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的症状及治疗:元朝历代皇帝简史和图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8:48:14
元朝历代皇帝简史和图像

 

收藏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元第1帝: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

  中文名称: 成吉思汗 
  又名: 元太祖 铁木真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162-122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1206-1227),蒙古国的创建者。蒙古乞颜部人,姓孛儿只斤,名铁木真(1162-1227),贵族也速该之子。九岁时,父被塔塔儿人毒死,部众离散。成年后,先后依附克烈部主王罕、札答兰部主札木合,逐渐招集旧部,称汗建窝耳朵(宫帐)。后与札木合分裂,爆发十三翼之战。金承安元年(1196年),出兵协同金军攻败塔塔儿部,被金朝授予察兀忽鲁(部长)。金泰和初年,与王罕联军击败札木合的各部联军,乘胜灭塔塔儿部,降服弘吉剌部。随后,攻灭克烈部、乃蛮部、统一漠北草原。泰和六年(1206年),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举行忽里台(大聚会),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意即大海,引伸为伟大的意思),建蒙古国。此后,倾全力发动对外战争。元太祖四年(1209年),成吉思汗降服畏兀儿后,长驱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夏襄宗纳女求和。六年,大举攻金,兵分三路,横扫华北。九年,金宗室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次年,攻占中都(今北京)。十四年,率主力西征中亚,攻灭花剌子模。几年间,陷兀提剌耳、不花剌、玉龙杰赤等城,将所占领土分封诸子统治。二十一年,再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灭亡前夕,病死于六盘山。谥圣武皇帝。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孙继续其武力扩张的政策,先后再发动两次西征,又南下吞金灭宋,建立了一个亘古未有、领土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1162~1227 即元太祖。蒙古开国大汗(1206~1227年在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名铁木真,蒙古族,孛儿只斤氏。
  
  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六世祖海都、高祖敦必乃、曾祖葛不律寒及族曾祖俺巴孩等都曾是蒙古部的显赫人物或首领;父也速该有拔都(勇士)称号。时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战。铁木真降生时,适逢其父在作战中俘获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为纪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
  
  铁木真9岁时,其父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随寡母月伦艰难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其机敏逃脱。稍长,依附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克烈部首领脱里(后称王汗),并尊之为父,得以收聚其父旧部;又与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结为安答(义兄弟),逐步发展势力。为报复蔑儿乞部抢妻之仇,求王汗、札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数万,突然袭击蔑儿乞部,斩杀许多仇敌,夺回妻子。金大定末年,移营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游,独立建帐,广结盟友,选贤任能,宽厚待人,吸引许多蒙古部众和乞颜氏贵族来投,被推为可汗。
  
  约在金大定末年或明昌初,札木合反目为仇,率13部联军3万之众来攻,铁木真召集诸部兵3万,分13翼(翼,意为营或圈子)迎战,失利退兵,史称十三翼之战。因铁木真善于争取人心,致札木合部众纷纷叛附,壮大了力量。承安元年(1196),与王汗一起,配合金丞相完颜襄击杀塔塔儿部部长以下多人,被金朝封授札兀忽里(部族官)。再与王汗联兵,大败正在会盟的哈答斤等11部联军。泰和元年(1201),率军大破札木合组织的松散联盟。次年,遭乃蛮联军进攻,退入金边墙内,大败乃蛮联军于阔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游)之野,乘胜攻灭塔塔儿四部。因势力渐强,引起王汗嫉恨和敌视。三年,遭王汗突袭,败走班朱尼河(今呼伦湖西南),以饮浊水与从者盟誓,共度难关。再转移至合泐合(哈拉哈)河中游, 收集溃散部众4600(一说2600)余骑,经过休整,逐渐恢复元气。后侦悉王汗骄怠不备,夜袭王汗大营,大溃其众。王汗只身败逃,被乃蛮人捕杀,克烈部亡。四年,建怯薛(护卫军)。不久,乘乃蛮首领太阳汗来攻,巧布疑阵,擒杀太阳汗,征服其部众,迫哈答斤、朵鲁班等部来降。至成吉思汗元年(1206),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号有“海洋”或“强大”的皇帝之义)。将怯薛扩充至万人,称大中军。以兵民合一的千户制编组民众,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命“四杰”博尔忽、博尔朮、木华黎、赤老温为四怯薛长。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经过二十余年的蒙夏战争,屡创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削除金朝西北屏障,得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进攻金朝,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还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来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九年三月,集兵中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国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 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了砲军,攻城以砲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砲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重视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广收工匠艺人,一城即得数万。随后建立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了“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使蒙古骑兵疾如飙至,劲如山压,有“蒙古旋风”之称。

  十二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次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十九年,班师返漠北。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亡金朝。
  
  成吉思汗戎马生涯近50年,施展雄才大略,依靠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谋士,利用骑兵优势,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业绩。他善于治军,创建和统帅的蒙古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既善野战,又能攻坚。在众敌面前,善于利用矛盾,联此击彼,各个击破;在战法上,善于扬长避短,巧施诈术,避实击虚,多路出击,迂回突袭,速战速决。重视以战养战。其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元第2帝:元太宗--窝阔台
  中文名称: 窝阔台
  又名: 元太宗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186-1241
     窝阔台汗[元太宗]

  窝阔台元太宗。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第三子。1219年,指定为汗位继承人。1229-1241年在位。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尔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被推举为大汗。次年,亲伐金。1231年召开官山(今内蒙古九十九泉)会议,决定兵分三路进攻金。三年内占领陕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淮西一带。1234年冬联合南宋攻蔡州,哀宗自缢,金亡。次年,发动蒙古军第二次西征,征服罗斯公国。在位期间,制定蒙古地区值百抽一的赋税制,无水处挖井,迁牧民居住。设驿站,制定乌拉制(驿站服役),加强了蒙古本土与占领地区之间的联系。1235年筑蒙古首都哈剌和林城,建万安宫。制定中原和西域的赋税制度,令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赋调,麻合没的滑剌西迷主持西域赋调。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置十路征收课税使。始行交钞。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封孔子五十一世孙元措为衍圣公,修孔子庙,试诸路儒士,中选者除任本地议事官外,还得四千零三十人,免除他们的赋税。为加强蒙古统治阶级的统治权,任命失吉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设治燕京(今北京),主治汉民。1238年,将中原课税以二百二十万两卖给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并命他为提领诸路课税所官,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1240年命张柔伐宋。次年死于行宫。在位十三年,寿五十六。


    元第3帝:元宪宗--蒙哥[图]
  
中文名称: 蒙哥
  又名: 元宪宗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209-1259
     蒙哥汗[元宪宗]
  
  蒙哥(1209-1259) 元宪宗。成吉思汗孙、托雷长子。1251-1259年在位。即位前曾参加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俄罗斯等地。1251年,被拔都拥立为大汗。即位后,以忙哥撒儿为断事官;以孛鲁合掌宣发号令、朝觐贡献及内外闻奏诸事;以海云掌佛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以帖哥 、阔阔术等掌帑藏;孛兰合剌孙掌斡脱;阿忽察掌祭祀、医巫、卜筮;以只儿斡带掌传驿所需;以孛鲁合掌必 赤写发宣诏及诸色目官职。平息窝阔台孙失烈门、脑忽、忽秃黑三王之乱,处决了坐诱诸王为乱者七十余人,把反对派的诸王、诸皇后分迁到各地,贵由的海迷失哈敦(皇后)和失烈门的母亲合答合赤被处死。为了加强法治,根除诸王、官吏特权,颁布诏书:凡朝廷及诸王滥发牌印、诏旨、宣令尽收之;诸王驰驿,只许乘三匹马,远行者不得超过四匹;诸王不得擅招民户;诸官属不得以朝觐为名赋敛民财;民粮远输者,许于近仓输之。停止了由一千五百人修建哈剌和林的工程。设置燕京等处行尚书省、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等三个行省,分别由牙剌瓦赤、赛典赤、讷怀三人主事。1252年,命其弟忽必烈经甘肃、四川至云南,从背后攻打南宋。次年,忽必烈灭大理,招降吐蕃,占领了云南和西藏。同年,令其弟旭烈兀西征,灭木剌夷、阿拉伯帝国。为一举消灭南宋,1258年命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大将兀良合台攻潭州(今湖南长沙),亲率大军入四川。次年七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城战斗中一说中流矢致死,一说城下病死。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九年。帝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太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至是,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元史·宪宗本纪》)。蒙哥汗挽救了将要崩溃的大蒙古国。


   元第4帝:元世祖--忽必烈[图]
  中文名称: 忽必烈
  又名: 元世祖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265-1307
  薛禅汗【元世祖】,忽必烈
  
  元世祖,又称薛禅汗。蒙哥汗弟。1260-1294年在位。蒙哥汗即位后,把治理漠南地区权柄交给他。1256年在滦河上游地建开平府。起用儒士,兴办屯田。1253年,奉命征云南,次年灭大理而归。1259年,围攻鄂州(湖北武昌)时,得蒙哥汗死讯,与宋贾似道讲和,率军北还。次年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立中书省,以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立十路宣抚司。同年五月,其幼弟阿里布哥联合漠北、中亚诸王即汗位于哈剌和林。经过五年的汗位争夺战,忽必烈最终得利。1264年,迁都燕京,改称大都(今北京)。1271年,改国名为元。发动灭宋战争,1279年取胜,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央设总政务的中书省、秉兵柄的枢密院、司黜陟的御史台、管西藏军民之政的宣政院。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为行省。汉族地区,以汉法治理,制定了相应的典章制度。为了加强对汉族的思想控制,提倡程朱理学。在蒙古地区保留原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和法律。在吐蕃执行政教合一制度,把治理吐蕃的权力交给了八思巴喇嘛。重农桑,发展工业、商业,设驿站,开运河,发展交通。创制国字(八思巴文),立国子监、国子学、蒙古字学。继续执行宗教平等政策。对外开放,通过陆海两路与欧亚非各国开展国际贸易,使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空前发展。镇压李松寿之乱,平息海都、乃颜、八剌等宗王反叛,巩固了托雷家族的汗位。把全国各族分成四等,实行民族不平等的政策,制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的用人制度,保障了蒙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1294年病故,在位三十五年,寿八十。


   元第5帝:元成宗--铁穆尔[图]
  中文名称: 铁穆耳
  又名: 元成宗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294-1307
  完泽笃汗【元成宗】,铁穆尔

  铁穆耳(1265-1307)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又称完泽笃皇帝。世祖之孙、父皇太子真金,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1285年元朝太子真金去世。按照嫡长子继位的传统观念,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铁穆耳身上,并派他统兵讨伐叛王哈丹,接着又派他镇守蒙古汗国故都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掌管北方防务。在玉昔贴木儿请求之下,忽必烈将原来属于真金的印玺皇太子宝授给铁穆耳。1294年忽必烈逝世。铁穆耳在重臣伯颜、玉昔贴木儿的支持下,由宗室诸王会议推立为帝。成宗即位后对中央人事未做大调整,继续实行世祖末年的减免赋役、赈济灾民等宽大政策。1294年,成宗下诏减速免所在本年包银、俸钞,以及内郡地税和江淮以南州县当年的一半夏税。后来又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295年(元贞元年)下诏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工程营建,免除本年五月以前积欠的钱粮。1296年,要求权贵豪绅交纳所隐匿的江南田租,以减轻小民负担。1298年,因水旱成灾,下诏减免受灾郡县当年田租的十分之三,受灾严重地区全部减免,老弱残疾及人丁稀少的民户免除三年差税。同时,停止了当年的一切土木工程。第二年,成宗派使节巡视各地,了解民间疾苦。免除当年内郡包银俸钞和江南夏税的十分之三。在减轻民众负担的同时,成宗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员鼓励农桑,发展生产。成宗一即位就下诏罢征安南,宽宥其"抗命之罪,释放了扣押的安南使节,开始着手缓和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放弃了忽必烈动辄征战,继续扩张的政策。对待贵族官僚则采取恩威并施的方针。一方面多次赏赐诸王、公主、驸马,增加官员俸禄。一方面厉行整顿吏治,约束权贵。例如,成宗即位的第二个月便下诏各道廉访司及时追查转运司官员欺隐奸诈的案子,以防止管财政的官员贪污中饱。同年十月,要求中书省臣约束属宫官,凡对公事敷衍塞责者处以笞刑。1295年七月,下诏告诫全体官吏,有再犯贪赃之罪者,罪加二等,从重处理。不久,又将对贪赃罪的处理改为罪加三等。十二月,下诏禁止诸王擅自干预地方行政。但这些举措未能贯彻到底。1302年,江南朱清等贪污贿赂案被揭发出来,牵连了一大批官员,促使成宗再一次下决心查处贪污官员。1304年,成宗下令天下官员体恤民情,减省刑罚,免除灾民差税一至三年不等。鉴于江南佃户田租过重,在过去减过十分之三的基础上再减十分之二,且永为定例。同时开放山场、河泊、任民采捕。在对外关系方面,成宗拒绝大臣对日用兵的请求。在大德三年(1299年)派江浙释教总统僧人宁一山出使日本,恢复了两国间的正常贸易和文化往来。但是,成宗后期曾一度用兵西南。1300年,成宗发兵两万出征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治京泰国清迈)。第二年,又因金齿(今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腊戍一带)诸国阻击元朝的征缅归师,下诏计伐金齿诸国。后因出征八百媳妇国之元军损失惨重,成宗才决心不再对西南用兵。也就在这时,成宗达成了与笃哇、察八儿等西北诸王的和解,延续几十年的西北战乱得以平息。1307年正月初八,成宗去世。葬起辇谷,谥曰成宗钦明广孝皇帝。针对铁穆耳之位,史书惯称成宗守成。


    元第6帝:元武宗--海山[图]
  中文名称: 海山  
  又名: 元武宗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 
  民族: 蒙古族
  曲律汗【元武宗】,海山
 
  海山(1281-1311)孛儿只斤海山,又称曲律皇帝。武宗即位前多立战功,受封怀宁王,赐金印。1307年正月,元成宗铁穆耳病逝。唯一太子德寿早卒,储位虚悬,元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夺帝位的冲突。当时,诸王之中以坐镇和林的皇侄怀宁海山最具实力,又是支系最近的皇族。成宗皇后伯要真氏在中书左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马章、赛典赤伯颜等人帮助下,企图阻止海山南下争位,拥伯要真氏垂帘听政,安西王阿南达辅政,进而推阿南达为帝。于是海山之母弘吉剌氏及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应召速返大都,将图谋政变者赐死。五月,海山即位,是为元武宗。
  
  武宗即位后,大量更换了成宗晚年的宰执,并封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同年下诏恢复尚书省,专管财政。因财政困难,武宗不得不暂停给诸王的赏赐。年底,又因开支过大,民贫岁歉,下诏省并佛事,停止一些土木工程。1308年正月初一,下诏宽大处理关押在御史台的贪官污吏,仅以追赃革职之事。初九,因江浙六路大饥荒,饥民有46万户之多,下诏拍卖过去没收的朱清等贪官的货物,得锭30万锭赈济饥民。二月初五,中书省因再次财政困难上奏,说库存不敷所出。请求暂借钞本710余万锭救急。同时请求不是急需的开支尽量缩减或缓办。武宗一方面答应,一方面却继续大修华佛寺和行宫。1309年八月,正式成立尚书省。九月初一,颁行至大银钞,并在各路、府、州、县设常平仓平抑物价,禁止私自买卖金银和运金、银、铜钱、绵丝和布帛出海。随即拨至元钞本百元锭以给国用,开铸铜钱,将中书省宣敕、用人权划归尚书省。1310年正月,定税课法。设立专门的征税机构。1311年正月,武宗去世。葬起辇谷,谥曰武宗仁惠孝皇帝。五月,皇太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于大都,是为仁宗。有些史籍将武宗和仁宗兄弟的相继统治,称作武仁授受。

    元第7帝:元仁宗 普颜笃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图]
  中文名称: 爱育黎拔力八
  又名: 元仁宗 普颜笃皇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285-1320
  元仁宗 普颜笃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仁宗(1311-1320),名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元武宗弟,元朝第四代皇帝,蒙古语称普颜笃皇帝。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回大都奔丧,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元武宗)为帝。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延元年(1314年),开科举取士。曾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史称「延经理」。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后毁约将武宗子和世徙居云南,立己子硕德八剌(元英宗)为皇太子。在位十年,庙号仁宗。


    元第8帝:元英宗--硕德八
  中文名称: 硕德八
  又名: 元英宗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320-1323
  
  元英宗(1320-1323),名硕德八剌(1303-1323),元仁宗长子,元朝第九代皇帝,蒙古语称格坚皇帝。早年从汉儒学习经史。延七年(1320年)即位。在位时间是(1320-1323)。起用太常礼仪院使拜住为左丞相,与权臣右丞相铁木迭儿对抗。至治二年(1322年),铁木迭儿死,升拜住为右丞相,大力进行改革。发布《振举台纲制》,重用汉人儒臣,徵选人才;罢徽政院,裁减冗官,精简机构;行助役法,减轻徭役;颁行《大元通制》,加强法制。消除铁木迭儿余党,处死宣政院使八思吉思(铁木迭儿子)等,并追究其罪行。铁木迭儿余党、御史大夫铁失等阴谋发动政变。次年八月,元英宗、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返大都(今北京),途中驻营于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被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在位四年,庙号英宗。


    元第9帝: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中文名称: 也孙铁木儿
  又名: 元泰定帝
  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父甘麻剌。公无1293年生,公元1328年卒上都,终年36岁。也孙铁木儿初袭封晋王,镇守漠北。铁失发动政变前,曾派人告也孙铁木儿,他囚押来使,并遣使至上都告变,英宗未接到消息便遭杀害。公元1323年九月,也孙铁木儿被铁失拥立称帝,翌年改元泰定。泰定帝即位后,加封拥立他登基的铁失等人,后大肆捕杀了发动南坡之变的官员。他在位时,虽令张硅等进讲《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经史书籍,却笃信佛教,对国家经济无所贡献,财政极为困窘。泰定帝在位5年,病死于上都,葬起辇谷,谥曰泰定帝。


    元第10帝:元天顺帝--阿速吉八
  中文名称: 阿速吉八
  又名: 元天顺帝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泰定帝死后,大都发生政变,签枢密院事燕贴木儿集百官于兴圣宫,宣布迎立武宗次子图贴睦尔。时丞相倒剌沙在上都,闻变,于1328年九月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即帝位。同年十月,图贴睦尔统兵入上都,天顺帝不知所终,在为仅一个月。


    元第11帝:元明宗--和世
  中文名称: 元明宗
  又名: 和世梀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300-1329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1329.1-1329.8)在位。定帝死,图贴睦尔在大都被拥立为帝,时天历元年九月。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图贴睦尔谴使迎其兄和世梀即帝位,是为明宗。八月,图贴睦尔将明宗毒死,复位。明宗在位仅八个月。


    元第12帝:元文宗 札牙笃皇帝--图帖睦尔
  中文名称: 图帖睦尔
  又名: 元文宗 札牙笃皇帝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304-1332
  
  元文宗(1328、1329-1332),名图帖睦尔(1304-1332),元武宗次子,元朝第十二代皇帝,蒙古语称札牙笃皇帝。英宗时,出居海南琼州(今琼山)。泰定帝时,封怀王,迁居建康、江陵。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死,留守的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发动政变,派人迎接他回大都即位。而泰定帝子阿剌吉八在上都即位。两都军队交兵后,大都方面获胜。图帖睦尔宣称待兄和世来让位。天历二年(1329年),和世(元明宗)在和林北即帝位。元文宗逊位,与燕帖木儿前去迎接,途中毒死明宗,复即帝位。他在位期间,大力倡导汉文化,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封赠先儒等。但朝政被燕帖木儿把持,国势日衰。在位五年,庙号文宗。


    元第13帝:元宁宗--懿璘质斑
  中文名称: 懿璘质斑
  又名: 元宁宗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326-1332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至顺三年(1332年)十一月宁宗卒,皇后卜答失里奉遗诏立明宗次子鄜王懿璘质斑为帝。十月即位,十一月卒,在位仅四十三天


    元第14帝:乌哈笃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中文名称: 妥懽帖睦尔
  又名: 乌哈笃皇帝 元顺帝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族: 蒙古族
  生卒年: 1320-1370

  元顺帝(1333-1368),名妥帖睦尔(1320-1370),元明宗长子,元朝末代皇帝,蒙古语乌哈笃皇帝。元文宗时,他先后被流放高丽和静江(今广西桂林)。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即位。初期受制于文宗后卜答失里和燕帖木儿家族势力,「深居宫中,每事无所专」。至元间又被权相伯颜挟制。至正初,以脱脱为相,力图革新朝政。复行科举,亲试进士,招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修格》,印行至正交钞,治理黄河。后期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对人民剥削压迫日趋严重,水旱频仍,民变蜂起。至正十一年(1351年),终于爆发红巾军起事。内部掣肘于皇太子和皇后奇氏,地方将领又拥兵自重,使其统治崩溃。二十八年,大都(今北京)被明军攻占,北走应昌(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胜旗达里诺尔西南)。有科技才能,曾自制金人玉女自动报时器,头眼爪尾自行转动的龙舟。庙号惠宗,明太祖加号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