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对公账户取现流程:近年高考地理命题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1:33:37

                                                         高考地理命题研究

      高考题的文字、图片材料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命题素材并非来自我们中学老师所熟悉的各类参考书,也很少从中学地理教材上截取素材。高考命题素材大多来自高校教师熟悉的各种大学教材和资料文献。素材新,再加上命题老师的精雕细琢、科学性巧妙设问,尽管是考查学生应该具备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但还是会有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
    下面的两幅图片来自《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P521~522),仔细阅读文字和图形,可以看到高考题的“雏形”。

 

浙江省2010年高考原题:“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1) 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__。(3分)
 A.5—6月    B. 6—8月    C. 8—10月    D.10—11月

(2) 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力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___ 。(3分)
 A.5—6月    B. 6—7月    C.9—10月    D.10—11月

(3) 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4分)
【答案】(1).C (2).B  (3) .狂风;暴雨;风暴潮。
【解析】(来自:浙江卷文综地理解析  )测量目标:台风灾害及其危害。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移动、危害等基础知识,重点考査考生的读图能力,题目设计新颖,凸显能力立意。第(1)小题关注实折线和虚折线的地理含义,台风转向点的移动规律在南北方向上是先向北后向南,在东西方向上是先向东后向西,通过月份可划分为三个时段,具体描述如下:5—8月,向东北方向移动;8—10月,向东南方向移动;10—11月,向西南方向移动。第(2)小题从图2中读取台风中心位于北纬21度、东经128度附近地区,题目所示台风移动的纬度范围大致是从北纬21度移向北纬25。,结合图1可得出正确答案。第(3)小题考查台风主要是通过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方式对所经过和影响区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试题命制应“吃透”已有信息
    原创、改编试题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试题命制方面有所投入和探索。个人感觉命题是件功夫活,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都需要花较多精力去思考题目的考查角度、考查方式,有了初步目标后去寻找合适的材料(素材),设计题干、设问,还要精雕细琢选项设置,答案组织等,与此同时语言组织上的“咬文嚼字”也是必需的。无论以上哪个环节出现的纰漏,都会导致题目整体的质量打折扣,甚至科学性上问题而成为一道错题。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相信大家都遇到过所谓的“破题”、“烂题”。
    有些老师可能认为改编试题比原创要容易些,在某种程度上讲,改编的确比原创简单,原题的很多信息可以利用、模仿。但如果对原题的已知信息或相关知识点把握不到位的话,可能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纰漏。
    下面是我校高三练习时所做的一组选择题,表面上看题目没有什么问题,考查知识点有一定难度,学生正答率并不高。但如果仔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题中曲线走向是错误的。(不影响题目答案,但至少说明题目的科学性值得探究)
 高三模拟题: 随着地球自转,晨线与每一条经线的交点,都会沿着经线移动(两分日除外)。图1反映的是某条经线在某一天中不同的地方时,交点的纬度位置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在交点移动的过程中,下列描述可能发生的是
 A.北极冰原:极昼范围慢慢变小
 B.黄河故道:桃红柳绿,生气盎然
 C.江淮之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吴越大地: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X值是不断变化的
 A.当X值逐渐增大时,交点移动速度逐渐减小
 B.当X值逐渐减小时,交点移动速度逐渐减小
 C.当X值为最小值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D.若黄赤交角增大,则X最小值时的交点移动速度也增大
    下面动画演示是我在讲解时给学生看的,对于理解题意,正确解答有一定帮助。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组高考原题:2010年四川文综10~11题。

2010年四川文综卷10~11题: 图5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10~11题。

10.若图5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11.若图5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

     对比两组题目,我们可以初步得出模拟题很有可能是改编自2010年四川高考原题(纯属本人猜测,命题者可以说纯属巧合)。一天内晨线与经线交点的移动轨迹和某一时刻晨线的走向是一致的(这一点从10年四川高考题的设置可以看出来),回头再看上面的模拟题,大家可能已经发现图中曲线的走向错误了。其中红色曲线是本人更正过的曲线。

    其实早在2008年,全国卷Ⅰ中就已经考过类似的题目,当时是考查晨昏线与经线交点在一年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的轨迹分布。对于第11题的解答,有些同学(老师)感觉也比较棘手,我把自己的解答思路附在题目的下面,仅供大家参考。
 08年全国卷Ⅰ8~11题: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l 5°    D.60°~70°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 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解题思路
     Q为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根据地方时5时30分日出,得出该地昼长夜短(昼长13小时),应该处于所在半球的夏半年,因此第8题选C。第9题已知Q地地方时为2时30分,得出昼长19小时,昼长较长,因为没有给定具体的日期,只要纬度位置足够高的话,昼长就有可能达到19小时,作为单选题,最佳答案为D。第10题限定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因此其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日出、日落地方时应该接近6时、18时,答案选A。第11题在8~11题之中最为抽象,面对抽象思维的题目,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形象化地作图解答,

方法一,极点俯视图:

   上图中1、2两点为不同日期同一时刻(地方时21点)昏线与经线的交点,3、4两点为不同日期同一时刻(地方时3点)晨线与经线的交点,5、6为不同日期0时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仔细观察图中1、2、3、4、5、6几点的分布纬度可以看出: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晨昏线与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与选定的时刻有关,时间越接近6时或18时,在一年之内,交点分布的纬度范围越广,为从赤道到极点之间的纬度(因为6时、18时除外,所以交点的纬度分布不包括赤道和极点),时间越接近0时(24时)或12时,交点的纬度分布范围越小,为靠近极圈到极点之间的一段纬度。通过以上分析,第11题答案选D。
方法二,侧视图:

   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因此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β的变动幅度在23°26′~0°~23°26′之间,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分布在赤道与极点之间的南北纬范围内,交点在经线上的具体分布纬度范围与选定的时刻有关,结论同方法一。

  当然此题当年大家还有一定的争议,主要在一些措词表达上有歧义:

  :08年全国卷Ⅰ11题的“南北两个区间”是什么意思?点的分布什么情况下是"集中分布"?
  :“南北”应该理解为南北半球;“集中分布”可以这样理解:时间越接近0时(24时)或12时,交点的纬度分布范围越小,为靠近极圈到极点之间的一段纬度;只要时间不是6时、18时,Q点在经线上的的分布纬度就是有区间限制的,只是在特定的区间里才会有交点(交点全部集中于该区域),具体的区间范围与选定的时间有关。
  问: 冒号后面的我可以理解。我很难将它与“集中分布”扯上关系。点的集中分布区应该指点的出现频率比较大的区域。去掉"集中"二字,“分布在分别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某两个区间“应该是它要表达的意思吧?

  答:"集中分布"还应针对较小的区域。5:50分的情况能叫集中分布吗?