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英特药业待遇:走向高贵的课堂——《丑小鸭》一课有效课堂的求索路--玫瑰小语——窦桂梅的个人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1:42:46
走向高贵的课堂                          ——《丑小鸭》一课有效课堂的求索路
《丑小鸭》是我校07-08学年,语文“共读、共教、共写”的校本教研课例。在这个课例中,我和我的老师们一起度过了艰难而又美好的时光,其中混杂着智慧、激情、思索、冲动、探寻、矛盾、取舍和试误。假如说“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是此课达成的境界。那么,追本溯源,这个达成的境界,是基于这堂课备课历程中的几个诉求。
苦难中追求梦想
一、专题阅读
1、专题阅读,教师何为?
05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学校倡导全体语文教师通读《安徒生童话全集》。07-08学年度,学校语文校本教研的年度研究专题是“童话”。安徒生童话,自然是绕不过去的经典。于是,08年寒假,我们要求教师精读安徒生童话,做好读书笔记;同时,泛读《即兴诗人》、《安徒生自传》,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或书籍,开拓安徒生作品研究的学术视野;最后,自选《丑小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让教师备课,写出教案。
开学后,老师们上交的教学设计精彩纷呈。我们设计的阅读思考题,通过对“基本知识”、“文学作品解读”、“理论与实践”三部分内容考察,也初步掌握了教师们的阅读状况。
在前期阅读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又自读了《儿童文学教程》、《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童话史》、《儿童文学五人谈》等相关书籍。帮助老师们提炼和提升童话,同时,还提供平台,开展“青年教师”讲座活动,几位青年教师分别从“童话的悲剧美”、“童话中的爱情”、“安徒生评传”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这既是汇报,也是分享。至此,关于《丑小鸭》,我们的教学成了一段轻松与快乐的旅程。
在重读安徒生童话的热潮中,我们不但要求教师专题阅读,聚焦阅读,还将安徒生童话作为考察学生阅读水平的内容。根据儿童的年段特点,给不同年段的学生上阅读指导课,并在期末考试中有所体现,以保障孩子的阅读不是泛泛而过,而能够真正地深入心灵。由此,师生所收获的就决不仅仅是一两节成功的好课,而是借安徒生童话这张藏宝图寻到的一个巨大的宝藏。
2、专题阅读,学生何为?
我们一直开展“同一本书”活动,让师生同读一本书,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这样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同样的语言密码,这就把阅读有效地转化成一种生活。让学生自主聘请一个老师担任自己的安徒生阅读导师,师生常常切磋,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鞭策,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督促。提倡兴趣阅读,开展“讲安徒生故事比赛,我眼中的……(安徒生笔下的人物)”作文比赛等。同时,还开展安徒生人物漫画大展等。争取让阅读快乐化和轻松化。所有这些铺垫,只是给孩子洒下安徒生的一些种子,然后,等待着集体的唤醒和春风。
对于教师而言,在汗牛充栋的书海当中,进行这样的草根教学研究,既提升了个人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参与了学校的“校本教研”,一举而两得。
对于学生而言,成人世界的升学与就业压力过早地背负于他们身上,于是,那本该阅读《皇帝的新装》、《坚定的锡兵》……的时间,不得不被挤占出来去应付归纳中心、段式剖析——因为考这个。为了不让儿童那来自生命深处的阅读热情,消亡在考试的喧嚣中,我们也必须依着这样的共读、共教,启发学生回归经典的兴趣,指导学生得法课内,并将这法不仅应用于课外阅读,更应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回归童话、回归安徒生,就是帮助教师和儿童一道找回失落的纯真。安徒生说,我所有的童话都是我的人生。那么,引导学生经历安徒生波澜壮阔的人生,倾听安徒生童话的感受,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很大。
于是上过《丑小鸭》这课、读过安徒生童话集的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童年的最后时光,再次捧起这个美好的故事,细细品读其中语言的韵味。却蓦然发现,其中每一个字都蕴含了我们想象不到的蕴意。童话像我们丰富的童年,虽不像心中所期盼的完美无缺,但仍保持着它鲜活的本色。
“童话是人生白纸上的第一滴墨水,滴上去就渲染开了,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我们计划让所有清华附小的老师与学生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借助这样课内外结合的共读、共教,将四大名著和儿童文学经典研究一番,为师生镀上一层经典文学修养的底色。有理由相信,一次次精彩的课堂相遇,一本本好书的不断积累,给我们的学生留下了一段段向往阅读的记忆,种下了一颗颗阅读名家名作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就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成长,怎能不对阅读产生内心的向往和期盼?
二、研读文本
《丑小鸭》整个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波三折的研究历程。在最初的深读《丑小鸭》的原译文,并发现其与三年级课文的巨大差异之后,想到很多学生,甚至一些老师就把这个压缩文当作了真正的经典,以此来认识安徒生,用这种方式来学习经典,不仅是对安徒生的亵渎,也是对经典作品的消解。于是,我们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压缩文,导入到原文的阅读中,并做比较和鉴赏;在读过安徒生自传之后,我们根据创作心理的研究方法,揭示丑小鸭与安徒生本人成长经历之间的暗喻关系。于是,通过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发现、感悟、反思,发现《丑小鸭》中的语言密码、安徒生的心灵密码,进而吸引学生走进安徒生、走进童话,成为这一课基本课堂定位。
然而,安徒生童话语言,又是一个宏大叙事,我们查阅了文学理论中关于语言美学的论著,发现从成人的角度解析语言的魅力,我们可以用上显象性、情绪投射、格调、节奏、文体流变等许许多多专业术语,但这些对小学生而言,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这就好比老师拿着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对着学生分析里面的微量元素,把维生素从A数到E,但是实际上学生关注的呢,也许只是这个苹果的味道如何。我们试图将读到的这些高深的文学理论内容,化解为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感知的形式。于是我们最初的设计,提取出原文语言的精彩片段,试图让学生们感受到安徒生的语言是看到画面的、听到声音的、能够触摸到的、可以呈现形象、表达心灵的。
这样的教学看起来,也算是让学生吃到苹果了,但当我们为此请教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时,他却一语中的地指出:尽管我们抓住了语言的特点,但是所谓的画面、声音、形象是任何一位优秀作家都应当具有的语言功力,这样的解读没有凸显出安徒生语言的独特魅力。也就是说,尽管我们让学生吃上了苹果,但这枚苹果只是那棵苹果树上微不足道的一枚,而不是最大最好最红最甜的。那么安徒生语言真正的魅力在哪里呢?
我们再向安徒生作品的相关评论追问,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众多的关于安徒生作品的评论中提取了诗意、幽默、丰富、含蓄等关键词。可怎么让阅读到的这些语言味道,转化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语言味道,让学生发现出来,这就要进行教学设计。
关于“诗意”,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将安徒生原文开头的景物描写,改写成诗的格式,突出安徒生语言特点,然后再回归安徒生原译文看似“平铺直叙”散文体样式,体会安徒生的诗意不是刻意雕琢,而是如呼吸一样自然的。
关于安徒生童话的“幽默”,一定要抓人物的语言,人物语言和对话恰恰构成了童话重要的叙述方式。课文《丑小鸭》中,人物的语言俯拾皆是,细读文本之后,我们精选了丑小鸭成长过程中,与野鸭、大雁、公猫、母鸡的几段具有典型意义的对话。
“丰富”,抓丑小鸭童年时遭受的欺负,围绕一个反复出现的“啄”做文章,体会看似重复简单的用词后面安徒生语言张力的丰富性。
最后,再以丑小鸭获得幸福后简单的一句独白“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突出安徒生语言的含蓄。
在备课中我们认识到,必须强调以上几种语言特点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诗意中不乏幽默,“丰富”的内涵是“含蓄”地表达出来的。也就是说,在体会这些语言味道的过程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朗读、阅读、口语交际,以及主题教学所特别强调的文章的主题,对“高贵”的解读与升华——统统被统整到安徒生语言这根长长的线索上。
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提出:汉语素养与汉语教学,文学素养和文学教学。这两者不可偏废。
语文首先是文学的,而达成对文学味道的鉴赏和把握,则需要理性的解读和逻辑思考。我曾在发言中,以及文章中,多次强调,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尺度,无外乎就是解读教材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要有“心眼”和“慧根”。文学是个艺术活儿,更多的是靠灵性,靠感觉。能够正确把握文学作品真正动人、具有感染力、值得让学生反复品味的地方,这慧眼体现在解读教材上,是运用文学理论指导教材解读与文学鉴赏。体现在课堂教学实施上,则是用文学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学习语文。“文学素养包含‘文学情趣’和‘文学感觉’。”所谓的心眼就是对文学的感觉,所谓的慧根就是对文学情趣的把握。
其实,那些看似精彩的语文课背后,并没有什么高深玄妙,教师的慧眼也并不是什么天赋,需要感谢的是文本细读、原型批评、叙事学理论、文学史传统、创作心理分析、作者作品文本互证、文本结构和要素分析等多种文学鉴赏与批评的方法,所赋予我们的力量。
而这力量之源又在哪里呢?恐怕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补一补文学理论的课了。尽管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也许给人的感觉枯燥乏味,但是,能将这样的理论充分的消化、吸收、利用,并有效移植到教学当中,那么它所带来的“生命的金色之树”,也许就会四季常青。
幸福中心怀谦卑
有了上面的阅读与研究,接下来,就是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将三年级的教材变成高年级的课程资源,又必须基于童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独特性质,不仅体会蕴含其中的语言的工具性,还要品味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味道,值得反复研读与探讨。
一、预设教学
对于《丑小鸭》这样一个文学经典的“定篇”,不仅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希望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文本细读,在传统的语言文字教学的基础上,为本课加入文学的要素。在教学实施上,为了将这充满文学味道的教学内容真正转化成教学生产力,我们还要能够为儿童文学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把脉,对教学内容的症结,下教学方法的药,用儿童文学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学习语文,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
但童话的味道又在哪里呢?阅读的大量相关资料怎么选用、“导读课”究竟以怎样的形式将学生导向原文……一个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首先做的是定位教学基调:源于安徒生童话。我们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按照接受美学的理念,从原文、安徒生自传中节选经典的片段,于课堂上加以呈现。这样做,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未定点和空白图式,让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获得基本的鉴赏方法,然后,带入到阅读中去。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帮助他们寻求到一种感觉,而不是具体的方法。前者是曼妙的、模糊的、开放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后者是固定的,程式化的,保守的。但一旦学生把这种感觉延伸到课外,引发学生想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确定和填充的要求,将会形成作品对学生的初级召唤。但这种呼唤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变成一种对经典的迷恋。
课堂设计都讲究,着眼点高,切入口小。
鉴于此,我们制定了两个教学环节:
第一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将教材与原译文对照,引导学生发现安徒生童话语言本身的密码,导读《丑小鸭》原译文。根据孩子的特点,抓住童话语言的画面、知觉、声音、形象等特点,体会安徒生诗意语言的诗意、幽默、丰富和含蓄等特点。
第二步: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将《丑小鸭》原译文中的部分语言与《我生命的童话故事》中的部分语言对照,发现语言背后的密码,导读《我生命的童话故事》及其它。此部分略讲,但让学生感受到,童话即人生。
两个大步骤确定下来后,里面的环节又怎么进行呢?我们对丑小鸭原译文的学习,不可能逐句来学习。只有选择镜头!就拿第一环节来说,我们节选了小鸭“出生”、“童年”、“成长”、“飞翔”几个发展镜头,这一步实质是为后文“童话就是人生”铺垫。每一个镜头当中,我们又选择与安徒生语言有关的内容展开教学,选择语言特征的某个截面“出生”部分,引读的是“环境描写”,学生体会出了安徒生语言的诗意;“童年”着重抓“啄”,儿童体会到安徒生语言看似简单重复却内涵丰富;“成长”部分重点抓住几个人物的语言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安徒生语言的幽默,于是,伴着阵阵笑声,我们的学生就在对野鸭的冷嘲、大雁的热讽、公猫母鸡的自以为是的赏析中,体味到安徒生的语言不是庸俗无聊的搞笑或制造噱头,而是藏着深沉智慧的幽默;“飞翔”部分重点抓小鸭的心理描写,体会安徒生语言丰富中的含蓄表达。
每一个教学镜头,我们都精心选择原译文中的相关文本,通过反复阅读,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必要的语文素养,丑小鸭的人生,也自然蕴涵其中。
此外,在第二个教学大环节中,为什么解读《丑小鸭》要带上对安徒生的阅读?那是因为,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中,安徒生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需要附加条件进行解读的作家。如果不读他的传记、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他作品中深刻的内涵,更不会知道他是一个用生命进行写作的作家。他的童话中,有他人生太多的泪水和欢乐,也有他人生真实的写照。因此,教学《丑小鸭》必须呈现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隐喻关系。
如果说两个大步骤的教学仅仅是停留在语言的味道的发现上,还不够。这些语文素养的散乱的珍珠,必须由一根一以贯之的线索串连起来。这条线索就是主题,本课的教学主题,我们定为“高贵”,这个带有生命终极价值,应当作为人之为人、一生追求的语词。并且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对于高贵的解读不是在课的开头结尾,来个穿靴戴帽就完了。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即由主题“高贵”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使文章的“文眼”,成为教学的触发点、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师生成长的共振点,教学的课眼,课堂的灵魂。
但“高贵”是一个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相对缺少感性对应图式的语词。怎么把“高贵”具体化?我们结合原文内容,将这来自安徒生原文中的“高贵”一词,解读为“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这14个字的提炼,也是在课堂上一点一点地生成的。其中每一个语词,“苦难”啊、“梦想”啊等等,都是对小鸭不同阶段的解读,教学当中结合每一个镜头当中,相关文本的呈现,循序渐进地带给学生,最后串连起来构成这句话,“高贵”这棵巨树由此巍然屹立。
丑小鸭成长的每一个镜头当中,我们既要梳理故事情节、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要带领学生品位安徒生的语言魅力,还要为“高贵”主题的最终呈现加以铺垫,而这一切还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这里,不妨来看一个例子:
课堂实录
目标达成
生:(原译文片段)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他竖起羽毛,伸直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师:那么,“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心底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译文没有写,全藏在这段文字里了。注意,这段里也有个“藏”。想想,如果说前面小鸭遇到的猎狗的藏,那是躲避世俗世界的厄运,那么在这个天鹅的世界里,小鸭为什么藏,藏的究竟是什么呢?联系这段语言,把小鸭藏着的心里话用这个句式说给我们听听。
生: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难为情呢,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就是白天鹅,我还觉得我是丑小鸭。
师:是啊,尽管已经是天鹅,可你依然觉得自己是渺小的,卑微的。
生: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会将自己的头埋藏在心底。因为我知道,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生:当丑小鸭成为一只白天鹅的时候,一点也不骄傲,那是——谦虚。
师:你看,你们多么了不起,把这段的其中一句话,化用,变成了自己的理解送到这个句式中,真好啊。
师:你看,他细细阅读这段话,在这段话中发现了小鸭藏着的一颗谦虚的心,把自己放得很低的心。真好,读出了语言里藏着的味道。还有吗?接着读,看看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生当年迫害和讥笑我的那些人的气,而是宽容它们。(教师也赞美学生联系该段内容,感悟出内涵。)
生:当我成为一只天鹅的时候,我难为情,不好意思,我很善良,是说我的心依然如丑小鸭时候,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师:谢谢你们的“发现”。到此在天鹅的世界里,小鸭“藏”的究竟是什么?
生:它藏的是曾经遭受过的苦难而后的幸福。
生:藏的是宽容,是一颗谦虚的心。他依然觉得自己跟当年的丑小鸭一样,是渺小的,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师:看来,他的藏,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姿态。原来,这个“藏”,是小鸭从世俗的世界跨入天鹅世界的“藏”。此时幸福的小鸭,藏在心中的是他成功后也谦虚,幸福中依然觉得自己渺小,卑微。“谦虚、卑微”合起来,可以用一个词概括——
生:大概叫“谦卑”吧。(掌声,并板书“谦卑”。)
师:说说你怎么就“创造”了“谦卑”这个词呢?
生:把“谦虚”的“谦”和“卑微”的“卑”合起来,就是“谦卑”。
师:当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谦虚和卑微的两个意思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对“谦卑”有着更深层意义的理解与感悟。此刻,请你用上这“幸福”和“谦卑”两个词,再给幸福的小鸭诗意地题词吧。
生:既然上半句是“苦难中追求梦想”,我想这句应该是“幸福中拥有谦卑”。
师:小鸭可是心怀“谦卑”的。这个“拥有”可以变成——
生:“怀有”。(也让学生把这句话填完整——“幸福中心怀谦卑”。)
师:你们在这句话里品味出这么深的内涵,祝贺你们!那么,安徒生是这样直接表白吗?看小鸭多么谦虚,多么善良,多么谦卑吗?
生:不是的,他把丑小鸭的内心藏在文字里,不是外露出来。
师:是啊,不是张扬表白,而是含在心里,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表达?
生:“含蓄”。(有个学生悄悄说出。教师板书“含蓄”,并给掌声。)
1口语交际训练
2体会丑小鸭的变成天鹅后的内心世界
4铺垫主题
3体会安徒生语言的含蓄
从上面的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围绕原译文中的一个“藏”和丑小鸭的一句独白,通过精致的设计,将各个相关教学目标统整于一体,于是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也可以形成巨大的张力。
关于《丑小鸭》,教案前前后后改进了十多次,被我们割舍掉的内容完全够重新再上80分钟的《丑小鸭》。主题为主线,穿起文中的优美词句、写作手法、人物情感、思想主题。让文学的滋养发挥盐在汤中的作用。这种细致而又高效的备课,是主题教学思想的发展,我们的老师如果掌握了这样的教材解读方法和教学设计理念,再面对文本的时候,读出的就决不仅仅是文章中那一两个字眼,指导学生阅读时,也决不会围绕课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反复地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指名读,而是真正能够用文学的眼光教出语文味。
二、教学反馈
有教师听课后曾问:小鸭是否想到了疼爱他的的妈妈?为什么不设计一个小鸭回家的情节?听过有人上《丑小鸭》一课时这种“故事续编”:小鸭回到家乡,那些欺负他的鸡鸭鹅狗们,会说些什么?小鸭又会怎么说?其实,这个设计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感觉俗了一些,没有了童话的味道。经典童话之所以是经典,就是不需要你去补白,不然,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我想,安徒生是不愿意听到他们表白式的对话的。
更多的人听了《丑小鸭》后,禁不住赞叹我们对文本细读的功夫。其实,真正的高贵在于超越从前的自我。安徒生说,“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我们的备课与教学感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大天鹅舒缓地飞翔;当小鸭像车轮一样在水上不停地旋转;当孩子说“安徒生不忍心写小鸭怎么丑,所以只用了‘又大又丑’四个字。”;当“他们发颠地一大群追我过街,嘲笑我,并且高喊‘看哪!戏剧家在跑哪!’”听课的老师有的泪落。我知道,透过泪水,我们获得了共鸣和发现,不仅是对作品意义的发现,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对自我的发现。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误落到鸭窝里的天鹅蛋。上帝让我们落在鸭窝,是有意味的:他迫使我们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走在回家的路上,他考验我们是否还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他安排太多磨难,以期我们获得与外形一样高贵的内修。小鸭最终完成的回归与自我实现,固然因为小鸭曾在天鹅蛋里呆过,更因为小鸭始终不肯屈从几乎整个儿包围了他、覆盖了他的谬误的环境。所有那些识时务者,他们或将母鸡公猫所在的圈子当作世界最好的一半去热爱,或将雁儿姑娘当作最浪漫的天使去追求。他们将获得很多,代价是失去整个自己。他们白白地在天鹅蛋里呆过。当然,更要从中理解到大爱,拥有宽容之心。我们倡导高贵,不是为了批判寻常。每个人的生命,每个生命的存在,都值得尊重,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存在价值。像丑小鸭一样,“一颗高贵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如果说在教学之后,我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一个教师必须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和人格操守,方能走得更远,那么与此同时,对于一路上与我携手同行的老师们,我则要向她们致以深切的敬意。
放假前就让王娜娜尝试上了一次《丑小鸭》,一放假,许多积极参与的老师,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案头准备工作。苗玉春老师拿出了修改后的教案。新春后的初三我来到了学校,校订苗玉春老师的初稿。胡兰老师初四也从家里赶到学校,我们三人一同敲定了本课教学的许多核心问题。然后,就是一次次的改进,在满天的锣鼓鞭炮声中,在繁忙的主题作文教材编写之余,我们以追求梦想的执着之心,细化教案,给了这枚天鹅蛋以温暖的孵化。
开学前,教学的基本框架已经成型。开学第一周马上展开试教,苗玉春、胡兰她们一次次上台,接受“批判”——而她们却感到这是化蛹成蝶前的蜕变。为了带动更多的教师体会到,一份精彩的教案是如何打磨出来的,后来,又让王娜娜、焦玫老师分别上了这堂课。一次次试教,一次次评课,她们深感自己的进步——焦玫老师不无感慨地说:伴随着《丑小鸭》的研究,我,也有了一个“飞翔”的梦想。尽管那漫步云端、游刃有余的幸福还没有降临,但一次次备课过程中的火花四溢、一次次课堂上的激情绽放,相信“飞翔”就在那不远的前方。
写下这些的时候,也许我们都忘了自己那一段时间的忙碌。其实,在某个不可知的角落,鲜明的记忆也会如凌空的云,飘到我们“语文共同体”的窗口。如果没有教师们的温暖与关爱,我们根本没有力量走得这么远,这么坚定,正如一个老师在文章中评价的那样“悲悯的情怀,坚贞的力量”筑就了《丑小鸭》必将飞上蓝天。
有时,我们也同情自己,同情我们生在这负担重重的人间、不能离苦的教师们。听到赞美的掌声,有时,不是在感受小鸭的幸福,而是想到备课的心酸苦痛。然而,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蘸着血泪写成的。教师正是蘸着心血在学生心田写着的伟大的诗篇。播种的时候是逗点,耕耘的时候是顿号,收成的箩筐正像在诗篇的最后圈上一个省略号中的一个点,前面的路还更远。人间再没有比这篇诗章更令人动容的作品了。备课之痛,教学之苦,其实就像一滴烛泪落下,然而却点亮了满天的向往。
语文现场会上,胡兰侃侃而谈:曾经,我们这些附小的教师们,在大多大学教授家长的眼里是见识浅薄的代名词。作为教师,我们的尊严来自哪里?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能站稳讲台,勇猛精进,在属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低人一等,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尊严。我们也是丑小鸭,会飞翔自己的蓝天。共读、共教、共写的深度备课让我们能深刻体会自己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课堂必将赢得学生真诚的爱戴——因为他们能真正分享到知识与精神的盛宴。
还是回到“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因了“高贵”作为这样一课、这样一段旅程的主题,于是关于它的诠释,这14个字,如诗句,如哲理,对于所有参加备课的人而言,就愈加显得发人深省、激励有加,与半年来的苦乐情愫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似乎这14个字可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它准确地表达出了一种人生的态度。
在这个充斥着浮躁与自我标榜的功利社会,对于“高贵”,有多少人已经失去了感受与追求的能力。也许有人会说,课,有必要那么复杂吗?备课有必要那么细读细化吗?我们务必清楚的是,你面对的是一篇什么样的文本。我们害怕用简单掩藏自己的肤浅,我们害怕亵渎了经典,我们宁可花这么大的功夫,来一点一点地积攒尊严。
感谢这样一段旅程,尽管“丑小鸭”那样真正的“高贵”,对我们而言,也许还很遥远,我们也许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体味“幸福中的谦卑”,但我们将永远跋涉,永远在苦难中孜孜追求,因为,我们心中永远怀有飞翔蓝天的梦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