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纪检委成员名单:记忆的各种方法(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8:35:38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用归纳法记忆阿佛加德罗定律

阿佛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可归纳为四同:即在同温、同压条件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还可以缩记作:同压、同温、同体、同分。

.用归纳法记忆催化剂的性质

催化剂的性质可归纳为:“一变两不变”。

“一变”即在化学反应里使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变快,也可以是变慢。“两不变”指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用归纳法记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可归纳记作:一公二平。

“一公”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二平”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了原始的平等互助关系和平均分配消费品。

4.用归纳法记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历史知识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时间、流经地域和历史意义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的数字来记忆:

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

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

跨越三大城市,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流经六省:冀、鲁、豫、皖、苏、浙。

5.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6.用归纳法记忆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

中日《马关条约》包括四项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可归纳记作:“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7.用归纳法记忆中国历史之最

1)中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我国文字出现很早,还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陶器上已经有了刻划符号。商朝的“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始于公元前841年,即共和元年。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公元前21世纪,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利用已得的权势,杀死禹的继承人伯益,继承禹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秦始皇为第一个皇帝。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

6)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7)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的是商鞅。

8)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代的老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代的孔子;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的墨子。

9)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0)中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

11)中国现存最早的医书——西汉时编定的《黄帝内经》。

12)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1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著。

14)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东汉班固著。

15)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16)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西晋太医王叔和著的《脉经》。

17)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著的《茶经》。

18)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

(19)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初的《水浒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

20)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江浙一带。

21)元代来中国最著名的外国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22)明朝末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传教士——意大利的利马窦。

23)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689年签订。

2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8月签订。

2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8.用归纳法记忆中国古代各行当的“圣人”

文圣——春秋时代的孔子;

武圣——三国时代的关羽;

诗仙——唐代李白;

诗圣——唐代杜甫;

书圣——东晋王羲之;

画圣——唐朝吴道子;

医圣——东汉末年张仲景;

药王——唐朝孙思邈;

茶圣——唐朝陆羽;

建筑工匠的祖师——战国初期的鲁班。

9.用归纳法记忆中国历朝开国皇帝

秦朝——秦始皇嬴政;

西汉——汉高祖刘邦;

东汉——光武帝刘秀;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元帝司马睿;

隋朝——隋文帝杨坚;

唐朝——唐高祖李渊;

宋朝——宋太祖赵匡胤;

辽代——辽太祖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金代——金太祖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清太宗皇太极。

10.用归纳法记忆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1)古书上关于夏朝时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记录。

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为公元前6137月。

2)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

3)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唐代僧一行。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时期的“司南”,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造于132年。

6)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中国。大约始于西汉初,东汉时期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技术。

7)印刷术的发明者——北宋的毕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出现的交子。

8)世界上最早的火药武器——火箭;现存最早的金属火器——西夏铜火炮;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元朝,大型金属管形火器“火铳(chòng)”在军事上很受重视。

9)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

10)世界上制造漆器最早的国家——中国,战国时漆器已很精美。

11)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春秋晚期齐国杰出军事家孙武所著。

12)世界上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的人——三国时代的数学家刘徽;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南朝的祖冲之。

1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

14)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四川乐山大佛。

15)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诚著的《营造法式》。

16)商朝文字里关于虫牙的记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牙病记录。

17)华佗是东汉末年人。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18)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唐本草》。

19)世界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明朝的郑和。

20)清朝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11.用归纳法记忆世界文史之最

1)世界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m,塔基各边长230m,共用230万块巨石,每块石头平均重2.5t。

2)公元前6世纪,两河流域的一位国王为其爱妃修建的“空中花园”与埃及金字塔齐名。

3)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4)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人们编制了太阴历。

5)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6)古代印度的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绝无仅有的长诗。

7)古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8)《荷马史诗》是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9)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10)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1118世纪初,德国音乐家巴赫使欧洲音乐脱离宗教的束缚,因此有“音乐之父”之称。

12)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贝多芬。

13)文艺复兴14世纪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最著名的著作是《神曲》。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14)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被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的杰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杰作有《创世纪》和《大卫》,拉斐尔的杰作有《圣母像》和《雅典学派》。

15)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

16)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成《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这是天文学上的一次革命。

17)《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19世纪前期,在法、英等国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19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2019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开创了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微生物学。

21)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22)法国学者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23)英国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

24)牛顿建立了以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核心的力学理论体系。

25)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开始了机械能和电能大规模转化的时代。

26)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创立了近代原子学说。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分子结构学说得以确立。

2719世纪中期,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28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

29)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19世纪初,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美国的富尔敦造成了第一艘汽船;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电灯泡;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德国人本茨等设计出内燃机,并制成内燃机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

30)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联。

12.用归纳法记忆地理世界之最

1)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高度海拔2

350m;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300m;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

400km2;最小的洲——大洋洲,900km2

2)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m,是地球之巅,“世界屋脊”;最长的山脉——南美安第斯山,被称为“南美洲的脊梁”,南北纵长9

000km。

3)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湖面海拔-400m。

4)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最深处

1 600m;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北美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的内流湖(咸水湖)——里海。

5)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南美亚马孙河,长度6

400km,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水流量是尼罗河的50倍以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

6)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m以上。

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约770

km2。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1 700km2;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不到0.5km2。

10)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

11)世界上惟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12)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1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拉丁美洲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区。

14)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素有“千岛之国”之称,印尼又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15)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南非。

16)世界上生产白银最多的国家——墨西哥。

17)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18)世界上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美国。

19)世界上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美国。

20)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可可最多的国家——科特迪瓦。

13.用归纳法记忆某些国家的特点

1)城市岛国——新加坡;

2)群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3)千湖之国——芬兰;

4)国中之国——梵蒂冈;

5)可可王国——科特迪瓦;

6)咖啡王国——巴西;

7)香蕉王国——危地马拉;

8)天然橡胶和锡的王国——马来西亚;

9)枫树之国——加拿大;

10)仙人掌国——墨西哥;

11)铜矿之国——智利;

12)钟表王国——瑞士。

14.用归纳法记忆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例如:

①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②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

Ca(OH)2CO2CaCO3↓+H2O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

2NaOHH2SO4Na2SO42H2O

4)碱能跟某些盐起(复分解)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例如:

FeCl33NaOHFe(OH)3↓+3NaCl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例如:
  1.用对比法记忆数字
  (1)13的平方为169,14的平方为196。
  (2)浓盐酸的密度为1.19g/cm3,火警电话为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为公元前119年。
  (3)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邮编查询电话为184,黄巾起义的年代也为184。
  (4)空气的密度是1.293/l,把最后一位的3略去为1.29,在29前再加个4整好是氧气的密度,即1.429g/l。可见氧气比空气略重。
  (5)地球陆地面积为1.49亿km2,地球距太阳的距离为1.49亿km。 
  (6)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km,而地球表面积为5.1亿km2,相当于整数和小数互换位置。
  (7)日地平均距离1.5亿km,被称为一个天文单位,而太阳与冥王星的距离为60亿km,即40个天文单位。
  (8)黄赤交角23.5°与南北回归线所在的纬度相等,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66.5°,同南北极圈所在的纬度相等。
  (9)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是反映地球公转过程中季节的昼夜转换点,这四个节气的日期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前后。从春分算起,月份分别为3、6、9、12,均为3的倍数,而日期分别约为21、22、23、22。
  2.用对比法记忆数学概念
  (1)自然数与整数:
  自然数即正整数(1、2、3、4、5、6、7、8……),其性质是:有最小,无最大,有顺序性,永远可以施行加乘两种运算。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其性质是:无最小,无最大,有顺序性,永远可以施行加减乘三种运算。
  (2)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其性质是:无最小,无最大,有顺序性、稠密性和间断性,永远可以施行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除数不为零)。
  无理数专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等式、代数式、方程的区别:
  等式含有等号,代数式不含等号,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与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骤的联系与区别: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完全相同,即: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所不同的是,解不等式时,步骤①和⑤中,如果乘数或除数是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直线、射线、线段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它们都是由无数的点构成的,在直线上取一点,则直线可分成两条射线;取两点则可分成一条线段和两条射线。把线段两方延长或把射线反向延长就可得到直线。
  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表示直线的字母无序;射线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表示射线的字母有序;线段有两个端点,可度量长度,表示线段的字母无序。
  3.用对比法记忆物理概念
  (1)音调、响度和音品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音调、响度和音品(也称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区别: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离声源距离远近决定;音品由发声体本身性质决定。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①把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将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1摄氏度。摄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②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大约为-273℃,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用符号K表示。
  ③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
  (3)熔化和凝固:
  ①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②固体熔化时吸热,液体凝固时放热。
  (4)熔点和凝固点:
  ①晶体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②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5)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点的固体为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的固体为非晶体,二者区别在于有无一定的熔点。
  (6)汽化与液化:
  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②液体汽化时吸热,气体液化时放热。
  ③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降低温度,另一种是加压。
  (7)蒸发与沸腾:
  ①蒸发与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 
 ②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③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8)升华与凝华:
  ①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②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在凝华过程中放热。
  (9)质量与重力:
  ①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指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
  ②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重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③质量在哪里大小都不变,重力随位置而变化;
  ④质量用天平称,重力要用弹簧秤量;
  ⑤质量单位一般用千克表示,重力单位一般用牛顿表示。
  (10)压力与压强:
  压力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4.用对比法记忆化学概念
  (1)分子与原子: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
  (2)原子与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氧气。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扩散、结晶等属于物理变化,燃烧、风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时往往两种变化同时发生,这时要看以何种为主,关键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
  (5)物理性质与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密度等,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叫做化学性质。
  (6)单质与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7)原子量与式量:
  以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砝码”去称量其他原子质量,所需要的“砝码”的个数就是被称量原子的原子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为式量。
  (8)标准状况与通常状况: 
  标准状况为1个标准大气压,0℃。
  通常状况为1个标准大气压,20℃。
  (9)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如NaCl、NaOH、ZnSO4等。
  由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如H2O、CO2、HCl等。
  (10)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泥水。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牛奶。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白酒。均一、稳定、透明等性质是溶液不同于悬浊液、乳浊液的特点。溶液有液态、气态、固态之分,通常指液态。
  (1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关键区别是能否继续溶解。
  (1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HCl、HNO3、H2SO4都属于酸类。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NaOH、KOH、Ca(OH)2都属于碱类。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Na2CO3、NaCl、MgSO4都属于盐类。
  (13)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14)氧化与还原:
  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的过程为氧化;原子或离子得电子的过程为还原。 
  ②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的化学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③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本身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物质为还原剂,还原剂在反应过程中本身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15)风化与潮解:
  风化是结晶水化物在常温下,自然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使晶体变形而被破坏的现象。风化是化学变化过程。例如:Na2CO3·10H2O和Na2SO4·H2O都可失去水变为白色粉末。
潮解是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而自身溶在其中,形成饱和溶液的现象。潮解多是物理变化过程,也有的是化学变化过程。例如:CaCl2可潮解为溶液,所以CaCl2为常用的干燥剂。
  (16)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都是化学反应。从反应的条件来看,都是可以被氧化的物质与氧气(也可以是其他物质)接触;不同点是反应的程度不同。
  燃烧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时才能发生;缓慢氧化在常温下即可进行;自燃则是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反应,且燃点较低的物质在某种情况下由于缓慢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使热量积累,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自发燃烧。
  从现象来看,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缓慢氧化有热量产生,但不易觉察到升温的变化;自燃在达到着火点之前与缓慢氧化相类似,达到着火点后与燃烧现象相同。 
  (17)摩尔与物质的量:
  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指定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②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离开了摩尔这个单位,物质的量就失去了它的特定意义。
  5.用对比记忆法辨别汉字
  汉字中有些字形体相似,读音相近,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加以归纳,通过对比来辨别和记忆。为了增强记忆效果,可将联想记忆法和口诀记忆法也参入其中。实为对比、归纳、谐音、联想、口诀五法并用。 
  (1)巳( sì)满,已(yǐ)半,己(jǐ)张口。其中巳与4同音,已与1谐音,己与几同音,顺序为满半张对应4、1、几。
  (2)用火烧(shāo),用水浇(jiāo),用丝绕(rào、rǎo),用手挠(náo);靠人是侥(jiǎo)幸,食足才富饶(ráo),日出为拂晓(xiǎo),女子更妖娆(ráo)。
  (3)用手拾掇(duō),用丝点缀(zhuì),辍(chuò)学开车,啜(chuò)泣撅嘴。
  (4)输赢(yíng)贝当钱,蜾蠃(luǒ)虫相关,羸(lěi)弱羊肉补,嬴(yíng)姓母系传。
  (5)乱言遭贬谪(zhé),嘀(dí)咕用口说,子女为嫡(dí)系,鸣镝(dí)金属做。
  (6)中念衷(zhōng),口念哀(āi),中字倒下念作衰(shuāi)。
  (7)言午许(xǔ),木午杵(chǔ),有心人,读作忤(仵)(wǔ)。
  (8)横戌(xū)点戍(shù)不点戊(wù),戎(róng)字交叉要记住。
  (9)用心去追悼(dào),手拿容易掉(diào),棹(zhào)桨划木船,私名为绰(chuò)号。
  (10)点撇仔细辨(biàn),争辩(biàn)靠语言,花瓣(bàn)结黄瓜,青 丝扎小辫(biàn)儿。

  6.用对比法区分动量词和物量词
  一个句子,谓语动词后面如有数量词出现,就把动词换成“有”字。串读后如果符合汉语规范,这个量词就是物量词,作宾语;如果串读后读不通,即为动量词,作补语。例如:“我读了一本书”,把“读”字换成“有”字,就变成“我有了一本书”,虽然意思变了,但仍然符合汉语规范,所以“本”是物量词。又如:“我读了一遍书”,把“读”换成“有”,就变成“我有了一遍书”,显然不符合汉语规范,因此说“遍”是动量词。 
  7.用对比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
  (2)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的时间分别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与火警电话号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同理可记: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鲁迅诞生于1881年。

  8.用对比法记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都是统一国家内部的战乱,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初汉景帝时期,“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初晋惠帝时期。    (2)“七国之乱”是七王联合对付朝廷,“八王之乱”是八王混战。
  (3)“七国之乱”三个月内被平定,“八王之乱”历时16年。
  9.用对比法记忆宋明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名称
  宋朝、明朝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有: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军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南宋钟相建立“大楚”政权;明末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这四个政权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为农民政权;二是都有个“大”字。这样一归纳可记作: “献忠大喜(大西),自成大顺;小波中暑(大蜀),钟相受处”。
  10.用对比法记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可以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对比着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1856年,也可以与1840对比着记,记成4—56。


串联记忆,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例如:
  1.用串联法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记作:“加盖那美丽新贴,锡铅重统共一百斤”。重是轻的反意,轻与氢谐音。
  2.用串联法记忆石蕊试剂的性质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在中性环境中为紫色,可记作:“酸红(遇酸变红)石榴(石蕊)捡到篮(遇碱变蓝)子中(中性环境中为紫色)”。
  3.用串联法记忆碱性氧化物的溶水性
  碱性氧化物只有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锂、氧化钡五种溶于水,可记作:“李娜盖夹被”。
  4.用串联法记忆词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介词、副词、连词、叹词、助词和拟声词。可用串联记忆法记作:“姐夫诸明亮连声叹:袋鼠行动慢”。除慢字外,每个字代表一类词。
  5.用串联法记忆实验室制氧步骤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七个操作步骤为: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塞塞子,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每一步骤用一个字缩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可谐音串记作:“制氧步骤一字记,茶庄定点收利息”。
  6.串记东亚五国名称
  东亚五国: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可记作:“终日寒潮猛”。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7.用串联法记忆单句类型
  单句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四种,可用串联法记作:“陈怡(疑)岂(祈)敢(感)”。假想陈怡是一个人,他说,陈怡那里敢。
  8.用串联法记忆复句类型
  复句分因果、并列、递进、假设、转折、条件、选择、承接八种类型,可用串联法记作:“因病(并)旋(选)转,呈(承)递假条”。假想一个人因为生病,感到天旋地转,而向老师告假。
  9.用串联法记忆汉字造字法
  汉字造字法有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六种,可用串联法记作:“向(象形)贾(假借)指(指事)挥(会意)行(形声)注(转注)目礼”。其中目礼是为意思完整而附加的,“注目礼”是一种礼节。
  10.用串联法记忆汉字演变过程
  记忆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难在后半部分容易记串,即把前后位置记颠倒了。如果采用串联法来记忆,就可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是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记作:“古今小隶盖草房”。古与骨同音;今与金同音;盖与楷谐音;房与行谐音,而行是多音字,这里利用姊妹音来记。 
  11.用串联法记忆文言疑问代词
常用的文言疑问代词有:谁、奚、焉、胡、安、何、曷、孰、恶(wū),可用串联法记作:“谁吸(奚)烟(焉)?何五(恶)叔(孰)和(曷)胡安”。
  12.用串联法记忆文言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汝、尔、子、君、乃都表示人称代词“你”,可用串联法记作:“汝乃君子尔”。
  13.用串联加谐音记忆法记忆“四书五经”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统称为“四书”,《诗》、《礼》、《春秋》、《易》、《书》统称为“五经”。“四书五经”可用串联记忆法记作:“四叔(书)猛(《孟子》)抡(《论语》)大(《大学》)钟(《中庸》),武警(五经)诗(《诗》)里(《礼》)存(《春秋》)遗(《易》)书(《书》)”。
  14.用串联法记忆“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时间长了,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两个,如果用串联法记,就容易记牢。即:“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
  15.用串联法记忆“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
  16.串记东南亚陆上五国及其首都名称
  东南亚11国中,有五个陆上国家,距中国都比较近,其国名和首都名可记作:“绵羊(缅甸仰光)老象(老挝万象)越河(越南河内)——前进(柬埔寨金边)太慢(泰国曼谷)”。
  17.串记西亚五大石油国国名
  在西亚20个国家中,有五大石油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可记作:“二姨二伯一个科”。
  18.串记中美洲七国国名 
  中美洲七国:洪都拉斯、伯利兹、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可记作:“红脖八哥喂你啥?”
  19.串记五岳所在省份、四大佛教圣地和四大石窟名称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所在省份分别为山东(鲁)、陕西(陕)、湖南(湘)、山西(晋)、河南(豫),可记作:“绿伞镶金玉”。
  四大佛教圣地——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嵋山,可记作:“九五之尊,普照峨嵋”。
  四大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莫高窟,可记作:“云龙卖馍”。假想一个叫云龙的人卖馒头。
  20.用串联法记忆《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放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可化简后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

重复记忆,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
  人脑所记忆的东西,会被逐渐淡忘。记忆得越肤浅,淡忘得越快;记忆得越深刻,淡忘得越慢。当淡忘所需要的时间达到比余寿还长时,就终生不忘了。
淡忘与时间有关。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十年内不与任何同学来往,他会把许多同学的名字忘掉。一个高中毕业的农民,在五年之内不读书、不看报、不写字,便会提笔忘字。据报载:一个50年代末期从监狱中逃出而隐居深山的男人,30年后人们发现他时,他连最简单的话都不会说了。
  记忆的深浅不仅与刺激的强度有关,也与重复的次数直接相关。在一定条件下,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每周一歌或电视剧插曲,刚听第一遍时感到陌生,然而一周下来,便基本会唱了。
  重复是记忆之母。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说起来也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
刚接受新知识时需要重复,否则印象太浅,不会在脑中产生记忆效果。这就像没有闸的汽车,一直爬到坡顶才能站稳,半坡上熄火就容易溜下来。重复好像发动机,应该把记忆的载重车推上有利于保持信息的“坡顶”再暂告歇息。
  巩固知识也需要重复,复习的本身就是重复。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人曾根据复习次数、时间间隔、淡忘速度三者关系画了一条记忆曲线。这条曲线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重复的次数越多,忘得越慢;二是遗忘的速度并不简单地与时间间隔成正比,而是先快后慢。关于后一点,德国著名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用记无意义音节的方法进行过研究。他发现,熟记之后仅过一个小时,就忘记了56%,两天后又忘记了16%,此后遗忘的速度就大幅度放慢,6天后虽然还有遗忘,但仅继续遗忘3%。可见第一次复习应该及时,新学习的内容最好在12小时之内复习一下,抓住记忆还比较清楚、脑子中记忆的信息量还多的时候进行强化。第二次复习时间间隔可以稍长,比如两天。再往后,间隔可以更长,比如依次为一周、半月、一月、半年、一年、几年。复习所用的时间也会依次缩短,甚至只要用眼或耳过一遍就行。这样先重后轻、先密后疏地安排复习,效果极佳。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他记忆容量大,准确度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得法。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林亭即顾炎武。 
  许多同学为了应付考试,喜欢搞临阵磨枪,这样突击学习的知识多达不到永久记忆的目的,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就像狗熊掰棒子,虽然掰得很多,但最后所剩无几。科学的做法是:对于基础性的、必须内储的知识,尽量早日融会贯通,并适时安排复习;对临时应付性的、没有必要长期内储的知识搞临阵磨枪。
  还有许多同学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有一种惰性,知新时便忘记了温故;复习某一门课程时,便把其他课程忘在一边。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这是因为,当你专注于复习或学习某一门课程时,其他课程的内容因搁置太久而几乎忘光了,再复习时不免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如果适时安排复习,则既省时又省力。复习就像打扫覆在记忆上的灰尘一样,灰尘很少时,一吹即掉;灰尘很多时,虽用水洗也难见本色。科学的做法是:各科知识学习齐头并进,复习也齐头并进。在复习时,第一遍先粗线条地记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通过系统归纳,使之网络化,并记忆在头脑里;第二遍做书中的例题,做完后与书上的题相对照,力争“一步不少,一字不落”;第三遍做书上的习题,达到一看即懂的程度。此后,再去选做一些参考书上的习题。 

 

  

 

                     --摘自迟雅著《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