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闲着没事:火器堂 - 兵工轶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40:49

壹. 浙江省自办浙江铁工厂
浙江省在对日抗战时期,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 日军, 伪军, 游击队, 共军和国军济济一堂, 犬牙交错, 环境异常复杂. 在这样的情况下, 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省办兵工厂, 而且办得比中央政府的直署兵工厂还好.
丽水地区位于浙江西南部,包括丽水,缙云,青田,云和,景宁,庆元,龙泉,
遂昌,松阳等九县市,地区行政公署驻丽水市。
云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境内以高丘及低, 中山为主,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山脉有南部的洞宫山脉和北部的仙霞岭山脉余支, 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84座, 多分布在西南部, 最高峰白鹤尖, 海拔1593.1米。 山地, 丘陵间陷落成山间盆地, 龙泉溪及支流沿岸有宽窄不等的河谷盆地, 其中以云和盆地面积最大, 约26平方公里, 为云和县主要产粮区。 全县耕地面积7.23万亩,平均每人0.66亩。 抗战期间(1937-1945)全县征集兵员5690人,阵亡, 病故478人。

黄绍□
抗战开始时, 由于当时政府只发枪械给正规军队, 浙江省省主席黄绍□(季宽,原任第二战区副司令官, 山西会战于11月10日结束, 太原以及晋省已大部沦入日军手中。 黄于1937年12月抵淅), 为了武装自卫团队, 创设了浙江铁工厂。
黄绍□广西省容县人, 毕业于保定军校。 属于桂系, 黄与白祟禧, 李宗仁齐名, 曾于1932年任国府内政部部长, 军事委员会作战部部长, 湖北省省主席, 浙江省省主席等职。 中共建政后由香港回归, 任政协委员。 蒋介石指派他到蒋的家乡去主政,算是十分推重的。 黄却不是唯命是从的人, 而且桂系的人一向不服蒋, 因此他在浙江省抗战时主政的八年, 又几近在敌后, 形同独立, 也才有省办自卫团队和兵工厂的事。
设立当初, 是以从杭州撤出的一些机器和工人为基础。 当时日军逼近杭州, 黄绍□强制命令将杭州的工厂拆迁。 杭州的铁工厂有十几家, 全部撤出者, 有大来铁工厂、 协昌铁工厂、 应振铁工厂、 金兴铁工厂、 熔瑞铁工厂等不到十家, 还有些小厂未撤出。 至12月23日凌晨工兵将钱塘江大桥炸毁, 仍有许多机器留在北岸的南星桥、 三廊庙码头, 过江的不到十分之三、 四。 由黄绍□决定, 于1938年1月在丽水大港头合组浙江铁工厂, 由有机器制造经验的黄祝民为厂长, 黄是广东人, 曾经留美, 是黄绍□的侄儿。 经过3个月摸索才制出1把步枪和1把机关枪, 效果不是很好。 到了7月才成功的开始生产。 其步枪是仿造自中正式步枪却不称为中正式。 只以七七式称之, 是不忘七七之意。 最近发现的一篇文件, 由浙铁锻工车间领班兼步枪技术设计制造马英才所写, 步枪是仿自比利时FN的1930式。 当时并曾生产连发的20响毛瑟手枪。 9月1日,浙江铁工厂小顺一厂在小顺创办。
浙江铁工厂厂长是政府派的, 机器却都是私人的。 官办不合适, 私办又不允许, 结果是亦官亦商, 实际上仍是官办。 经过研究, 成立一个董事会, 作为铁工厂的领号机构, 黄绍□自兼董事长, 伍廷□兼副董车长, 还有宣铁吾、 黄祖培、 李立民一些厅处长、 秘书长、 以及撤退出来的各个厂的厂主, 都当董事。 董事会之下, 设厂长一人总负责。

七七式步枪枪匣铭记的演进
原先只有20多部机器, 后来扩充到1000余部。 制造步枪, 机关枪, 迫击炮, 迫击炮弹, 翻造枪弹, 炸弹, 手榴弹, 枪榴弹。 自卫团队用不了, 还卖给国军和各省。由于浙江远在敌后, 财政独立, 其经费来自本地收入。
材料用从杭□铁路拆下来, 弃置路侧的大量钢轨运来, 作步枪枪筒的材料, 又将宁波、 温州几家铁工厂的机器也拆运来以充实三个厂的设备。 杭州、 温 州、 宁波集拢来的工人也多起来了, 全厂职工已有五千人以上, 连同家属, 超过了一万人。
1939年时, 大港头制造工作母机, 另有小顺, 石塘, 玉溪3个分厂。 同时又成立一个实验室, 专门从事兵器研究和实验工作。 可作到研究, 设计, 实验与生产结合在一起。
一厂设总厂所在地小顺, 制造步枪, 是人数最多的厂, 有一千多工人。 每天生产"中正式"步枪12枝, 还制造过黄绍□亲自设计的枪榴弹。
二厂设在场头嘴, 制造机关枪。 厂长为胡四兴, 有工人八百多人。
三厂设在玉溪, 制造炸药和手榴弹。 厂长为徐幼初, 有工人七百多人。
四厂设在大港头, 负责各种机械修理。 厂长由黄祝民兼任, 有工人八百多人。
1939年4月2日,周恩来由重庆抵达, 省政府主席黄绍□陪同到小顺,次日上午视察浙江铁工厂。
1940年9月23日,甫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兼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团长陈嘉庚一行,到小顺铁工厂慰问。10月,浙江铁工厂小顺一厂工人反对当局虐待工人,干涉抗日活动,举行罢工。
1941年时浙江有21个自卫团, 2万余人。 黄绍□将生产之武器命名为七七式步枪, 七七式轻机枪, 七七式枪榴弹筒等。 其品质非常优良。

中正式与七七式步枪
经过工人们与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 浙江铁工厂的产品质量、 数量都不断提高。 如捷克式机枪由胡四兴设计改进, 其活塞原来是方形, 改为圆形, 外形和捷克式一样,但发射速度快, 制造也快, 超过了捷克式。 产量由每月二十挺增加到每月六十余挺。 步枪经过马英才的设计改进, 由日产二十余枝, 提高到日产一百余支。 手榴弹的月产一万枚, 提高到六万余枚。 黄绍□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枪榴弹, 代替手掷, 经工人技术人员试制改进, 也投入生产。
当时浙江铁工厂有4,000多工人, 1,000多部机器, 每月可产1,000多枝步枪, 50多挺轻机枪, 5, 6万枚手榴弹。 运销到广东, 广西, 贵州, 福建, 安徽, 甘肃等省分。

浙铁厂徽由来的推测
1941年3月, 在兵工统一, 制式统一的呼吁下, 浙江铁工厂为军政部收归中央办理, 成立兵工署东南区第二分厂。
场头嘴厂务主任总领班赵瑞宗、 毛师傅两人是制造机枪的能手。 俩人辞职走后, 造出来的机枪, 质量很低劣, 一打响, 撞针就打平, 连枪杆也损坏了。 从此机枪就不能制造, 终于停产。
1942年7月, 日军第70师团226、 227联队向浙东攻击。 浙江省政府由松阳县迁至云和县, 浙江铁工厂迁福建省南平县峡阳镇, 一部份迁到西芹镇沙门, 在1943年夏搬迁完毕。 不能搬迁的厂房都埋设了炸药, 准备日军逼近时炸毁。 其中玉溪分厂在日军接近瓯江渡口时引爆, 日军转攻北边的松杨。 小顺及大港头厂房因而保存, 至1949年为中共接管。
当时厂长仍为黄祝民, 秘书戴颖浙江人, 下设四课, 工务课课长潭世义广西人。购置课课长汤之盘, 福利课课长姓郑, 会计课课长姓陈。 生产部门设步枪所, 所长姓赵, 机枪所所长姓柳, 火工所所长徐幼初, 卫生队队长谢自嘉等。
全厂职工有三千余人。 主要骨干多系两广人, 中下级干部多系浙江人。 峡阳镇内及附近农村青年有许多人入厂做工。
该厂产品计有捷克式机枪、 中正式步枪、 枪榴弹、 雷管、 炸药等武器弹药。 其原材料以旧铁轨为主, 也有旧机器。 发电动力木炭为燃料, 锻工车间有用手工操作, 成品则用人工装卸, 民船运输到南平转运。
1944年兵工署的记载中有东南区福建南平厂, 每月生产400枝步枪, 10门82迫击炮, 40,000枚手榴弹的记录。 到了1945年, 只有每月生产10门82迫击炮, 25,000枚手榴弹。

七七式步枪枪匣
晚期型七七式步枪枪匣
1946年东南区所有兵工厂因复员减缩而奉命停工, 就地成立保管处, 6月9月底完成, 共资遣职员220名, 工人1,432名。
黄绍□于1966年八月卒于北京, 年71岁。
以1938到1942平均每年10, 000枝步枪, 1944年5,000枝计算, 浙江铁工厂起码制出了四万五千枝以上的七七步枪。 很多在美国的中国步枪收藏家, 都见过这种枪, 却很少人知道这一段轶闻。
贰. 清军的怪兵器-抬枪
英文中称抬枪为Jingall或Gingall, (又有称为Wall Gun)。 其字源据Ian Heath说来自印度语(Hindustani) jangal。 原是泛指大口径的火绳枪, 19世纪后, 成为专指中国抬枪的名词。
抬枪就是一把放大的单发步枪, 是中国所独创, 在世界各国都没有的武器。 在清军的各级部队中使用的非常广泛, 是一种制式武器。 而且各制造局都有生产, 广东制造局, 天津行营, 湖北枪炮厂, 江南制造局等的生产记录中都列有抬枪一项, 从每年数十杆到一两百不等。 其中金陵制造局更是擅长此道, 算是其招牌产品之一。 但是没有标准, 各式各样的抬枪由1.8公尺到5公尺, 口径由2.5公分到发射2磅弹头的庞然巨物都有。 操作手则由两人到五个人不等。 大型的抬枪, 多是置于三脚架或两脚架上使用。
『清会典』所载兵丁鸟枪, 使用火绳发火, 有瞄推装置, 带搠杖(即推弹杆), 用圆形铅弹, 枪长六尺一寸, 重六斤。 抬枪形制与鸟枪同, 只是更大更重, 重量从十二三斤至三十几斤不等, 其中较重的又叫抬炮。 抬枪与抬炮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抬枪成式, 长七尺五寸……木鞘长五尺, 距鞘梢尺余, 凿通一孔, 上穿皮带, 一人将枪安于肩上, 双手勒定皮带, 又一人将枪尾托定, 看准钩发, 可发三百余步, 吃药三两五钱, 铅子重五钱, 可装五发。" 有人指出, 拉住枪管的行为, 一定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在鸦片战争之时(1840前后), 清军的基本作战单位是百人哨, 其中再分成10个小队, 用火器和刀箭的各占一半。 作战时, 第一线是20名抬枪手, 第二线是30名火枪手, 然后是50名持藤牌, 挑刀, 长矛, 弓箭的哨队兵。 称为鸟枪三叠阵。 这是从明末一直沿用下来的阵法, 是根据各兵所用武器杀伤能力, 由远而近排出来的。 抬枪这个怪兵器, 在19世纪初开始出现, 因此有100年左右在中国部队中属于第一线武器。

1860年代时清军使用抬枪作战图
来自Ian Heath的Arimies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a
1875年时, 有记录说在广东制造局中, 制造Remington和Spencer两种后膛枪机的抬枪, 口径一寸(2.54公分), 枪长6尺(1.92公尺)。
1895年3月两江总督张之洞, 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曾写信给台湾巡抚唐景崧, 传授他想出来的土造子母抬枪的尺寸和用法, 其实就是用金属管装药, 用在后膛火药枪中, 每射击一次, 就换装一个新的药管。 当时后膛连珠枪和子弹已经很普遍, 他的意思是在军械无法接济时, 不妨试一下他这个土造子母抬枪。 在西方的报导中, 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 在广东就有这种形式抬枪的记录。 装填手携带数个药管, 轮番使用。 这是一种很先进的设计, 不用由枪口装药, 可以快速的由后膛装填, 可惜并没有继续发展, 进步到金属全装弹药。
1895年12月7日, 山东巡抚李秉衡, 奏山东机器局制成坚利远后膛抬枪, 大端因之毛瑟, 兼有比利时之浑坚, 哈乞克斯之利捷, 试放可及四里之远。 即名之为坚利远后膛抬枪。 1901年百日维新时, 他又上奏, 认为这抬枪又费钱, 又费工料, 而且没什么大用, 应立即停造。
1896年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王文韶奏天津行营制造局制造抬枪片中说: 该局制成边机, 中机二杆...惟边机太重, 每杆在三十斤,  中机改造边机, 其尺寸斤两仍与中机一致。 请饬该局按照此式制造边机前门大式抬枪五百杆...中机改造为边机前门小式抬枪一千杆。 这是属于不同击发方式的。 (三十斤可比较于江南制造局的快利步枪重七斤二两)。
继任的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裕禄的片中说: 天津行营制造局自行铸造五六分口径后膛力拂抬枪器具一副。 自行铸造五分口径后膛力拂抬枪子弹器具一副。 自行铸造前膛抬枪器具一副。 这是属于后膛式的。
在中日在甲午战争之后, 盛宣怀曾说: "此次战争(甲午战争), 惟抬枪制胜, 金陵制造局所造后门抬枪能及远, 较快炮得力。" 他要求该局"多多赶造。" 战争时, 有一个外国人说到, 他在在金陵制造局看到他们制造一把巨大的毛瑟抬枪, 枪长2.75公尺, 射程可达2.28公里, 但是照门刻度只有548公尺。
另外据说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还有一把是雷明顿(Remington)的Rolling Block式的。 可见当时并无标准可言, 随各局各军的喜好, 自行其是, 找一把步枪放大就是抬枪了。
1898年英人贝斯福(Admiral Charles Beresford)说得较中肯, 在提及金陵制造局时他说: "机器多是现代的, 头等的, 但用来制造过时的无用的军需物品, 他们….大部份的机器用来制造抬枪"
1899年刘坤一报告: 宁局(金陵制造局)每年可造后膛抬枪180枝。

重型抬枪装在脚架上发射
来自Ian Heath的Armies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a
贝斯福也提到广东制造局,”在制造每把毛瑟枪的同时, 制造两把抬枪”。 他形容他在那里见到的抬枪是: “我见过最长的一种, 大约9尺8寸长, 重约40磅到60磅之间。 作战时, 须要由三个人来操作, 两个人抬枪, 第三个人瞄准射击。”
1900年义和团事件时, 四川机器局运200杆蜀利抬枪, 连同28800颗子弹支援西安行在的勤王部队。 蜀利抬枪是1897年才开始制造的。
在美国的密尔瓦基公共博物馆(Nunnemacher Collection, Milwaukee Public Museum)中有一把金陵制造局所造的抬枪, 其枪机是仿自雷明顿(Remington-Lee), 制造年份是1897年。 口径是.76寸, 单发, 枪管长59寸。 还有一把在英国的Ministry of Defense, Pattern Room, Nottingham。

抬枪及枪管上的篆书铭文
2000年4月美国的一次枪展中, 曾有过一把北洋行营制造的抬枪出售, 大致如上图所绘。 枪管上的铭文是篆书: 光绪乙未北洋行营制造局造。 光绪乙未是1895年, 北洋行营位在天津。
枪机应是力拂(Lebel)式的, 在枪匣上闭锁, 无前闭锁榫, 口径是60公厘, 大约6尺长, 有来复线, 枪重约40至50磅间, 单发。 枪托上的洞是用来分解枪栓的, 将拉柄插入洞中, 即可旋下。 是一名英国人在加州的枪商处寄卖, 开价$3999。 据说是八国联军时被英军缴获的战利品。
这样的武器, 威力应该相当于后代的无后座力炮, 但是以其枪托来看, 是要操作者抵肩射击。 据说射击者常常为被后座力打翻在地上, 因此装药时常常偷工减料, 以减轻痛苦, 当然射程和威力也会大受影响。 英军在1860年的报告中说, 抬枪的子弹四处乱掉, 除非运气极差撞上, 没有步枪延伸的弹道来得有用。
有的抬枪也会装上散子, 如同散弹枪一样, 近距离杀伤力极大。 1858年时, 在广州的街上, 有人对准了一队14人的英国巡逻兵发射抬枪, 当场打死一个, 打伤八个, 其中两人须接受截肢手术。
其战术思想当然是提供步兵额外的支援性火力, 但论及其实用性则相当可疑, 尤其是须要二到三个人操作, (基于设计, 有不同的操作法, 李鸿章曾在信函中提到, 三个人操作两杆抬枪)。 相当于一把重机枪或迫击炮所须的人力资源。 比较起来, 现代装在M16上的M 203榴弹枪, 可谓短小精悍了。
一直用到袁世凯小站练兵, 用洋枪, 洋炮, 洋鼓, 洋号, 还戴洋帽。 抬枪才退出了中国部队。
参. 阎锡山的阴谋 -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山西的兵工事业始于1898年3月, 山西巡抚胡聘之上奏成立山西机器局, 经由天津洋行订购制造枪炮机器42种, 刨床, 旋床各一副, 毛瑟步枪二千枝, 马枪一千枝, 子弹110万粒。 地点设在省城太原北关外柏树园千佛寺庙地38亩, 一切厂屋按洋式修造, 建成厂房22间, 由以往所余之关税金5万两为经费。 此为晋省创建兵工厂之始。
设立初期, 分为两部, 一为翻沙, 虎钳及锻工三厂, 另一部为车刨及插铣两厂. 由于制造机器不全, 人员缺乏, 材料由天津运来, 枪炮皆以手工制成, 价格昂贵。 1900年义和团事件时, 慈禧太后等仓皇出京, 道经太原, 军械厂曾为扈驾卫队马玉琨部修械, 得到不少赏赐. 1901年由刘敬修担任总办. 1904年6月奉旨停造枪械, 裁减工匠, 只专事修理。 1906年因州县办理巡警须要, 又开始制造来复枪。
1907年春季, 造成三生七过山快炮1尊, 来复枪60枝, 马枪28枝。
1909年2月造曼里夏样枪一把, 其余各个月分, 制造10至20枝毛瑟步枪, 并修理各种枪械。
抗战时的阎锡山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 3日), 字伯川, 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永和堡的一个地主兼放贷者家里。 阎锡山五岁丧母, 寄居舅父家, 由外祖母抚养成人。 九岁入私塾, 16岁随父阎书堂(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 经手贷款及金融业务。 1900年, 阎书堂的钱铺倒闭, 阎锡山随父躲债流落太原。 为了生计, 阎锡山曾在裕盛店(客栈)当过店员。
1902年, 阎锡山参加了山西武备学堂的招生考试, 并被录取。 在3年的初步军事教育后, 又在1904年被清政府选送日本学习陆军。 他先后在东京振武学校, 弘前步兵第31联队和东京日本士官学校学习5年。 在日本留学时, 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29日, 太原革命党人起义, 攻占巡抚署, 击毙巡抚陆钟琦。 在太原起义成功当天, 为筹商大计, 推举领导人。 阎锡山, 温寿泉, 张树帜, 姚以价等起义领导人在咨议局举行了紧急会议。 陆军督练公所总办姚鸿法等人, 也应邀参加, 投票选举都督。 选举中, 张树帜发觉有选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 便持手枪跳到主席台上, 将梁善济挤到身后, 大声说:”应当推选阎锡山为大都督, 大家一齐举手!” 议员在惊愕中, 相顾举手。 粱善济见势不佳, 从后门离开会场。 张树帜又大声说:“应当推选温寿泉为副都督。”也一致通过。 阎锡山就这样当上了山西大都督。 统治了山西38年。
1912年阎锡山电陆军部说, 山西机器制造局只有14匹马力小汽机一副, 各种车床十余部。 只能修理枪炮, 不能制造。 每月经费须一千七百两。 阎委任留学英国的定襄县人李蒙淑(陶庵)为局长, 进行整顿, 稍加扩充, 分为翻沙, 锻工, 木样, 机器四厂. 匠徒增加至200余人, 以修配阎由归绥一带得来的日式军器为主.
1913年2月, 阎锡山函陆军部, 拟往天津秘里洋行为巡警购买自来得手枪四打, 子弹七千粒, 二号伯浪林手枪一打, 子弹一千粒。 陆军部以其价格超过平常一倍, 不予核准。
1914年7月因机械局并不制造机械, 将机械局改称山西修械所。 隶属于山西军械局. 李改任局员. 由阳曲县人郝祥徵任军械局局长. 10月又由李复任局长.
1915年, 以晋省警备队所需, 陆军部饬上海制造局拨给山西七九步枪3200枝, 子弹120万粒, 手枪75枝, 子弹2万5千发。
1917年阎锡山受任为省长。 由此到1924年之间, 阎锡山采取的是保境安民, 韬光养晦的政策。 暗中却在扩军备战, 他修建了可以大量制造步枪,机枪,大炮和弹药的兵工厂, 又把军队由民国初年的4个旅扩编为17个师。
1918年在修械所内增设铜元局, 以取代流通的制钱. 并增添机器, 扩建厂房. 此时有职工500-600人.
1919年设立工艺实习学校。 在五四运动时解散, 之后转送到师范职业班.
1920年七月合并修械所与铜元厂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由李蒙淑任厂长. 其上设总办, 由山西第一旅旅长商震兼任.
1922年8月, 陆军部发护照给向日本购得硫酸15箱, 硝酸6箱, 经天津运往太原。 8月4日陆军部发护照给向德商礼和洋行订购□床1部, 铣床3部, 车床2部, 共约4吨。 又由上海兵工厂订购79及65子袋铜皮5吨, 65白铜子袋簧1吨。 8月17日陆军部发护照给向上海兵工厂订购铜盂10吨, 由上海大丰公司订妥压边机, 舂床机, 双缝接口机, 焊锡机, 焊筒机, 磨刀机, 滚边机, 剪刀机, 手扳边机, 6尺高□机共11部连附属零件重10吨。
1923年4月陆军部发护照给向上海汉运洋行采购之12尺, 15尺, 18尺, 25尺车床各1部, 5尺刨床, 双杆□床各1部。 并由慎昌洋行订购工轮磨筒机1部。 又由怡和洋行购得6尺车床19部, 30尺车床1部, 大车床7部。 以上机器34部, 重50吨。 5月, 上海兵工厂运交无烟药2000磅。 7月取消总办, 进行改组, 将全厂分为三科, 各设主任管理. 9月设兵工研究会于厂中, 由厂长任会长, 专研兵器制造及改进. 聘请有经验的军官为研究员, 调选优秀学生为研究生.
1924年设飞机厂, 仿造飞机. 设立育才炼钢厂及育才机器厂, 以补充所需之机器及钢材.
1月17日, 议员张士材条陈阎锡山设立兵工厂的阴谋。
太原北门外铜元厂, 直皖战后(1920年7月, 为直系军闽曹锟, 吴佩孚, 奉系军闽张作霖与皖系军闽段祺瑞间之一场混战), 即改为军人工艺实习厂,  厂长为李陶庵。 该厂内分溶铸场, 枪场, 炮场, 机关枪场, 火药场, 炸弹场, 炮弹场, 有工人2000余人。
汽车厂, 即兵工厂, 在小北门内, 旧学兵九团团长荣达三管理,  该厂有工匠800人, 近日又从湖北雇来工师6人, 该厂储子弹最多, 又存大炮12尊, 地雷100个。 厂中分第一场, 第二场。 第二场不准人参观。
阳泉车站近设一溶化厂。 厂内亦设兵工场, 此场主要课目能造开花步枪(可能是散弹枪), 可装开花弹数十粒,  虽不若其他步枪击射之远, 然弹性最烈。 战时公法所禁之品(散弹枪并不在国际公法禁止之列), 彼竟公然制造。 该厂又造开花地雷, 每雷腹贮开花弹。
9月间, 一批采购的手枪和子弹在上海为海关扣留。 江海关督都称为松沪护军使所命, 军事吃紧, 地方戒严时期, 所有军用物品, 不论持有何方护照, 运往何方, 一律停止放行。
所谓的军事吃紧, 是当时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了争夺淞沪, 与卢永祥积怨甚深。经曹锟, 吴佩孚同意, 孙传芳便与齐燮元合谋进攻浙江。 9月3日, 江浙战争爆发。 双方军队在嘉定, 黄渡, 太仓, 浏阳一带相持不下。 后因孙率兵入浙, 浙江警务处长夏超起为内应,卢永祥被迫放弃浙江, 将所部集中于淞沪一带。 接着, 联军进攻淞沪, 卢永祥兵败, 于10月12 日通电下野, 逃往日本。 江浙战争遂告结束。
山西省素称”煤铁之乡”, 煤质优良, 大同, 太原的西山, 阳泉等地为主要产地, 铁矿以繁峙, 阳泉, 晋城等地最重要。 这些资源提供了制作武器的基本原料。
1925年复于厂长之上设总办, 由黄国梁担任。 是年停办铜元局及炼铜等事。 11月将无烟药厂, 硝酸厂及炸药厂划出实习工厂, 成立山西火药厂, 由张恺担任厂长。
1927年改称太原兵工厂, 计有炮, 枪, 枪弹, 炮弹, 冲锋枪, 机关枪, 炸弹, 飞机等17厂。 取消厂长, 总办等职务, 由阎直接自行管辖。 仿造M1896式毛瑟手枪制成7.63mm口径手枪, 称为自来得手枪。 仿造M1921式汤姆逊冲锋枪, 口径为11.25mm。 当时有员工八千人以上, 日夜工作。 阎同时加入北伐之行列, 支持革命军。

晋造汤姆逊冲锋机关枪, 照片由Tracie Hill, Thompson: the American Legend作者, Newark, Ohio提供。

枪匣铭记, 下方选钮的"单"和"停"字清晰可见。 照片由Tracie Hill, Thompson: the American Legend作者, Newark, Ohio提供。

1937年山西会战忻口前线的我军炮兵
汤姆逊式手提轻机枪清晰可见
1928年年底东北易帜, 中华民国统一。 因响应蒋介石的弭兵呼吁, 又改名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1929年蒋介石委任阎锡山为全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 使阎处于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地位。 但他从未到南京视事。 该年根据德M1896式毛瑟手枪放大改进的11.25mm(.45 ACP) 手枪, 称为17(年)式手枪。

晋造17式45口径自来得手枪

1937年山西广阳前线林彪之115师
士兵以装上枪托之自来得手枪拒敌
1930年中原大战前阎将晋军扩充为10个军, 4个保安纵队, 4个骑兵师和7个炮兵旅, 共约20万人。
中原大战于1930年4月到9月进行, 在大战期间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张学良,当局势日趋明朗时, 于9月18日通电拥蒋, 派兵入关。 面临南北夹击之势, 阎锡山, 冯玉祥等反蒋军全线崩溃, 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阎锡山于10月15日宣布下野, 12月潜赴大连, 托庇于日本。 此战军民死伤近30万人, 豫鲁两省赤地千里, 饿殍遍野。
兵工厂因阎战败下野, 无人管理, 经费又受作战影响, 产生困难, 因而多次编遣, 由万余员工缩减到二千人左右.


晋造步枪枪匣铭记
序号前徽记
在1931年3月兵工署报告中说, 该厂日产三八式六五步枪(6.5mm仿造日本38式步枪)40枝, 哈其开斯机关枪20枝, 子弹8万发, 共有9厂8000员工。 8月阎锡山以父病为名潜回山西。 在918事变后, 阎锡山经多方运作, 国民政府于1932年2月20日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 当年合并各厂及所余员工为太原修械所, 由郭夙朝任所长。 停止所有军械制造, 仅作整理修配工作. 成立厚生工业部, 专门承揽机器制造及修配工作.

晋造65式步枪
在东山再起之后, 阎锡山致力于实业建设, 在数年之内创建了包括采矿, 冶金, 采煤, 发电, 机械, 化工, 兵器, 水泥, 皮革, 毛纺, 造纸, 卷烟, 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 修筑了长达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 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 整顿了山西省银行, 新建了铁路, 盐业, 垦业等银号, 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 到抗日战争前夕, 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实业体, 资产达到2亿银元。
1932年为了避免蒋介石怀疑, 兵工厂改称壬申制造厂(是年为壬申年), 并揽制社会用品。 该年9月改隶西北实业公司。
1936年, 阎锡山要求将太原兵工厂由中央接收。 其理由是因兵工厂在太原北门外, 无防空措施, 一旦国际战争发生, 恐怕损失惨重. 俞大维受命于蒋介石, 派出杨继曾去太原一探究竟。
杨继曾的报告说: 太原兵工厂于1934年, 将各厂交由西北实业公司, 分包与各厂厂长营业。 其原属于兵工厂者, 计分11厂。
炮厂: 炮厂原有山野炮工厂, 其设备因停用既久, 厂屋漏雨, 机器大部份积锈甚厚。 其自德国新购之重炮厂机器, 亦似用旧机修理凑集而成, 有一机而具有两种制造厂牌号者。 然大都尚良好, 现尚在利用中。 该厂无压炮架设备, 炮架用人工锻制….淬火及制造样板之设备欠缺, 其所有样板皆系铁皮锉成模样, 并无公差。 故其工作难言精度。 德人随机器供给之工作图样, 似属欧战以前之物, 故亦未注明公差。
步枪厂: 步枪厂制造六五步枪每日50枝, 机器缺乏专门设备, 故多用钳工锉配, 难期精准。 所用枪管钢为碳素钢, 系用整根钢料截下,  车制成形, 不经锻制毛胚手续, 工料太费。 观其车□所用工具钢料, 可断定其钢质甚软, 似未经调质者。 该厂无锻炼淬火及样板设备。
机关枪: 晋省原造三八式机枪, 现已不造。 其厂改为西北铸造厂。 现专造各种实业所需之机器。 除此之外, 原有冲锋枪厂及汽车修理厂。 俱在制造捷克式轻机枪。 每月两厂共计造200余挺。 其机器分量甚多, 皆无专门设备, 亦无检验样板, 材料并无标准。 所用枪管据云系钨纲, 含钨约百分之二,  与兵工署规定步枪钢管相仿, 但不经锻制毛胚手续, 原料未经调质。 用于空气冷之机枪质料太差。 零件俱用碳素钢, 用黄血盐(Ferrocyanide)淬火。 仅表面致硬。 皆与捷厂规定相差甚远。 于精准耐久必多缺憾。
总括而论, 晋兵工厂制造兵器以工头经验为主, 殊少近代化, 如射击及制造精度, 材料之规格及热之处理, 皆少讲求。 出品不经严格检验, 自难期其进步。 自划归西北实业公司以后, 由各厂厂长包办, 职员遂视制造为营业, 此必为进步之阻碍。 曾见厂中机器已经弯曲, 而尚在使用者。 各厂制造因营利关, 数厂各制同样之机器及军械, 而不相为谋…..晋厂仿造机器种类甚多, 人员于仿造上经验尚属丰富, 故不必精准之机器。 确能仿造致用, 此其优点, 与上海各机器厂相较, 尚可不相上下。 惟兵器以精准安全为主, 该厂实有改进之必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 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山西是日军南下进攻武汉必经之地, 因此1937年战火就延烧到了山西。 9月22日起, 平型关战役打了一周, 国军一共分成五路抗敌, 有胜有败。 林彪的115师是其中的一路, 在小寨伏击日军的一个辎重营, 歼敌近千, 后来就没有什么可以再提的战绩。 整个山西战役中国军造成了日军2万7千人以上的伤亡, 所以中共一说再说的平型关大捷, 既不是第一次打败日本人, 也不是唯一的胜利。 就在22日, 刘奉滨师就以一个残破不到一半人数的师抵住了日军铃木旅团5000人的攻击.
娘子关, 太原相继失陷。 在山西战役中, 国军付出了伤亡超过12万9千的代价。 阎军在对日军的作战中, 损失惨重, 实力大减。 1940年4月将第二战区司令部迁往山西隰县南村坡。 由于南村与“难存”同音, 阎锡山就把南村坡改为“克难坡”。 把战区司令部驻地称为“克难城”。 这样, 一来表示要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存在和发展的决心;二来表示“克去难存”便能住下去。 他还把1940年命名为“克难年”。 阎锡山在这里一直住到抗日战争结束。
当时, 阎锡山的管辖地只有隰县, 乡宁等七个完整的县和临汾, 洪桐等十多个不完整的县, 北有共产党, 东有日本人, 南有六个中央军, 处境十分艰难。
阎锡山逢时际会, 统治山西三十八年。 其一生拥蒋也反蒋, 联共也反共, 抗日也通日。 自称是“在三只鸡蛋上跳舞”。
1937年11月8日, 日军进入太原, 除少数器材西迁散于川陕各地(据说四千多部机器仅有六分之一运出), 各厂均为日军占领。 西北制造厂部份机器迁移后方, 先至陕西兴平, 后又迁至乡宁, 一部份迁至虢县, 后又分移陕西城固, 川北广元, 隶属于绥靖公署管辖。 汽车修理厂部份人员和机器, 随二战区长官部转吉县成立修械所。 抗战未期, 在吉县成立兵工合作社, 但未正式生产。 在此之前, 晋厂所造步枪, 捷克式轻机枪均使用日式六五子弹, 在迁移之后, 因无法自行生产子弹, 为了配合兵工署供应弹药, 口径全部改为七九口径。 抗战前晋厂最高月产量步枪1500枝, 重机枪30挺, 轻机枪及汤姆笙冲锋枪各200挺。
抗战期间, 起初利用带出部份半成品及材料, 随时装配。 后期以钢轨为材料, 在城固制造轻机枪, 在乡宁制造步枪, 在孝义制造手枪, 各厂均制造手榴弹。 最高月产量可达步枪800枝, 轻机枪300挺, 手枪数十枝, 手榴弹万余枚。
1945年重新设厂, 称为西北修造厂。 接收时, 制造机器多已被搬走, 厂房倒塌。 一切重新开始, 1947年时, 复有员工千余人。 当时每月已能生产仿造日本92重机枪80挺, 称为三六式重机枪。 其他步枪, 山炮, 迫击炮, 炮弹等也均恢复生产。
1949年3月29日, 共军围住太原, 阎锡山乘飞机飞往南京。 本想在南京遥控太原战局。 不料解放军南下, 南京竟比太原还早解放了一天。 南京解放前夕, 阎锡山由陈纳德派专机撤到上海, 当时身边只有他的侍从长张逢吉和一名姓贾的副官。 害怕上海有变, 又飞去台湾。 后来阎锡山在国民党执监委名义邀请下, 1949年6月3日在广州担任了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 到了12月, 成都变色之前, 飞到了台湾。 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在台湾他做过最大的一件事, 大概就是在台北圆山修筑了太原五百完人冢, 祭文还编入了中学课本。 据中共的资料说, 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太原城破之时, 最多不过50人自杀。阎锡山当初曾说过要与太原共存亡, 拿着自杀用的毒针相片都登到外国杂志上去了。
中共西北33兵工厂, 原为晋察冀工业局第三处, 改编扩大, 迁往太原利用太原兵工厂机器, 成立120弹厂。 原82, 60厂与晋兴机械厂合并为60厂。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逝于台北阳明山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