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五行:周易筮法与铜钱法概率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2:38:50


简单以乾卦九五爻动的概率来说明:

如果用最传统的蓍草算法,得乾卦九五爻动的概率是万分之一;

而用金钱卦算来算,得到乾卦九五爻动的概率变成了千分之五.

                                                                     摘自<周易>周易筮法

  《周易.系辞》讲解了如何用蓍草摆弄八卦的方法,大致如下:

1,找根蓍草,折断成50根(如找不到蓍草,可用任何草、牙签或火柴棍代替,小纸卷也行,进行演练),去掉1根,为49。这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2,将49根草任分左、右两堆,左边一堆(如23根)象征天,右边一堆(26根)象征地。这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代表阴阳、日月、天地。

3,从左边象征天的一堆任取1根,放于一旁(也有说从象征地一堆取1根)。去掉的这1根代表人。天、地、人都有了,即“三才”。天地人合一,简称“天人合一”,这就是所谓的中国传统思维、整体论(50去1,哪里还有什么整体)。

4,把象征天的一堆数一数,共多少根(如23-1=22),然后把这个数除以4看余几(如22/4余2)。“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四象代表春夏秋冬。把右边象征地一堆照猫画虎,与第3步一样(26-1=25,25/4余1)。

5,把第3步去掉放在一旁的象征人的那1根,还有第4步作为余数拿掉的草,归为一堆。

6,把除第1步和第5步中取出放在一旁外的所有草合在一起,再重复2至5步。

7,把除第1步、第5步、第6步中取出放在一旁外的所有草合在一起,再重复第2步至第5步。

8,计算一下第5、第6、第7步得到草的总数,然后用49减去这个数,得到一个差数。再用这个差数除以4,得出的数肯定是6、7、8、9其中的一个。6为老阴,7为少阳,8为少阴,9为老阳。这样就得到六画卦中的一爻,即初爻。

爻有阴阳之分,草或纸卷折成“<”状,牙签折去一头,火柴去掉头,即阴爻,以示区分。

9,按第2步至第8步重复五次,就可以得到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六爻。把初爻至六爻按照从下到上顺序排列,就得到一个六爻卦。八卦就这样产生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六爻中有变爻、不变爻。老阳、老阴为变爻,少阳、少阴是不变爻。

周振甫《周易译注》引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筮法新考》所述筮法(略述如下):
  
  取49根筹子,经过三次迭代遴选操作后,去掉一部分筹子,再把余下的筹子每四根分做一组,最终组数归于四种结果:9、8、7、6。其中9为老阳,8为少阴,7为少阳,6为老阴。(这是后来以九代表阳,六代表阴的来历)。如此得到一爻。如是者六,得一卦。
  
  所谓的遴选操作,用现代代数语言来描述,如下:设运算%是常规的取余运算,A%k代表A除以k后的余数。$是一种特殊的取余数的运算,当A%k不为0时,A$k = A%k;否则A$k = k。取任一自然数N,以及另一任意自然数A∈[2,N-2],一次完整的遴选过程可描述为:N' = N-1-A$k-(N-A-1)$k,即得到一个新的自然数N’,然后再作为N进行下一次遴选。
  
  从数学上可以证明,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和A,一次遴选的结果N',必然是k的整数倍。设N=n*k+i,A=a*k+j,B=N-1-A,可得A$k=j,而B$k=i-1-j-m*k,其中m=1-ceil((i-1-j)/k)。于是,N'=(n-m)*k。经过三次遴选后,N'''=(n-m1-m2-m3)*k,再按k分组,得组数M=n-m1-m2-m3。
  
  周易筮法以N=49,k=4为除数,则可以证明,m随机地取1或者2,这个随机性来自A的随机性。于是,经过三次遴选之后,M=12-m1-m2-m3。其中,m1、m2、m3是1和2的组合。于是,共有四种结果:M=12-3,M=12-4,M=12-5,M=12-6。这就是所谓的老阳“九”、少阴“八”、少阳“七”、老阴“六”。
  
  可见,在古代,卜筮实际上是一套复杂的算数算法。值得惊叹之处在于先民是如何发现了这奇妙的算法。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爻的随机性,来自三次逐渐减弱的随机性,因为A的选择范围是逐渐缩小的,就这一点上来说,同时抛三枚铜钱的随机性,来得更均等一些。

                                                        
大家可以就这概率做自己的陈述,声明,我不会六爻,也不会古法,只是从概率的角度来理解,万分比和千分比,误差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