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用盐水有用吗:澄泥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15:16
澄泥砚  作者:hubao.an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顾名思义,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不同、烧制时间不同,具有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玫瑰紫等不同颜色。澄泥砚一般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

澄泥砚

澄泥砚,顾名思义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澄泥砚属陶类,它的前身是古代的陶砚。产地却莫衷一是,有河南虢州说、山西绛州说、山东青州说,虽各有说法,但都没有离江河太远,古人说取河泥澄而制砚不假。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史称 “三石一陶”。

据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宝》等古籍记载,一方小小的澄泥砚,要经过澄泥、配料、捣熟、模制、雕刻、焙烧、蒸煮等12道工序;清代《砚小史》云:“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黄质黑章名鳝鱼,黄者色若鳝鱼之背,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其次是绿砂,又叫茶叶末,蟹壳青较硬。又次为玫瑰紫。

双龙戏珠

澄泥砚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 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武则天、苏东坡、米芾、朱元璋均有所钟,并著文记之;乾隆皇帝赞誉:抚如石,呵生津。其功效可与石砚媲美,此砚中一绝。宋代李之彦《砚谱》载:“虢州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澄泥砚细腻坚实,形色俱佳,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比肩。

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之中的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无不巧夺天工、不但保持了史书记载的名贵颜色,而且烧制出古砚从未有过的花石纹,其纹理天成,美妙多姿,令人叹为观止。具备古砚“泽若美玉、击若钟磬、 易发墨、不伤笔、冬不冻、夏不枯、写字做画虫不蛀等特点。

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砚体形有圆、椭圆、半圆、正方、长方、随意形的。雕式有号、耳瓶、二龟坐浪、海兽哮月、八怪斗水、仿古石渠阁瓦等立体砚。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树花卉、走兽飞禽;又有犀牛望月、台山白塔、嫦娥奔月等。这些雕砚刀笔凝练,技艺精湛,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

澄泥砚

宋人苏昀简在其著的《砚谱》中对澄泥砚的制法简述如下:“作澄泥砚法:以瑾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乾。入黄丹团和溲如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暴过间空垛於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腊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亚於石者。”上述之法在今天未必适用,但其工艺繁杂可见一斑,况实际操作之法比此还要繁杂得多。宋代的《贾氏谈录》和《文房四谱》中的说法,大致是取河床下的泥,淘洗后,用绢袋盛之,口系绳再抛入河中,继续受水冲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绢袋中的泥越来越细,然后入窑烧成砚砖,再雕凿成砚。

澄泥砚的工艺十分讲究,一般是用丝绢陶泥沉淀所得的极细的泥料经处理后制作而成,也可利用河水自然沉积于绢袋中的细泥制作。然后把河泥晒的微干,加入黄丹等料,再放在泥模中,泥压紧成坯,用竹刀刻成砚的大体形状,然后再用金属刻刀进行精雕细琢,在日光下曝晒干燥,加麦糠等入窑中烧成陶质,取出后加墨蜡、米醋上笼蒸一下,这样就最终制成,其质地坚硬细密,发墨而不伤笔头,前人多有赞誉,明代高濂赞其曰:"澄泥砚'品砚以为第一,因其质细如石,其坚如玉故耳'。其性能有:'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洼之墨,盛暑不干"。

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其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制作工艺繁复而产量甚低了。加上石砚中的佳砚理当比泥砚更胜一筹,流传久远者当然比泥砚更多。到清代,澄泥砚己经没落衰微,偶有较好的,也多是世俗之品。

新安县早在唐代就盛产澄泥砚,为唐宋贡品。其质坚如石,温润细腻,与后起之端砚,歙研,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20世纪八十年代起,新安民间工艺美术界志士,立志挖掘古代制砚的工艺技术,传承这一历史文化瑰宝,经历多年的艰难探索,终于在继承制砚的古老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融会现代科学手段,探索整理出一套独特的制砚工艺,使这一传统文化产品的倒恢复和继承。

和平鸽

新安现在已经有八个生产厂商,产品种类达300种一上。一批批砚林精粹不断推出,深受国内外业界青睐,并迅速走红日本,台湾,韩国,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2002年10月被洛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三大旅游产品之一(澄泥砚,唐三彩,青铜器)。目前,新安澄泥砚已经发展成为知名文化产业,特别是洛阳市新安县澄泥砚厂,河洛澄泥砚厂,华夏澄泥厂,龙龟澄泥厂等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华夏澄泥砚厂的产品皆手工制作,造型优美典雅, 品种繁多,达二十多个系列百余种。无论“龟蛇砚、老牛望月砚、荷塘情趣砚、弥勒砚、寿星砚、牡丹砚、 子母葫芦砚、九九归一砚、生生不息”砚、“三阳开泰”砚、 “扬眉吐气”砚、龙凤呈祥砚......等,皆古朴 凝重、典雅脱俗、形神兼备、步图精道、寓意深远、 雕艺空前。“黄河母亲”砚、““龙马负图”砚、“金龟献书”砚、“龙门大佛”砚、等更将中华文化与制砚艺术融为一体,砚中 名品――枯竹砚,将虫蛀之迹,老裂之痕制作得浑然天成。
国画大师潘洁兹、李奇茂(台湾)及书画名家邵华泽、王绮等皆题词赋诗、著名摄影家徐肖冰、侯波专门为华夏澄泥砚摄影拍照。

澄泥砚

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新绛县,古称“绛州”。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其制作工艺就已失传。随着澄泥砚制作方法的失传,绛州澄泥砚的生产出现了一个近三百年的断档;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版画艺术家蔺永茂携其子蔺涛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后,绛州澄泥砚又重新在砚海中展露新姿,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

绛州汾河湾的泥质干强度偏高、手感滑腻、无砂、可塑性高、韧性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绛州澄泥砚能以唯一的非石质砚跻身中国四大名砚之中。砚,它的实用功能是磨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而无杂质。在同样的硬度下,由于澄泥砚是用泥土烧制,研磨后砚面的光滑度肯定会逊于石砚,同时却增加了澄泥砚的滑动摩擦系数,也就是说,澄泥砚比同等硬度的石砚发墨程度要好。陶的烧成温度在900℃-1000℃左右,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以上,而绛州澄泥砚的烧成温度正是介乎于两者之间。制陶工艺是澄泥工艺的先导,它的发展孕育创造了澄泥工艺,制陶工艺升华的结果,是瓷器的出现。澄泥工艺是独立发展的结果,历史上的澄泥砚、紫砂器的问世证明了它的存在,直至今日仍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显示了它的价值,它是介于陶与瓷中间的另一路产品,归类于炻器。但澄泥砚又具有研磨工具这一特殊性,烧制时的技术要求就高了许多;控制温度是把握质量的关键之一: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就会瓷化,墨在砚上打滑,发墨功力差,不可取;若烧制时火候不够,就会烧成陶质,硬度差,磨墨时泥磨俱下,更不可取。所以,煅烧工艺是制作澄泥砚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澄泥砚的颜色、硬度、莹润程度等都与此密切相关。蔺氏父子正是在这一关键环节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烧制出了色彩绚丽、造型生动的鳝鱼黄、绿豆砂、玫瑰紫、朱砂红等各种品相的澄泥砚。
在造型艺术上,澄泥砚也别具一格。它十分注重图案和造型,雕刻形式多样,色泽典雅秀丽,显得极为古朴大方。现在澄泥砚已发展出近百种造型,种类繁多。

伏虎

该砚为清仿唐伏虎澄泥砚,细质澄泥,砚仿虎形,大若握拳,表面灰黑,胎薄质坚。砚分上下两层,虎背为盖,虎身为砚;采取模压、雕刻、手捏,精制而成;身盖相合,一只神形兼备的老虎跃然眼前。

虎身密布纹饰,主要有头、腰、尾三组,鼻耳为立雕,其余皆为浅浮雕。先看虎头,高鼻梁,大眼睛,立耳朵,头顶王字,吹胡瞪眼,龇牙咧嘴,极具唐代辟邪的神韵。再看虎腰,虎背从头至尾直排一条凸起的乳钉纹,两边同向各列一条凸起的圈状纹,估计是由虎背和虎斑抽象而成。而虎尾则精雕成一条弧形向上的曲线,与虎屁股突出的旋状纹饰一起,构成第三组优美的图案。4只虎脚曲于砚底,右前脚离地,从放置平稳和矮足不易烧制变形来看,像是有意为之;虎砚因此更显动感生机。捧砚在手,穿越时空,向前看,纹饰明显带有青铜器的遗韵,向后看,它简直就是现代北方布老虎的“祖先”。

揭开砚盖,砚身呈椭圆形,砚堂与砚池之间有弧形脊棱相隔,池作新月,堂为箕形,前低后高,与唐砚风格相符。砚堂磨痕清晰自然,上有厚重墨锈和靛青痕,擦洗难除;砚堂细腻,坚润如石,发墨而不吸水,翻看本砚的砚盖和砚底的背面,可见细密的麻布纹和手指压捏痕迹;整砚完美无损,包浆自然苍古,为不可多得的全品相实用砚。

此外,本砚与常见的清仿唐澄泥砚还有以下两点不同,一是在砚底中央,印有双线围框的竖排阳文“铜沙砚”三字,字为楷书,模压而成;二是砚体上细密的金银色粉末,呈熔融状深入砚体,大大地增添了本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