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政府是什么街道:诗林学步(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04:04
昨天我们说了拗句的三种救法以及变格救。我们今天作个简单的复习:对孤平的救,我们叫孤平救。对拗句的救,我们叫拗救。对变格的救,我们叫变格救。孤平句本质上也是拗句,所以广义上,也可以把孤平救和拗救,统称为拗救。(1)本句救,适用于孤平救孤平是在五言平起平收句式和七言仄起平收的句式中才会犯的错误。如: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我们在第三字用平声救。孤平,古人最忌讳,所以每犯必救。又如:(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我们在第五字用平声救。(2)下句救,它适用于拗救。它是在仄收的句式中犯的错: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上句第三字用仄声字,下句第三字用平声救。(仄仄仄平仄这个可以不救?)是的!古人对拗句看得不太重,所以常有补救,(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上句第五字用仄声字,下句第五字用平声救。古人对拗句看得不太重,所以常有补救,但孤平必救。可见,古人对拗句偶有一用还是可以的(3)一平双救。拗句+孤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上句第三字用仄,拗,下句第一字用仄,孤平,在第三字用平声字,救。(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上句第五字用仄,拗,下句第三字用仄,孤平,在第五字用平声字,救。(4)变格救。我们通常把符合二四六分明的拗句叫“小拗”;把不符合二四六分明的出律的句子,叫“大拗”。“大拗”是要救的!仄 仄(平)仄 仄平 平 仄 仄(平)仄仄下句来救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我们在下句的第三字用平声救。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五言中这种变体有二:(1)仄仄平仄仄(2)仄仄仄仄仄例:瀚海三百里这是仄仄平仄仄,我们在下句的第三字用平声救。瀚海八百里,驱车三日游。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下句第一字如果是仄声,第三字用平声等于又救了上也救了下。如: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用平声一救三。“瀚海八百里,驱车三日游”就是这么救的。但是在七言里这种变体一二两字必须平声字。如;平平仄仄(平)仄仄今天就复习到这。下面我们说一种固定格式对于五言平起仄收和七言仄起仄收的句式,诗人们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派生出一种变体(变格),也就是吧五言的三四字互换,七言的五六字互换形成“平平仄平仄”和 “(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格式。如:“秋水不相待,先至洛阳城”。第一句应为“平平平仄仄”,此处变成“平平仄平仄”(注意:这种句式五言第一字必须平声,七言第三字必须平声)。“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第一句应为“(平)平平仄仄”,此处变成“平平仄平仄”。“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见”“伊”互换位置。“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梦”“廖”位置互换。“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上句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跟第六字的位置互换了,成了固定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知道了吗????字的位置换了,把正常的变成了变体,而这种变体又是固定格式。这样就不会拘泥于格律了,变得更灵活。我们在写诗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出律这种问题,但一个富满诗意的句字,又很难改成符合格律的,那怎么办?这种变体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你作诗的时候更加容易。“将归觅来径,苍水自悠悠。”你看梅师姑的这联多么优美。如果按常用的格式,就就变成了“将归来觅径”多不好听。如果再想用其他的词语代替多费劲。所以这种变体,包括上面说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懂了吗?????好的,固定格式讲完了。下面我们简单的说说四相调整中的第四--改用新韵。初学者如果对古韵不熟悉,知道自己始终格律有毛病,调整起来很困难,可以改用新韵,但需注明。使用中华新韵,在创作中注意审韵,句中的平仄格律也要符合新韵。为了便于交流和发表,一定要注明。好了,今天就讲到这!(*^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