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什么意思:李嘉诚基金会:华人最大慈善基金运作幕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08:47
李嘉诚基金会:华人最大慈善基金运作幕后 2005-06-13    张亮    《环球企业家》2005年3月    点击: 381 李嘉诚基金会:华人最大慈善基金运作幕后

华人最大慈善基金运作幕后


  过去四十年间,李嘉诚因其在资本、实业两个领域的长袖善舞而成为全球商界重量级人物。不乏有人将其成就归结为卓越的低买高卖才华,但归根结柢,李之“超人”之处更在于,他从不固守成规,总敢于超越华人商界的传统思想行事。
  这一风格也体现在李嘉诚如何“花钱”上。李以简朴着称,但在强调“肥水不流外人田”、缺乏回馈社会风气的华人商界,他勇于展示自己“奢侈”的一面:他于1980年成立李嘉诚基金会,至今,这一面向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的慈善机构已捐出及承诺款项超过65亿港元。
  “我吃一个苹果的滋味跟我儿子吃的苹果的滋味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不能忘记这个滋味,就更要来帮助还在尝这种滋味的人”,这是多年前李嘉诚对外表达的想法。12岁即辍学进入社会的他,历经贫困动荡,此种体验是他希望帮助他人的契机。
  “谁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任何一种制度,能够全面改变贫困的存在,不论是制度上的不足或是个人努力不够,我们绝对不能漠视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这是2004年12月26日李嘉诚在潮汕故乡启动“关心是潮流,打造奉献文化”医疗扶贫模式时发表的演说。从事公益事业25年之后,其动机已经不像当初般强调私人感受,他更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改变仅将慈济心视为个人德行但与外在世界脱节的中国传统。
  这是李嘉诚又一次试图挑战中国的传统思想,为达成这一宏愿,76岁的他较以往投入更多精力于公益事业。他会怎么做?在解答此问题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更为直接:成立至今,李嘉诚基金会究竟如何运作?此前,鲜有人就此给出答案。
  没有谁比基金会董事周凯旋更适合回答这两个问题。她常年当义工为李嘉诚基金会执行项目,周说至今仍被李先生对社会的热心感动,周凯旋自己也在96年建立周凯旋基金会,针对国内女性进行扶持。1月24日她接受本刊采访时,详细剖析了李嘉诚基金会的运作幕后。
  据称,目前基金会拥有庞大资金,近几年平均每年捐助资金量约1亿美元。而在这样一个资金运作规模相当可观的机构,仅有12名相关工作人员:6名全职,负责会计、文书、项目管理,6名兼职人员,进行项目挑选及评测。而且,李嘉诚基金会并非单纯对外提供资金支持,很多时候,它会高度介入其捐助的项目,李嘉诚本人也会对每个项目进行最终的敲定。其高效令观者咋舌。

  “关心是潮流”
  2004、05年交接之际,两条新闻颇为引人注目。
  ——2004年12月28日,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与李嘉诚基金会合共捐出港币2400万元以协助灾民及灾后重建。
  ——2005年1月13日,李嘉诚控股的L.F. Investments Ltd以每股作价70加元出售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总价值12亿加元(约78亿港元)的股份,并将全部所得捐予李嘉诚基金会。
  前一笔资金是2004年底发生的南亚海啸事件中华人商界最大的单笔捐赠款项,而后一笔则让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到李嘉诚基金会——这两个决定是怎样发生的?
  据称,当李嘉诚在电视上看到海啸惨状,立即决定出资赈灾。对于一向有对灾难进行捐助习惯的李而言,此事的重点尚不在于死了多少人,而是南亚诸国如何重建?而他的一个更大的计划是:以个人的捐赠行为带动全香港形成慈善风潮。
  李先生和和记黄埔共出资2400万,在新闻稿内,李先生强调点滴的关怀将凝聚为巨大的帮助。
  如此大规模的出资自然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但并未导致和记黄埔董事及股东的不满。其原因在于,与多数每年从所在企业赚取钜额年薪的企业家不同,李嘉诚每年在长和集团(即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的工资只有5000元,“他在公司里得到的利益跟所有其它股东是一致的,做为公司股东,拿到股息”。而相对于多年来李嘉诚引领公司取得的利润是微不足道,李先生热心社会得到了管理层和股东的支持。
  捐助消息流传之时,市场上并非没有常常对关于和记黄埔资金问题作揣测。2004年底时,有媒体称和记黄埔计划在2005年底将其在意大利的电话子公司于米兰公开上市,而其另一家子公司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也计划在2005年将其印度移动电话子公司安排在孟买上市。在大张旗鼓的布局3G后,和记的电讯业务过去三年均录得亏损,由于3G是一项新开发业务,萌芽期间出现亏损在所难免,但计划上市的消息很容易被误解为填补资金窟窿之举。
  “李先生做决定前一定要能保证自己晚上睡教安稳”,在周凯旋看来,至今资本市场仍对李嘉诚理解不够,和黄现在有千亿港元现金,并不会因3G导致资金压力。“78亿是现金,而且是本利都捐出来,这是因为对他自己而言,这些钱是无所谓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担心自己资产有问题,会如此安排捐资。”
  相对于资金方面的投入,李更重视以个人的努力推动华人社会的慈善意识。1997年组织的“知识改变命运”、2002年开始推行的美纯行动(裂腭和裂唇的免费手术)等均带有标志性意味的活动之后,2005年他力推的是“关心是潮流”项目。这一农村扶贫医疗计划不仅寄望于在三至五年内使潮汕地区建成实质可行的扶贫医疗网,为贫困地区输送技术,让他们可享受廉价但优质的医疗服务,踏上自助的良性循环,更希望“唤起其它地方的注意,大力进行相同的计划,则中国现存的农村医疗问题便有希望改变和获得改善”。
  为此,2004年12月26日圣诞假日,李嘉诚清晨4点就起床赶往汕头。这并非一次临时的做秀,此前他曾多次到汕头大学与医务人员研究医疗计划。在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的会议上,他听每个汇报的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而对于医疗项目,他可以用整天时间与研究人员交流。
  “我不知道李先生想给社会的讯息能感染多少人”,周凯旋说,“但我们统计,近来每天有1000多封表达支持、感谢和感想的邮件给李先生。”

  保持效率
  事实上,即使在各种慈善机制相当成熟的西方世界,让基金会保持高效也并非易事。直到近年,比尔·盖茨为首的一批年轻慈善家才尝试将慈善基金会像企业般运作,高度介入项目运行,并追求结果。在诸多配套机制难言成熟的中国,李嘉诚如何让其基金会保持效率?
  关键仍是对于项目的选择——在决定投入后,如项目在国内,李通常会选择国内相关部门合作,以此强化项目的落实。
  多年来,李嘉诚基金会以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为慈善方向。其中对于教育的投资占60%,另有30%是医疗扶贫和医疗科研。在李嘉诚看来,这都是“对人的能力提升的项目”,他一直试图将教育、医疗扶贫和医疗科研的关系搭建起来,实现一加一加一大于三。“良性循环是李先生另一个重要的哲学”,与李共事多年的周总结说。
  项目的最终决定均由李本人判断,但在此之前,基金会会通过一个成熟的体制进行筛选。几乎所有发往其基金会的申请都会得到回复,即使不符合基金会捐助标准的,也会被告之所申请项目不属于其范畴。
  资助范畴内的项目,由基金会小组进行分析。宏观的标准有三:项目的目的是什幺?项目方法是否可行?社会效益有多大?而最终提交给李嘉诚的,是每个项目的最基础元素:who、how、when、what、why——谁受益?如何受益?何时受益?受益价值为何?等等。对于多年来历经商海风云流变的李嘉诚,做出项目的选择与判断并非难事。
  在周凯旋看来,每个项目都应该放出一个信息。比如当年与教育部合作,就将“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息广泛发布,其效果是,在中国内强调了知识是受到重视的这一观念。因为无形效果的影响客观,有形的成果也必卓著:长江学者计划也一样,启动以来每年从海外吸引留学生归国研究,至今数量已经超过千人。
  现在,李嘉诚基金会希望做一些与众不同的项目。如当社会流行在西部资助兴建学校时,李先生却认为没有跨跃式思维进步,投放的资源只是低效和低量的循环,没有重大意义, 李考虑如何改变当地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卫星、网络和计算机,西部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实现与发达地区同步的远程教育,这一斥资3亿,覆盖一万所中小学及13所大学,培训一万名乡村老师的项目的最直接影响是,有望突破乡村老师自己能力不足的瓶颈,形成教育的持续效果。
  因为都知道李嘉诚最厌恶假大空的口号和滥竽充数的人,基金内人士最怕是项目做得不好,周凯旋笑说,最不需担心的是资金问题:“不是因为基金会资金雄厚,而是因为基金会投资委员会主席是李先生本人,李嘉诚亲手完成基金会的每笔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