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神电视剧中字幕: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9:30:07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

(2011-06-26 00:06:04)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人生哲思 (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说:“一个人要成功,他的知识非常重要!一个人能成功,就是他的知识比我们更丰富!”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从双方所积累的知识中,而拉开高低悬殊的。知识在人的成功之路中举足轻重,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源泉。

 

    1.为成功准备知识

    有很多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在他们成功的事业背后,都拥有广博的知识在支撑。成功需要知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知识才能成功。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个人只有在平时为将来准备充足而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机遇到来的时候,把握好机遇,取得最后的成功。

    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有个十分富足的家庭,可他还是想创立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有意识的准备。他明白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知识和必备的经验。因而,他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时间,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时,也总会带上一本书,在等候电车的时候一边看书一边背诵。他一直都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使他受益匪浅。到了后来,不断的学习使他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开始了一些系统理论课程的知识的学习。

    经过一次欧洲考察之后,他又开始了积极筹备自己的出版社。他请教了专门的咨询公司,调查了出版市场,尤其是从从事出版行业的威廉?莫瑞斯先生那里得到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样,一家新的出版社——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经营得十分出色。他不断将身己的亲身体验与见闻整理成为书籍出版,名誉与金钱相继而来。

    阿尔伯特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敏锐地观察到,他所在的纽约州东奥罗拉,当时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这里的旅馆业却并不发达。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阿尔伯特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他抽出时间亲自在市中心周围做了两个月的调查,了解市场的行情,考察周围的环境和交通。他甚至亲自住入了一家当地经营得非常出色的旅馆,去研究其经营的独到之处。后来,他成功地从别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馆,重新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造和装潢。

    他在旅馆装修之时,根据自己的调查,接触了诸多位游客。他了解了游客们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同时还注意到了这些游客正是对于繁忙工作的厌倦,才在假期来这里放松的,他们需要更简单的生活。所以,他让工人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这一创意一推出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游客们都十分喜爱这种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这个机遇,一个家具制造厂诞生了。家具公司蒸蒸日上,也证明了他准备工作的成效。同时他的出版社还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达到顶峰。

   个人要学会创造机遇,必须具备超前意识和远大见识,在机遇来临前,便已看到了它的必然。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一个人,在机遇到来之前,自己没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那么就会错失机遇,无法取得成功。

    现实社会中,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其一生都处在一个平庸的职位上,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不思进取。而不思进取的突出表现是不读书、不学习。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消磨在娱乐场所或闲聊中,也不愿意看书。也许,他们对自己目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已经感到满意了,意识不到新知识对自身的发展有着置关重要的价值。

    他们心甘情愿地陷入了颓废的境地,尚未做任何努力就承认了自己人生的失败。在这种心态之下,很可能连卑微的饭碗都不会十拿九稳。

    一个人在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是很难在自己的工作或事业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难以向更高的地位进行发展。

    一个人在自己成功之前,要积蓄足够的知识。在这方面,托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参天大树的启发:“在它的身体里蕴藏着积蓄力量的精神,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崇山峻岭赐予它丰富的养料,山丘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云朵给它带来充足的雨水,而无数次的四季轮回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围积累了丰富而充足的养分,所有这些都为它在以后的成长提供了能量。”

即使在商业领域也如此。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远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成功的机会要大。

    有一位杰出的商界人物曾说:“我的所有职员都从最基层做起。俗话说:‘对工作有利的,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开始工作时如果能记住这句话,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一个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随着自己地位的逐步升迁,一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假如他能抓住这些机会,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无论目前职位多么低微,汲取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将对你的事业大有裨益。

    有一句格言说:“只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这句话可以写在无数可怜失败者的墓志铭上。有些人虽然肯努力、肯牺牲,但由于在知识和经验上准备不足,做事大费周折,始终达不到目的、实现不了成功的梦想。

    有些人在商店里工作多年,只会按顾客的要求拿东西,对商业一窍不通。他只是在挣钱糊口,不思考,不关心商品的特点和顾客的需求,如果他不被淘汰的话,只能当一辈子售货员。那些精明强干、善于思考的人,却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一个行业的秘密,时机一旦成熟,就能够独当一面。

    一个前途光明的人随时随地都注意磨练自己的工作能力,任何事情都想比别人做得更出色。对于一切接触到的事物,都细心地观察、研究,对重要的东西务必弄得一清二楚。他会随时随地把握机会来学习,珍惜与自己前途有关的一切学习机会,这对于他来讲,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重要。他随时随地都会十分注意学习做事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技巧,有些极小的事情,也始终认为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做事的方法都仔细揣摩、探求其中的诀窍。如果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学会了,他所获得的内在财富要比有限的薪水高出无数倍。

    在工作中积累的学识是他将来成功的基础,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必须认识到,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你的知识和经验。假如你有志于出版业,那么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会帮助你了解书籍装帧的知识;假如你热衷于机械发明,那么一名修理工的经验也会对你有所启发。

    知识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研、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知识,并能率先利用知识,谁就能成为21世纪真正的赢家。我们每个人,要时刻牢记知识积累的重要,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只有为成功准备足够多的知识,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巅峰。

 

    2.专业知识是成功的敲门砖

    人类文明之所以进步,是因为靠着老祖宗们的知识传承。知识就是原始的资料或资讯经过处理後所得的精髓,因此知识是很宝贵的。“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这句古话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

    千百年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经典俗语依然在代代相传,这就足以说明人们对知识的重视。获取知识成了人们共同的追求,于是,知识成了中华民族的最高追求。

    弗兰西斯?培根说:“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利是深藏在知识和技术之中的。”如果你目前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你获得的知识太少了。现实社会中,专业知识就是成功的敲门砖。

     张瑞敏在接任海尔之前,研读了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对企业各方面(财务、销售、人员管理、组织结构)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上任后,他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线、技术,狠抓产品质量,将海尔产品的质量大幅提升。他的多元化、进军国外市场、创世界名牌等策略,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海尔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张瑞敏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北京共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汪才波34岁进入民办高校学习,毕业后仅1年时间,就在北京成功创办了员工达200人的跨行业商贸公司,他本人在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办高校“就业之星”。

    年纪轻轻的汪才波就创办了自己自己的公司,确实令人佩服。在创业过程中,他感触最深的就是知识的重要。

    汪才波25岁时离开了一家国有企业,放弃了自己优厚的工作待遇,开始了创业之路。凭借已有的销售经验,他创办了当地第一家全天候的零售企业,大获成功后,汪才波又开始经营车辆运输业。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他的企业内部一度出现了混乱,车队4辆车曾经一年发生8次交通事故,令当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汪才波感到了“高处不胜寒”。

    1999年,事业上几经沉浮的汪才波决心放下手中的工作,进入民办安徽新华学院学习工商管理知识。通过两年系统管理知识的学习,汪才波领悟到,有了书本知识还要在创业实践中灵活运用。

刚到北京时,汪才波没有盲目跟风从事建材行业,而是利用所学知识对该行业进行了认真调研。他花费了20天时间跑遍了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建材城,经过进一步的测算、分析,选择了市场需求量大、前景更为广阔的装修行业作为创业的起点。结合经营活动,他抓紧时间学习装修项目成本管理、设计管理和安全质量管理等专业课程,很快通过了国家“装修装饰项目经理”的资质考试,其装修业务迅速成为公司的主业,为汪才波创业成功打下了基础。

    事业上小有成绩的汪才波更加坚定地认为:“专业知识是创业的前提,专业知识+创业环境+持之以恒=成功创业。”汪才波说:“我招聘员工,第一个条件就是应聘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员工的反应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企业发展的需要。”

    事实确实如此,专业知识对于一个人能否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具有很大的作用。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你成功发展的基本条件。”专业知识好,本职工作才能做得好,才会得到上司器重。假使你是搞研发的,研发方面的知识要牢靠;假使你是做销售的,要掌握市场营销知识;假使你是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考评方面的知识便必不可少。

    现实生活中,机会总是偏爱有知识的头脑。李强和马军在高中就是很好的朋友,高中毕业,他们又考入了同一所医科大学,并且被分在了同一个班。刚进入大学,两人学习都很努力。慢慢地,马军就不爱学习了,他认为只要混到了大学毕业证,找一个好工作就不成问题。而李强则认为要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于是,他学习很努力。

    毕业后,他们都找到了工作。但是,两年后,他们的境况却完全不同。因李强专业知识更强些,且认真努力,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他都能及时分析原因,并设计出改进方案,虽然是从最低层做起的,但他出色的业绩很快就被领导发现了,两年后,他已经做上了经理的位置。李强的成功正是在学校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结果。马军的情况如何呢?他虽然很聪明,但大学时学习不认真,成绩也一般。因专业知识学得不好,工作时就很难得心应手。所以,两年后,他仍然在原来的位置上,业绩一般。

    专业知识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好专业就是成功的敲门砖。只有专业知识好,才能抓住机遇以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提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影响力。若想真正有所作为,就需要有好的知识结构。

 

    3.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是一句至理名言。它激励着人们掌握知识,向科学进军。这句名言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的。

    有了知识便可以战胜一切。一个被知识武装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力量的集合。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智慧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文明的当代,每一次社会的进步。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知识就是力量!

世界上有许多的名人,如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从而否定了确立已达1000多年之久的“地心说”,引起了宗教界人士的恐慌,他们骂哥白尼是疯子,视他的学说为异端,而且使用种种卑鄙手段来制止这一学说的传播,甚至不惜使用血性手段杀人灭口,布鲁诺就因此被活活烧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知识的力量是不会衰竭的,它经历了屈辱和诽谤,终于以不屈不挠的姿态又出现在人们面前,被人们所承认和接受。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知识的力量是无限的。就大力士而言,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力士,美国的安东尼?克拉克,他保持着举起465公斤的世界记录。对于个人本身来说,能有如此大的力气令人难以置信。大力士在年轻力壮的时候的确可以称雄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力也随之减弱,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是大力气,但是,知识的力量是经得起考验的,几百年,几千年以后,雄力仍不减当年。

    一个人如果有了知识,那么他的力量是不可小看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人类过上有光的生活。他们有足够的知识,所以凭借着个人力量带动历史的车轮,使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前,世界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繁荣、富强,就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文化知识水平。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即使一个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但只要它有智慧的人民,有重视知识的传统,那就可以断言:这个国家是有前途的。但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目前很富裕,却供养着一群“不学无术”之徒,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它一定会渐渐地衰落下去。

    历史上的唐朝之所以形成“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除了皇帝的开明之外,主要原因是当时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得以充分发展。国内人才济济,国家力量强大、威震四海。

    古时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杀猪宰羊。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风唤雨。在今天看来,当时的这些纯属愚蠢可笑之谈,然而它正是没有知识而导致的必然结果。现在我们有了科学知识,有了人工降雨的办法,即使遇上大旱,庄稼照样可以长得很好。人定胜天,就是因为人们拥有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力量的源泉。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谓着力量。”知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而在于你运用了多少;只有在你改造世界、改造人类自身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才会变得强大。一个没有知识的人,生存在这个时代,很容易受人欺骗,处处不受欢迎,工作不顺利。知识能够改变我们的人生,也令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知识越渊博,价值就愈大,力量也越大。

    公元前3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被人们赞誉为“能推动地球的人”,源自他的名言:“给我立足点,我将移动地球。”有一次,国王亥厄洛替埃及王造的一只船不能推到水里去。阿基米德说:“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于是他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把一切做好之后,便把绳子的末端交给亥厄洛王,叫他用手拉动一下,结果,船便渐渐下到水里去了。国王目睹奇迹马上出了一个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相信他。”

    另有一次,罗马侵略者的战舰“马采尔”号耀武扬威地驶向叙拉古王国的海岸,狂叫着:“投降吧!快交出黄金和谷粒,交出姑娘!”能有什么精良武器去摧毁这样坚固的巨舰呢?群臣和百姓又一次求救于阿基米德。阿基米德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让所有的民兵迅速用反光镜组成了一个奇怪的“镜子兵团”。就在战舰驶近海岸的时候,阿基米德下令把所有的反光镜的光束都集中射到“马采尔”号的中间一点上,奇迹出现了:坚固的“马采尔”号在反光镜形成的焦点上起火燃烧了,海风把火焰吹旺了,不一会熊熊的烈火把战舰烧得通红,穿着沉重铠甲的兵士纷纷落海,狂虏们刹那间灰飞烟灭,葬送于碧波万顷的地中海之中。

    同样,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故事也很动人。公元前6世纪的某一天,泰勒斯穿着褴褛的衣衫在街上闲走。有位商人见状,便冷潮热讽地说:“泰勒斯,都说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哲学家,可你的知识能给你带来什么呢?是金子,还是面包?”泰勒斯听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愤反击说:“我不允许你利用我的贫穷来贬低知识的作用,我会用事实来教训你的!”此后,他运用丰富的天文、数学和农业知识,经过周密的预测和计算,断定次年将是橄榄的丰收年。于是,他在冬天用相当廉价的租金租下了附近所有的橄榄榨油器。第二年,这里的橄榄大丰收,对榨油器的需求急剧增加。可是,全部榨油器已由他垄断,许多急于想租用榨油器的人都挤在他的门前,包括曾经对他冷潮热讽的那个商人。泰勒斯上前嘲弄道:“高贵的富翁啊,看到了吧!这些榨油器都是我用知识搞到手的。像你这样富有的人,也只好求助于我。然而,我追求的并不是这几个钱,我需要的是知识,这是无价之宝,是最伟大的力量!”

    本世纪初有两件趣事,也足以说明知识的价值。一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大型发电机发生了故障。该公司的工程师们多次“会诊”均无结果,后只得求助于德国著名电机专家斯坦门茨做“最后的努力”。斯坦门茨经过反复计算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某处划了一道线,然后吩咐公司经理说:“请打开电机,把做记号处的线圈减少16匝,故障即可排除。恼人的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付酬金时,斯坦门茨开口就是1万美元。公司应允。然而,许多人纷纷抗议:“画了一条线就值1万块钱。”这位专家的回答诙谐中颇含回味的哲理:“用粉笔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那画,值9999美元。”

    知识就是力量,点子与创造力就是金钱。知识是人类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包含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人没有知识就无法进行正常活动,没有知识的人是愚蠢的人,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聪明的人往往是博学的人,愚昧的人往往是无知的人,不好好学习基本的知识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是不可能的,家长培养孩子智力的前提是学好知识,学好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

    知识是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载体,知识的掌握为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没有知识,就说不上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离开知识谈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舍本求末,知识是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基础。人的知识与智力和创造力是相辅相承的,它们会互相促进,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越发展,掌握知识越快,没有知识,智力和创造力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个厂家生产的杯子卖不动,于是组织一批有创意的人进行创造,生产出八音盒的杯子,又能喝水又能听音乐,很快畅销。过一段大家都模仿生产出带音乐的杯子,厂家生产的杯子又滞销了,怎么办?还得靠创造。组织人再研究,结果发明出一种杯子,不但能喝水,还能欣赏画儿,一边喝水一边看,杯子里还有个美人儿,于是又畅销了……这样创造再创造,世界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可持续发展。

    知识就是力量,是彻底改变个人命运的第一推动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谁拥有知识、才华就等于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咽喉;相反地,谁的知识一穷二白则只能失宰于人。总之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拿破仑曾说,“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使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无知的征服。”可见,知识是多么的重要。拿破仑在征服无知,获得知识之后振兴了法兰西,用自身活生生的事迹释译了他所说的名言。是的,征服无知就是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就能主宰命运。当时代的巨轮滚入二十一世纪,有识之士奋笔疾呼:“知识爆炸的时代来临拉!”当求伯君以三年时间创造事业辉煌来叙说知识在中关村转折个人命运,当丁磊以大陆首富来译写知识创造财富的价值,当胡仙以女儿身用知识的力量带领“星岛”报业雄冠香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来加入疾呼的行列,“知识改变命运!”个人一切一切的智慧才能都靠知识来营养,只有身上充满知识,我们才有施展才能的力量。

    而恰恰相反,无知的人,纵然家产万贯亦会终败其尽,辱取于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纵然千军万马亦只会全军覆没,身败名裂;没有知识陶冶的人,纵然爆发一时亦只会龙困池塘,没有作为。战国时期赵括的“纸上谈兵”,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等例子都已是老生常谈,千古笑话。可这更是惨痛的教训,无时无刻不在催示着这么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没有知识使他们滑入冰冷深渊。

    古今中外,屹立于世间最璀璨、最明亮的那颗明珠就是“知识”。屠格捏夫说过,“知识比任何东西能给人以自由。”而当今知识爆炸,创新一日千里;内容远远超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教育则可具体成智商、情商两类。拥有两大法宝,就有如龙泉在握,诸葛再世,执牛耳而行天下。人生须臾,在这个知识创造价值的激烈竞争年代,拥有知识才华则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相信知识的力量便相信你能走出人生的辉煌。

 

    4.知识创造财富

    在过去的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所依靠的最大的财富和支撑就是土地;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财富就是资源,谁拥有资源、能源,谁就拥有了财富;而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不仅如此,知识财富还是一个永远不会贬值、不会丧失的财富。在农业时代,如果一个人拥有价值200万的土地,当地价下滑,他的财产就会减少,而一旦把土地卖掉,它就不再属于你了;在工业时代,你的工厂、设备都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或经济危机而大幅贬值。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你的头脑、你所拥有的知识财富决不会因为曾经赚过200万之后就变得不值钱,而是恰恰相反,具有更高的价值。所以,知识经济是我们获得最大财富的根本条件,是现代成功不可或缺的主体。

    世界著名汽车大王福特少年时,曾在一家店里当店员,周薪只有2.05美元。他自幼好学,尤其对机械方面的书籍更是着迷。因此他每星期都花二块三分钱来买书,孜孜不倦地研读,从未间断。当他和布兰都小姐结婚时,只有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而已,其他值钱的东西则一无所有;但他已拥有了比金钱更宝贵、更有价值的机械知识。

    几年后,福特的父亲给他二百多平方米的土地和一栋房屋。如果他未研读机械方面的杂志书籍,终其一生,也许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夫而已。但“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已具有丰富机械知识,胸怀大志的福特,却朝着向他向往已久的机械世界迈进。此时,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便助他开创出一番大事业。

    功成名就之后,福特曾说道:“积蓄金钱虽好,但对年轻人而言,学得将来经营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蓄财来得重要。”“年轻的朋友!先把钱投资于有益的书籍吧!从书上可学到更大的能力;至于储蓄,有了充分的能力致富后,开始蓄存还来得及。”

    无独有偶,亚洲巨富李嘉诚,坚信:“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这是他积累几十年从商历程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

    从清贫困苦的学徒少年再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的大亨到股市的大腕,从商界的巨人到知识经济的巨擘,从行业的至尊到现代高科技的急先锋……李嘉诚一路走来,几乎都能占得先机,发出时代的新声,争得巨大的财富。他一生勤奋学习,博览群书,靠知识引导前行,敢于不断尝试新的未曾涉猎的领域,并屡有丰厚的斩获。他的每一次战略抉择,既能适应产业、行业趋势的变迁,又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学者评价李嘉诚说“他是跃进到现代化的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的人”。

    在李嘉诚创建“长江塑胶厂”的头几年,在香港当地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300多家,长江塑胶厂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家,而且还只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显而易见,这样的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工厂的生存处境是艰难的。李嘉诚意识到,只有寻求巨大的突破,才能使长江塑胶厂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飞速的发展。李嘉诚时刻敏锐地关注着塑胶行业的任何一个动向。终于,李嘉诚在阅读英文版《塑胶》杂志时,发现一则有关意大利的一家公司,用塑胶原料设计制造的塑胶花即将销往欧美市场的消息。李嘉诚当即做出判断:塑胶花的面市,必将引发塑胶市场的革命性变化。于是,他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窘境下,只身一人飞赴意大利求师学艺。在意大利的这段日子,李嘉诚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好学求索的智慧和精明能干的胆识,非同寻常的学到了塑胶花生产技艺,不久便满载而归。从此,香港迎来了一个塑胶花的黄金时代,也使李嘉诚荣获蜚声香港的“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为李嘉诚打造未来的商业王国攫取了第一桶金。

    李嘉诚一生中无数次地把握住了财富的机会,每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和垂青,别无他法,不过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知识的必然收获。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全球迈向一体化,科技不断创新,先进的资讯系统制造新的财富、新的经济周期、生活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转变,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居安思危。无论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做好准备。财富源自知识,知识才是自己的最宝贵资产。”

    曾经有人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依靠知识。”有人问李嘉诚:“李先生,你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是的,“不断地学习”就是李嘉诚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在六十多年来的商业生涯中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上半个小时的书或杂志,学习知识、了解行情、掌握信息。他说,读书不仅是乐趣,而且令人启迪心智,刺激思考。据他自己讲,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但不读小说。他不看娱乐新闻,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在回忆过去时曾这样说过:“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新的东西,每天都在进步,这样离我的目标就不远了,现在仅有一点学问是不行的,要多学知识,多学新的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造财富”似乎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且已经成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所有行业,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只有拥有大量的知识才有可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5.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人类靠书籍传承文明,人们借读书认识世界。读书使人获得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的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如果我们不注重读书学习,就很容易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

    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小时候,最希望得到一本书,他是渔民的儿子。白天,他跟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有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一阵狂风,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他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那你要什么呢?”“我要买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爸爸,我想要一本好书,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得睁圆了眼睛。长大后,罗蒙诺索夫成了俄国著名的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他又进行文学创造和语言学、历史学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作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会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没翅膀。古今中外大量实例证明:书读得越多,知识面就越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读书,是一个获得知识、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很多科学家和文学家,回忆起小时候,都会对自己曾经读过的好书记忆犹新;都会感激书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良好作用,认为好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书已经是我们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精神的产物。从而书被喻为精神食粮和心灵之友。

    宋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尤袤在他所著的《遂初堂书目》一书的序中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裘,孤寂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这种读书境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或许遥不可及。可是对于那些能够真正地把书当朋友的人来说,“孤寂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这种感觉堪称是一种境界了。寂寞的时候手中翻着自己喜欢的书,于是寂寞的日子变的丰富多彩了,心境悠然的时刻读一本好书,便会有种金石为开,琴瑟曼妙的身临其境之感。书读到如此境界,自然会把它当做可以相互交流的朋友了。人生任重而道远,这道中若得“朋友”相助,那是精神上的一笔财富,再寂寞的日子也会让你感到愉快和祥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中的感悟与智慧有多少不是在时间的锤炼和孜孜不倦的阅读中而形成的。读书是件苦差事,但对于善于读书和喜好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苦中作乐。读书的习惯又是怎样形成的?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重复性的对一种事情巩固而形成的行为方式,它带有一种特殊性的倾向。

    读书这一习惯就是特殊的行为倾向。读书习惯的养成,还是取决于兴趣。要想将兴趣变成习惯,就应多读书!读好书,书读的多了才会发现书的妙用,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和爱好才可谈的上“习惯”,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就仿佛生活里的衣、食、住、行,缺少了哪样都感觉不自在。

    读书的习惯一旦养成,想将它改变都不会有可能。每一位有阅读习惯的人都视书为生命之源。当有一天你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读书,不单只是某种爱好了,它已经被我们当成一件事情或者工作来做了,而往往这种认识正是由于对书产生的浓厚兴趣后的达到学以至用了。这种兴趣最终像一棵根植在你的生命里的大树,生长出一片片苍翠的绿荫。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一个人如果要在社会上生存,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读书,在阅读中汲取知识。

    英国人吉伯特?海埃特曾说过:“排列在书架上的,并不是一页页无生命的白纸构成的书本,而是一颗颗跳跃的心灵。从每一本书中发出它的声音,仿佛就像按下一个电唱机的按钮,便可以使房间充满乐声一样,一个人只要打开书本,就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聆听到智者的箴言,并和智者促膝谈心。”

    读书是一件好事,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知识,给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管原来的专业水平多高,如果不及时的学习更新知识体系,就会落在时代的后面,然而只是死读书也不行,要不停的学习,也要不断的思考,将知识进行转化,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很多人一定听过联邦快递,也就是美国的Fedex。在美国他们打出一则广告:“我们绝对保证你的包裹明天一定会送到你的府上。”良好的承诺为公司赢得了大量客户,他们的业绩不断攀升。然而其创办人史密斯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理念?他每天花四个小时阅读新的信息。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进而丰富自己的经营理念。

    断地阅读大量的书籍或杂志,可以拓展知识领域,增强自己的实力。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每星期要阅读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一个月可以阅读100多本杂志,一年要阅读1000本以上。可以想像他们得到的信息量,如果你不进行大量的阅读,永远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被全世界公认为智慧者的犹太人据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圣经》翻开,在上面滴蜂蜜,让孩子去舔。这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牢记:书是甜的!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读书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读书帮助人思考,能帮助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能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读书帮助人增长才干,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品。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与一路读书成长起来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一个读着书长大的人,内心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

    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自己的一生是十分有益的。

    为了让我们比昨天更有智慧;为了让我们比昨天更加慈悲;比昨天更懂爱,更懂宽容;比昨天更知道今天生活的美好;为了我们心灵的成长,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吧!

 

    6.做到终身学习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从传统社会转向“学习社会”,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仅是学习的场所之一,人的一生将无法区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而强调终身教育,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工作一体化。学习化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言,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用“新一代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博士的话:“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无止境地学习,是每个智者所必需的,是每个向上者所向往的,因为学无止境。

    我国古代的师旷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一天,师旷正在为晋平公演奏,忽然听到晋平公叹气说:“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70多岁,再想学也太迟了吧!”师旷笑着回答道:“那您就赶紧点蜡烛啊!”晋平公有些不高兴地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求知与点蜡烛有什么关系?答非所问!你不会是在故意戏弄我吧!”师旷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您啊!只是我听人说,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早晨的阳光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要比摸黑强多吧!”晋平公听了之后,点头称是。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一定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制学习对于每个具备上进心的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要确定决心补救早年的失学,那么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人都会对你有所助益,会使你增加一些知识与经验。遇到了一个印刷匠,他会告诉你很多印刷的技术;遇到一个泥水匠,他会告诉你关于建筑的方法;遇到一个农夫,他会教给你农业上的种种知识。

    知识广博的唯一条件就是从各种可能的途径吸取知识。那些能通过各种途径吸取知识的人、从他人的知识中获益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为广博和深刻,使自己的胸襟更开阔,使自己的趣味更广泛,也更能使自己应对人生中的一切困难与问题。

    一个人要想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前进,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因为人类在数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就能学得完的。因此,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更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它会伴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地为自己“加油”、“充电”。

    一位年轻人,连小学教育也没有完成,但由于他读了许多历史和名人传记,到后来竟成为了一位历史学家。很多遇见他的人,都对他的学问赞口不绝,都以为他受过高深的学校教育。他勤于自学、博览群书,虽然他并不精通文法上的条条框框,但他的英文却极好。由于他沉浸于许多名家的菱中,于是在无形中,就养成了一种极优美的写作风格。靠着自修,他竟拥有如此的成绩,在当时实属罕见。

    如果你能利用平时空闲的时间去学习,就能获得到很好的教育。通常,那些不幸的成年人认为,一过最宝贵的青年时期便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一到晚年则更不能再去求学了。其实不然,实际上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只要能寻求机会,能利用自己全部的空闲时间,努力进修,全神贯注来摄取知识,那么完全可以补救青少年时期的失学,甚至可使自己学富五车。

    清代有些百岁儒生,不但继续应科考试,而且胸怀豁达,性情欢乐,毫无腐朽之气。康熙年间,有个秀才名叫黄章,从童年开始应试,一直没能考中举人,竟然到了百岁仍有勇气入场应试。进考场时在灯笼上大书“百岁欢畅”四字,令曾孙挑着在前面走,一时传为佳话。乾隆四十五年南巡,湖南一百四十岁的老秀才汤老人接驾。乾隆便赐给他“古稀再度”匾额。这些儒生之所以能长寿,“练学”是其主要原因。我国历代尊为“药王”的名医孙思邈,享年101岁,他的代表作《千金翼方》就是在他百岁时写成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一直到他80岁的时候,还在努力写作。

    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去创造更大的财富。而资讯社会里,知识的飞速发展和更新使学习成为一项伴随我们终生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这个世代和前一个世代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以前工作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当下的社会则是工作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离开学校后不再持续学习,这个人一定会被淘汰!因为,未来的东西他全都不会。”因此,人人必须不断追求终身的知识成长,未来才有立足的空间。

    如今的这个时代,世界在飞速发展着,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比尔?盖茨就曾说过: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的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用不断学习来防患于未然。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社会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

    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直站在时代前沿,能够保持这种心态的人会一步步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