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股份公司:数学:《平移》教学反思--张桂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2:08:57

《平移》教学反思

               西葛中学  张桂芬

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集体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兴趣。在本节课中,教师能够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课的开始,我简单的一个拉窗动作,可以说在平时谁都不足为奇,然而我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它是怎样移动的?像这样的现象你还能举出哪些?”让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平移现象;在学生感知什么是平移后,我特意设计了由学生自己利用学具作平移表演,再利用小蚂蚁搬家的故事来引入平移距离的教学。这样,巧妙地拉进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做数学”、“探索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动手实践、交流合作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在动中用“平移”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注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活动空间,如在突破难点——判别平移距离,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前后两只蚂蚁走的距离是否一样长呢,再同桌合作利用小房子学具在方格纸上进行操作验证,这样对形成平移距离的正确观念起到了有效的直观支撑作用,而且使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在本节课中,教师参与了学生对平移现象、平移距离的研究讨论,并且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点拨和强调。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 学 ”上,在教法上着眼于“ 导 ”,突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从课堂实施情况看,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习素材的选取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进入积极探索的状态。引例一是一个科技问题,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它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引例二是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例三符合青少年关注的热点,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注重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课堂进程显得顺畅。对于图形平移的认识,学生经历了从实际问题中感知、在抽象图形中分析、在画图操作中归纳、在实际应用中辨析的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学生对概念、特征的认识比较准确、深刻。

3、学生的主体地位较突出,自主精神得到体现。课堂中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操作和表达的时间较充分,并采用独立表述、交流互评、集中矫正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尝试与辨析中逐步明析概念,逐步规范语言表达。

4、课件运用恰当,直观性原则贯彻较充分。学生在本节的难点之一“图形上的所有点,向同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不含翻折和旋转)”,在“移动前后两图形全等”的动画演示中迎刃而解;难点之二“平移前后两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的特征,也能在课件的直观演示中让学生不思自明。

反思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几对矛盾的处理还不够协调:

一是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兼顾不够。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课堂教学中应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尽量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同时,通过这一过程中的交流、合作与体验,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而在课堂中,还过程予学生仍显得不够,犹其是对中下层学生而言,往往是还来不及经历过程,便被牵着直达了结论;对于学习目标达成度的判断,也停留在在凭感觉的阶段,从部分学生的答问中判断知识性目标是否达成,从课堂活跃程度判断情感目标是否达成,至于过程性目标是否实现则往往未作评价。

二是交流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协调不够。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示思维的多元化,在合作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指数。然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合作是盲目的,人云亦云的讨论是不能提高数学素养的。因此,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展开交流与合作。但是从具体实施情况看,对于学习基础有碍的学生,在“独立思考”阶段的个别引导有所欠缺,否则,他们将会因为无从下手而显得无所事事。同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之中,广泛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合作效果,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三是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的协调不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应是新课程的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然而,本节课存在着对下层学生个别指导不够的问题,造成极少能够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没有当堂达标;另一方面,没有设计可供优生自主选择的发展性学习内容,造成少数优生浪费时间。如“平移前后两图形对应点连线共线”问题的讨论,应当引导部分学生当堂探索。

总之,本教学设计理念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得以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