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全麻好还是半麻好:『访谈』朱锷:设计的是信息传递的方式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35:30

『访谈』朱锷:设计的是信息传递的方式

       “除了工作,我最大的兴趣是到处旅游和逛菜场逛商场。我只要有时间就去逛。做设计的人一定要时刻关注周围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状态的两端最有意思,大众端体现的是生活消费的普遍共性,奢侈品端体现的是生活审美的流行特性。”见到朱锷,他刚刚逛完菜场回来。这个喜欢逛菜场和商场的平面设计师,总是于生活中发现设计的灵感。

Q:你喜欢哪些设计师?
A: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老师田中一光先生,另外,在我学生时期,我曾临摹过杉浦康平先生,但马上发现杉浦康平先生的东西不能走近了,他的体系太强大,这个体系的成立需要极大的学识支持,一旦掉进他的体系就很难再出来。现在我喜欢看80后,特别是90后们做的东西,他们的东西让我体会到生命力:我无法判断它们下一个东西是什么?这波年轻人,东西虽然不成熟,但是作品中都有一股劲儿。

Q:你把自己的身份定义为什么?
A:我是个平面设计师。我所做的工作是编辑信息,也可以说是在设计信息传递的方式。我关注的是:“信息”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做才能让“信息”在人们的印象和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又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能使自己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富有鲜明个性?我涉及的工作范围的面比较宽,但我还是坚持自己是个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对于我来说是我理解设计的入口,是基础。虽说触类可以旁通,但没有一个明确的入口和基础,也是很难做到的。随着时代发展,大家对平面设计的概念越来越模糊。现在随着网络发展,整个社会已然很“平面”了——不是我们摸得着的平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薄,越来越透。网络时代的信息看起来好像万花筒一样丰富,但事实上这些信息的形态很不完整,基本上都是些碎片状的东西,这对我们无疑是个考验,因为它更需要我们具有筛选择取的能力。把这些充斥在我们周围的碎片状信息,以一种清晰明了完整合适的形态呈现给大家,是当下平面设计师的份内工作。

Q:你出版的一系列的书如《设计中的设计》,你扮演的角色也好像是信息传播者。
A:在国内,大家知道最多的是这些“设计白皮书”(《设计中的设计》、《负建筑》、《十宅论》)。我很看重书籍这种信息传播的载体,也很关注它的传播范围的广度。我很注意有多少人在读,读完之后对设计的看法和认知和之前会有多少不同,“设计白皮书”的读者群的面还是挺广泛的,这一点我特别高兴,我希望能用语言这种媒介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意识,把视觉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过程与具体的设计工作不同,具有很高的抽象性。

Q:我觉得你特别悠闲。
A:我接设计工作比较挑剔,也比较注意工作的状态,做创意工作的人,一定要会生活。因为我在北京和东京各有一个工作室,所以在两边的时间各占一半,两边游走使得我的个人状态还算轻松,原本我就比较向往每年只干半年活,余下半年满世界去采风去充电。除了工作,我最大的兴趣是到处旅游和逛菜场逛商场。我只要有时间就去逛。我刚刚中午就去菜市场逛了一圈,做设计的人一定要时刻关注周围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状态的两端最有意思,大众端体现的是生活消费的普遍共性,奢侈品端体现的是生活审美的流行特性。菜市场有个现象,每个人都在那里按自己的需求标准在挑选合适自己的东西,这让我思考,当你设计的东西里代表品质的是什么?还有,在日常生活当中,信息到底是以什么方式在传递?设计师最需要做的也是这两点。(中国和日本的菜市场有什么不同?)中国更有活力。日本菜场里的东西都包得很好,就像超市,好象进入一个程序当中。整个日本也好像是在一个程序之中。

再说旅行,出去旅行我喜欢绕弯弯儿,我是能不做直航的就不座直航,上半年我去柬埔寨,就是从广西、越南一路走到柬埔寨,路途中的人和景色一路都在变。还有之前去肯尼亚,我从阿曼转机,发现人的肤色在不断变化,从黄色到白色,再到棕色,最后到完全黑色,特别好玩。

如果是待在家里,我看看书,听听音乐。书,不好意思,我很少完整地看完过一本书,但我总能把一本杂志看完,在日本的时间我几乎每期看《PEN》、《CASA》。相对于书,杂志新、快,能告诉你当下的社会是怎样。相对于杂志,书的作者性太强,作者已经把信息过滤了一遍,你很难有中间状态,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而杂志可以让你有中间状态,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也不恨。

Q:你有没有为工作或生活作过特别大的牺牲?
A:我在东京读完研究生后,就进了田中一光设计事务所工作,从学徒开始做起。后来自己独立做设计工作室,田中先生还是很照顾我,我的客户都还算稳定。我1995年开始在田中一光设计事务所开始接触无印良品的工作,十几年了现在还在做。后来,田中一光先生把我介绍给原研哉,原研哉又把我介绍给隈研吾,现在大家都是十几年的老朋友了,和隈研吾现在还成了合作伙伴,我觉得我很幸运,有这么一帮好朋友。我在国内做的工作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联在一起,重点在出版,出了些“设计白皮书”,总算社会反响也不错。

采访 赵思奇@<新视线>

『What's More』

田中一光:日本卓有成就的平面设计家,他把现代设计观念揉和到日本传统艺术中,作品带有明显的个性:优雅、素净和单纯,富有一定的表现主义色彩。

杉浦康平: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亚洲图象研究学者第一人,并多次策划构成有关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书籍设计,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的建筑师。

《设计中的设计》:作者原研哉,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咨询委员会委员,作者以“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为切入点,阐述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发现并揭示设计在“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从一个超越技术层面的角度来回答“设计到底是什么?”的探索性命题。

《负建筑》: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也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十宅论》:在房地产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隈研吾从“人人都想有个家”的公众心理出发,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力图让只拥有模糊偏好的消费者清楚看到自己想要的住宅结构、外观、户型,等等。书中配有日本社会阶层划分表和内部空间设计透视图,实用且趣味。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鲜果QQ阅读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