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长城怎么样:湖南省衡阳的国军将士忠烈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2:55:44
湖南省衡阳的国军将士忠烈祠

  在衡山松柏掩映的翠峦环抱之中,有一座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的宏伟陵墓。它肃穆地面北屹立于香炉峰下方。这便是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造的忠烈祠。

  忠烈祠于一九三八年筹建,一九四二年落成。是我国大陆唯一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笔者注:另外在云南省腾冲有一“国殇墓”,蒋委员长题辞“碧血千秋”,该墓安葬有6000余名抗日远征军将士遗骸。),忠烈祠规模宏大,依山而建,整个布局为方体,前低后高。祠内的花岗岩石板大道和二百七十六级石磴衔接,将牌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致敬碑、享堂从下而上组成一体,长二百四十米,宽六十米,占地面积一万四千四百平方米。忠烈祠其上是蒋介石游南岳的纪念林,两侧是翠绿山峦,四周是参天古松,把整个建筑紧紧地环抱于山中。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1983年10月,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南岳大庙北后门,沿东线登山公路北上约四公里,便到了忠烈祠,步入忠烈祠,通过高大雄伟的三孔片坊,是一开阔式庭院。两排整齐的翠柏亭亭玉立,其间苗木葱绿,花开朵朵。沿石板道行百余步,便是巍然耸立的“七七”纪念塔。塔座四周有四块嵌汉白玉的“七七”铭文的青石碑。纪念塔中间有五颗炮弹直指蓝天,弹体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象征着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抗战。

  再往前便是石墙碧瓦的纪念堂,古朴大方。纪念堂中央,耸立着一块高约六米的汉白玉石碑。石碑置于平铺着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上。石碑正背两面原刻有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碑文。纪念堂后面,沿山势建有二百七十六级石磴,分两侧而上,石磴呈台阶式,共九层,以致敬碑为界,下面六层,上面三层。两侧石磴中间的斜坡上,是一块绿茵草地,台阶中间点缀着四季常青的花草灌木。石磴两侧是高大绿树,把石磴掩盖得严严实实,致敬碑在石磴台阶中间,有四条柱拱托着平面石板,上面是一个大型球冠,两旁各有翠柏一株,她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路旁有一石碑,正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提醒游人到此肃立,缅怀英烈。

  上去便是享堂。享堂是忠烈祠风最大的建筑物,地面呈十字形,有坚固雄厚的花岗岩石墙,双面浮雕三拱的汉白玉石门。正面上部,六根花岗岩石柱稳托着朱红色歇山式双檐,中间两条柱上悬挂着金色的长方形横匾,其上题字:“忠烈祠”,款署“蒋中正”。在享堂大厅后墙壁上,嵌着三十六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历代爱国志士的诗词。

  在忠烈祠四周苍松掩映的山头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莹里,埋葬着原国民党三十七军六十师师长董煜收集的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共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国民党六十师曾在淞沪、浙东、苏南、赣北、鄂南、湖南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歼灭日本侵略军近卫第九师团和第六师团。在战斗中,该师不少官兵为保卫中华民族而壮烈捐躯。有郑作民、孙明瑾将军等个人墓葬,有74军、60师、140师等集体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显。名山忠骨,相得益彰。中华英烈、民族长城之灵位——“南岳忠烈祠”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作为抗战最高指挥官,题写匾额时,将“烈”字刻意少写一点,寓以“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之意。[/COLOR]

  “南岳忠烈祠”5个镏金大字,由一代抗日名将,原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题写。

  1943年7月7日,抗战六周年纪念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主持落成大典,在忠烈神位前恭读祭文:“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并定每年7月7日为公祭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更是于1947年颁布了《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明确规定:每年3月29日为春祭,9月30日为秋祭。薜岳还题写享堂碑文:“恭立忠烈祠,以怀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

  陵园是模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两侧石级之间的山坡,绿草如茵,草地上用大理石镶了“民族忠烈千古”6个大字,衬以邻近的苍松翠柏,更显得十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拾级而上,偶而抬头远眺,整个忠烈祠,从走道、阶蹬、庭苑,到建筑的纪念堂、牌坊等,均由清一色的花岗岩砌成,沿中轴线逐级递升,在蒙蒙的暮色下,更显气势恢弘、庄严典雅。

  石阶分9层,共276级,据说是为了纪念第九和第六战区阵亡的276位中高级军官而专门安排的。四周的山头上,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阵亡的国民党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将士。其中最大的一座坟中,有原国民党三七军十师在湘北阵亡的2728名将士。当年,日寇南侵,国民政府以薜岳为首,三湘子弟,首战常德,三战长沙,再战衡阳、宝庆,最终湘西一役,中日双方共出动兵力50余万,日军兵锋推至雪峰天险,再难前移半步,最终日军在芷江向国民政府投降,抗战结束。八年间,若不是长眠于地下的民族英烈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民族、国家绝无幸免之理。

  享堂神殿,是忠烈祠最主要的建筑,位于石阶尽处,飞檐翘角,石墙碧瓦,气势宏伟。正门上是蒋介石委员长亲笔书写的“忠烈祠”匾额,其中“烈”字下面少了一点。据载,忠烈祠始建于1939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蒋公对此异常痛心,嘱咐陈诚、薜岳主修忠烈祠。期间战事激烈,修建工作时断时续,至1943年6月全部竣工时,以身殉国的民族英烈已是不计其数,其中仅少将以上的高级将官就有35名之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作为抗战最高指挥官,题写匾额时,思及此情此景,将“烈”字刻意少写一点,寓以“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之意。古语说,“时穷节乃现,危难出英雄”,英雄辈出的时候,也正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之时,抗战早日结束,战士解甲,铸剑为犁,应是当日四万万人民的心声吧!

  享堂内呈“十”字形,可容500人,大厅靠后墙正中为祭台,台后竖立巨碑,上刻“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总神位四周,散布抗日以来22次著名战役中阵亡的将士神位石碑。沉沉暮色下,显得异常灰暗。享堂内异常冷清,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一块块冰冷的大理石碑,傲然挺立,一如当年抗日将士毅然承担起民族国运的笔直脊梁。享堂内共有24块石碑,48篇碑文,除却11块纪念祷文外,其余37块皆是我中华英烈、民族长城之灵位。其中殉国时职位最高的,是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33集团军部司令张自忠、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李家钰,两人都是陆军中将。此外35名英烈,殉国时军衔为中将的还有11名,少将22名,上校2名。英烈的舍身为国,战事的凄厉壮烈,于碑文记载中可见一二。第九战区中将军法执行总监章亮基,1941年在江西宜春阵亡,可见战状之险,牺牲之众,连非战斗秩列的高级将官亦不能例外;第三军12师师长寸性奇少将,夏县自杀殉国,“不成功、则成仁”,这六个字放在抗日战场上,确能摧人泪下;37名英烈中,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所谓蒋介石嫡系的,共有7名,高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6名据首位,其中副军职1名,正师职3名,可见当日不分中央地方,嫡系杂牌,一体抗日,也非虚言。

  石碑上不但有较详细的记载,而且有清晰的肖像,每张脸庞,无不是坚毅、英武,透着年轻。统计起来,殉国时年龄超过50岁的,只有唐淮源中将、李家钰中将,而最年轻的方叔洪中将,殉国之时为51军114师师长,年仅27岁(一说为31岁)。其中40岁以下,有18名之多,倚门望归的娇妻幼子、伸手可及的大好前景,竟都挡不住“民族国家”四字的招唤,压制不了胸中那点血性的沸腾,慨然上阵,英勇殉国。

  忠烈祠建成后,先后遭日军、文革两次大破坏,但当局有识之士还是对此进行了比较完善的修复和保护,1997年便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整修,逐步恢复旧观,也可慰抗战英烈于九泉。但,在宣传上却是始终低调,在政府公祭方面,更是毫无举动,连县级官员都没有过公祭的举动,也没有听说过公祭的计划。相对于连续几届日本政府首脑,三番几次,不顾周边国家、民族的抗议,一意孤行,大张旗鼓地参拜所谓的“靖国神社”,对那些凶残暴虐、兵败身亡、理应遗臭万年的侵略者顶礼膜拜的举动,两相对照,使人难禁长叹。

  忠烈祠中,摆放着抗战以来22次著名战役中阵亡的将士神位,记载详细,规模宏大,却从未见宣传。

  近年来,舆论日见宽松,对于国民党几百万大军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评价也越来越公正。对于抗日主力的问题,我一向自认是比较清楚的。

  从意识形态、两党对峙的观点出发,目前对于国军的抗日英雄、民族忠烈的歧视,仍是远远超出想像。殿内37位英烈,只有15名在1949年以后被追封为“革命烈士”,其余22名都没有得到这一理所当然应得的称号。

  可叹时至今日,立足两党之争的抗日观仍未消除。民间街头巷尾,半虚构的双枪老太婆,名气大过实实在在、功在千秋的殉国大将张自忠、唐淮源、李家钰、陈宝安,忠烈祠中也是这般冷冷清清。“谁祭忠烈魂”,已不仅仅是有识者茶前饭后的笑料,而是整个民族国家的悲哀,更是授人口实,说我中华没有民族英雄了!

  忠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女神高悬天际,不为人间烟火所动,她翅间的清风,必有一日吹散迷雾,还长眠于九泉下的中华英烈、民族长城一个公道!
供奉于忠烈祠的部分牺牲在抗日疆场的国军将军[/COLOR] red[/COLOR]
     姓名 年龄 籍贯 牺牲日期 军衔 职位 战役/殉国地点 追赠

  陈安宝 46 浙江黄岩 1939/05/06 少将 29军军长兼79师师长(保定军校三期) 南昌会战,南昌 陆军上将,革命烈士
  唐淮源 57 云南江川 1941/05/12 中将 3军军长(云南讲武堂) 中条山 陆军上将
  章亮基 48 湖南长沙 1941/08 中将 18军副军长,第九战区中将军法执行总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 江西宜春
  王铭章 45 四川新都 1938/03/17 中将 22集团军122师师长(四川陆军军校第三期) 山东滕县 陆军上将
  饶国华 33 四川资阳 1937/11/30 中将 21军145师师长 安徽广德 陆军上将,革命烈士
  赵登禹 39 山东荷泽 1937/07/28 中将 132师师长 北平南苑 陆军上将,革命烈士(毛泽东签署)
  佟麟阁 45 河北高阳 1937/07/28 中将 29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 北平南苑 陆军上将,革命烈士(中共中央统战部)
  郝梦龄 39 河北藁城 1937 /10/16 中将 2战区中央兵团前敌总指挥兼9军军长(保定军校第六期) 忻口会战,南怀化高地 陆军上将,革命烈士(民政部)
  唐聚五 47 黑龙江双城(满) 1939/0519 中将 东北游击总司令(东北讲武堂) 河北迁安平台山 陆军上将
  张自忠 49 山东临清 1940/05/16 中将 5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33集团军总司令 武汉会战,于湖北宜城 陆军上将,革命烈士(民政部)
  李家钰 54 四川蒲江 1944/0521 中将 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四川陆军军官学校三期) 豫中会战,于豫西陕县 陆军上将,革命烈士(民政部)
  方叔洪 27 山东厉城 1938/六月 中将 51军114师师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台儿庄会战,山东蒙阳冯家场
  冯安邦 53 山东无棣 1938/11/03日 中将 第二集团军42军军长 在襄阳遭日机轰炸身亡
  武士敏 49 河北怀安 1941/09/29 中将 98军军长 中条山战役,中条山
  庞汉桢 38 广西靖西 1937/10/23 少将 第七军170师510旅旅长(广西陆军讲武堂,中央军校南宁分校) 淞沪抗战/陈家行 陆军中将,革命烈士
  彭士量 39 湖南浏阳 1943/11/15 少将 73军五师师长(黄埔4期,陆大11期) 常德会战、石门 陆军中将,革命烈士
  郑作民 38 湖南新田 1940/02/03 少将 2军中将副军长兼9师师长(黄埔一期) 广西上林 陆军中将,革命烈士
  刘震东 45 山东沂水 1938/02/28 少将 5战区高参兼2路游击司令(东北讲武堂) 山东莒县 陆军中将
  秦 霖 37 广西桂林 1937/10/23 少将 7军171师511旅旅长(广西讲武堂) 上海南翔 陆军中将
  孙明瑾 38 江苏宿迁 1943/12/01 少将 第九战区第十军预十师师长(黄埔6期,陆大14期,陆大研究院) 常德会战、常德赵家桥 陆军中将,革命烈士
  石作衡 36 山西浑源 1941/09/06 少将 43军70师师长(山西陆军学生兵团,南京高级军校) 条山战役,山西绛县 陆军中将
  钟 毅 40 广西扶绥 1940/05/09 少将 84军173师师长(韶关讲武堂) 随枣会战,枣阳 陆军中将
  刘桂五 36 辽宁朝阳 1938/04/22 少将 骑兵6师师长 内蒙古百灵庙 陆军中将,革命烈士
  姜玉贞 44 山东荷泽 1937/10/11 少将 66师196旅旅长, 山西忻口会战,原平 陆军中将
  戴安澜 38 安徽无为 1942/0526 少将 5军200师师长黄埔军校第三期 缅甸战场,缅甸北部阵亡 陆军中将,革命烈士(内务部)
  王甲本 43 云南富源 1944/09/07 少将 79军军长云南讲武堂 湖南东安山水铺阵亡 陆军中将
  夏国璋 43 广西容县 1937/11/21 少将 七军172师副师长保定军校第九期 于吴兴阵亡 陆军中将
  刘家麒 43 湖北武昌 1937/10/16 少将 第九军54师师长保定陆军军校 忻口会战,阵亡 陆军中将
  寸性奇 46 云南腾冲 1941/05/13 少将 第三军12师师长(云南讲武堂) 夏县自杀 陆军中将
  赖传湘 37 江西南康 09/24 少将 第九军190师副师长(黄埔军校第四期 第二次长沙会战,于长沙阵亡 陆军中将
  郑廷珍 44 河南柘城 1937/10/16 少将 25路军独立5旅旅长。 忻口会战,山西忻口南怀化 陆军中将,革命烈士(民政部)
  赵锡章 37 河北河间 1938/02/21 少将 70师215旅旅长(保定军校九期) 忻口会战,于山西隰县 陆军中将
  齐学启 45 湖南宁乡 1945/05/13 少将 新38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美国诺维琪军校肄业) 御光战俘营 陆军中将
  王凤山 38 山西五台 1942/06/28 少将 34军暂编45师师长(北方陆军军校一期) 于山西临汾 陆军中将
  罗芳珪 31 湖南衡东 1938/04/06 上校 13军89师529团团长(黄埔四期) 台儿庄会战,南口 陆军中将
  谢晋元 36 广东焦岭 1941/04/24 少将 陆军88师262旅524团团长(黄埔4期) 沪西胶州路孤军营 陆军少将,革命烈士
  毛岱钧 36 湖南湘潭 1938/09/02 上校 陆军预备第9师35团团长 九江战役,庐山脚下 陆军少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