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的意思取名:初中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12:38

初中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

(2010-05-17 09:52:09)转载 标签:

文言文阅读

文段

实词

曾益其

中加

教育

分类: 学习指导

优胜教育

一、【知识要点】
考点一  重视对文言诵读过程的训练。对文言文的字音(多音字)、朗读停顿、朗读节奏、文言断句、语气语调等这些文章诵读的基本要求要加强训练,灵活运用,中考对诵读实践能力的考查将会有所强化。
考点二  重视对文言实词意义,特别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的积累。对教材中出现过的实词要认真整理,归纳识记,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准确理解准确理解并掌握字义,尤其是常用词一定要准确掌握。
考点三  对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单音节虚词)的用法要准确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考点四  重视对文中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体验感悟的训练与理解,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认读、理解文章内容。重视平时课文的学习,在课文的学习中学方法,重视积累。在课外阅读中拓展迁移,灵活运用,这样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考点五  重视比较阅读的训练。比较阅读的考查将会在中考文言试题中普遍增加,因为它更便于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和探究性问题的考查。要重视课文(学过的课文)的比较,包括散文之间,散文与诗歌之间,诗词与诗词之间的比较等等。在平时的学习(或复习)中要给予重视,强化训练,掌握方法,运用于课外拓展。
考点六  能对所学课文流利的朗读,背诵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做到正确理解,准确积累。
考点七  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对文章的内容从某些方面感悟理解,得出自己的认识、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
考点八  自己动手整理所学过的课文,整理积累实词、虚词、句式特点、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
考点九  认真完成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语文专题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二、【解题技巧】
技巧一:解答填空题
解答填空题(知识性填空和理解性填空),首先要对已掌握的有关此题的知识进行回忆(尤其是课内阅读填空),而后便可以直接作答。对能力立意的填空题,需要在回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试题内容作认真思考、正确理解之后,方可作答。对答案要尽可能做到简练、准确,符合字数要求。
技巧二:解答选择题
一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积累与记忆或朗读等能力的选择题。对这类(内容包括文言的字音、字形、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朗读的停顿和节奏、语气等)试题,要依靠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语感,面对试题,经过回忆、筛选,做出选择。二是用来考查理解、赏析、评价、感悟、体验等的选择题。要面对选文重新解读曾学过的课文(选段)。
技巧三:文言翻译题
文言翻译题解答时一要反复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主旨。二要认真读懂要求翻译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句子的特点:与现代汉语比较,看它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无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词等;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实词在句子中应取哪个意义;重点虚词的作用;句子的语气,作者的情感等等。把这些问题思考成熟了,翻译句子就能做到准确、通顺。三要试译、检查、修改。检查时把翻译后的句子放进原文再读一遍,看看与原文吻合的程度,不完全吻合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意修改。
技巧四:解释题的解答
解释题常常用来考查通假字、此类活用等。关键在于在准确识别它们,准确识别关键又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因此,学好文言文,平时的积累极为重要。
技巧五:简答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大多是开放性、探究性的题目,回答此类试题,一要读懂原文,准确理解其文意;二要着眼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三要认真审题,扣紧题意作答;四要密切联系自己的经历、社会生活、历史,谈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尤其要利用综合试题提供的材料,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作探究性思考。
技巧六:比较性阅读的应试特点
比较性阅读是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出现的一种文言文新型考查形式。包括课内文段比较、课内外综合比较、课外文段比较三种形式。它除了考查常规性的知识外(如字音义、实虚词、文言今义、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更加重视对文意的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比较、写作方法比较的考查,是一种探究性阅读的有效方法。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三个要点:
1.要认真读好课内文言文,在诵读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准确阅读选自课内的文段,有效的阅读选自课外的文段,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显能力”。
2.如果均是课内文段比较,切忌浮躁心理,要从容不迫地认真阅读材料,更要认真读懂试题题干内容、要求、按题目要求作阅读比较。
3.如果用来作比较的文段选自课外,首先要认真读懂原文,然后再根据要求作比较。

三、【例题分析】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的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                      
③衡于虑,而后作    作:                      
23 比较下列各组加□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1)国恒亡                  (2)河曲智叟亡以应
B(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安能辨我是雄雌
D(1)国恒亡                 (2)则有去国怀乡
24 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5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在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26 本文中心论点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答案
22、①举:被选拔  ②曾:通“增” ③作:振作奋起
23、B(3分)
24、①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交托给这样的人。
②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振作奋起。
③然后就会明白: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5、C
26、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需要有: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攘除奸凶                     (4)至于斟酌损益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0、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
                                                                  
21、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什么观点,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与决心?
                                                                  
答案
18、①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②奔走效劳     ③排除,铲除     ④兴办,增加
19、①皇宫和朝廷本来是一个整体,(管理的)提升、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
②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承担了重任,在危难的关头我接受了任命(或任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20、心情:夙夜忧叹
    行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1、观点:亲贤臣,远小人。
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感情和北定中原、光复汉室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