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利康产品:新材料“十二五”规划重点六大领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02:15

新材料“十二五”规划重点六大领域

(2011-10-08 06:53:43)

    资料来源:互联网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正式发布。“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的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机构、保证能力、材料换代五个方面:其中产业规模上,到2015年,努力使整个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创新能力体现在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建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产业结构方面,将打造10个超过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20个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若干个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基地和集群;争取在“十二五”末提高新材料产品的综合保障能力至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重点发展六大领域
  “十二五”规划考虑了市场需求、技术水平、战略意义等因素,立足发挥已有优势,加快弥补薄弱环节,提高材料保障能力,提出了六大领域(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20个重点发展方向。重点关注:宝钛股份(600456)、宁波韵升(600366)、博云新材(002297)、东方锆业(002167)、钢研高纳(300034)、久立特材(002318)、中钢吉炭(000928)、利源铝业(002501)等。包括:
  1、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包括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其他功能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思路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将“大力发展稀土永磁、催化、储氢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资源高效率综合利用技术。”据介绍,未来5年,科技部将划拨总额3.5亿元的扶持资金,用于重点支持稀土材料在以上四个领域的应用研发。目前看来,在四大应用领域中,稀土永磁是规模最大、潜力最大的部分。重点:稀土功能材料及稀有金属材料,宁波韵升600366、东方锆业002167。
  稀土功能材料主要是指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和抛光材料,应用相当广泛。稀有金属材料包括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新能钨钼材料、高合金材料、锆合金材料等。
  永磁材料传统的应用方向为汽车、计算机和消费电子领域,由于稀土永磁材料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永磁材料在新能源、节能设备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受益于汽车、消费电子以及节能设备未来几年的高速发展,永磁材料产业复合增速预计将保持在15%左右,并且将向小型化、高性能和低能耗方向发展。
    ①、“磁王”钕铁硼
    钕铁硼磁性材料,是稀土永磁材料发展的最新结果,由于其优异的磁性能而被称为“磁王”。
    在我国,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端应用市场,如风力发电、节能电梯、节能环保空调、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和节能石油抽油机等,其中风力发电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节能电梯市场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其他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及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在风电、节能电梯、新能源汽车以及节能环保空调等行业快速发展。预计至2014年,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对高性能钕铁硼体需求量将达到约2.7万吨,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4.4%。其中,据中国磁性材料与器件行业协会估计,每台永磁直驱风机需要约1.5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到2014年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量将达到8000吨。每台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约需使用5kg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按此估算,到2014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对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量将达到7500吨。
  目前两市生产烧结钕铁硼永磁上市公司主要为中科三环、宁波韵升,生产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上市公司主要为银河磁体,还有稀土永磁板块的北矿磁材以及禾盛新材。   
  ②、生产规模千吨以上钕铁硼磁体上市公司
    中科三环、宁波韵升、安泰科技、正海磁材、太原刚玉等。开始涉足钕铁硼磁体行业包钢稀土、厦门钨业的总产能将达到18000吨和3000吨。
  中科三环: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钕铁硼生产企业仅仅次于Neomax。
    宁波韵升:中国第二大钕铁硼材料生产企业,毛利率较高。
    正海磁材:是国内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供应商。
    银河磁体:公司跻身与世界粘结钕铁硼行业钱三强。
    安泰科技:烧结稀土永磁、粘结稀土永磁、软磁合金及其制品的金属功能材料。
    太原刚玉:高能行NdFeB材料,生产能力达3000吨。

  2、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所谓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是指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的金属材料。包括高品质特殊钢和高强轻质合金。重点:高强轻型合金、高性能新型钢铁,久立特材002318、宝钛股份600456、云海金属002182、钢研高纳300034、、利源铝业002501。
  轻型合金主要是钛合金、镁合金和铝合金,其中,钛、镁合金目前规模较小,受益航空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最有潜力的合金材料。其中,金属钛的强度居各金属之首,延展性、耐腐蚀性、无磁性等性能优越,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石油、电力、海水淡化、建筑、体育休闲等领域,被誉为第三金属和战略金属。
    钛合金的强度可以与高强钢相媲美,钛密度却只有铁的57%;具有很好的耐热、耐低温、耐腐蚀性,被称为“太空金属”和“海洋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军事、石油开采、核能、建筑等领域。未来中国大飞机的批量生产和钛合金民用结构性材料领域的替代效应,有望带动钛材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金属”。
  ①、高性能钢铁材料概念上市公司
    抚顺特钢、大冶特钢、西宁特钢、宝钢股份、中原特钢、方大特钢、太钢不锈、久立特材。
  东北特钢旗下的抚顺特钢是我国国防军工产业配套材料最重要的生产科研试制基地,为我国国防工程提供大批关键的新型钢材料,在模具钢、汽车用齿轮钢、高温合金轴承钢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35%、40%。
    宝钢股份作为中国钢铁的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特钢和不锈钢,主要用于汽车和造船,其产品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定价能力。
    西宁特钢的主要优势来自于其完整的“煤铁钢”一体化产业链。
  太钢不锈作为不锈钢龙头的企业,拥有最为完整的不锈钢产业链,已经成为核电最全钢材供应商,目前在特种硅钢领域获得技术突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②、轻型合金概念上市公司
    宝钛股份、钢研高纳、云海金属和西部材料。
  宝钛股份和钢研高纳在航空工业的发展中受益最明显。宝钛股份与国外航空公司已有合作的基础,是航空钛材龙头,一旦飞机发动机国产化完成,公司业绩有望出现爆发性增长。
    钢研高纳是国内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重要的生产基地,在铸造高温合金精铸件、变形高温合金汽轮机叶片防护片和ODS合金方面居于国内垄断地位。
  云海金属则是镁合金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的镁合金产品主要用于汽车、3C产品等方面,新型节能环保汽车的应用首先要求降低车身重量,这也是镁合金产品这些年在汽车上的用量逐步增加的原因。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几年镁合金的需求有望高速增长。
    ③、“第四金属”钛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新材料“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高性能不锈钢、特种耐蚀钢、高标准轴承钢等。钛合金的结构优势和在民用领域广阔市场将为钛材使用带来快速发展契机。
    钛是难熔金属中的轻金属,密度只有铁的57%。钛合金的强度却可以与高强钢相媲美,具有很好的耐热、耐低温、耐腐蚀性,被称为“太空金属”和“海洋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军事、石油开采、核能、建筑等领域。
    (钛的产业链图)


    中国钛资源储量丰富,根据USGS 的数据,中国钛铁矿储量20,000 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0%。2010 年中国海绵钛产能达到10 吨,生产海绵钛5.78 万吨;加工钛材3.8 万吨,较2009 年增长50%以上,消费3.6 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从消费结构上看,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较大的差别。中国2010 年消费的钛材超过50%的比例被作为功能性材料用于重化工领域,作为防腐材料。而从世界范围来看,钛材更多的是作为结构性材料用于航空领域。波音公司新型的B787-8 喷气客机每架的钛合金使用量已增加到10 吨左右。未来中国大飞机的批量生产和钛合金民用结构性材料领域的替代效应,有望带动钛材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金属”。

  3、先进高分子材料
  是指具有相对独特物理化学性质、适宜在特殊领域或特定环境下应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如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氟硅材料、高端涂料等。目前我国先进高分子材料自给率相对偏低,尤其是特种橡胶、工程塑料,自给率均不过50%。重点:膜材料、先进电池材料。
  功能膜材料被列入新材料“十二五”重点扶持专项工程。可以预计,水处理膜、太阳能电池膜、平板显示薄膜、半导体及微电子用薄膜等领域,将涌现出一批成长前景良好的公司。其中,在水资源总量控制与水权流转等相关政策下,污水处理行业将成为用水指标的“创造者”,从而将极大扩展污水处理公司的市场空间,进而为水处理膜企业带来增长动力。
    ①、电池薄膜相关上市公司
    广东榕泰(600589)、拓日新能(002218)、南玻A(000012)、金晶科技(600586)等。
  ②、水处理膜相关上市公司
    碧水源、国中水务、创业环保、洪城水业等。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指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上新出现的具有耐磨、耐腐蚀、光电等特殊性能的材料,主要包括先进陶瓷、特种玻璃、人工晶体、超硬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在建筑节能、平板显示、太阳能利用、光电仪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重点:节能环保建材,博云新材002297。
    ①、太阳能电池相关上市公司
    广东榕泰、拓日新能、南玻A、金晶科技等。
  ②、平板显示薄膜相关公司
    长信科技、万顺股份、彩虹股份、莱宝高科等。
  ③、半导体及微电子用薄膜相关上市公司
    法拉电子、铜峰电子、江海股份、乾照光电等。
    ④、超硬材料相关上市公司
    黄河旋风、豫金刚石、四方达、博深工具等。

  5、高性能复合材料
  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型、异性材料(一种作为基体、其他作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材料和结构的新型材料。包括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重点:碳纤维,博云新材002297、中钢吉炭000928。
  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碳纤维可分别用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粘胶丝或酚醛纤维经碳化制得,其中,以聚丙烯腈为原料的碳纤维占市场份额75%。世界碳纤维需求每年将以大约13%的速度增长,前景看好。目前在建或计划建设规模较大的碳纤维项目包括中钢吉炭江城碳纤维、蓝星碳纤维、中油吉化碳纤维等项目。碳纤维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风力发电叶片、海洋钻探、汽车构件、体育器材、医疗器械、建筑补强材料等行业,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种重要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国内碳纤维总产能为4000吨/年,而实际产量不足2000吨,自给率不足20%,需求市场空间巨大。
    炭/炭(C/C)复合材料是以粉末冶金技术为基础,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新型材料。飞机刹车副是炭/炭复合材料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其用量60%左右;航空发动机的喷嘴等热构件是其在航空领域的另一应用。此外,C/C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①、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上市公司
    中钢吉炭: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炭素制品生产企业,目前总产能15万吨/年,产品达到十一大类五十六个品种,主要有石墨电极、石墨阳极、炭块、特种炭制品、炭纤维制品等,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电子、航天、军工、医疗及新材料等领域。
    金发科技:在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的碳纤维项目开始投产,首期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000吨高性能PAN碳纤维的生产规模,年产值将达100亿元。
    大元股份:全资子公司嘉兴中宝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碳纤维新产品通过专利初级审查。
    吉林化纤:充分发挥企业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专利技术优势,计划于2011年7月建成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项目,使产品达到T700级水平。
    大橡塑:设备涵盖碳纤维等多领域。
    博云新材:我国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炭/炭复合材料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内的技术垄断。
  ②、芳纶相关上市公司
    浙江龙盛:上游生产芳纶原料聚合级间苯二胺。
    烟台氨纶:生产芳纶的龙头企业,公司间位芳纶产能已达5000吨/年,是国内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在世界间位芳纶供应商中列居第二位,公司预计年产1000吨对位芳纶产业化工程于2011年5月份投料试车。
    S仪化:百吨级对位芳纶工业化试验装置项目进展顺利,已经达到72小时连续运行,公司规划3000吨/年产能,预计最早投产时间为2012年。
    神马股份:浸胶芳纶帘子布已形成年产15—20t的规模,稳定客户为天津国际联合橡胶轮胎有限公司。
    ③、碳纤维的进口替代值得关注
    碳纤维是指含碳量在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1/4,抗拉强度是钢的7-9倍,且抗拉弹性、比强度、比模量均显著优于钢。碳纤维的优良特性决定了其应用无处不在,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风力发电叶片、海洋钻探、汽车构件、体育器材、医疗器械、建筑补强材料等行业,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
    在碳纤维应用方面,发达国家碳纤维应用比例分别是工业应用49%、航空航天19%、体育休闲32%;而我国是体育休闲占比最高达65%左右,工业应用约为31%,航空航天仅4%左右。
据《复合材料市场报告》克利斯.兰德(Chris Red)的统计数据,过去的2005-201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复合增长率近9%,预测2010-2018年碳纤维需求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12%。AJR咨询公司托尼.罗伯次(Tony Roberts)预计2010-2018年碳纤维需求复合增长率为13.39%。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全球风能市场高速增长、汽车轻量化趋势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大增,以及航空航天市场稳定增长。
    目前碳纤维全球仅少数国家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主要生产商为日本的东丽、东邦人造丝、三菱人造丝三大集团和美国的卓尔泰克、阿克苏、和德国的SGL公司等。我国碳纤维在产品性能上落后于发达国家,2010年生产不到2000吨,自给率不足20%,大部分需要进口。
目前国内碳纤维发展面临两个瓶颈,一是原丝技术,二是碳化炉。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碳纤维行业的发展,力争使我国碳纤维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原丝、预氧化丝、碳纤、预浸布及复合材料等产业链一体化研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支之一颇受关注,行业成长“动力十足”。目前,中复神鹰千吨级T300碳纤维已实现稳定生产,并于2010年下半年开始赢利;其千吨级T700、T800碳纤维生产线将全面投产。中钢吉炭江城碳纤维一期500吨项目预期10月也将建成。随着技术成熟,国产碳纤维将对进口产品实现替代,预计到2015年自给率将达到45%。
    ④、炭/炭复合材料处产业暴发前夜
    炭/炭(C/C)复合材料是以粉末冶金技术为基础,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新型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大、摩擦特性优良、耐高温、耐热冲击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飞机刹车副是炭/炭复合材料最主要的应用领域,目前,世界上有60余型飞机使用炭/炭复合材料飞机刹车副,其用量占炭/炭复合材料年消耗量的60%左右;航空发动机的喷嘴等热构件是其在航空领域的另一应用。此外,炭/炭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和化工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用作热压模具、真空炉和单(多)晶硅炉发热体、隔热体以及紧固件、汽车与火车刹车片、热交换器、人造骨等。
    炭/炭(C/C)复合材料行业下游主要为航空、航天、军工行业提供关键性配套零部件产品或材料,下游行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对C/C 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起积极作用。  

  6、前沿新材料
  包括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重点: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材料创新。
  纳米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领域,如纳米碳管、石墨烯、纳米粉体、纳米催化剂等。生物材料则包括聚乳酸、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等,对于节能环保、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智能材料能对外部环境条件变化进行判断,处理并作出反应,可以实现材料结构功能化、功能多样化。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完全抗磁化两个基本特征,包括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如铌钛合金、铌锡合金等。
    ①、纳米材料上市公司
    爱建股份、ST宝利来、威孚高科(000581)、武汉塑料、安泰科技等。
    ②、超导材料相关上市公司
    中天科技(600522)、永鼎股份(600105)、汉缆股份(002498)、百利电气(60046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