会将使用过渡性表决机制。但从2004年11月起,欧盟理事会将采用《尼斯条约》中规定的新版“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即总票数为321票,有效多数为232票并能够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员国。

三、正在制定中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

欧盟正在制定的“欧盟宪法”对“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又有更新,要求有效多数能够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员国和60%以上的欧盟人口。欧盟计划从2009年11月起执行这一表决机制,但目前欧盟成员国和准成员国对该表决机制存在很大分歧。

对外关系

欧盟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关系,并缔结了贸易、经贸合作或联系国协定。目前有165个国家向欧盟派驻外交使团,欧盟委员会也已在126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所在地派驻代表团。近年来,欧盟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调整了同美国、日本的关系,加强与俄国的合作。积极准备吸纳中东欧国家入盟,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推动欧地合作,计划与地中海沿岸12国于2010年建成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欧盟重视发展与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关系。1994年制定了《走向亚洲新战略》,1996年和1998年在曼谷和伦敦先后举行了首届和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并将于2000年10月在汉城举行第三届亚欧首脑会议。1999年6月,欧盟与拉美国家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了首届欧拉首脑会议,并计划于2002年在西班牙举行第二届欧拉首脑会议。

中欧关系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至此,中国与欧共体实现全面建交。1995年和1996年,欧盟先后通过《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和《欧盟对华新战略》文件,强调应更加重视中国的作用和影响,采取“建设性接触”的战略,加强双方在经贸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并重申欧盟对华政策的全面性、独立性和长期性。1998年,欧盟进一步采取了一些改善对华关系的措施:决定在联合国人权会上不再提出或联署针对中国的提案;修改反倾销规则,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删除;通过《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主张提升中欧关系水平,深化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近年来,中欧政治关系良好,高层互访频繁,各级政治磋商活跃。中国领导人分别访问了欧盟一些成员国。欧盟国家多数领导人先后访华。1998年4月,朱镕基总理在伦敦与欧盟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举行了首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就中欧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将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化。此外,中国同欧盟及其成员国开展了不同级别的政治磋商和对话,中国人大和政协与欧洲议会及欧盟经社理事会保持了正常的交往。 

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欧盟)正式成立 

在都柏林举行的欧盟扩大仪式上,欧盟25个成员国的国旗和欧盟旗帜同时升起 

 

马德里的人们站在自己拼合的欧盟成员国地图上庆祝欧盟成立50周年  

 

(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着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

附录22:

摩洛哥王国 

摩洛哥地图 

摩洛哥国旗 

 

摩洛哥国徽 

 

摩洛哥首都  拉巴特 

摩洛哥货币  摩洛哥迪尔汗 

哈桑二世清真寺 

卡萨布兰卡港口 

摩洛哥传统婚礼  拉巴特烤全羊  

拉巴特舍拉废墟遗址 

   

摩洛哥风光

    附录2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地图 

 

阿联酋国旗 

 

阿联酋国徽 

阿联酋首都  阿布扎比

 

阿联酋货币 阿联酋迪拉姆 

迪拜国际机场鸟瞰

民间传统舞蹈--甩发舞 

阿布扎比的清真寺 

帆船酒店 

哈利法塔 

阿布扎比海滨大道 

 

扎法尔”骆驼节 

  

阿联酋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