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的形近字是什么:佛舍利图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07:07
  佛舍利图集      

佛舍利



  
[梵sarīra;Buddhist relics] 又作“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

舍利子的各种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石,学医的应该明白结石的外观以及物理性能.结实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 结石病人数以千万,但只有修行者才会有舍利子. 大德的舌头,心,等没有骨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 何况体内结石数量及其小,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及其惊人,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后遗骨上也出现了舍利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可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
  
有些人用科学的名义把舍利子解释成结石,其实这种欺骗公众的做法,这些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伪科学".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有的舍利还会长大、生小舍利,等等等等,这些岂是现代科学所能臆测的?

































  

      

 

罕见珍贵的十大佛舍利

 

舍利[Buddhist relics] 又作“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

  舍利子的各种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石,结石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结石病人数以千万,但只有修行者才会有舍利子。大德的舌头,心等没有骨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何况体内结石数量及其小,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极其惊人,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后遗骨上也出现了舍利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可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有些人用科学的名义把舍利子解释成结石,但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有的舍利还会长大、生小舍利,等等等等,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



















         中国佛舍利地图    

“经典有记载,历史有传承,现实有证明”是认定佛舍利的“三大原则”

“中国对于佛舍利的系统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黄心川对《望东方周刊》说。不过这位国内佛教研究的权威表示,这并不妨碍今日中国正经历一个佛舍利现世的高潮期。

就在6月12日佛顶骨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后,6月14日赤峰市披露,在辽上京遗址北塔天宫的琉璃瓶内发现48颗佛舍利。

自宋季以来,由于佛教在印度的衰落以及中国佛教的兴起,僧人们已经很难从中土之外大规模带回佛舍利,佛舍利基本都在中国之内迁移。

在这样一个新的传播阶段,佛舍利的瘗藏和出土成为最主要的主题。而最近30年可能是几百年来中国佛舍利现世最为集中的时期之一。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国内出土佛舍利的地方已超过100处,其中仅佛牙舍利就有20多处。

南京发现佛顶骨舍利后,有佛教界人士言:“乱世藏佛、盛世重光”。

《望东方周刊》记者通过对多位佛教界、学术界人士的采访,还原属于中国的佛舍利故事。

阿育王送来的佛舍利

黄心川表示,佛舍利何时传入中国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但最早可以上溯到三国时期,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南京。

据梁代慧皎所著的《高僧传》,当时一个叫康僧会的高僧以舍利的神奇来吸引孙权。他烧香祈祷21天后,铜瓶中果然出现五彩舍利。孙权令人以铁砧击之,砧俱陷,舍利无损。孙权叹服,即为建塔。于是有佛寺故号建初寺。所谓建初寺,一直被认为是南京大报恩寺的前身。

尽管这一记载存在附会,但在众佛教研究者看来,舍利在三国、魏晋时期可能已经出现在中国。

康僧会以舍利传教的故事记录在敦煌壁画中。它说明佛教传入中国时,一开始就面临着强大的文化抵触,佛舍利作为有形崇拜无疑适合宣扬佛教的传说与精神,“印度、西域有高僧来到中国,并不一定带来舍利的实物,但一定会把舍利作为佛教信仰的一种形式带入。”黄心川表示。

按照讲述佛陀生平的《长阿含经》,释迦牟尼涅后,留下的真身舍利,并被印度境内摩揭陀国等8个国家的国王分别建塔供奉。佛教之中的塔就源自供奉佛舍利。

有关舍利的另一个传说是,公元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下令发掘佛骨舍利塔,将佛舍利盛入八万四千宝函,分布于世界用以传播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寺庙办主任王儒童向本刊记者表示,如果按照中国佛教经典《法苑珠林》等著作的记载,阿育王在中国境内相继建造了“19处舍利塔”。发现佛顶骨舍利的金陵大报恩寺前身金陵长干寺即是其一。

不过王儒童说,很多印度高僧到中国传教时都携带了佛舍利,中国僧人西去印度取经也常携带佛舍利归来。

“最厉害的是北宋。宋太祖信奉佛教,自他开始,以国家的名义在短期内派出大量僧人去印度求法,最多一次有500多人。这些高僧回来总要对皇帝有所交代,不少人就贡献给皇帝佛舍利。我在翻阅古籍时发现,起码有70多个僧人向皇帝作出进献。”黄心川说。

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原主任杨曾文整理,自北宋太祖乾德三年至仁宗宝元二年的74年间,共有45批中印及西域僧人进献了佛舍利,“可以说是历朝罕见,单是佛顶骨舍利就达到了四次。”他说。

“唐代僧人去印度求法是以求佛经为主。宋代更加明确一点儿,就是要舍利。这些高僧带回来的多是佛教七宝:琥珀、琉璃、玛瑙等,其中也不乏沙砾。这些不是佛的真身舍利,但可以替代。”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大报恩寺地宫发掘专家组成员汪海波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出土的舍利80%符合“宋代舍利类型”。

需求巨大的佛舍利

事实上自隋代开始,就已出现大规模佛舍利供奉。“在中国古代的每个盛世,几乎都出现了这样的高潮。”杨曾文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浩大的佛舍利分发行为出现在隋文帝时期,并掀起佛舍利信奉的第一个高潮。

隋文帝一统天下后曾三次分发佛舍利,并要求全部110个州都建塔供奉。在第一次分发中,他甚至按照阿育王一夜成塔的传说,要求在他的生日---十月十五这天晚上,同时建成。

但是数量如此庞大的舍利从何而来?这时候出现了“感应舍利”的说法。“隋文帝的仁寿舍利多是感应舍利。所谓感应舍利就是高僧通过长时间的修行,使佛陀附身在上面。有的是高僧舍利,有的是金银器,有的是把佛经的几句话由高僧写下安放在地宫里。”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韩金科解释说。

隋文帝之后,唐朝因有8位皇帝亲自迎请佛舍利,成为历史上供奉佛舍利最为高潮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供奉舍利,李唐王朝不仅有皇帝的“八接六迎”,还不惜巨资,对保存佛舍利的法门寺进行扩修,终于在高宗显庆年间完成瑰琳宫24院,占地4平方公里,成为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的皇家寺院。

然而五代以后,随着政治中心东移,法门寺不再是皇家寺庙。到清咸丰年间,法门寺只剩下20多亩地,俨然一座破败的乡间小庙:一座山门,一座大雄宝殿,一座塔。

法门寺的经历是中国境内诸多佛舍利供奉地的缩影。随着时代变迁和烽火战乱,佛舍利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有传承的佛舍利

佛舍利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大约是1978年之后的事情。根据公开资料,50年代也曾发现少数佛舍利,但按照政府要求秘密保存了起来。

虽然目前各地纷纷出土佛舍利,但是满足“经典有记载,历史有传承,现实有证明”三个条件的却不多,而这是认定圣物的“三大原则”。此次南京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再次重申了这些内容。

“三大原则”中最为关键的是历史传承,目前能有相对完整历史记载的只有约7处。包括北京招仙塔的佛牙舍利、陕西法门寺佛指骨舍利等等。

北京招仙塔的佛牙舍利是解放后最早受到政府保护的舍利。据《高僧传》记载,此佛牙舍利由南朝高僧法献西行求法取回,最初供养在南京定林寺。此后历经十余朝,辗转大半个中国,期间或隐或现。

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招仙塔被毁,僧人在整理瓦砾时,挖出石函,发现了这一佛牙舍利,悉心保存下来。直到解放后,1957年,中国佛教界发出重新修建招仙塔的倡议,佛牙舍利终于有了永久供奉场所。

在南京佛顶舍利出土前,中国最著名的佛舍利莫过于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佛指舍利。

韩金科回忆说,一直到季羡林带领40多名国内专家前往考证前,大多数人仍并不清楚法门寺出土舍利的意义。“大家更关注的是地宫里的文物,那些金子做的东西,还有阿拉伯的琉璃。”黄兴川说。

中央当时曾希望佛舍利收归国家保管,陕西省正在建设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要接收。佛舍利甚至已经准备运往西安、北京。后几经波折,最终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敲定,就地在法门寺建博物馆保护。

与其他文物相比,地方政府对法门寺佛舍利的态度本来并没有那么积极。佛舍利出土后,只有民政部门的一个科长去现场管理,也没有高级干部前去查看。

黄心川印象深刻的是,90年代初他在西安组织了一次与法门寺佛舍利有关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佛教有关的几个国家都安排了大使出席。“一帮大使同时到了西安火车站,西安外事局没有派出人去接待。最后大街上临时找几辆出租车,把他们送到宾馆。”

黄心川发觉,当时地方官员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法门寺已因佛舍利拥有了世界性的影响力。在他们眼里,法门寺仍是一个普通的寺庙。

2002年,台湾高僧星云法师联合全台40多家寺庙给北京写信,申请将法门寺的佛指舍利请到台湾瞻礼。佛舍利在台湾的38天中吸引了五大洲的华人佛教代表,影响巨甚。两岸在法门寺文化的重大发现面前,也显示出新的凝聚力。

法门寺的佛舍利护法团结束台湾之行后没回陕西,直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2003年开始,在省领导的关注下法门寺规划了3000亩的建设项目。“现在建了1000亩,已经投进去23个亿。去年建成了一座147米高、用来安放舍利的合十舍利塔。”韩金科说。

合十舍利塔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按照“21世纪世界佛教建筑标准”建造的,在国内没有雷同。过去佛塔里有100多平米面积就已经大得不得了。但是它的第一层就有1万多平方米,“比一般的火车站还大”。

修建合十舍利塔的举动在当地看来无可厚非,于学术界却受到不少争议。“这座塔没有中国传统元素,而且要把佛舍利送到塔上去供奉,宗教界也是反对的:舍利需要的是瘗藏,入土为安。”汪海波说。更多的反对声音认为:佛塔被建成了现代的观光楼。

越来越多的佛舍利

尽管批评声不断,法门寺的做法还是得到了很多地方的效仿。

2008年10月,兖州兴隆塔出土宋代佛骨舍利。这个一直低调的山东小城很快就围绕佛教文化规划起了一个高规格的文化园。2010年的招标书显示,兖州兴隆文化园一区B标段的面积就有6304平方米。

前些天,黄心川受邀到兖州考察。他惊讶地发现,兖州几个大寺庙“超出预期的漂亮”。在与兖州相邻的汶上县,因发现佛牙舍利,目前投入也在1亿元左右。

最近5年间,黄心川受邀参加了不少这样相关会议,“全部都是政府出面,市长亲自出来接待吃饭。组织出书,都把专家的文章放在前面,作为见证。”

汪海波说,这种状况在20年前的中国不可想象。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根据有关部门指示,佛舍利更多作为文物,主要注重保护。

但在2000年后,每一次佛舍利出土都打上了“轰动世界,震惊全国”的烙印。但其中相当部分并不符合“三大原则”。

佛舍利多了,“证据”的重要性就显示了出来。山西一个地方曾找专家要求鉴定70年代发现的两颗佛牙,“结果说根本不是人间所有的东西,这个玩笑开大了。”汪海波说,这是一个误区:佛舍利是信仰物,不能牵扯真假之事,“地方政府显然并不清楚这个根本问题”。

虽然有所担忧,但杨曾文认为,只要适当呼吁,对佛舍利出土采取极其严肃、慎重的态度,这一问题还是可以妥善处理。

根据历史记载和中国的文物资源状况,如果把佛舍利大规模现世看作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汪海波则认为,那么至少还会持续10年时间。■

佛教经典中有关佛舍利的记载

舍利,本来是遗骨的意思,通常指佛陀的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圆寂后焚化的遗骨。《金光明经.卷四》解释为:“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从佛教典籍记载及流传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可知,佛舍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牙齿、指骨和顶骨等,另一种是《释氏要览》中记述的五色光莹坚固子和白色珠状物。牙齿、顶骨和指骨较稀有,而后者,即所谓“舍利子”居多。

佛顶骨,梵文音译“乌率腻沙”。本指佛顶肉髻,乃佛陀三十二相之一,“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无上依经》);佛涅后特指顶骨舍利,“顶骨坚实,穷劫不坏”(《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531),是“八十随形好”之七十八好。

佛典描述不同佛顶骨的形质:《洛阳伽蓝记》卷五记“方圆四寸,黄白色,下有孔”;《续高僧传》卷三记“周尺二寸,其相仰平,形如天盖”;《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记“高五寸、阔四寸许,黄紫色”;《法苑珠林》卷二九记“广二寸余,色黄白,发孔分明”等等。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佛舍利主要有七处

北京招仙塔的佛牙舍利(1900年),镇江甘露寺铁塔的舍利(1960年),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的舍利(1981年),陕西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1987年),辽宁朝阳北塔的佛血舍利(1988年),山东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的佛牙舍利(1994年),杭州雷峰塔的佛螺髻舍利(2001年)。

 

      阿罗汉的舍利    





辟支佛舍利 Arahant Bi Zhi Fo Shrine

  佛陀最初之弟子一千两百五十五位另外还有很多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等,而其中之十位最具代表性一般信众常以佛陀-十大弟子称谓。
   根据Mayingyan Relicsand Ven.Kondanna(介绍佛陀舍利子与十大弟子舍利子的书)所述:
   佛陀十大弟子舍利子其来源就有如佛陀舍利子一样,当神圣佛陀十大弟子神圣身躯火葬后,肉体与血的部份化成灰烬但是骨头部份则遗留下来舍利子,关于其颜色与形状在Pitaka经典中并无记载。
   据说佛陀的十大弟子在生前即作了一个关于他们死后要不要遗留下来舍利子的决定,如果死后要留下舍利子就会照他们之愿望而遗留下来舍利子,不要者也将如他们所愿而完全没有遗留下来舍利子而化为灰烬。佛陀之十大弟子据记载并非每一位皆有遗留下来舍利子,在众多佛陀弟子中以Ananda(阿难陀)为例,根据KhaggavisanaSuta之评论记载,据说阿难陀之骨舍利子于阿难陀涅盘时其火化后其神韵殊圣双足盘座而显于天际,分化为二置于虔诚佛教信众两旁,然而VenDabba(梵波堤)也如阿难陀一样的涅盘方式但就是没有遗留下来舍利子,毫无疑问的如VenBakula(薄拘罗)/Apadana....等皆如是一般而遗留下来众所认证之阿罗汉舍利子。


文物编号:AR-001
   文物规格:4mm~6mm
   文物形状:不规则椭圆体状
   文物颜色:米色(舍利表面具光泽)
   须菩提-解空第一
   须菩提为梵语 Subhuti 的音译,意为“善见”“空生”等含义。他出生于王舍城婆罗门家庭,自幼聪明过人,但性情倔强好嗔。据说他是由山神引导而皈依佛陀的。须菩提也有自己的特长,他“善解空义,志在空寂”,在佛弟子中号称“解空第一”。他常把“空理”贯穿于自己的一切言谈举止中。一次,他在罗阅城耆崛中缝补衣服,佛陀突然来到该城,当地百姓纷纷前去迎接、礼拜。他本来也想前去迎佛,但就在他将要动身的一霎那,骤然一念思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空理,不应以色身去看待佛陀,真正的礼佛是要明了诸法性空的谛理,而没有前去迎接。他的这一作法后来得到佛陀的高度赞许,佛陀称他是“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由于须菩提善解空义,他对一切事物都能不起执着,不起诤讼,胸襟宽广,豁达自在,佛陀因此称扬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文物编号:AR-002
   文物规格:2mm~4mm
   文物形状:不规则球体状
   文物颜色:深咖啡黑色(接近黑咖啡色)
   目犍连-神通第一
   目犍连是梵语 Mahomaudgalyona 的音译,又称“摩诃目犍连”“大目犍连”“目连”等名。他出家前与舍利弗同学婆罗门教,交往甚密,后遇马胜比丘而一同皈依佛陀。目犍连出家后,刻苦修行,修得非凡的神通本领。他曾以神通力量识破了莲花色女的诱惑,得到了佛陀的极大嘉许。他也因此在佛弟子中得到“神通第一”的称号。目犍连积极地辅助佛陀弘法度生,是佛陀一生弘法的重要助手。因此,佛陀称他与舍利弗为其弟子中的“双贤”。佛陀曾说:“此二人当于我弟子中最为上首,智慧无量,神足第一。
   目犍连还是佛教里重孝道的典范。据《目连救母经》记载,目犍连曾以神通力量,得知其生母因生前造大恶业堕入地狱,受大苦难,而求助佛陀。佛陀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置盂兰盆中,供养出家僧众。目犍连依此而作,终使其母得救。后世依此方法为亡灵超度,并形成“盂兰盆会”节日。千百年来这一节日在佛教及世俗社会里盛行不衰,目犍连也因此驰名古今。

文物编号:AR-003
   文物规格:3mm~4.5mm
   文物形状:不规则固体状
   文物颜色:米牙白色
   阿难陀-多闻第一
   阿难陀为梵语 Ananda 的音译,简称难陀,意为“庆喜”“欢喜”。他是提婆达多之弟,甘露饭王之子,是佛陀的堂弟。他幼小时就抱出家之志,曾师事十力迦叶。佛陀55岁时,他皈依佛陀。由于他年轻聪明,又是佛陀的堂弟,出家后便被众弟子推举为佛陀的侍从(侍者)。他专心侍奉佛陀,形影不离,直至佛陀涅时止,跟随佛陀前后达25年之久。他长于记忆,凡是佛陀所说教法他都能铭记不忘,在佛陀弟子中数他闻法最多,因此而赢得“多闻第一”的称誉。
   佛陀涅后,迦叶尊者为保存佛法,召集了499名已证得阿罗汉的佛弟子结集佛法,阿难因未证得圣果被拒绝在外。他为此生大惭愧,便于当夜勇猛精进,终于在一夜之间证得阿罗汉果,加入了结集佛法的队伍。在结集大会上,阿难诵出了包括《四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在内的全部修多罗(修多罗是梵语,意为佛经)圣典。他对佛陀一生言教的结集和后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阿难在佛弟子中不仅才华出众,佛学渊博,而且人品也高洁不凡。当他被推为佛陀侍者时,为避免嫌疑,他提出“佛陀的新旧衣服他决不穿”等三个要求,受到佛陀的称扬。他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诚恳。在佛弟子中他的人缘最好,尤其是女众更喜欢与他接近。他曾请示佛陀恩准其姨母波波提夫人出家。佛教僧团中比丘尼的产生与阿难在佛前奔走呼吁是分不开的。
   王舍城结集后,阿难四处弘法。20年后,他接大迦叶尊者之法,成为僧团的领袖。这时他66岁。当活到120岁时,他目睹人世我执深重,不依佛法行事,佛的大弟子又相继离去,于是便决意涅。相传在他即将入灭之时,位于印度恒河两岸的摩揭陀与毗舍离两国为争他的舍利,关系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为了平息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阿难利用神通力量在恒河上空入灭,将身体化作两半,分与两国供奉,一场战火平息于未燃。阿难临涅时还为众生着想,正是佛教慈悲精神的体现。    文物编号:AR-004
   文物规格:3mm~5mm
   文物形状:不规则圆球体状
   文物颜色:米牙白色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是梵语Sariptra的音译,又称舍利子,出生于王舍城附近一个婆罗门教家庭。父亲是婆罗门教的大学人。因自幼受家庭熏陶,他对婆罗门教十分精通。长大后他与其亲友,也就是后来同他一起出家的道友目犍连志同道***,一起在乡里传道授业,各自拥有数千门徒。一次他与目犍连外出旅行,路遇释尊的弟子马胜比丘,闻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之偈,产生了对佛教的信仰。不久,便率众弟子皈依了佛教。舍利弗未出家时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罗门教学人,他的出家使当时佛陀的声望与威德大大增强。舍利弗皈依佛陀后,“持戒多闻,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深受佛陀称扬。他有很多的美德,其中尤以智能渊深广大而著称,佛经中称他“智慧无穷,决了诸疑,辅翼圣化,聪明圣众”,所以在佛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称号。
   舍利弗跟随佛陀达40余年,辅助佛陀弘法度生,对佛陀教法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他不忍看到恩师佛陀涅,请求先佛入灭,得到了佛陀的允许。入灭时,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同他的80老母见了最后一面,并为故乡民众作了最后一次说法,然后安祥进入涅。他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佛教也是重视人间骨肉亲情的。
  文物编号:AR-005
   文物规格:3mm~7mm
   文物形状:不规则圆球体状
   文物颜色:米牙白色(舍利表面含淡灰色状)
   阿那律(阿譨楼驮)-天眼第一
   阿那律是梵语 Aniruddha 的音译,意为“如意”“无贪”“无灭如意”。佛经中常称“阿楼陀”。他是佛陀的堂弟、佛陀叔父甘露饭王(即白饭王)的儿子。佛陀成道6年回到他的家乡迦毗罗卫城弘法时,他随佛陀出家。在佛弟子中他以“天眼第一”著称。他得到这个神通还有一段很不名誉的历史。有一次,阿那律听佛陀说法,因疲倦打起瞌睡,佛陀发觉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为此,他深感惭愧,发愿从此不再睡觉,精进修道。经七日七夜,他的两眼便熬瞎了。佛陀得知此事,非常怜悯他,就教他修定。他遵照佛的教导,终日不怠,勇猛精进,终于心眼大开,修得天眼通,“见阎浮提,如视掌中庵摩罗果”。
   阿那律还具有积极救世的大乘思想,他曾对佛陀说:少欲知足,常行精进,是修道者的必备条件;忘计小我,弘法利生,是佛弟子应尽的职责。他的言行得到了佛陀的极大赞赏。针对他的大乘根机,佛陀还专门为他宣讲了大乘经典《八大人觉经》,为他演说了修大乘行的8件要事。另外,阿那律还参加了佛教第一次佛典结集,也是佛教的重要奠基人。
  文物编号:AR-006
   文物规格:3mm~7mm
   文物形状:不规则圆球体状
   文物颜色:米牙白色
   十八罗汉的第十二位,为梵语 Nagasena。意「龙军」,常称「那先比丘」。是佛学理论家,二十岁具足戒,后修证阿罗汉果。那先比丘到古印度西北舍竭国见国王弥兰陀,应国王的问,以各种比喻广泛说明人生无常,善恶报应等佛法,以及佛教徒修行等问题,所有都加载《那先比丘经》里。是对佛教基本教义的最大阐发。又称「挖耳罗汉」。    文物编号:AR-007
   文物规格:3mm~6mm
   文物形状:不规则固体状
   文物颜色:米牙黄色
   薄拘罗-寿命第一
   薄拘罗-(巴库拉)他就是很少说话,只喜欢襌定,所以他被称为「寿命第一」。而且他也持不杀戒,他戒杀,不杀生。在一生当中,他有几次的不死,就是放在盘子裹面也烧不死他(烧他的时候并没有死),在水里面不死,被煮也煮不死,被一只很大的鱼咬,他也没有死,大鱼把他吃到鱼肚里面,然后又出来所以不死。有五种不死。
   这位薄拘罗尊者的身体也很少生病,所以除了「寿命第一」以外,他又有一个外号叫做「无病第一」。这个无病,人不生病,表示他修行修得很好,因为他经常襌定,身体的机器保养得很好,所以他这个....反正就是很少有毛病啦!我很欣赏无病第一,我本来开囗讲大话说:来到美国都没有病;现在呢,也不能开囗讲大话了,因为到美国来,六年之中至少也有一次感冒,而且牙齿也崩了一块。碓然讲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但牙齿实在也是一个病。这个弟子很好,知道我牙齿不好,他买了一个自动洗牙机来给我。两位从多伦多搬来温哥华的,他们买了洗牙机给我。我也是每天洗牙,并没有说没洗,那个自动洗牙机我儿子拿去洗,他每天跟我抢着一起洗。这位尊者他也是不生病的,喜欢襌定的人,他会长寿,而且他也不容易生病,因为襌定到最高深的程度的时候,他的人就会转化成为虚空。因为他的人已经转化成为虚空了,你想想看,虚空有什么病?风吹来的时候,就可以穿过他的身体;火烧虚空的时候,火自动会熄:水要来淹虚空也淹不了:拿金属的东西要来打虚空,虚空也没有损害。一个人在襌定之中,经常把身体转化为虚空,他什么毛病都没有。
   能够襌定的人也就不会有烦恼,因为世界上的事情,也影响不了虚空。你想想,虚空又有什么烦恼呢?所以只要人「在襌定中领略到空的道理」,才会得到真正的「无我」,那无我思想一产生出来,才是「真正的襌定」。所以现在呢,能够得到真正的襌定是,有事也好,没有事也好,自然能够得到真正的大智慧的自在。
   文物编号:AR-008
   文物规格:2mm~3.5mm
   文物形状:不规则固体状
   文物颜色:牙黄色(舍利子表面点状带有灰色    罗侯罗-密行第一
   罗侯罗尊者,罗是梵语 Rahula 的音译,又译为“罗侯罗”“罗云”等名,意译“覆障”“障月”“执月”等名。他是佛陀的亲生儿子。其母叫耶输陀罗。他7岁时随母见佛,15岁时从舍利弗出家,是佛教僧团中最早出现的沙弥。罗罗刚出家时十分顽皮,喜欢打妄语,经过佛陀严格调教后,善根萌发,痛悔前非,从此严持净戒,依教修道。凡是佛教戒律中规定僧侣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他都严格守持,从不放逸违犯。因此在佛弟子中获得“密行第一”的称号。他除守戒严密外,还具有忍辱的美德。《大智度论》记载说,有一次,他游方归来,他的宿舍被别的僧侣侵占了,衣钵等物全被扔到了门外。按当时佛律,比丘为大,沙弥为小,沙弥不得与比丘同宿一室。因此,他只能另觅住处。当时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他只好躲到厕所里坐禅,忍受着臭气和雨水的侵袭。又有一次,他外出乞食,路遇一伙歹徒袭击,他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不嗔不怒。罗罗7岁时曾向佛陀乞遗产,佛陀当时答应留给他“七圣财”。这7种财产是:信、精进、戒、惭愧、闻舍、忍辱、定慧。综观罗罗的一生,他严持净戒、忍辱精进,应该说完全继承了佛陀留下的这份遗产,没有辜负佛陀的期望。


   文物编号:AR-009
   文物规格:3mm~3.5mm
   文物形状:规则圆球固体形状
   文物颜色:淡黄咖啡色(舍利子表面灰色点状特征)    富楼那-说法第一
   富楼那是梵语 Purnamaitrayaniputra 的音译,意译“满愿”“满祝”等。他出生于迦毗罗卫城一个婆罗门长老家中,与佛陀同日而生。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时,他从佛陀出家。他在佛弟子中以“说法第一”著称。他得此称号,主要是因为他擅长说法。据记载,他说法时,“先以辩才唱发妙言,使众生欢喜;次以苦楚之言,使闻者结解”。可见,他说法采用的是层层深入、循循善诱的方法。富楼那还是佛弟子中有名的布教师。为了传播佛法,让众生普沾法益,他不畏艰辛,甚至不惜生命,东奔西走,广播法雨,使无数众生迷途知返,弃暗投明。当时印度西部有个偏僻的“输卢那国”,那里文化落后,人性暴戾,佛法没有传入,是难以弘法的地方。富楼那为了拯救那里的愚顽众生,知难而进,请示佛陀准许他去那里弘法。须菩提尊者对他进行了一番考验,知道他确有为法忘躯的精神,就同意了他的请示。临行之时,佛陀还专门为他送行。富楼那去到该国收了500名弟子,并建了500座僧伽蓝(庙宇),获得了布教的成功。







鸯哥摩罗尊者舍利 Shin Ann Gu Lemarla Shrine



跋提利迦尊者舍利〔五大比丘之一〕Arahant But De Lee Shrine


乔陈如尊者舍利〔五大比丘之一〕〔证果第一〕Arahant Kondanna Shrine
巴古拉遵者舍利〔健康第一〕Arahant Bakula Shrine
     

佛牙舍利

   






释迦牟尼佛舍利

1、 释迦牟尼佛的涅槃
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地在古印度拘尸那伽城,涅槃年代有多种说法,今取公元前五三四年之说。该年五月月圆日夜半,佛陀在拘尸那伽城附近的优波伐檀那林双菩提树下涅槃,时年八十岁。当时葬法已有三种与四种之分。三种葬法是火葬(梵言<荼毗>)、水葬、野葬(弃之荒野);四种葬法是火葬、水葬、土葬、林葬(弃之森林)。《毗奈耶杂事》说:(佛言:比丘)身死,应为供养。比丘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为焚烧)。佛陀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首,其俗延续至今。佛陀荼毗后,阿难等弟子从灰尽中得到佛陀舍利(八斛四斗)( 《释门正统》)。另说一石六斗(《毗奈耶杂事》)。但二说显然都不是准确计量。至于当时收拾出何种舍利,从流传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及佛教典籍中的记载可知,佛陀荼毗后所得的舍利,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颗牙齿(现人间仅存二颗,详见下文)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顶骨及几根头发等。佛陀身体的遗骨残片大约不止这些,但未能一一详记。另外一种是《释氏要览》中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紧固的舍利子和白色珠状舍利子。后者存世较多,分布亦广。

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时代也极为宝贝。当时各国为了争夺佛舍利,曾阵兵城下,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严阵以待,扬言(不惜身命,当以力取)。在此紧急时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罗门从中调解,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争战。此议被前来争夺舍利的八国国王接受,於是舍利被分为八份,每国一份各自请回建塔供奉。这次事件佛教史称(八王分舍利)。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佛舍利因各种因缘,逐渐流散至世界各地。

2、佛牙舍利在西域诸国的记载
关于佛牙舍利在古印度等西域诸国的记载,我国东晋法显所著《佛国记》、梁慧皎等撰的《高僧传》和唐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等书中都有记述,其中尤以《佛国记》中记述(狮子国佛牙)最详:(城中又起佛牙精舍,皆七室作┄佛齿常以三月中出之。未出前十日,王装校大象,使一辩说人着王衣,骑象上击鼓唱言┄却后十日,佛齿当出至无畏精舍,国内道俗欲值 福者,各各平冶道路,严饰巷陌,中道而行,随路供养到无畏精舍佛堂上。道俗云集,烧香燃灯,种种法事,尽夜不息。满十五日,乃还城内精舍。至齐日则开门户,礼敬如法)。法显在公元四零五年到达释迦牟尼佛诞生地蓝毗尼和迦毗罗卫国故城,上述记载乃是新历,真实性当无疑问。此后十余看,智猛也来到迦毗罗卫国朝拜佛牙等圣物:(西南行千三百里至迦毗罗卫国,见佛发、佛牙及肉髻骨。佛影、佛足迹,炳然具存)(梁慧皎《高僧传,智猛传》)。

唐高僧玄奘于公元六二九年至六四五年西行求法,在其《大唐西域记》中多次提到佛牙舍利,如:(新城东南十余里,故城北大山阳,有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其窣堵波中有佛牙,长可寸半,其色黄白,或至齐日,时放光明)。

3、佛舍利的流散
印度历史上外侵内乱不断,异族异教间的斗争亦层出不穷。释迦牟尼佛圆寂不久,就发生了毗卢择迦王(琉璃王)大肆杀戮释迦族的事:(大城西北有数百千窣堵波,释族诛死处也。毗卢择迦王即克释族,虏其族类┄并从杀戮,积尸如薪,流血成池。天警人心,收骸 葬)( 《大唐西域记》)。此外,婆罗门教与佛教之间的斗争也异常尖锐。公元前一八五年,古印度中部与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施行全面和残酷打击佛教的政策。当时摧毁了境内佛塔八百余座,尽杀僧尼,摧毁佛教。佛教史称(中印度法难)。此法难迫使一些僧尼从佛塔中抢出佛舍利逃往各地。为了在逃亡中保护佛舍利不被抢去,有的僧人甚至割开皮肉,将舍利藏入,再缝合起来逃出国境。在此后的数百年间,释迦牟尼佛的重要舍利逐渐流散至国外。其中一部分向东传入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等佛教国家;一部份向西传入了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等佛教国家。

公元三七一年古印度迦迦国遭到邻国苏打,国王哥哈塞瓦恐佛牙被敌人抢去,便命女儿赫曼丽将佛牙送往狮子国,交与狮子国王吉特刹利弥文供养。这便是现供奉在斯里兰卡康堤佛寺的那颗佛牙舍利。释迦牟尼佛的另一颗牙舍利去流散到乌苌国一带,这就是后来被法献从于阗请回,现供奉在北京佛牙舍利塔内的那颗佛牙舍利。

 

--------------------------------------------------------------------------------


法献佛牙的流传

1、法献佛牙的由来
我国佛牙史称法献佛牙,原因有二:一是这颗佛牙最初由南朝高僧法献自于阗请回;二是我国历史上有关佛牙的记载颇多,如悟空佛牙、道宣佛牙等。称法献佛牙意在区别史籍中记载的其它佛牙。《高僧传·法献传》中有法献请牙经过:(献先闻猛公西游,借瞩灵异,乃誓欲忘身往观圣迹。以宋元徽三年(四七五)发种金陵,西游巴蜀。路出河南,道经芮芮,即到于阗。欲度葱岭,值栈道断绝,逐于于阗而返。获佛牙一枚,舍利十五粒。佛牙在乌缠国,自乌缠来芮芮,自芮芮来梁土。献卖牙还京,十有五载。密自礼事,作无知者。)虽然法献请回佛牙后未敢公开,但十多年后还是被齐武帝第二子竟陵王萧子良发现。萧子良因而写了《佛牙赞》和《佛牙记》。建武末年(四九七)法献圆寂,佛牙仍保存在上定林寺。

2、佛牙被劫
普通三年(五二二)正月佛牙被骗劫。其经过是这样的:(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数人并执仗,初夜扣门。称临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之,在化牙阁上,请开阁检视。寺司即随语开阁。主帅至佛牙座前,开函取牙,作礼三拜。以锦手巾盛牙,绕山东而去。今竟不知所在)( 《高僧传·法献传》)。临川殿下即梁武帝弟弟萧宏。

3、劫后复出
佛牙劫后三十五年无下落,直至陈高祖霸先下令诏出佛牙,始知为高祖所藏。《陈书·高祖纪》:(永定元年<五五七>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高祖亲出关前礼拜。初,齐故僧统法献于乌缠国得之,当在上定林寺。梁天监?lt;五一九>为摄山庆云寺沙门慧兴保藏,慧兴将终,以属弟慧志。承圣末<五五四>,慧志密送于高祖,至是乃出)。此说有破绽,恐有意掩饰佛牙被劫事。

4、庄严寺佛牙
陈高祖于公元五五七年诏出佛牙并设无遮大会,此后佛牙当在宫中供奉。陈祯明三年(五八九)年,陈为隋所灭,兵乱中佛牙不知去向。后有豫章王 持佛牙入京<长安>供于禅定寺,礼请高僧法喜专门管理。《续高僧传·法喜传》:(喜姓李,襄阳人。隋仁寿元年<六零一>内,文帝敕召入京师,住禅定寺。爰有佛牙舍利,帝里所珍,檠以宝台, 宝溢目。众以喜行解潜通,幽微屡降,便以道场相委)。文帝即隋文帝。禅定寺在唐武德元年<六一八>改名庄严寺。佛牙在此一直供奉到广明元年<八八零>。同年,黄巢起义攻入潼关,唐僖宗携佛牙西逃入蜀。

5、自蜀至汴
僖宗携佛牙至蜀后,佛牙陷没四十七年。天成二年<九二七>唐明宗生日,益洲孟知祥献佛牙祝寿,佛牙逐由蜀至洛。事见《册府元龟·崇释氏门》:(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九二七>九月,益洲孟知祥令僧五人持佛牙一寸六分,云僖宗幸蜀时留之。今属应圣嘉节,愿资寿命,宣示近臣。)又(后晋天福三年<九三八>十一月庚年,西京左右街僧禄可肇等卖佛牙至阙,宣付汴京收掌)。佛牙又从洛阳迁往汴京。

6、辗转入燕
佛牙在后晋天福三年(九三八)到汴京,开运三年(九四六)契丹入侵汴京之后,佛牙何去何从,史籍无考。但佛牙被掠而北上当无疑问。一九零零年北京西山招仙塔残基出土的佛牙舍利沉香木匣上有五代时北汉僧人善慧于天会七年(九六三)亲笔所书的题记可为证。陈()先生认为契丹人汴后,曾携法物而死。至真定,契丹主死,法物星散。刘高起太原,牙当于此时入汉。郭威篡汉,牙又转隶北汉,曾为僧人善慧所藏。天会末年,宋伐北汉,佛牙遂避入燕京。这推断大致不差,但尚需确切史料证明。

善慧,山西崞邑人,俗名霍宋乾得赐[宣秘大师]称号。《补续高僧传》卷二十三有《善慧传》,惜无佛牙事。保存至今的佛牙木匣,几乎每面都有善慧书写的题记。匣顶书有[释迦如来灵牙舍利 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记 善慧书]。木匣做工粗糙,显然是在兵乱中匆忙为之。此后佛牙供于何处,史无记载,但百余年后,佛牙复出。

7、奉安招仙塔
《辽史-道宗本纪》:[(七年)八月辛已,置佛骨于招仙浮图]。[(七年)八月指一零六一年;佛骨指佛牙。招仙塔位于北京西山之侧,从塔顶石雕露盘上的刻文可知,建塔人是[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大夫郑氏]。燕国太大夫郑氏是当时辽国宰相耶律仁先的母亲。一九零零年塔为八国联军所毁,僧人在残基中发现一个佛牙舍利石函,石函内是善慧题记的沉香木匣。打开木匣法献佛牙赫然在焉。从九六三年善慧题记沉香木匣至今,已历一千零三十八年。由于佛牙始终供奉其内,这颗佛牙舍利千余年来的历史脉络变便基本可以确定。

8、百年守护
佛牙舍利从一九零零年出土至二零零零年,整整一百年,除出外巡礼供奉和在广济寺暂时供奉外,其余时间佛牙舍利未曾离开过西山灵光寺。一百年中灵光寺历代住持为守护佛牙竭诚尽忠,功不可没。今列诸师名号于左,以铭功德(百年以前略)。

北京灵光寺始建于唐代,初名龙泉寺,后改名觉山寺。经辽、金、元、明、清、屡毁屡建。明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改今名。一九零零年招仙塔被毁时海山和尚人住持。海山年迈,自知无力振于道场,遂举承恩寺圣安和尚接任。清理招仙塔废墟并发现佛牙者,海山与圣安。圣安圆寂,墨林和尚接任住持。墨林之后,()棠和尚接任。)棠和尚接管佛牙后重做了一个较善慧佛牙木匣精致些的紫檀木匣,将佛牙请入其中并抄写善慧题记与新木匣。其时无塔可藏,佛牙便连匣供奉于方丈室内的供桌上。故今流传的佛牙木匣有二,其一为善慧题字之沉香木匣,今供于灵光寺客厅内;另一个()棠所制之紫檀木匣,现供于北京广济寺舍利阁上。继()棠任者为净朗和尚。净朗之后为心明。新中国成立后,净朗、心明相继离寺下山,遁入红尘。此后三十余年无住持。八十年代初,中国佛教协会海圆老和尚住持灵光寺。老和尚于二千年初示寂。


--------------------------------------------------------------------------------

佛牙舍利塔的建立

一九五五年中国佛教协会将佛牙舍利迎请到北京广济寺舍利阁供奉,一九五七年成立佛牙舍利塔修建委员会,赵()初居士任主任。一九五八年六月二日在灵光寺举行佛牙舍利塔奠基典礼和()净法会。一九五八年佛牙塔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开始向全国佛教界()集装藏所需的大量经像法物。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四日首都佛教界在北京广济寺举行迎请佛牙舍利入塔法会。六月二十五日上午在灵光寺举行了新塔开光典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副会长赵()处、阿旺嘉措、()喇藏、巨赞、周叔迦及四众弟子数百人出席佛牙塔开光典礼。参加典礼的还有应邀来自柬埔寨、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蒙古、尼泊尔、越南南方和越南佛教代表团。一些国家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也参加了典礼。喜饶嘉措会长在法会上献词,他称赞佛牙舍利功德,称赞造塔礼塔功德,称赞不辞万里远道应邀出席法会的各国佛教代表团的功德。喜饶嘉措大师指出,这次盛大法会,体现了各国佛嫁接在佛陀慈悲教义感召下的和合团结。

新建的佛牙塔塔基建于岩石之上,有如金刚宝座般安稳。塔高五十一米,塔顶石露盘上以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四种文字刻写《法身偈》;[四]象()[四谛]。塔顶之内供奉着尼泊尔国王赠送我国的佛陀肉身舍利;[十二]象()[十二因缘]。塔顶以下六层象()[六波罗密]。佛牙舍利塔的塔身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近观伟峨高耸,远望挺拔秀丽。碧瓦金刹与石栏石灯上下呼应,富丽典雅有唐宋之风。佛牙舍利下有地宫,地宫内有二碑,其一为[佛牙舍利修建委员会一九五八年六月释迦牟尼佛诞辰奠基碑];其二为:[中国佛教协会佛牙舍利塔重藏碑记(一九九六年立)]。重藏碑记是赵()初居士委托吴立民先生撰并书。地宫内法器法物为一九九六年制品,为曼荼罗坛场布置。

佛牙塔第一层与塔门为同一层,塔室用大理石砌成,壁上镶有赵()处居士一九六零年佛诞日撰并书的《重建佛牙舍利塔碑记》及元赵孟()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石刻,室内余无它物。

佛牙塔第二层是供奉佛牙舍利之处。佛牙舍利金塔安置在大理石砌成的金刚宝座上。四周环列小金塔八座。佛牙舍利金塔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国宝,自塔刹、塔身到塔座通体纯金并镶满各种珠宝。塔上文字、图案都具有宗教含义。佛牙舍利供奉在塔内的金莲花座上,金塔四周的八座小金塔代表佛陀的[八相成道]。每座小金塔的塔身玻璃窗内各有一幅佛像。起首为释迦太子降生像,最后为释迦如来涅()像,佛牙舍利塔前的硬木雕刻供桌上是[乾隆五彩]瓷五供及八宝。本层金塔及供品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馆提供的皇家珍贵文物。

佛牙塔第二层以上还有六层空心塔室,塔室内供奉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三大语系佛教徒敬献的珍贵经像法器。我国是三大语系佛家并存的国家,不仅汉、藏二语系在此发祥,巴利语系佛教在我国也有悠远历史和广阔的传播地域。来自各地的装藏品使佛牙舍利塔成为一座小型的博物馆。例如观音像就有自在观音、著风帽观音、阿嵯耶观音、十一面观音等不同派别、不同风格的造像。其中阿嵯耶观音为云南大理南诏古国时代造像风格,世所罕见,极为珍贵。此外在法器法物方面也有不少历代珍品。佛牙塔还有些佛像、供品来自东南亚佛教国家的馈赠。

    

西安仙游寺法王塔舍利

  
 
仙游寺法王塔地宫于10月7日发现。开启后发现内有双面刻纹石碑一块、石函一具,打开函盖,见内藏鎏金铜棺一座。


10月17日,考古工作者从地宫藏存的石函内取出鎏金铜棺,由于锈结太重一时却难以打开。此后考古人员一直为启开此棺费尽心机。昨日上午,考古人员又继续努力,在清除锈垢的同时,采取科学方法对铜棺盖衔接处进行技术处理。在长达四五个小时的处理之后, 17时17分棺盖终于在考古人员轻缓揭动下慢慢开启,露出了内中黄绿白褐杂色相掺的装填物。其中一团丝织品藏在棺中间,两端充塞着白色的结块状物质,据考古人员说这是防腐品。之后,考古人员细心揭剥开那团丝织品,最终剥出一个淡绿色琉璃瓶。此瓶为直颈粗腹,高约4.6厘米,瓶口外径约1.3厘米、内径约0.8厘米,瓶腹外径约2.7厘米。瓶体玲珑剔透、碧色朦陇,似有异域风韵。用手电在瓶身照射,瓶内壁粘附着一团珠状颗粒。考古人员用棉签小心地将其拨出,托盘内出现了10枚状如米粒、形体稍小、晶莹光洁、质地坚硬的舍利子。至此,神秘石函内所藏宝物已全部展露于世。

   



公元1998年10月20日17时17分(农历九月初一),仙游寺法王塔地宫内出土的鎏金铜棺在考古工作者艰苦努力下,终于启开封盖,10枚晶莹剔透的舍利子在众目注视下显露宝相。棺中琉璃瓶内存放着国内首次发现的10粒隋代舍利子。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作了现场报道,消息似春风被野,顿时传遍了海内外。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韩伟说,据史籍记载,隋文帝杨坚自小养育在冯翊般若寺,长大后返回杨家时,女尼智仙交给他一袋舍利子共31粒。公元601年,他诏令全国31州建舍利塔分别供奉,同时入塔,包括西安仙游寺法王塔。如今其它30座塔及舍利子情况不明。这次发现为国内隋代舍利子的首次发现仙游寺法王塔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城之南15公里的黑河之滨终南山麓,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的兴建,经国务院批准,将它整体拆除迁建至2.8公里外的金盆湖畔。


--------------------------------------------------------------------------------

是否释迦佛祖舍利?

这10枚舍利为谁之舍利,是否释迦佛祖舍利?据史料记载,佛舍利入金瓶后入琉璃瓶,再入铜函、石函,而现今开启铜棺过程中未见有金瓶,这有什么历史原因?这些目前仍然是个谜。有记者追问,这些舍利从何而来?仙游寺文管所所长王殿斌介绍说,隋文帝杨坚于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废静帝自立为隋朝,他自小生长在冯翊(今陕西大荔)的般若尼寺,受智仙尼的抚养,在其熏陶下,潜化至深。据唐代高僧道宣所著的《广弘明集》记载:“皇帝昔在潜龙,有婆罗门沙门来诣宅,出舍利一裹曰:“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这说明,隋文帝笃信佛教,早先和天竺沙门有交往,曾得到他们送来的一包佛舍利。 


--------------------------------------------------------------------------------
西安仙游寺法王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西南周至县马召镇黑水峪口。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建"仙游宫"。隋仁寿元年(601),杨坚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人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改称仙游寺。唐大中年间(847~859),扩为三寺,今存二寺。位于黑河南岸的仍称仙游寺,后经历代重修,现存正殿5间。殿西北有法王塔。塔7层,高35米。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有券门,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1998年10月,因修建黑河水利工程,法王塔被拆迁。拆迁时,在塔的二、三层间发现3枚舍利,后又在地宫中发现10枚舍利和石碑。碑文记载建塔年月。仙游寺自古就是游览胜地。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在这里写下了《长恨歌》,成为千古绝唱。

仙游寺法王塔座落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的终南山山麓,是一座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的砖质佛塔。
仙游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为安葬佛舍利在仙游寺的西北侧修建了舍利塔,即现在的法王塔。法王塔是一座早期砖仿木楼阁式密檐塔,塔高30米,基础9米见方,共7级。塔身每层均以砖砌出叠涩塔檐,每层的正面还开有塔门。整个造型极为古朴、庄严。1998年,在塔身的搬迁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有双面刻纹石碑一块、石函一具。石函内藏有鎏金铜棺1具,棺内有一精美的琉璃瓶,瓶中存有舍利子10颗。

仙游寺法王塔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隋代砖塔,对研究隋代佛塔建筑以及佛教发展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舍利和供养器物

下面是这次法王塔地宫出土的舍利和供养器物: 
仙游寺法王塔塔基下1.65 米
处发现一座神秘地宫。
舍利子 
十枚,晶莹光洁,状如米粒。质如玉,颜色灰黄,贮于一琉璃瓶内。

琉璃瓶 
大瓶身,细颈口。通高约46cm,瓶口内径约08cm,外径13cm,瓶身26cm。通体晶莹剔透,荧光闪闪,被丝织的包裹。此比织物因年代久远,已难以分离,估计应为“九重锦袱”。锦袱包着琉璃瓶,置于一精美的鎏金铜棺内。

鎏金铜棺 
底座内镂空孔洞工艺,长约11cm,宽54cm。棺身为覆瓦状,盖长约12cm。棺身前高约82cm,后高约6cm。稍作擦拭,即露出金色光彩。铜棺也是以锦袱包裹,三道丝绳捆扎,置于一石函内。

石函 
方形,边长约07m。四面雕满线刻画,为10位乐舞伎捧乐器演奏舞蹈状。乐器有笛、笙、竽、琵琶等,衣带飘飘,颇具神韵。石函上正中置一熏香炉。

熏香炉 
棕褐色,圈足带盖,质地是黑釉陶瓷。盖可揭开,当年的熏香灰赫然在目。

石碑 
在石函的左侧。青石质,方形,边长约50cm,厚约10cm,边缘也雕刻有精细的线刻画。正面镌刻着隋代的《舍利塔下铭》:“维大隋仁寿元年岁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丁丑,皇帝普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于雍州铥稨县仙游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云云。阴面镌刻着唐代《仙游寺舍利塔铭》,叙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重出舍利,修葺灵塔的简单经过。铭文记载:“开元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下。”
 
 

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内

 

发现释迦佛舍利

 
 
1981年11月27日上午,房山县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在清理著名的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于原佛座后面地下五厘料处,发现有一方石,下有竖穴,其内存有以汉白玉、青石、白银、白玉四种原料作的五重宝函。于中发现函盖上面刻有“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已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的三十五字铭文。证明佛的舍利,在这里已被珍藏了1300多年之久。当人们开启了第五重白玉宝函,终于见到了二粒乳白色、如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着三颗珍珠。据史料记载,幽州高僧静琬从隋文帝那里得到三颗佛舍利后,即安放在白带山(后称石经山)雷音洞内,只有在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592年)由当时万历皇帝朱翊的母亲迎入宫中供养过三日,此外未曾有过移动。那么,为何记载有三粒佛舍利,现只存二粒呢?内中缘由,尚不为人知。
文章引用自:


角平顶式,可见埋葬方式仍保持着显著的佛教建筑特色。

      西安庆山寺佛舍利     西安庆山寺遗址在西安临潼区新丰镇,距西安30公里,是武则天时期建立的著名皇家寺院。始建于隋***皇年间,武则天垂拱二年改“新丰县”为“庆山县”,改“灵严寺”为“庆山寺”,并按皇家寺院的模式重建庆山寺,建地宫、阿育王塔,打造专门珍藏佛祖舍利的金棺银椁,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地宫之上按照供奉舍利的修建舍利宝塔。

在佛界自古就有“东庆山,西法门”之说。

到了唐武帝时期,由于灭佛,所以庆山寺被毁,至今尚未重建。

经考古专家清理、考察,从墓穴中发现了包括佛祖真身舍利在内的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宝帐。而此时这批佛教珍宝已经被尘封了1000多年。





佛祖真身舍利出土的时候,被层层保护,先是保存在舍利瓶中,舍利瓶被安放在金棺中,金棺再放入银椁,银椁再放置在舍利宝帐中。

佛祖舍利被发现后,这么多年间曾先后赴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展出。



 

装有舍利瓶的金棺



--------------------------------------------------------------------------------

庆山寺地宫发现佛祖真身舍利与珍贵文物

庆山寺佛宝文物的出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一九八五年五月五日中午十二时许,新丰镇露台乡的农民因在凤凰(即姜原)上面开了一个砖瓦厂,取土时突然发现一座古墓,大家看到墓中有石碑等,便一哄而抢。时任临潼博物馆馆长的赵康民老先生闻知后,立刻报告临潼县政府及公安局,并组织人力挨家挨户将被抢文物收了回来,被誉为西安东郊文物专家的「东霸天」赵康民馆长,一看这些文物就吃了一惊——这可是封存了一千二百多年的唐代珍宝文物啊!

更令人高兴的是——庆山寺舍利宝帐内置银,银内置金棺,金棺内藏舍利瓶,舍利瓶中珍藏着释迦佛真身舍利。

在文物工作组仔细整理这些文物时,首先看到的是一通石碑,碑的主额正中刊「大堂开元庆山寺之塔」。碑面上款刊「上方舍利塔记」。碑文载道:「此寺伽蓝(寺院),固神山踊建,铲鸿门之左阜,南揭骊岭;划象河之大川,北横半树。」……

「压重林,绝献」,才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寺院和佛塔。石碑落款为:「大唐开元二十九年四月八日」。这块唐代的石碑记述证明了庆山寺所珍藏的释迦佛舍利的真实性,同时也记载了唐代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历代皇帝在庆山寺为供养释迦佛真身舍利所捐献的奇珍异宝,这次仅在庆山寺地宫中出土的文物就达一百二十七件之多。

武则天与庆山寺

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月的一天,长安东邻的临潼新丰县露台乡,晴朗的天空突然雷电交加,风雨扑面,剎那间山摇地动,一场没有任何先兆的地震向这个平静的地区袭来。一夜之间,平地涌出一座高二十余丈的大山,山南裂出三眼大泉,顷刻形成周扩三百亩的大水池,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山上长满了熟透的柿子,醇香扑鼻。还有满满地挂在枝头、红的炸裂开来、果仁显露的大石榴,宛如天界神果,极为迷人,平坦之地长满菽麦而且正当扬花之时……

看到这些奇异景象,祖祖辈辈居住在新丰镇的父老乡亲门大惑不解,本在五月开花的菽麦,却在这时出现,这不***天理。而当地的显贵们为了讨好朝廷,却把这说成是天上瑶池仙山降地、仙麦下凡,吉瑞无比。他们的代表胡姓县令匆忙来到长安禀报武则天,并神灵活现、大肆渲染的向武则天做了汇报。

面对胡县令所说的「吉兆」,武则天认为是天降吉祥,佛祖赐瑞,这是庆贺自己将要亲自登上皇帝宝座,直接掌管国家最高权力,而不需要再垂帘听政的大喜大吉之兆,于是金口玉言,赐突起之山为名「庆山」,所在县「新丰县」改名为「庆山县」,并降旨将初建于隋开皇年间的「灵严寺」,改名为「庆山寺」,并拨专款重新扩建成唐代规模巨大的皇家寺院。扩建的庆山寺,由大明宫工匠们按照皇家佛寺的模武、制度等进行建制,寺内既建地宫,精雕细刻,并当即精制出了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精心打造出专门珍藏佛祖舍利的金棺银,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地宫上面按照盛放舍利的规定修建舍利宝塔,很快,一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寺院在庆山之上拔地而起。一时间,高僧云集,香烟袅袅,磬钹、木鱼之声不绝于耳。庆山寺成为京都长安东面重要的皇家寺院。

《唐书.五行志》记载:武后垂拱二年十月,新丰露台乡「大风雨震电,有山涌出,高二十丈。有池,周三百亩,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武后以为修应,名曰庆山,故改县为庆山县。」这是历史上对庆山及庆山寺诞生过程的真实记载。继唐高宗李治之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时期的一切国政要事均掌握在武则天手中。

武则天于公元六九零年登基称帝,登基之后发展佛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庆山寺大兴土木,由朝廷拨款把庆山寺建成了可与法门寺比美的皇家寺院,寺内修建专门用于供奉释迦牟尼佛祖舍利的地宫,精雕细刻,以上佳青石彩绘制作舍利宝帐,重金珠宝制作盛装佛祖舍利的金棺银,举行大型仪式迎请舍利到庆山寺地宫中供奉。

至此,庆山寺已发展成了唐代皇家寺院中规模较大的寺院,因其中拥有独一无二的专门用来盛装佛祖舍利的金棺银,且在武则天的诏令下,王公贵族们纷纷捐资捐物供养舍利,并到庆山寺礼佛朝拜,庆山寺里终日香烟袅袅,磬钹、木鱼之声震九天,旌旗飘扬,山上山下一派热闹景象,形成了唐代大周年间皇家寺院东「庆山」,西「法门」的呼应之势。

法门寺与庆山寺的历史渊源

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佛宝文物多为宫廷供奉之珍宝,所出土的阿育王塔为汉白玉质地,四周以浮雕形式刻满了各式各样不同造型的佛像,与庆山寺出土的舍利宝帐明显的不同之处是阿育王塔上没有发现有标明是释迦如来舍利宝帐的字样,也没有类似庆山寺出土的放置佛祖舍利的最高器物金棺和银,而是发现了玉棺及多重宝函等。庆山寺出土的青石舍利宝帐明确刻有「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八个金色大字,独一无二的金棺银等贵重器物也都出土于庆山寺地宫。

庆山寺地宫建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平面呈「甲」字形,由斜坡道、甬道、主室、三部分构成,甬道皆用青砖砌成,砖面遍刷红丹、门楣、扉、框、槛刻有飞天、力士、狮子等,雕饰精美。

庆山寺地宫出土时间是一九八五年五月五日,出土文物除佛祖舍利之外,还有国宝级佛教文物金棺、银、舍利宝帐、三彩狮子、三彩番瓜、凤头人面壶、高足杯等。按佛教礼仪最高规格,盛放佛祖舍利的是最内层为舍利瓶,其外为金棺,再外为银,最外面是注明舍利所属的舍利宝帐。从出土的文物看,目前唯一一尊注明为「释迦如来舍利宝帐」的宝帐出土在庆山寺地宫,用金棺银盛装舍利的佛宝文物也出土在庆山寺,从金棺银的制作技术来看,必是武则天年代所制无疑。那么,对于这两座皇家寺院在舍利供奉及文物珍藏方面在历史上的关系又如何来理解呢?

根据出土文物的客观事实及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推断:因为以法明为代表的庆山寺高僧在武则天登基,从后台垂帘听政而走向前台,成为真龙天子,立下过汗马功劳。武则天顺利取得权力后,对庆山寺就有了额外的偏爱,人力物力的扶持都偏向了庆山寺。当时的庆山寺住持明崇俨既受武则天恩宠,又有着很大的实力,他凭着与武则天特殊的亲近关系,央求武则天在迎请法门寺指骨舍利到东都洛阳时先在庆山寺供奉,并制作金棺银及舍利宝帐等佛教珍宝。据推断,武则天听从了明崇俨的建议,允准迎请指骨舍利到洛阳前,先在长安附近各大寺院巡回恭奉,以显示天子爱民之心,在武则天迎奉舍利至东都洛阳供奉时,先将舍利在京城及几个皇家寺院进行了巡回供奉,庆山寺也是在中途供奉的寺院之一。武则天允准佛祖指骨舍利在庆山寺作短暂停留,并由法明和尚主持在庆山寺做大型法会以瞻礼朝拜。明崇俨大搞佛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依此提高庆山寺的地位,与法门寺一比高下,并进一步证明庆山寺地宫中的供养物为皇上及皇宫大臣亲自供奉,佛祖指骨舍利及珠粒状真身舍利均在庆山寺作短期供养,明崇严甚至央求武则天允许将法门寺指骨舍利长期放置于庆山寺供养,他因此可以达到从控制全国最有地位的寺院,到控制全国佛教界的目的。武则天看出了他的野心,诏令将舍利迎至东宫洛阳供奉,直至她死后才由她的儿子唐显宗送还法门寺院。

《旧唐书.则天皇后》中说道:武则天皇后舍所寝衣帐、直绢一千匹,为舍利造金棺银。从庆山寺及法门寺供养舍利的历史渊源来看,武则天也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不愧为一代明君。她虽然有着偏坦庆山寺的思想,想着尽一切可能提高庆山寺及当时的住持明崇严在佛教界的地位,但她也不可能让这件事情给国家政治造成影响,更不可能因此而导致全国上下的不满,从而威胁到她那还未坐稳的皇位,所以武则天不可能由着明崇俨的性子胡来,那样她这个自古以来唯一的女皇位置,就会招徕全国人民及广大僧众更大的不满。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她不可能因小失大,当即毫不犹豫地诏令将佛祖指骨舍利和金棺银全部迎奉至东宫洛阳大明堂。

明崇严想留下佛祖指骨舍利的愿望落空后,就设法留下了金官银,命人重新制作玉官放置佛祖指骨舍利,并另外制作青石质地的舍利宝帐,为使后人都能够了解庆山寺地宫珍藏的释迦牟尼佛舍利,与法门寺珍藏的指骨一样,都是释迦牟尼佛祖的真身舍利,所以在舍利宝帐之上特意刻上「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八个大字,以显示与其它寺院的区别。

由此看来,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武则天登基后的天授年代,法门寺与庆山寺一样,在中国佛教历史发展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浙江宁波阿育王寺舍利塔 

 
  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宁波鄞州区的阿育王山,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创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据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阿育王寺闻名外,不仅因为山明水秀,殿宇巍峨,更由于它有一座举世瞩目的舍利宝塔。
  相传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前2世纪),在波吒利费城举行了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经典,并派遣僧侣四方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阿育王还取出王舍城大宝塔阿阇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在中国,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

  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晋会稽鄮县塔,即今浙江鄞县鄮山阿育王寺的舍利宝塔。关于塔的建造过程,有许多奇异的传说。

  据史载,晋义熙元年(405年),为了保护佛国珍品始建塔亭覆护。后人也有把义熙元年(405年)作为阿育王寺的创始之年。南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又建三级木浮图,并创建殿宇,初具寺庙规模。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又兴建殿堂楼阁,并赐寺额为“阿育王寺”。阿育王寺由此得名。

  阿育王寺因为舍利宝塔的存在,得到历代统治者的赏赐和殊遇。如北宋仁宗赵桢,曾请阿育王寺大觉禅师怀琏,在化成殿询问佛法大意,并赐颂诗17篇,留住数载。直到英宗赵曙即位,才恩准大觉禅师回山的要求,并赐诏一道,内有“凡经过小可庵院,随性住持、十方禅林,不得抑逼坚请”等语。


  大觉禅师回阿育王寺后,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建造了良奎阁,用以供藏仁宗的御书偈颂和英宗的手诏。宋哲宗元佑元年,苏轼撰《宸奎阁碑铭》一文,详述建阁经过。现宸奎阁已毁,《宸奎阁碑铭》尚存舍利殿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赐名“阿育王禅寺”,称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山。明清之际,佛殿数度倾圯。现存寺庙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住持法钟重修。 

  今天,阿育王寺内较完整地保存着历代碑碣、石刻以及经藏古籍等文物。有唐范的书“常住田碑”、宋张九成撰书的“妙喜泉铭”和元、明、清历代碑额、有唐雕四天王右像、唐贯休画十六尊者石刻、有宋高宗御书“佛顶光明之塔”、宋孝宗御书“妙胜之御”、清乾隆御笔“觉行俱圆”等许多匾额和十大橱“钦赐龙藏”经卷7247卷等珍品。


  阿育王寺占地6万多平方米;房屋600多间。建筑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1987年有僧侣70多名。进入山门后,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藏经楼;东侧有钟楼、念佛堂、客堂、先觉堂、大悲阁;西侧为大坛、祖师殿、傅宗堂、碑阁、方丈室(承恩堂)等建筑。

  四周还分布着养心堂、退居室、文物陈列室、引堂寮、拾翠楼、朴青阁、白云竹院、普国塔院等殿堂楼阁。整个寺院古朴庄严,结构完整,殿堂庙宇与苍茫山色融为一体,山因寺增辉,寺为山添色。

2006年05月25日,阿育王寺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超美丽各国大师舍利子




舍利(梵文:sarira,汉语拼音:Shèlì),又作舍利子、设利罗。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梵语s/ari^ra,巴利语sari^ra,音译又作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舍利即死尸、遗骨。佛教中也称“身骨”、“灵骨”或“坚子”,俗称舍利子。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

《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大一六三五四上):“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又安置佛舍利之宝塔,称为舍利塔;安置佛舍利之瓶,称为舍利瓶;供养佛舍利之法会,则称为舍利会。

最早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示寂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据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去世火化后,信徒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舍利,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菩萨罗汉也有舍利,佛教认为,只有虔诚奉佛悟道得法的人才会自然结晶舍利,非常人可得。

舍利也叫“身骨”,这只是就大部份舍利是来自人的身体而言,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佛教经典《浴佛功德经》中称为舍利的有两类:法身舍利,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教经典;生身舍利,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固体物

佛教敬仰和崇拜舍利是从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开始。佛祖火葬后,遗下舍利一石六斗,其中有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佛牙,和中指指骨舍利,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
古印度的八位国王派使者到火葬地,要求分给佛舍利,经再三协商平分给八位国王。各国把分到的舍利带回国建塔安葬,并定期举行纪念会。還有两国国王没有拿到舍利,就各取了装舍利的瓶子和骨灰回去安葬,因此释迦牟尼的舍利被分葬在十处:
摩揭陀国,阿阖世王
毗舍离国,戾车毗族
迦毗罗国,释迦族
阿勒伽波,跋离族
罗摩邑,拘利耶族
毗塔底波邑,婆罗门
波婆邑,末罗族
拘尸那罗市,末罗族
荜芭莉邑,孔雀族
香姓婆罗门,徒卢那
正是所谓的“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

阿育王时期,为弘扬佛法,发掘了“八王”舍利塔,只有一、二塔因坚固难破而未能开启。取出后的舍利重新分配装入八万四千个宝函,并造八万四千塔来安奉。随着各地建塔,舍利也流传到许多信仰佛教的地区。

(1) 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前者指埋葬的全身遗体,后者指火葬的遗骨。此说出自《菩萨处胎经》卷三〈常无常品〉。或谓将遗骨全部纳于一塔者,称为全身舍利;反之将遗骨分置多处者,称为碎身舍利(一称分身舍利)。

(2) 身骨(生身)舍利与法颂(法身)舍利二种。《浴佛功德经》以佛之遗骨为身骨舍利,称佛所遗之教法为法颂舍利。此种舍利显示佛灭度后,佛所说教法与戒律之永住于世,可为众生之依止,故相对于身骨舍利而称之为法颂舍利,或略称为法舍利。

(3) 骨舍利、发舍利、肉舍利三种。《法苑珠林》卷四十谓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是赤色。



舍利

释迦牟尼佛七彩脑舍利,一切佛始发心,皆有四类:一云未度令度;而众生界未尽,我愿亦未尽。故于真如界中大悲心内,现起化身,广度众生。虽示灭度,而留舍利,流布世间,令瞻奉供养,发心生善。故云愿力故犹在。悲心尚熏也。如《涅经》云:“以胜金刚定,自碎金刚身,不舍于大悲,舍利犹分布”。

狭义的说,法身舍利指佛教的根本教义,“缘起性空”,“见缘起即见佛”。法身舍利(经卷)与舍利,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两种舍利,表示物质和精神,显现佛陀的福德与智慧,都是世尊留给众生的宝贵遗产,是佛教文化的神经中枢。
佛教文化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份,它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类智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佛指舍利作为佛教至高圣物供奉同时,为东方文明再度作出辉煌的独特贡献。百万信众,虔诚瞻礼,感极而泣,“祈求平安”是瞻礼信众的一致愿望,代表着民众渴望安定、祥和、幸福生活的普遍愿望。 供养舍利并无所谓的最佳方法,供奉舍利可以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等“十供”献于桌面,这些都是物质的供养,而内心恭敬是最重要的。经中常言“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不能做信佛的多,拜佛的少;拜佛的多,学佛的少;学佛的多,行佛的少;行佛的多,证佛的少。
不能多半有所求才去拜佛,但却不知其所以然;或只读会了佛学知识性的内容,却不曾去实践;亦或是没有如法如律的修行,断不尽烦恼执著而无法证得自在。舍利指的不全是物质性的,“佛陀的教法”才是佛陀留下来的真身舍利,是要供养的对象。首先须信乐佛法,其次了解佛法,进而身体力行,最后才能证悟其果。
以念佛、拜佛、诵咒、禅坐等方法作修行上的供养,并回向六道众生。以此方法供养舍利,能坚固道心、清净身口意三业;经常瞻仰顶礼,有助于生起悲心、厚植福田;这也是加行助缘,可成就道业,此藉由舍利广结善心,饶益有情,福慧双修,圆满菩提! 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
不久就发生了毗卢择迦王(琉璃王)大肆杀戮释迦族的事,“大城西北有数百千窣堵波,释族诛死处也。毗卢择迦王即克释族,虏其族类……并从杀戮,积尸如薪,流血成池。
天警人心,收骸葬”(《大唐西域记》)。此外,婆罗门教与佛教之间的斗争也异常尖锐。公元前一八五年,古印度中部与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施行全面的残酷打击佛教的政策。当时摧毁了境内佛塔八百余座,尽杀僧尼,摧毁佛教。佛教史称“中印度法难”。此法难迫使一些僧尼从佛塔中抢出佛舍利逃往各地。为了在逃亡中保护佛舍利不被抢去,有的僧人甚至割开皮肉,将舍利藏入,再缝合起来逃出国境。在此后的数百年间,释迦牟尼佛的重要舍利逐渐流散至国外。其中一部分向东传入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等佛教国家;一部份向西传入了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等佛教国家。公元三七一年古印度迦迦国遭到邻国苏打,国王哥哈塞瓦恐佛牙被敌人抢去,便命女儿赫曼丽将佛牙送往狮子国,交与狮子国王吉特刹利弥文供养。这便是现供奉在斯里兰卡康堤佛寺的那颗佛牙舍利。
释迦牟尼佛的另一颗牙舍利流散到乌苌国一带,这就是后来被法献从于阗请回,现供奉在北京佛牙舍利塔内的那颗佛牙舍利。
1896年至1898年,英国人柏佩在印度境内发掘出一个安奉佛骨舍利的石函,里面正是佛祖葬在迦毗罗国的舍利。这些舍利送给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佛教国家泰国,后又分出一部分给日本。

佛祖真身舍利

存世的佛祖真身舍利部分供养地如下:

中国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佛指舍利
中国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
中国北京房山云居寺——肉舍利

中国杭州雷峰塔——发舍利
中国西安临潼庆山寺——碎身舍利
泰国——佛骨舍利
斯里兰卡康提市佛牙寺——佛牙舍利
日本名古屋觉皇山——佛骨舍利 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慧思大师印证:“非汝莫识,非我莫证”。此事可为证明。
供养﹑瞻礼舍利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印光大师举了一个例子:隋文帝未作皇帝前,有一位印度僧人送给他几粒舍利,等他登基做皇帝后,发现舍利变成几百颗之多了。
又如阿育王寺舍利塔,可以捧在手上往里观,各人见到的景象不一样,舍利的大小高下会转变。舍利的种种灵异,可谓“神变无方”。这种种灵异神变,具有不可思议的弘法价值。瞻礼舍利,人各蒙益。印光大师说舍利的灵异现象,乃是“佛菩萨欲令一切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印光法师文钞》)。所以,佛教的舍利,是不可以凡情世智妄测的。舍利现象本十分罕见,但近年来却屡有出现,成为当代佛教界的一个奇闻。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1986年2月13日示寂。荼毗后所遗下的舍利,也有种种神异的现象。
老和尚火化后,共捡得较大的舍利子100余颗,较小的舍利,被在家弟子捡拾一空。一位迟来的信徒,在火化炉前跪求一夜,天明时竟然在膝头上找到一颗不小的舍利子。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广钦老和尚的一撮骨灰,结果一次又一次发现了舍利子。有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无法在骨灰中寻觅微小的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师父慈悲,结果磕了三次头,就连得三颗。还有一个姓张的老翁,是广钦老和尚的在家弟子,当他从台北赶到台南妙通寺火化场后,火化炉中舍利子早被先来的信徒捡完。他悲从中来,哭到火化炉前,抓起两把炉灰,用手帕包起,乘车回台北,一路上默念“阿弥陀佛”不止。抵家后,他将炉灰置于漆盘中,出现三十余颗晶莹透彻舍利子,真是不可思议。

1990年12月。新加坡华人高僧宏船法师圆寂,火化后,人们在他的骨灰中捡到480颗彩色的、类似水晶体的硬物,有些还闪烁着钻石般的光亮。据辨认,与佛门珍宝舍利子毫无二致。

1993年5月7日晚,我国东北沈阳唯一藏传佛教喇嘛教实胜寺的79岁大经师召乌力吉高僧(蒙族),感觉身体不适,想回原籍辽宁阜新市一趟,不料,寺里派人刚送他到沈阳火车站,他便悄然圆寂。
高僧的遗体是送到沈阳文官屯殡仪馆火化的。火化后,在他的骨灰中发现红、绿、黄、黑、白等多色珍贵结晶体数十枚,大的如黄豆,小的似米粒。经佛教专家鉴别,认为是高僧圆寂留下的珍贵舍利。

有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僧师伟《赞法门寺舍利》诗:
寺名曾富布金田,塔宇从来梵夹传。
可笑异宗闲斗嘴,比乎吾道不同肩。
世人朽骨埋黄壤,惟佛浮屠倚碧天。
谷囊山炉煅勿坏,铁锤霜斧击尤坚。
三千界内真无等,十九名中最有缘。
百代王孙争供养,六朝天子递修鲜。
倘能倒膝罪随缺,或小低头果渐圆。
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经书谈我释迦外,今古烦君说圣贤。 


宋仁宗御制《舍利赞》云:
三王掩质者归土,五帝潜形已化尘。
夫子圣中夸是至,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只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
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