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图片蒸出来的:小柴胡汤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24:11
1,原文《伤寒论37条》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方七。(用前第五方。)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原文《伤寒论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四十八。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知去热有三条途径,汗,尿,大便,黄芩走大便则可知也);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3,原文《伤寒论97条》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违,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方四十九。(用前方。)

4,原文《伤寒论99条》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方五十。(用前方。)

5,原文《伤寒论100条》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方五十一。(用前方。)

小建中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6,原文《伤寒论101条》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7,原文《伤寒论10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方五十三。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洗,半升)生姜(切,五两)枳实(炙,四枚)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8,原文《伤寒论104条》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方五十四。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一两)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擘,四枚)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臣亿等谨按金匮玉函,方中无芒硝。别一方云,以水七升,下芒硝二合、大黄四两、桑螵蛸五枚,煮取一升半,服五合,微下即愈。本云,柴胡再服,以解其外,余二升,加芒硝、大黄、桑螵蛸也。)

9,原文《伤寒论144条》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十。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0,原文《伤寒论148条》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方十四。(用前第十方。)

11,原文《伤寒论 149条》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十五。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12,原文《伤寒论 229条》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方十六。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3,原文《伤寒论230条》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方十七。(用上方。)

14,原文《伤寒论231条》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方十八。(用上方。)

15,原文《伤寒论266条》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方一。

柴胡(八两)人参(三两)黄芩(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升)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6,原文《伤寒论 379条》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十九。

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7,原文《伤寒论394条》

伤寒瘥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方三。

柴胡(八两)人参(二两)黄芩(二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二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8,原文《金匮要略*黄疸病》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二十一)

19,原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十五)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0,原文《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①,厥而必冒。冒家②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③,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二)【原文二】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病中。(三)

21,原文《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22,原文《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①,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知去热有三条途径,汗麻黄无汗用,桂枝有汗用,尿茯苓无里热用石膏有里热用,大便,黄芩走大便则可知也,黄芩热在胆小肠,黄连热在心,黄檗热在肾,大肠,大黄)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黄芩于胆类似于白术于脾,皆使之流动向腹部。 小柴胡汤,胸肋满与呕吐为主要凭证,其次发热,寒,口干头晕眩等小柴胡汤方证的形成:“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血弱气尽是说表营卫二虚不守,从皮毛到肌肉乃入到胆经,在肝胆区域产生郁结堵塞而满,冲胃则恶心,胃里有水就会呕吐,柴胡黄芩解散肝胆郁结之热,半夏去郁结之水,生姜散胃里水,甘草大枣党参健脾补津液。 第96条阐明了小柴胡汤方证的四大要证,即:“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