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婴儿沐浴露:白牡丹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8:38:48

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白牡丹制作工艺与茶质
  其制作工艺关键在于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精制工艺是在拣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进行烘焙,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保持香毫显现,汤味鲜爽。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成品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背卷曲,芽叶连枝,叶面色泽呈深灰绿,叶背遍布白茸毛;香毫显,味鲜醇;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为夏季佳饮。主要出口港澳地区。白牡丹,以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放,故名。1922年以前创作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1922年政和县亦开始制作,渐成为本品的主产区。目前产区分布于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其原料采自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选取毫芽肥壮、洁白的春茶加工而成。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谢康乐更具体指出种植的具体情况:“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白牡丹是众多牡丹品种中更为珍贵的一个花色品种。白牡丹属白茶类,它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白牡丹在公元1922年前创制于建阳水吉。据当地老农反映,原产地在大湖。水吉原属建瓯县。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1922年政和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

制造白牡丹的原料主要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良种茶树芽叶,有时采用少量水仙品种茶树芽叶供拼和之用。制成的毛茶分别称为政和大白()、福鼎大白()和水仙白()。用于制造白牡丹的原料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二叶满披白色茸毛。夏秋茶茶芽较瘦,不采制白牡丹。 白牡丹的制造不经炒揉,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佳。采下芽叶均匀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以不重叠为度,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并为一筛,至八成半干时再两筛并为一筛,萎凋至九成五干时下筛,置烘笼中以90 --100℃温度焙干,即为毛茶。精制工艺比较简单,用手工拣出梗、片、蜡叶、红张、暗张后低温焙干,趁热拼和装箱。烘焙火候要适当,过高香味欠鲜爽,不足则香味平淡。白牡丹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汤味鲜醇。白牡丹为福建特产,1922年政和开始制造白牡丹远销越南,现主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有退热祛暑之功,为夏日佳饮。

东平镇茶叶生产情况简介

(2008)

 

    政和县东平镇位于政和西部,与松溪、建阳、建瓯三县市接壤,有土地面积21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163户,26376人。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完成税收343万元,人均纯收入3420元;茶叶生产在东平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茶叶栽培立地条件优越。东平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18.5℃,年降水量1636毫米,土质肥沃,茶喜元素丰富,多为红壤、黄壤土质,富含硫、钾、镁等茶喜元素。境内水质好,全镇目前没有一家化工企业,又具有多处矿泉。比如金峰山矿泉水。优越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为茶叶优质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考查在唐末五代时期,东平就有茶树栽培,东平还是宋元时期著名的建安“北苑贡茶”的主产地之一。现在的界溪平湖界溪水库边的老虎山上,发现5株百年历史的“白茶母树王”。

    三、茶叶是东平的第一支柱产业。全镇12个行政村全都有种植茶叶,共有茶园面积2万亩,品种主要有政和大白茶(占50%),福安大白茶(占30%),福云六号、福云595等。当前,全镇有白茶企业7家,珠茶企业38家,茶针企业6家,绿茶、乌龙茶各1家,家庭作坊1500多个,流通大户49户,全年加工茶叶6.5万担。其中白茶1.5万担,珠茶4万担,针螺、银毫等1万担,实现产值6500万元,人均2500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70%,是东平第一支柱产业。

    四、白茶发展“钱”途光明。第一白茶产量高,占全国比例大,东平年产白茶1.5万担,占全国年产4万担的38%。第二白茶企业实现扩产升级,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大大提升。闽峰、宏达、福发近年来相继建起标准化厂房。闽峰茶叶有限公司先后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永春·苏杭”杯茶王赛,获白茶系列白牡丹银奖。凯捷杯茶王赛优质奖,产品价优畅销。第三生态茶园开发,绿色基地建设取得成效。2003年以来,政府强力推行病虫生物防治,施用有机肥,切实解决“农残”问题,已建成200亩以上,有机茶园示范基地3个,无公害茶园1.5万亩。

    尽管东平茶叶具有相当特色和优势,但在产品包装、广告策划、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东平茶叶仍是一块有待精雕细琢的璞玉,希望能人志士共同努力,为东平富裕和谐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