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邮编:问卷调查:乡镇领导对新农村建设所想所思所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23:55:46
2007年01月22日 11:25:36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大中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收看新华手机报】
■南通市委党校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对南通市50位乡镇书记、乡镇长的问卷调查——
漫画:新农村
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最近在举办的乡镇领导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上,组织了一次无记名方式的问卷调查。该期研讨班共有学员50名,来自全市六县(市)50个乡镇。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答卷50份,问卷调查是在自由的、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乡镇领导接受调查的态度十分认真。用他们的话来说,尽管个人判断可能有误,但填卷反映的都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现将调查情况作如下归纳并作简要分析。
一、关于对新农村建设意义、目标任务和建设态势的认识
(一)对新农村建设意义、形势等问题认识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具有发展的紧迫性、客观的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对此,乡镇领导认识如何?调查结果是:有32人(64%)表示有充分认识,18人(36%)认识一般,没有人表示认识不够。
2、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的态度,认为非常积极的有2人(4%);比较积极的有19人(38%);尚积极的20人(40%);不积极的有18人(36%)。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领导,领导是否重视,直接影响和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如何评价各地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状况, 5个选项限选其中1项,认为非常重视有7人(14%);比较重视的有28人(56%);一般重视的有10人(20%);不够重视的有2人(4%);还有3人(6%)认为说不清。
4、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对开局之年发展态势的评判,认为进展快、形势好的有2人(4%);进展正常、形势比较好的有17人(34%);认为进展慢、变化不大的有30人(60%);认为尚未进展、停滞不前的有1人(2%)。
5、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乡镇领导对建设新农村信心如何?回答结果是:信心很足的4人(8%);信心比较足的26人(52%);信心一般的18人(36%);信心不足的2人(4%)。
以上统计汇总表明,乡镇领导中大多数对新农村建设有较充分的认识,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态度积极,建设新农村的信心较足。这也表明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已在农村深入人心,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拥护和支持。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对新农村建设意义认识一般的,基层干部和农民中对新农村建设态度尚积极和不积极的,对这项工作领导一般重视和不够重视的,对新农村建设信心一般的,这几个数据还占相当比例。这几个数据告诉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开局工作,我们固然应在总体上加以充分肯定,但也应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评价过高。要充分意识到开局工作中的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扎扎实实地做好相关工作。据我们调查了解,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农村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缺少有针对性的宣传发动,工作比较粗糙,不够深入细致,因此相当多的农村基层干部包括乡镇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意义,缺少全面系统的了解,不少人认为是“老一套”,与以往政策差不多。加上这几年“三农”工作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现实状况仍难令人满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因此对新农村建设信心一般和不足竟占40%,也就在所难免了。针对这种状况,需要我们深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振奋精神,鼓舞信心。
(二)对新农村精神目标和任务的认识
1、全面认识和把握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内涵和实践要求,这对于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我们设计了6个选项,限选其中3项。结果排前3项分别是,认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艰巨的,长期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37人(74%),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是多样化的,有个性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31人(62%),新农村建设目标是全面的、综合的,而不是单打一的28人(56%)。
2、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列了11个选项,限选6项。结果列前6项的依次是:(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4人(88%);(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43人(86%);(3)发展农村社会事业38人(76%);(4)推进现代农业建设34人(68%);(5)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32人(64%);(6)加强农村环境保护29人(58%)。
上述结果,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有74%的乡镇领导认为新农村建设任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方面说明乡镇领导看法和中央作出判断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来自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领导,对目前农村发展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目标之间的距离有充分的认识。根据目前农村的发展基础,要完成新农村建设目标只能打持久战,不能打速决战,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必须指出,我们也有些领导出于种种原因,对新农村建设劲头很足、热情很高,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倾向。事实上无论是经济落后地区还是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都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如果操之过急、盲目蛮干,新农村建设就可能欲速不达。我们对调查结果感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乡镇领导都高度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主要任务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的调查中,乡镇领导有85%和86%同志均把基础设施列为第一位,由此足以说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南通市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尚且要把基础设施当作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任务落实、当作新农村建设第一问题破解。可见,中央提出从今年开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符合国情的。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乡镇领导认识也高度一致,分别有96%和94%的同志认为,重点是乡村道路建设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少乡镇领导反映,农村道路建设严重滞后,水利建设多年未有较大投入,设施老化,河道不畅,幸亏从80年代以来南通地区未有连续不断的暴雨侵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南通地区是如此,其他地区大致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关键问题抓,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农村基础设施状况有较大改变。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着力点和建设途径的认识
1、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使广大农民群众在短期内得到实惠,这就需要政府选准、选好切入点。根据本地实际,究竟哪些是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我们设计16个封闭选项,限选其中6项。结果排序为:(1)农民就医难、医疗保障程度低,43人(86%);(2)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40人(80%);(3)改善乡村脏乱差的环境,39人(78%);(4)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费用高的问题,34人(68%);(5)加快提高农民收入,27人(54%);(6)培育和提高农民素质,22人(44%)。与上述问题相联系,在“你认为目前农民最担心、最烦恼问题”的回答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生大病,49人(98%);养老无着落,35人(70%);子女上学难,29人(58%)。此外目前农村环境问题也是农民担心的问题,对目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回答较好的2人(4%);一般的17人(34%);较差的23人(46%),恶化的8人(16%);较差与恶化的共31人(62%)。解决环境问题的重点,有50人认为控制水污染,49人认为控制生活污染。
乡镇领导上述回答是客观的,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实际情况。新农村建设中要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首先必须重点解决农民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的问题。同时必须改善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据乡镇领导反映,农村环境污染可谓触目惊心,相当部分领导已看到了这种情况,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治理和保护力度不足,进展不快。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宽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国家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要实现持续增收仍然难度较大。阻碍农民持续增收的究竟有哪些因素,我们设计了8个封闭选项,1个开放性选项,限选4项,问卷结果依次是:(1)农产品价格低39人(78%);(2)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39人(78%);(3)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慢36人(72%);(4)农业生产技术落后32人(64%)。我们认为,农产品价格现已基本放开,在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水平的情况下,政府已很难再干预农产品价格高低,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要提高农民收入,只能靠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在发展非农产业上下功夫、花力气,对这几条乡镇领导认识较为一致。在开放性选项中,也有乡镇领导提出,由于致富信息闭塞,目前农民很难找到适合的投资或发家致富的渠道,这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原因。这向各级政府提出了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即必须加强农村信息体系建设,及时正确地为广大农民提供多种生产经营信息。
3、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涉及到农村各地村庄整治和农民集中居住问题,这是今年以来各地农民关心最多、议论最多的话题。乡镇领导是如何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我们设计了农民集中居住很有必要和没有必要两个选项,限选其中一项。25人(50%)认为很有必要;24人(46%)认为没有必要。至于村庄整治首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排前3位依次的是:修路39人(78%);垃圾处理39人(78%);厕所改造18人(36%)。
农民集中居住有节约土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优越性,为什么乡镇领导认同程度不高,竟有一半的干部认为没有必要。通过调查了解,乡镇领导主要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目前条件不成熟,建设成本高,农民难以承受。相当部分农民是在上世纪90年代重新翻建新房,农民折腾不起。从这个角度看,乡镇领导的回答是有道理的。我们认为,针对南通农民居住相对分散的状况,逐步实行相对集中居住是有必要的,但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包括必须得到大多数农民的支持。集中居住将是个相当长的过程,没有几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项工作目前只能是搞好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当务之急是按照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搞好村庄整治。按大多数乡镇领导的想法,首先抓好道路修建、垃圾处理、厕所改造这些农民群众看得见的近期得实惠的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千头万绪,目前应该抓什么?按问题严重程度,排前3位的依次是:反对封建迷信44人(88%);反对赌博42人(84%);反对红白喜事大操办41人(82%)。
据我们调查,上述三大问题由来已久,已成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顽疾。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其中有一条不可忽视,即乡镇领导必须真正把治理三大顽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真抓真管,有破有立,一抓到底,必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5、要切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赋予农民选举权、管理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对目前农村村民自治运作状况的评价,有33人(66%)认为一般;认为较差有13人(26%);只有4人(8%)认为是正常的。在被问及“落实村民委员会‘四权’最不足的是什么权”一题中,有4人(8%)认为是民主选举权;有11人(22%)认为是民主管理权;有15人(30%)认为民主监督权;20人(40%)认为是民主决策权。
认为村民委员会工作一般和较差的占92%,这个数字足以说明,村委会工作已成了农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村民自治,就难以建设新农村,没有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农民民主,也不可能算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对目前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竟然有92%乡镇领导认为是一般和较差,至于村民委员会的四权问题,乡镇领导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目前基本落实的是选举权,其他三权远未到位,这四个权是一个有机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权力都是不完整的。现在看来,全面落实四权,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
6、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搞好乡风文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我们给出了7个选项,限选4项,结果依次为:(1)政府财政投入46人(92%);(2)社会资本投入37人(74%);(3)农民自身积累29人(58%);(4)农村集体经济投入24人(48%)。与此相关,在“你认为目前财政对农村投入主要有哪些问题”一题中,认为省市财政投入不够,重城镇轻农村的有36人(72%);认为财政支农政策出现偏差,农业投入比例偏低的32人(64%);认为县乡财政无力提供配套,甚至截留、挪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26人(52%)。
上述回答,有几点应引起我们注意。一是在乡镇资金普遍短缺的情况下,92%的乡镇领导认为财政投入是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对政府财政投入寄予厚望,对财政依赖心理较为普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各级政府财政分配资金的调整,今后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必然会有较大规模的扩大。但我国农村地域广阔,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又十分庞大,对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试图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解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还是应该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这才是长远之计。二是乡镇领导认为目前财政投入中存在着县乡财政无力配套,省市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的问题,这个问题反映了财政投入的客观现实。事实是,这几年对各地城镇建设财政投入规模很大,不少地方城镇建得非常漂亮,但对农村的投入,舍不得多花钱,表现得十分吝啬,造成不少农村基础设施面貌依旧。我们认为,在中央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同时,省市财政也必须尽快调整分配思路,坚决贯彻中央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行战略转移的方针,真正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这既是广大基层干部,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与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的认识
1、谁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给出了3个选项,限选其中1项,结果有23人(46%)认为主体是农民;16人(32%)认为主体是政府;9人(18%)认为主体是市场。这个结果出乎我们意料,竟有54%的乡镇领导不知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乡镇领导是新农村建设具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如果不确定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包办代替,农民的话语权得不到尊重,农民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从而会严重挫伤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和创造力。乡镇领导必须从历史唯物论高度,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牢固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与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相关,对目前农民素质状况的分析,乡镇领导的评价普遍较低。基本满意的14人(28%);不满意的31人(62%);很不满意的3人(6%)。50位乡镇领导中没有1人对农民素质表示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34人,占68%。这也充分说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决策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提高农民素质实属当务之急。至于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回答“加强培训”42人(84%);“加强农村义务教育”23人(46%);“加强农村文化建设”21人(42%)。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还有20人(40%)认为应吸收较高素质的农民回乡务农;19人(38%)认为应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相对于留在农村的农民而言,进城农民工的素质确实相对较高。目前种田农民大多是老弱病残者。不少乡镇领导均对此深表忧虑。希望有较高素质的部分进城农民工,特别是青年人回乡从事新农村建设,同时吸引城镇中优质人力资源流入农村,不失为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条新路子,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创造多方面的条件。
2、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什么角色,乡镇领导普遍认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应发挥主导作用。要承担这个角色,乡镇领导应具备哪些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我们设计了8个选项,限选其中4项,结果是(1)科学发展,致富群众能力的34人(68%);(2)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能力的33人(66%);(3)执行政策、依法办事能力的31人(62%);(4)与时俱进、务实创新能力的31人(62%)。乡镇领导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如何?回答结果,认为能力很高的1人(2%),能力比较高的14人(28%),能力一般的30人(60%),能力较差的2人(4%)。由此看出,乡镇领导对新农村建设应具备何种能力的认识较为一致,而对目前乡镇领导能力的评价较为低调,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评价。能力一般和较差有34人(68%),这也充分表明提高乡镇领导建设新农村能力的紧迫性,应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3、许多乡镇领导反映目前乡镇工作难度大、压力大,乡镇领导在工作中究竟受到哪些因素困扰,在我们设计了9个选项中,按问题的难度排序,结果是:(1)乡村债务包袱重39人(78%);(2)土地流转难度大34人(68%);(3)招商引资任务重33人(66%);(4)应付检查评比多32人(64%)。乡镇领导们认为的这四大难题,和我们对农村调查所了解的情况是吻合的。巨额的乡村债务、指令性的招商引资任务、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确实牵制了乡镇领导不少精力,压得乡镇领导透不过气,难以集中精力谋划新农村建设。乡镇领导迫切希望上级党委和政府对历史原因造成的乡村债务予以化解,迫切希望真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迫切希望改变对乡镇干部考核内容,考核的手段和方法。
4、要充分发挥乡镇领导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上级党委和政府也应积极关心和支持乡镇干部的工作。在“你希望上级党委和政府应帮助乡镇干部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一题中,我们列了6个选项,限选其中3项,列前3位的是:保证工资及时发放和逐步提高福利待遇38人(76%);改进乡镇机关工作条件和环境33人(66%);加强培训,提高素质29人(58%)。乡镇领导的这些希望和要求是合理的。目前确有不少地方乡镇干部工资得不到及时发放,欠薪较多,办公设施条件较差,乡镇一般干部接受培训机会较少。乡镇干部处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工作十分辛苦,上级党委和政府应该体谅他们,关心他们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努力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以此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南通市委党校新农村建设课题组 执笔人:陈峰燕 施展 姜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