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婉转的表白:《?庖丁解牛》?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8:36:49

《 庖丁解牛》 教案

(2009-10-28 08:50:21)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选修教案

教学目标 

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难点、重点 

1.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3.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自读。 

自读作业: 

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 

踦 砉 騞 郤 

窾 綮 硎 謋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检查预习(词语句式翻译)

词义

善:“ 善哉”

“善刀而藏之”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

“视为止,行为迟”

 

族:“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乎:“技盖至此乎”

“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古今异义   天理     固然     虽然      至于

 

通假字      “向”   “盖”     “善”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二、讨论以下问题。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同②)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2.讨论本文的段落及大意。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3.讨论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第1段,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4.讨论庖丁对话的层次。 

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 

第三层详细说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 

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三、       思考与讨论

1、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2、庖丁解追求的是什么?

解牛之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

3、

1、      课文第三段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目的何在?

2、 

对比            突出“道”之重要

 

4、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体会    (目无全牛  切中肯綮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5、这则寓言的主旨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表达的?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6、你如何评价庄子的养生之道。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人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应该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该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