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pad2 浏览器:[转贴]台湾电影《那些年》打破香港影史记录 导演直言被吓到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10:54

《那些年》台湾掀观影热潮:必看的台湾电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5日10:59  信息时报官方微博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故事融入了不少导演九把刀自己以前的经历,演绎出来的学生生活,让不少台湾青年觉得跟他们自己的生活很相近,找到共鸣


陈妍希凭借该片成为票房女星。


之前从未有任何演戏经验的柯震东在这部戏中的表现受赞。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品质鉴定:★★★★(五星最高)

  一句话点评:今年必看的台湾电影。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爽

  从《海角七号》开始,台湾电影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回春迹象,今年则出现集体爆发的局面。从年初《鸡排英雄》受好评,卖出1.4亿新台币(约合3077万元人民币),暑期档的几部本土制作《杀手欧阳盆栽》、《翻滚吧!阿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接棒在台掀起观影旋风。青春、热血是这些电影共同的关键词,加上观众对本土电影的期待和捧场,这批电影连连写下票房神话,尤其是《那些年》,影片改编自网络作家九把刀描写一段青春爱情的小说,自传性质浓厚,电影也由他本人亲自编导。  

 

为了打响口碑,电影团队在8月19日正式上映前推出口碑场,结果回响热烈,短短一个星期票房就冲破2000万新台币,创下台湾电影史上未正式上映,票房就突破千万的新纪录,正式上映后仅用4天就打破《艋舺》6天破亿的纪录,目前该片票房已经接近3亿新台币,超过《艋舺》并开始冲击《海角七号》5.3亿新台币的纪录。9月9日上映的《赛德克·巴莱》更是巨无霸,预售票房已经超过4000万新台币,9月16日《五月天追梦3DNA》,以及10月份的《面引子》、《燃烧吧!欧吉桑》等片都被台湾本土舆论看好能有一番作为。

 

九把刀是初次导演电影,《那些年》的男女主角柯震东、陈妍希一个是新人,一个虽打拼多年未见起色,但《那些年》就像点金之手,瞬时把他们推到未来巨星和“女神”的地步。一部青春爱情电影在全台掀起热烈话题,前日记者在台北观看该片,看到午夜场电影时仍然有不少观众,搞笑、纯爱、重口味、感动、逆转的元素在110分钟内交错呈现,初执导筒的九把刀显得极有章法,影片虽然充满他的个人记忆,但却勾勒出青春少艾时代对爱情的憧憬,又写出各种无奈与遗憾,最后十分钟的高潮戏则奇峰迭出,同时点中观众的笑穴与泪点。另外诸如少时的集体回忆,恰到好处的配乐都为影片锦上添花。

 

  热血至上  少年人怕什么重口味

  虽然有非常纯爱的情感戏,但《那些年》的重口味也绝不含糊。主角柯腾(柯震东饰)平时在家都习惯不穿衣服,裸着身体在家中晃来晃去,非常荒谬而又搞笑;中学、大学时代都安排“打手枪”的戏,虽然导演以舞蹈幻想和特效手法处理,但仍然给人太过强调的感觉。台湾著名导演朱延平盛赞《那些年》之余,也提出如果想在大陆上映的话,那些“打手枪”的戏一定要删掉才有可能。

 

  《那些年》的元素设置与一般的台湾偶像剧差不多,也有评论认为像“放大版的偶像剧”,但是影片没有台湾偶像剧那种让人皱眉的做作和浮夸。柯腾与一班朋友的性格描写各有趣味,他们的作派虽然口味不轻,但在年少轻狂的大背景下,让种种幼稚行为显得热血可爱。而敖犬、郝绍文、鄢胜宇、蔡昌宪等演员的表演也抓到各自角色的特质。一些荷尔蒙激荡的戏,片中加以漫画式处理,效果和笑果都不错。

 

  青春无敌  每个男生都有一个沈佳宜

 

  《那些年》最打动人的仍然是爱情部分,故事也来自导演九把刀的亲身经历,男女主角在打打闹闹间演出那种朦胧初恋的甜酸感觉,而在成长过程的各自体会并不见得能带来共同的理解,擦身而过遗憾和酸楚在这个故事中也不例外。男主角由20岁的新人柯震东挑大梁,演技自然中透出野性,为本片亮点;女主角陈希则备受九把刀“爱”的镜头关怀,28岁的她出演中学生沈佳宜毫无年龄距离感,被台湾媒体认为是近年来台湾电影中最为甜美可人的女主角。原来九把刀一早就认定陈妍希出任女主角,甚至视她为片中的灵魂。作为挑起观众心中情愫的标杆人物,陈妍希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也连她的“女神”称号由片内延伸到现实。

 

  对于这段爱情故事,有网友评论“虽然看起来是让观众跟九把刀一起回味他的青春爱情,但为什么我也找到我的影子”,《那些年》正是凭这种认同感而取得与一般青春偶像片不一样的成绩,在台湾几家热门网络论坛上,回忆各自的“沈佳宜”都掀起热烈讨论。而网友赞饰演沈佳宜的陈妍希在片中好清纯,进而有好奇者对九把刀求学时的意中人“沈佳宜”竟然进行人肉搜索,最后怀疑是女主角本尊,台中一名国小教师沈佳仪不胜其扰,不想成为焦点,在开学之际选择停薪留职年,也成为《那些年》大热的又一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