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怎么去掉搜狗搜索:三峡大坝或将面临惨痛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25:48
三峡大坝或将面临惨痛的选择 [原文地址]

  三峡大坝或将面临惨痛的选择:

  初步的判断是三峡大坝引起了气象规律的改变.长江下泄水量减少所导致的绝不仅仅是暂时的下游干旱,流域面积的萎缩使得大面积水分蒸发锐减,导致降雨所必需的形成机制被破坏.大坝上游江水速度的缓慢导致冷热气流交换的停滞,该地区与南海富含水分的大气温差减小或被逆转,使得水分输送断裂而引起气象学灾害亦将长期存在,如果这类影响属实,弃坝可能是唯一的惨痛选择。

  最大的危害可能是,高坝阻挡了每年3-6月的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经雅鲁藏布大峡谷达四川盆地,然后经整个盆地对外的出口——长江外泄,一直扩散至华中,华东,西南。给这些地区带来降水。这期间的降雨天俗称梅雨季节,端午大水即在此期。可是梅雨季节好像远远离开我们了。前年四川重庆大旱,去年云南广西春旱,今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旱,越来越令人感到害怕。太违背这些地区的气候规律了。本是多雨季节,竟然河床干涸。是不是三峡大坝造成的?虽然不好做结论,但是都是大坝建成后出现的。过去这些地区年年要抗洪,现在主要是抗旱。要说巧合也太巧合。大坝一建,气候就改。

  撇开影响气候之说

  枯水期大坝对下游的危害极大

  因为要蓄水发电

  下游水量变小

  水位下降带动周边支流及湖泊的水位长期下降

  土壤含水量大变

  多少万年形成的生态平衡就此打破

  生态灾难便由此产生

  这种灾难将不可逆转

  

  

  院士:三峡大坝修建之前长江中下游旱灾就频发

  近日,延续数十年的三峡工程利弊之争再度发酵,5月26日凤凰网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卢耀如指出,根据500年来气象资料分析,在尚无三峡大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旱灾发生几率仍很大,所以“长江中下游大旱是否与三峡大坝有必然联系,有待论证”。

  嘉宾:卢耀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地质与地震评估课题组副组长。

  对话主持:李杨

  凤凰网资讯:这次5月长江中下游等省市大旱,包括去年的重庆洪水,大家有一个疑惑:是不是和三峡大坝有关,您怎样看?

  卢耀如:这些事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还需要研究。

  从整个地质发展历史来看,原来四川盆地是一个大湖泊,湖北省也是一个大湖泊,当时没有长江。后来地壳上升,四川的水通过三峡往东流,流到湖北那一带,当时叫云梦泽大湖。后来地壳又上升,长江三峡、四川盆地就基本出来,湖北一带就保留有1000多个湖泊,云梦泽湖就缩小变成洞庭湖。

  洞庭湖早期面积在10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不断缩小。解放前有1万多平方公里,解放初期是4000多平方公里,可是到1998年大水的时候只剩2000多平方公里,现在比这还小。本来一个上万平方公里的湖泊,跟长江相当,可以调节很多水。其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的时候,蓄水量可以达到293亿立方米,现在不到100亿立方米了。

  一方面是洞庭湖面积缩小,蓄水量缩小;另一方面是围湖造出的800万亩田地要耗水。

  更何况洞庭湖面积很大的时候,也是有旱灾的。所以,这些旱灾不大可能全部由三峡引起。

  是否会有一些影响?就是有影响,也不是很大的。洞庭湖地区100年里有27年都发生旱灾,重旱灾有18年,所谓重旱灾,就是一个季度不下雨。而那时候,三峡还没有修建。从这个数据来看,不能轻易就说是三峡大坝引起的旱灾。

  凤凰网资讯: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对“三峡诱发干旱论”做出回应。他说:“不能一遇到极端气候就怪罪三峡工程。恰恰相反,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我们怎样理解郑院士的这番话?

  卢耀如:三峡库区的蓄水量有390多亿立米,蓄水以后就放水,可以解决干旱问题。

  不蓄水,洪期的水就流走了,流到海洋去了。蓄下来以后,旱的时候就可以抽水应对。我们抗旱,修地表水库地下水库,最主要的就是把洪水期流走的水蓄起来。我们大多遇到的是是春旱,有时候夏旱,有是冬春夏连旱,冬春夏连旱就很厉害了。这样的情况下,有蓄水的地区就可以解决旱灾问题。去年西南地区大旱,其实云贵雨水量很多,但都流到地下去,后来我建议当地好好利用地下暗河系统来抗旱。

  我们的降雨受季风影响,一般都是在5月到9月之间,10月到第二年4月雨量很少。把夏天的水蓄下来,放在冬天、春天旱的时候用。我们强调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起来应用。

  凤凰网资讯:三峡大坝修建时是优先考虑防洪效益,是否考虑过缓解旱灾的功能?

  卢耀如:(缓解旱灾)是包括在内的。三峡地区有很多灾害,有洪涝有旱灾,防洪过程中也在蓄水,将上游的水蓄起来,也能对中下游起到防旱作用。

  根据气象资料显示,500年以来这个地区,旱灾与水灾比重都是比较大的。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当时就考虑到蓄水,抗旱。

  举个例子,江汉平原500年来重水灾率是10.49%,轻水灾占18.87%,合计是29.56%;轻的旱灾是11.95%,重旱灾是6.08%,合计是18.03%。水旱比例是1:0.62。洞庭湖地区也统计过。重水灾11.17%,轻水灾23.03%,合计是34.20%;轻旱灾是18.94%,重旱灾是2.25%,合计是27.19%,100年里有27年旱灾,也很多的。

  所以修三峡水库是抗洪涝,也是抗旱灾。

  中科院5年科学论证:三峡蓄水后将成天然空调 冬暖夏凉

  中新湖北网11月19日电(秦道鑫罗庆学)“三峡库区蓄水将会对三峡区域气候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一备受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疑问最近得明确答复:“三峡水库蓄水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空调’,三峡区域呈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

  11 月15,三峡开发总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李永安告诉记者:三峡水库将成为全球最大天然“空调”的结论是由中科研院三峡水库形成监测研究项目历时5年的论证结果。该项目属中科院的重点科研项目,并已通过评审。研究表明,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632平方公里,库容393亿立方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库区原有的水文特征、水化学性质、沉积类型都将发生变化。届时,三峡水库好比一个被群山环拥的“内陆海”,周边空气温度明显增加,库区形成湿润多雨的气候,水生植物,鸟类亦会增加。

  以前,由于长江三峡水流较急,生活在湖区的鸟类几科无处立足,水库形成后,宽阔的湖面和温暖的气候将成为鸟儿生活的“天堂”。那时,393 亿立方米的水就好比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盛夏,它能帮火炉山城重庆降温;冬天则会因这个大空调升温。据估计,夏天气温可能因此下降4-5摄氏度,冬天气温可能会上升3-4摄氏度。

  院士在撒谎。

  洞庭湖水面面积数据:

  1916-1949年 约4,200 67%

  1950-1978年 约2,700 44%

  1978-1998年 约2,600 42%

  1999-2004年 约2,820 45%

  可以看出,从上世纪40年代一直到2004年,水面面积无重大变化。

  急剧缩小是三峡蓄水之后,泥沙淤积影响坝上游几亿人,一截水发电,坝下湖泊干枯见底,又影响坝下游几亿人。

  只要蓄水,坝的上游洪涝,坝下游干旱,交替不止。

  三峡总工程师:若没有三峡工程干旱程度将会加剧

  现在152米的水位叫没水,去年145米的水位泄洪

  “水利专家”的真面目:我当年就不赞成修三门峡坝......

  说说黄万里——新造神运动该停止了

  早有专家指出,三峡导致上海海水倒灌,悲剧真的发生了

  三峡水资源将有偿使用:守着大江大湖为何“喊渴”?

  中央承認三峽有大問題 “后三峡工程”应由三峡公司负总责

  三峡库区即将出现重大滑坡,副部长凌晨亲自飞赴重庆

  如果有一天三峡水被化工污染了,我们该怎么办?

  鄱阳湖中心湖区都成了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