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网银登录不了:中国在南海问题“杀一儆百”的警告意味着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47:03
  近日环球时报发表了社评,指出“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中国主流社会在接近达成一种共识:海上的问题要顺其自然,中国不能以武为先,将军事解决作为国策。但中国也不能只会谈判,必要时应当‘杀一儆百’。” 

    通观环球时报的社评,在尽力使用克制措辞的同时,使用了若干十分严厉的用词。克制的措辞包括:“迟早”、“不愿意”、“不能以武为先”、“必要时”、“一旦”、“很可能”、“思想准备”、“或许”、“不冷静”、“不得不”,等等,多以猜测、预判和最后不得不为之的语气来表达。

 

    严厉的用词也不断出现:“要求强硬回击”、“爆发军事冲突”、“中止”、“反击”、“一定会发生”、“喊‘打’声”、“杀一儆百”、“炮声”、“控制”、“调整”。克制的措辞和严厉的用词搭配、穿插着运用,流露出意味深长。

 

    环球时报作出的社评,是在周边国家针对中国的海上摩擦似有不加收敛趋势的背景下发布的。最近菲律宾、韩国分别在南海、东海海域扣押了中国的渔船及渔民,有些至今尚未归还,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姿态。在此态势背后还有阴险者在作乱,一些国家试图狼狈为奸,趁火打劫,横加介入。菲律宾、越南蓄意加强海军的合作,美国与菲律宾进行联合两栖登陆演习,日本与菲律宾达成共享海上情报协议和出资帮助菲律宾训练海岸警备队,日本与越南签署两国有关强化防卫合作与交流备忘录,印度与越南签署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合作协议。

 

    任何以为中国可欺,企图强行掠夺中国资源、瓜分中国领土的冒险,只能逼迫着中国采取果断的行动。当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找上门,不能不刺激国民愤慨的情绪;当很多人在质疑中国海洋政策“软弱”时,最终不能不对决策者的思维产生影响;麻烦制造者的屡屡挑衅,将伤及到中国的自尊,中国的国际地位,危害到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中国遭遇殖民入侵的被掠夺、被奴役史,与些小“帝国”的舞起爪牙相对照,也将使中国人再次体会那种刻骨的伤痛。到了忍无可忍不能再忍之时,爆发与“反击”不可避免。

 

    环球时报的社评,把克制的措辞镶嵌在严厉的用词中,劝诫的用意十分明显,旨在希望那些麻烦制造者丢掉幻想,放弃冒险,不要妄想染指中国的主权利益。这不是软弱,不是胆怯,而是希望尽可能避免无谓的战争带来的灾难。从字面上,完全可以看得出只作口诛笔伐,不作即刻行动的苦口婆心。

 

    不以专家学者等的个人名义,而是以社评的形式出现,总归不同一般。《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社旗下的报纸,无法抹去官方半官方的色彩。当年中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正是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发出了公开的警告。如今如果有谁胆敢步步进逼挑起邪恶,口诛笔伐的预警会否转变成为战斗的檄文,没有谁能说得清。

 

    环球时报的社评,透露出了最后的严厉的警告的讯息。不知道谁会不顾一切冒出来?警告切莫充当了“杀一儆百”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