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保持器多少钱:寒冬时节温暖在-新农保低保等社保情况实地探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0:00:42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12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困难之年百姓心中是否有底——2009中国社会保障情况探访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风浪中,中央通过多种举措维护群众利益,让百姓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岁末年尾,新华社记者走向基层,实地探访了新农保、低保、工伤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实施情况。
新农保为农村老人撑起一把养老“保护伞”
“历来我们农民能干时靠土地,老了靠儿女,没有儿女靠命运。这新农保是磕头求也求不来的大好事!”领到今年第四季度养老保险金后,余香贵老人那刻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山西省灵石县尹方村的一眼20多平方米的窑洞内,墙面斑驳,年画陈旧,只有那盏9瓦的节能灯稍显现代气息。
84岁的余香贵老人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10年前老伴去世后她独居至今。
余香贵老人属于五保户,以前主要靠民政局发放的每年1800元五保老人供养费度日。今年余贵香每月又能领到一份固定“收入”——50元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这样她的生活费平均每月能达到200元。她还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年能报销分医疗费。入冬以来病情加重,村集体每月花300元雇了一个老婆婆照顾她,每天给余香贵做做饭、洗洗衣服,陪她说说话。
“新农保参保率在一年之内达到90%以上出乎意料。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农民承担起了养老责任,改变了五千年来农民靠儿女、靠土地的养老模式。”灵石县委书记郭燕平说,“虽然去年的金融危机和今年山西开展的煤炭资源整合给灵石县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但灵石县让农民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决心不会动摇。”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政策原则,我国农村养老新政已在期许中起步。
2009年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目前,已批复全国27个省区320个新农保首批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的试点方案,约有1500万农村人口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相关部门正在争取尽早扩面、尽早实现全覆盖。
“今年我国社保工作的一大亮点是新农保试点,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等政策之后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研究所所长何平认为,新农保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拉动内需都有重大意义。
“政策制定得很好,但对于经办管理服务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赵殿国坦言,新农保政策不失为给农村养老下了一场“及时雨”,但也只是缓解了农村养老的部分压力,基础养老金对于农民生活只是“杯水车薪”,还仅仅是个起步。
工伤保险让农民工受伤后少一点“心伤”
“从手指受伤到手术完成有两三个小时。”浙江永康第六人民医院里,19岁的贵州小伙子小钱坐在病床上,上班时被机器压伤的手包在纱布里。
永康是著名的“五金之乡”,中小企业特别是生产防盗门、保温杯的企业非常多。
小钱告诉记者,工厂为他上了工伤保险,医疗费用他并不担心。这得益于永康市医疗系统推行的“绿色通道”服务。“来自备案企业有工伤保险的病人,只需出示身份证,就能得到治疗。医疗费用由医院定期与社保部门结算。”永康市第六人民医院赵晓航介绍说,目前已有超过6000家纳入工伤保险的企业在医院有备案。
“70%的工伤发生在农民工身上,其中70%属高风险行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陈刚介绍说,对此,正在实施的“平安计划”将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截至2009年11月底,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00多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依然有众多工人尚未能享受到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依然存在求偿困难的现象。
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此前发布的《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报告》指出,工伤认定程序漫长、维权成本高、行政执法部门缺位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民工工伤维权的“拦路虎”。
值得宽慰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就相关问题研究对策。今年已将近100万“老工伤”职工纳入工伤保险。
来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47亿人,与2003年的4500万人相比增加了1亿多人。
针对农民工求偿困难,各地也在积极研究援助措施。在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记者看到,接待厅里陈设着一排“免费取用”的宣传资料,其中《工伤保险待遇纠纷解决指南》涉及“如何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待遇赔偿有哪些项目”等10多个问题,比较细致。
“希望有更多的工友能享受到工伤保险。”老吴是一位伤残级别达到六级的工伤者,他在受伤后约半年拿到10万元的赔偿。他说,希望政府在维护工伤者权益问题方面能出台更多措施,工伤工友都能尽快拿到赔偿,“他们真的拖不起”。
低保为百姓编织保障基本生活的“兜底网”
低保户是社会中最困难、最脆弱的一个群体。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之际,我国政府强化社会保障,为低保户的生活解除后顾之忧,把温暖送到千万个困难家庭。
傍晚,在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居委会门口停车场一角,何木带在瑟瑟寒风中守在一处停车场旁,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停车的人。何木带1986年生下儿子后,原来的风湿性心脏病愈发严重,无奈之下她从单位辞职住院。爱人没有固定工作,靠做小生意赚点生活费。好不容易把小孩拉扯大,儿子读完职高工作刚半年就被查出患有脊椎性肌萎缩。
“2005年到2006年的那段时间我们最困难。”何木带说,“孩子的奶奶年纪大了,我还要一直吃药,儿子又得了这么严重的病,全家的希望都快没了!”
新竹社区党总支书记覃燕青透露,当年何木带甚至动过轻生念头,看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居委会帮她申请了低保。
“在这里看看车每次只收5毛钱,但这是自力更生的劳动所得,我心里踏实,也有寄托。”何木带对此非常坦然。看管摩托车、自行车的活很简单,早八点到晚七点半是实际工作时间,平均下来每月有400多元的收入。后来她又申请在路边摆了一处摊位卖些日用杂货,以补贴家用。
“政府低保虽然不多,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扶了我们一把。”何木带说,她现在唯一心愿就是能够把儿子的病治好,最好能找到一份工作。
不仅在城市,同样的阳光也温暖着农村的低保人群,尤其是那些特困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来自民政部门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城市、农村低保补助资金330.8亿元和216亿元。截至9月底,共惠及2320.8万城市居民和4521万农村居民。
“以前农村困难群众主要是靠生产队从集体里给一点,政府救济一点,都很有限,更没有形成制度。”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说,“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日臻完善,为人民群众编织了一张保障基本生活的‘兜底网’,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保险基金“防线前移”为失业者构筑“避风港”
“没想到40多岁了,还认认真真学了一回怎么带孩子。”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再就业培训中心,今年44岁的李春梅正在跟专业培训师学习抚摸婴儿、给婴儿做关节运动。
“自己20多年前生孩子都没这么用心学过。月嫂做的是良心活,必须是有爱心、脾气好的人才能做。”李春梅告诉记者,她2006年国有企业转制后下岗,到了一家陶瓷外贸企业做会计。今年初订单少了,她再次失业。幸亏公司给她上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从2009年8月开始,她每月可以领到667元失业保险金。
培训课间,李春梅从口袋里掏出“佛山市失业保险待遇核发证”,根据上面的记录,近4个月来,每笔失业保险金都在当月中旬准时到账。“这667块钱解决了我每个月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女儿读高三,想考美院,每个月学费、住宿费加起来要3000块。我希望培训一结束就能找到一份做月嫂的工作。”说起女儿和再就业,李春梅充满了信心。
禅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术培训技术中心主任牛世传告诉记者,尽管有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禅城区2009年还是将失业保险提高了几十元的标准。为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今年已累计为3000人次提供了免费培训。
“从近几个月情况看,大约60%参加我们免费培训的人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情况越来越好,经济回暖后招工的多了、机会也多了。”牛世传说,目前,禅城区失业人员心态平和,并为再就业作积极准备。
危机之年,失业保险收缴没有滑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左春文介绍说,2009年共收缴失业保险500亿元。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11月底,全国1.26亿人参保。失业保险基金拿出60亿元作为稳岗补贴,惠及1.7万企业,让510万职工保住了岗位,对金融危机挑战下控制失业率发挥了直接的作用。
“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修订《失业保险条例》,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机制。”左春文表示,今后我们还要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用于预防失业促进就业,而不局限于传统的失业后救济,将“防线前移”,为失业人员构筑“避风港”。(参与采写的记者:顾瑞珍、余晓洁、吕晓宇、华晔迪、徐博、张周来、卫敏丽)
寒冬时节温暖在--低保人家的"柴米油盐醋酱茶"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年关将至,千万个低保家庭领到低保金了么?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能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新年?
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走进一户户低保家庭,实地察看他们的生存状态。
“社区帮我找了份工作,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20年前,长沙开福区荷花池宿舍楼刚建的时候,周围都是平房,望西远眺是美丽的湘江,江风送来橘子洲尾宁静悠远的曲调。13年前,仙花和左伟明成家,住进这里。
而今,它在高楼大厦映衬下早已寒碜不堪了。走进仙花的家,仿佛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昏暗的灯光下,孩子在旧式办公桌前做作业。石灰墙和水泥地都已斑驳,灶台不知何时缺了一大块。上面放着几个大蒜、四块豆干、两个萝卜。
这是一个普通的城市低保家庭。丈夫精神衰弱没工作。仙花在运输公司做漆工刚两年就下岗了。2002年,4000元“买断金”宣告她正式失业。
“那是最难的一段日子。”仙花说,揭不开锅时她卖过塑料袋,100个塑料袋赚4毛钱。
“现在政府政策好,每月发570块钱低保。”仙花掰着手指说,穷日子穷过,每月三斤油;偶尔买点肉给孩子吃;低保户每年有张面值50元的用电卡,省着用。
不过,仙花刚得到个好消息:她可以在社区里做清洁工了,每月可收入400元。
“除了孩子上学,参加低保户医保也不成问题了。我和孩子爸60块,孩子16块。”仙花说。
社区主任余柳英说,小区有100多户低保家庭,社区物业一半的公益性岗位都给了他们。
“村里调房调地,还用这小小理发室帮我支起了家”
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西河村一户残疾人家庭。户主姚史先今年61岁,从小患小儿麻痹症,靠一条腿走过了60年的坎坷道路。妻子伍妹60岁,脑膜炎后遗症使她直不起脖子,跟人交流都很困难。20岁的儿子,智力只有5岁的水平。
姚家门楣上用红色油漆写着“理发室”。简陋的理发台前,老姚正踮起一只脚给乡亲剪发。屋里凉气袭人,可老姚额上还渗出豆大汗珠。
“我家本在半山腰上,村里帮我调到马路边,出门方便多了。”老姚说。
乡亲说,老姚不容易,为养家糊口,30年来背着理发工具,一瘸一拐走家串户,村里老头子都是他的老主顾。“如今年纪大了,村里给置了个理发室。”
据介绍,全村1000口人,数老姚家最困难,领低保10年了,每月150元。
环顾这个家:除了理发台、椅,就是一张没油漆的方桌,搁着半袋榨菜片、一把干粉丝和一个猪油罐;屋角木条圈起个窝,伍妹正歪着脖子用菜皮喂两只瘦瘦的兔子。
西河村陈支书指着屋外的半亩田地说,这是村里调给他们的地,种菜就不用上山了。
日子很难,老姚却很乐观。他一丝不苟地理发,把所有感激之情都融会在手艺里。
“都说空巢老人没人照料,可她比我的亲闺女还亲”
下午两点,刚吃过饭,桌上已收拾干净,冬日暖阳照在82岁的林凤先老人身上。
老伴过世多年,林凤先独居在杭州市上城区复兴南苑一套房子里。
午饭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温建娟送来的。除了一日三餐,她还为老人洗衣、打扫卫生、讲故事。谈起她,老人赞不绝口,“小娟经常帮我擦身,很清爽。”
老人享受的服务都是免费的,这得益于上城区居家养老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工程自2005年实施以来,已惠及全区数千位老人。
“她总买我喜欢的菜。”林凤先老人打开冰箱,里面摆放着面条、年糕、青菜、鸡蛋等。走进卧室,最醒目的,是床头边的一部电话,键盘上有个红色的“120急救”按钮。“它直接连着120急救中心,供急救用。”温建娟说。
林凤先老人没有退休金,但每月遗属补助、低保金、残疾补贴、水电煤补贴加在一起超过600元,医疗保险费也是政府负担。这些钱,除日常开支,还能有些盈余。
“晚年能得到这么周到的照顾都是党的政策好!”老人微笑着将目光投向正在给自己收拾衣物的温建娟,“都说空巢老人没人照料,可她比我的亲闺女还亲……”(参与采写的记者:余晓洁、顾瑞珍、苏晓洲、刘大江、华晔迪、吕晓宇、张周来、谢云挺)
农村养老保险在千年期盼中起步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顾瑞珍、余晓洁、吕晓宇)“几千年来农民能干时靠土地,老了靠儿女,儿女不孝是受罪又受气。新农保对于家境不好的老人是磕头也求不来的大好事!”领到今年第四季度养老保险金后,74岁的王立柱那刻满深深皱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祖祖辈辈都在山西省灵石县生活的王立柱老人放了20多年的羊,父亲也是羊倌,父亲的父亲还是羊倌。
“国家补贴帮咱入养老保险,从今往后,农民也能领到养老金,好比送给咱一个养老的儿,可靠啊!”王立柱老人怎么也没想到,老了还能享受到养老保险。
2008年10月,因为都超过60岁,王立柱老两口直接参加了县里的新农保,第一次领到了政府每月每人10元的基础养老金。从2009年开始,基础养老金增加到30元。
见到王立柱,他正拄着双拐慢慢挪步。“我干不了啥。老伴伺候个病人,每月能挣200多块钱。政府每月给我们发养老金,有了这些钱基本不再向儿子开口要钱。”老人说。
“新农保起步很顺利,目前看保障水平还是偏低,我们要逐步扩面,宁可少上一个项目,也要把惠及十几万人的事办好。”灵石县委书记郭燕平介绍说,2009年支持新农保的预算达800多万元,还将开始探索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争取到2010年实现全覆盖。
山西灵石县的新农保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在本月对广东梅州、湖南长沙等地的调研中,新农保受农民欢迎之普遍远远超过记者的想像。
坐在自家小院里,王立柱老人想起祖辈父辈年老的日子:“那会儿,我爹给人家放羊,挣点口粮糊口,并给我爷爷养老送终,我爹去世的时候,是我给送终。”
养老保障是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子女长期在外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2009年,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政策原则,农村养老新政在期许中起步。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农保试点。
山西灵石、广东梅州两地试点分别在去年10月和今年3月启动,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目前地方模式正在和国家政策并轨。
灵石县尹方村村委会主任张建忠告诉记者,尹方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共202名,从今年开始他们每人每月至少能领到30元的基础养老金。
在广东梅州市相对贫困的平远县,3月30日启动试点的时候,百姓在邮政储蓄银行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有近70%的应保农民参加了保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赵殿国坦言,目前试点地区包含了经济发展好、中、差地区,也包含人口规模大、中、小地区。在西部县以下地区,编制不足,经办能力有限,信息化建设也存在困难。
“目前正在争取尽快扩大政策覆盖面。我国有1亿多60岁以上老人,实现全覆盖国家财政每年需要拿出700多亿元进行补贴,问题不是很大。”赵殿国说,但要达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仅剩10年时间,必须加快步伐。
赵殿国表示,这项惠农政策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基层经办管理服务能力不足,有关部门正在开发相关软件,但地方网络建设能否跟上还有待观察。
毕竟,涉及全体农民切身利益的新养老体制已经破题。随着这项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可以隐约看见农民的美好未来。
失地,没有失去基本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调研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徐博)面色焦黄、两腮深陷的黄锡明半躺在成都市第十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老伴李素华正在喂他鸡汤。66岁的黄锡明是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太极村1组的失地农民,2008年5月,他因为肝硬化住进了医院。
“没有医保我们花得起啥子钱嘛!”58岁的李素华对记者说,“要是以前就不看病了,现在不一样,医药费花了8万多元,报销了6万多元,这病医得起了!”
2002年,黄锡明家的7.2亩地被征用,虽然得到了安置,但当了一辈子农民心里还是不踏实,直到2004年——政府给他们“发了养老金”“上了医疗保险”。
2004年3月1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和《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根据这两个办法,对于1991年至2003年期间已征地农民,政府给予每人一定金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对于2004年1月1日以后的新征地农民,征地部门一次性为其缴纳一定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住院医疗保险费。
2004年,成都市按照统筹城乡的总体部署,“自费改革”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在全市全面启动实施,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有保障”。
截至2009年10月,成都市已办理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64.46万人,其中2004年以后征地31.65万人,2004年以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2.81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处处长卢海元告诉记者,对于被征地农民社保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自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到2008年底已有1272万被征地农民被纳入养老保障体系。
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还面临非常艰巨的任务。现行征地补偿标准既不足以保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不因征地而降低,又远低于足额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费用。
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任重而道远。
工伤之后,还有没有心伤?
--从“五金之乡”永康透视农民工工伤现状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华晔迪、余晓洁、顾瑞珍、谢云挺)浙江永康,中国的“五金之乡”,因生产防盗门、保温杯闻名于世,更因中小企业云集、“冲床吃人”“永康每年千例断指”等广受关注。
2009年岁末,记者走进永康,希望能从这里推开一扇透视中国工伤现状之窗。
工伤急治,参保工伤保险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12月3日,永康市第六人民医院。“从手指被压到手术完成用了两三个小时。”19岁的钱庆江坐在病床上,受伤的手包在纱布里,对看望他的哥哥、贵州老乡说。他是在11月28日晚上8点半在工厂加班时出的事,两个手指头被机器压断。
“晚上10点进的手术室,处理得比较及时。”钱庆江告诉记者,自己有工伤保险,他现在担心的是,手功能会恢复到什么程度。
记者在这家医院采访发现,工伤病人在事发数小时内基本上都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这得益于在永康市医疗系统推行的“绿色通道”服务。
“来自备案企业有工伤保险的病人,只需出示身份证,就能得到治疗。医疗费用由医院定期与社保部门统一结算。”副院长赵晓航介绍说,目前已有超过6000家企业在医院有备案。
据介绍,2006年永康市参保工伤保险的企业仅257家,2009年已增长为6405家,覆盖12.8万人。
雪中送炭,工伤人员大多对法律援助表示“满意”
在永康打工的流动人口通常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维权意识不强。近年来一批法律援助者开始活跃在农民工之间,帮助他们依法获得保险赔偿。
“起初我以为只能赔个四五千元,咨询后才知道,可以申请赔偿两万五千元。”记者见到刘小梅时,他正赶往法律援助中心。他因左手工伤申请的劳动仲裁即将开庭,中心安排了一名律师为他出庭。
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厅里,摆放着一排“免费取用”的宣传资料。里面有《工伤保险待遇纠纷解决指南》,用通俗的语言为农民工解答“工伤后如何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发生工伤后如何申请赔偿”“工伤待遇赔偿有哪些项目”等常见问题。同时,工伤保险待遇纠纷解决指南详细描述了申请赔偿的程序、对应的办事部门、部门地址电话,各工伤级别应获得的赔偿数额,还印制小地图指出办事部门具体位置。
“每年接待求助者3000多名,70%多都是工伤案例。”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志明说。接待厅里不少人在等候咨询,记者随机采访几名求助者,他们大多对援助服务表示满意。
心伤仍在:工伤赔偿之路还有多长?
与迅速得到救助相比,受伤农民工寻求工伤保险赔偿的道路要艰难、漫长得多。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今年8月发布的《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报告》显示,维权程序完整走一遍,平均需要484天!
“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责就是协助办理这些程序,除代书诉状、法律咨询外,对于特定案例,我们还会提供律师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陈志明说。
据介绍,工伤者申请赔偿,要经历劳动部门调解、工伤认定、伤残级别鉴定、劳动争议仲裁等诸多程序,每个程序对应不同的办事部门,须准备多种材料和证明。工伤认定环节,须提供四份材料。其中最关键的是医院诊断证明和劳动关系证明。
53岁的巫加平只有小学文化,尽管申请了劳动争议仲裁,但他对拿到赔偿信心不大。案子就“卡”在他拿不出劳动关系证明上。不单劳动合同,连证明他身份的工资卡、考勤卡都没有。
在永康走访近30名农民工工伤者中,多数来自不足百人的小企业,不但没有工伤保险,有的甚至没有签订过劳动合同。老板在工伤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让员工得到了及时救治,另一方面,他们也设法从医院拿走员工的病历,人为地给农民工寻求赔偿制造障碍。
“当前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繁琐,在保障当事双方诉权的同时也给了部分用人单位逃避工伤赔偿、恶意诉讼的可乘之机。”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时福茂律师说。
相关链接
·四川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保障人数居全国第一
·贵州省民政厅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当前农村低保工作
·山东:2010年农村低保标准将达到人均1200元以上
·海南将城乡低保金等补贴资金纳入“一卡通”范围
·黑龙江省城市低保标准提至221元 达全国平均水平
·宁夏下达低保补助资金1.5亿元 惠及52万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